[聚焦百年]臨床血脂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

2021-01-17 天壇會


AS是冠心病、卒中和周圍血管病共同的病理學基礎。AS及其相關的血栓形成導致的心腦血管事件是目前發達國家致死和致殘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發展中國家影響健康和社會經濟的重要因素。

早在1799年,Perry醫生描述了心絞痛死者屍體解剖所見的冠狀動脈鈣化(ossification),1856年病理學家Virchow提出了致臨床心絞痛症狀的冠狀動脈病變為脂質浸潤所致,並推測病灶脂質成分可能來源於血中脂質水平升高。1904年德國病理學家Marchand正式用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來命名此類導致血管腔徑狹窄和臨床症狀的病理表現。1913年俄國病理學家Anitischkov在動物實驗中證實,膽固醇升高即可單獨導致血管壁粥樣病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沒有膽固醇就沒有動脈硬化。

20世紀30年代,Müller和Thannhauser分別報告了在血膽固醇明顯增高的遺傳性黃色瘤患者中大量早發冠心病和高發心肌梗死。1971年Kannel根據Framingham研究14年隨訪結果確認了血膽固醇水平與缺血性心臟病之間直接的強相關關係。1986年發表的多重危險因素幹預研究(MRFIT)6年隨訪結果顯示膽固醇水平與心血管死亡率存在明確的關係,從4.68mmol/L起,心血管死亡率隨著基線膽固醇水平升高而進行性升高,12年隨訪結果進一步證實這種正相關關係。1985年發表的Oslo研究及1986年發表的Bogalusa心臟研究用屍檢結果證實,青少年期的主動脈已存在脂質條紋,中年的AS病變更加明顯,且與其生前血膽固醇水平呈正相關。80年代大量冠狀動脈造影資料顯示,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與血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及載脂蛋白B(ApoB)水平呈正相關。

多個流行病學研究的數據證實,在人體內血膽固醇水平升高可導致心肌梗死和冠心病死亡危險增加。Framingham研究表明,血膽固醇水平越高,發生心腦血管事件的危險越大,血膽固醇升高1%,冠心病危險因素增加2%。血TC水平>8.0 mmol/L的人群比<4.9 mmol/L的人群冠心病風險增加7倍。來自美國、荷蘭等7國16個隊列共計12 763名40~59歲男性隨訪10年的數據表明,心血管死亡率隨著TC水平升高而上升。在MRFIT研究中,361662例患者的隊列5年前瞻性隨訪觀察顯示,膽固醇降低1%,冠心病危險降低2%。

自20世紀70年代,一系列的隨機對照研究表明,不論是嚴格飲食控制、外科小腸旁路分流手術,以及抑制腸道膽固醇吸收治療,還是貝特類、煙酸類藥物在飲食控制的基礎上顯著降低TC,均能使冠心病風險明顯降低。1994年4S研究首次證實,辛伐他汀20~40mg治療合併高膽固醇血症的冠心病患者5年,與安慰劑組相比,血漿LDL-C水平降低35%,總死亡率降低30%。冠心病事件降低34%,冠心病死亡降低42%。隨後發表的CARE、LIPID、WOSCOPS和AFCAPS/TexCAPS等研究一致證實了他汀類藥物降低LDL-C對冠心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的有效性。他汀類藥物成為降膽固醇抗AS治療的基石。

在大量流行病學資料和循證醫學證據支持下,美國率先開展同時面向臨床醫生和社會公眾的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NCEP),並制訂了成人血脂異常治療指南(ATP),推廣以飲食和運動為基礎的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強調以降低血漿LDL-C水平為目標的規範化抗AS治療。

目前已公認血脂異常,尤其是高膽固醇血症,是冠心病致病性危險因素。血脂是血漿中的TC、甘油三酯(TG)和類脂如磷脂等的總稱,與臨床密切相關的主要是TC和TG,還有游離脂肪酸和磷脂等。在人體內膽固醇主要以游離膽固醇及膽固醇酯形式存在。循環血液中的膽固醇和TG必須與載脂蛋白(Apo)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被運輸至組織進行代謝。常用臨床檢測的血脂指標包括TC、LDL-C、HDL-C、TG、ApoAⅠ、ApoB和脂蛋白(a)。

(一)TC和LDL-C

血中TC分別由LDL-C、HDL-C及中間密度脂蛋白膽固醇(IDL-C)和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VLDL-C)組成。其中,LDL-C佔人體血漿總膽固醇的65%~70%,HDL-C佔15%~20%。一般情況下,LDL-C與TC平行,LDL-C增高是AS發生、發展的主要脂質危險因素。臨床上已採用LDL-C取代TC作為對冠心病及其他AS性疾病的危險性評估。

以他汀藥物為基石強調降低血漿LDL-C水平的治療已經成為當前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最重要的臨床策略。PROVE-IT研究在ACS患者中首次證實高強度他汀治療2年,將LDL-C從2.5 mmol/L降至1.6 mmol/L,強化降脂組心血管事件進一步降低16%。TNT研究在穩定性冠心病患者也證實了高強度他汀治療進一步降低LDL-C的臨床獲益。在糖尿病和高血壓患者中完成的CARDS研究和ASCOT-LLA研究也顯示出他汀治療在膽固醇水平不高的高危人群中一級預防中的顯著臨床獲益。JUPITER研究證實,在基線LDL-C為2.7 mmol/L合併C反應蛋白升高的非冠心病非糖尿病人群中,瑞舒伐他汀20 mg將LDL-C降低至1.4mmol/L,冠心病事件危險降低44%。近期發表的IMPROVE-IT研究顯示,與單用他汀治療相比,他汀聯合依折麥布治療將LDL-C從1.8 mmol/L降至1.4mmol/L,心腦血管聯合終點事件降低10%以上。隨訪6年的安全性結果顯示,2組間肝臟和骨骼肌損傷,以及癌症發病風險均相同。

迄今為止,所有流行病學研究和臨床隨機對照研究的證據均支持AS發生發展的膽固醇理論,無論是飲食控制還是在飲食控制基礎他汀藥物或聯合依折麥布治療,將LDL-C降低至1.3 mmol/L仍能安全獲益。

(二)HDL-C

即使接受調整生活方式(飲食和運動)和他汀藥物治療,仍有40%女性和33%男性HDL-C水平低,約1/4患者具有致AS特徵的血脂異常,即低HDL-C和高TG,特別是合併2型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患者。HDL參與膽固醇逆轉運,從而延緩甚至逆轉AS斑塊進展,此外還有抗炎、抗氧化、抗血栓形成和穩定內皮功能作用。低HDL-C水平是冠心病的強獨立預測因素。由於HDL所含成分較多,臨床上尚無方法全面檢測HDL的量和功能,故通過檢測其所含膽固醇的量,間接了解血漿中HDL含量。

已有小樣本的臨床研究發現,將人工合成的含ApoA和磷脂的HDL分子輸注給ACS患者,能迅速而顯著降低冠狀動脈粥樣斑塊體積。煙酸與他汀類藥物聯用治療12個月後,與單用他汀類藥物相比,HDL-C升高21%,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進展減少68%。然而FIELD、ACCORD研究卻未能證實升高HDL-C的益處。AIM-HIGH研究在冠心病合併低HDL-C和高TG的患者中,使用他汀將LDL-C的控制至<2.1 mmol/L後,加用煙酸緩釋片(1 500~2 000 mg/d)使HDL-C濃度升高26%(安慰劑組升高9.8%),但主要心血管終點事件無降低,而缺血性卒中略有增加。HPS2-THRIVE研究再次證實,對明確的心血管病患者,在接受他汀或加用依折麥布後將TC水平降至<3.5 mmol/L的基礎上,緩釋煙酸治療進一步降低LDL-C 14%,同時HDL-C水平升高14%,而主要血管事件風險未見顯著降低。而在安全性方面,煙酸製劑增加新發糖尿病、糖尿病併發症、嚴重感染率及大出血的危險。由此,煙酸製劑在歐洲和美國退出降脂治療領域。

在脂質代謝過程中,膽固醇酯轉移蛋白(CETP)將膽固醇從HDL轉移至LDL上,形成致AS的LDL-C。CETP抑制劑阻斷膽固醇的轉移,可能具有抗AS、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作用。Ⅱ期臨床研究顯示,在他汀治療的基礎上,CETP抑制劑能大幅升高HDL-C達30%~150%,同時進一步降低LDL-C。因此,近10年來,CETP抑制劑被寄予厚望。

然而,第一個在他汀治療基礎上考察CETP抑制劑的對冠心病患者預後影響的ILLUMINATE研究顯示,與安慰劑相比,CETP抑制劑Torcetrapib顯著增加死亡危險,2006年該研究被提前中止。隨後分析提示,Torcetrapib升高血壓3~4mmHg(1 mmHg=0.133 kPa),並激活RAAS活性,導致血漿醛固酮水平顯著上升。新近在ACS患者中完成的dal-OUTCOMES研究顯示Dalcetrapib並不能獲得改善心血管預後的預期結果。現有的Ⅱ期臨床資料顯示,Evacetrapib和Anacetrapib對血壓和RAAS無影響,在更大幅度升高HDL-C的同時,能進一步降低LDL-C以及VLDL-C。目前,分別評價新型CETP抑制劑Anacetrapib的REVEAL研究和評價Evacetrapib的ACCELERATE研究正在進行中。

(三)TG

TG水平也受遺傳和環境因素的雙重影響。與TC不同,同一個體的TG水平受飲食和不同時間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同一個體在多次測定時,TG值可能有較大差異。

流行病學與臨床研究提示,TG增高與心血管病密切相關。當TG>1.70 mmol/L時,具有較強致AS作用的小而密LDL-C(sd-LDL-C)水平升高,以高TG、低HDL-C或同時合併ApoB和非HDL-C升高為特徵的血脂異常,是2型糖尿病和代謝症候群患者中最常見的血脂異常類型。

雖然TG並無直接致AS作用,但TG與致AS的殘餘顆粒如sd-LDL-C及ApoC3密切相關。校正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後,TG仍然對心血管轉歸終點具有預測價值。臨床試驗表明,他汀類藥物並不能消除TG水平升高與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之間的關係;即使在接受他汀類藥物治療後,TG>3.9 mmol/L者心血管事件風險仍增加30%。因而,TG成為臨床心血管危險的重要生物學標誌,尤其對LDL-C正常,而TG和(或)HDL-C異常為主的代謝症候群、糖尿病或慢性腎病患者,測定TG、非HDL-C或ApoB可避免低估其心血管危險。對TG水平升高者應強化實施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完善而強化的生活方式改變可降低TG水平≥50%。

然而,ACCORD、FIELD、AIM-HIGH和HPS2-THRIVE研究顯示,非諾貝特和煙酸製劑均能進一步降低TG水平,但未能減少心血管事件。

(四)其他血脂指標

1.脂蛋白相關磷脂酶2(Lp-PLA2):略

2.HDL膽固醇流出能力:略

3.ApoC3:略

4.PCSK9抑制劑:

PCSK9是一種由甾醇調控結合蛋白(SREBPs)轉錄控制的分泌型絲氨酸蛋白酶,與肝細胞上LDL受體(LDL-R)產生相互作用,血漿中的PCSK9與LDL-C顆粒結合所形成的複合體通過胞飲作用進入細胞內,溶酶體則將LDL-R和LDL-C複合體全部降解,導致肝細胞表面LDL-R減少,肝細胞對LDL-C顆粒清除能力下降。因而PCSK9能夠強力調控血漿LDL-C水平。家系研究表明,PCSK9基因增益突變可導致LDL-C大幅度升高和冠心病死亡;而PCSK9基因無效突變則LDL-C降低28%,15年內心血管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危險降低88%。治療劑量下的他汀類藥物抑制HMG輔酶A還原酶後,通過SREBPs上調PCSK9,從而限制了他汀劑量依賴的降脂作用。

抗PCSK9藥物已成為近期降脂治療研究的熱點,特別是對他汀治療未達標或不能耐受的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以及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患者。但長期治療的安全性及其心血管臨床獲益尚需大規模臨床研究加以驗證。目前,2個獨立的大規模隨機對照研究已啟動,ODYSSEY研究和FOURNIER研究分別考察在他汀治療的基礎上,PCSK9抑制劑長期治療對ACS患者和穩定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臨床轉歸終點及安全性的影響。

AS性心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致死和致殘疾病。回顧近百年來臨床血脂和動脈粥樣硬化研究歷史,血脂異常(TC及LDL-C水平升高)是AS的致病性危險因素,降低血漿LDL-C水平是當前最有效延緩AS進展、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臨床策略。長期堅持以他汀藥物為基石的降脂治療能顯著改善高危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預後。中等強度他汀治療能滿足大多數中國患者的降脂達標要求,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必要時聯合依折麥布以獲得滿意降脂臨床獲益。

隨著研究技術手段的進步,臨床血脂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不斷拓展和深入,我們必須立足我國人群血脂和心血管疾病特點,根據新的中國流行病學、臨床研究以及基礎研究結果,結合國際血脂異常與AS的最新研究證據,進一步更新修訂和完善新的中國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在全社會推動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綜合管理各種心血管危險因素,提高血脂異常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我們必須堅持學習,吸取國際先進理念和技術,改進研究方法和手段,進一步擴大和深入開展血脂異常與AS的基礎研究,堅持和完善我國各地區的人群隊列研究,積極參與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將最新醫學研究成果儘快轉化成為臨床實踐和醫療服務。

原文作者:李勇,褚俊仁

原文載自:中華心血管病雜誌, 2015,43(02): 112-117.


訂閱

點擊右上角「…」,關注微信號搜索「TISCNEWS」,查找公眾號「天壇國際腦血管病會議」

分享

請點擊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轉發給朋友

更多精彩文章

點擊右上角的查看官方帳號》查看歷史消息







相關焦點

  • 百年高分子系列:螢光技術在高分子的應用和展望
    2020年是Staudinger博士提出高分子這個概念的第一百年(經典回顧| 百年高分子第一文!)。為了紀念這個高分子領域的首個百年,美國化學協會的高分子頂級期刊《ACS Macro Letters》推出了高分子科學百年的專題系列(100th anniversary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 viewpoint), 並邀請了行業內各個研究方向的專家學者對相關的領域進行了回顧和展望。
  • 百年民航的回望與展望
    今天欣然獲悉林明華先生的又一力作《中國民航百年精彩錄》面市,翻閱之後,不禁有些感懷和感嘆!一來感懷先生,二來感嘆行業。 與林先生相識相交已二十多年了,亦師亦友。記得初次見面,是在1996年11月份《民航管理》雜誌社在廈門舉行的1997年度選題會上。當時,他從福建省委上調民航總局任辦公廳副主任,我只是「小李」。
  • 百年技術創新的回顧與展望
    回顧剛剛過去的20世紀,考察縱貫100年來技術創新的歷史軌跡,分析它給予生產力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貢獻,以及所帶來的種種矛盾與新的挑戰,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和把握20世紀技術創新與發展的本質、特徵與規律,以及技術與科學、社會的相互作用的關係等,展望21世紀技術發展的大趨勢及將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 「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
    12月13至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清史研究》編輯部主辦的「清史研究百年學術史」國際研討會在中國人民大學召開。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黃興濤院長致開幕詞,介紹了基地項目設立過程和研究進展,希望與會學者在國家清史纂修工程即將完成、清史研究進入「後清史」時代的大背景下,對百年來的清史研究歷程做出回顧和反思,也對基地項目多提出寶貴建議。
  • 【百年校慶】戴宏傑院士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李海霞)12月22日,國際著名化學家、美國藝術科學院院士、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醫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史丹福大學戴宏傑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南開大學黨委副書記楊克欣為戴宏傑頒發 「百年南開大講壇主講人」證書,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主持講座。近300餘名師生聽取報告。
  • 【思想中國】謝地坤:外國哲學研究七十年回顧與展望
    為展示70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烘託學術界百家爭鳴之良好氛圍、勾勒各學科研究前景與發展趨勢,《思想中國》欄目推出《70年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發展回顧與展望》系列文章,並按照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分類,約請各領域權威專家撰寫文章,簡要回顧成就與不足,重在對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作出探索。
  • 【迎百年校慶】王春生教授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焦麗芳 曹君)8月29日上午,美國馬裡蘭大學教授王春生做客「百年南開大講壇」,在八裡臺校區天南聯合研究大樓報告廳以「Nonflammable Electrolytes for Li-ion Batteries」為題帶來學術講座。
  • 承載厚望 百年黃師凱歌行進中——聚焦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蘇東坡...
    原標題:承載厚望 百年黃師凱歌行進中——聚焦黃岡師範學院文學院(蘇東坡書院)師範性、地方性人才培養模式千年黃岡,山清水秀、人文薈萃。在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孕育出悠久的歷史文化、多彩的戲曲文化、厚重的紅色文化。自古至今,黃岡人愛讀書、崇尚文化,素有教育之鄉的美譽。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
  • 「行百年,見未來」毛源昌眼鏡2019品牌發布會圓滿落幕
    ,見未來」2019品牌發布會,聚焦全新品牌發展戰略。【發布會開幕】毛源昌眼鏡有限公司是一家百年眼鏡名店,在過去的157年時間裡,毛源昌一直致力於為顧客帶來專業驗光配鏡服務。董事長金增敏先生展望,毛源昌將在不斷擴大的市場份額中,成為全國領先的眼鏡品牌。
  • 「甲午·甲午——百年強國夢」展覽於廣東美術館開幕
    展覽由省文化廳主辦,廣東美術館從館藏品中遴選出包括油畫、中國畫、版畫、攝影、宣傳畫以及雕塑等350餘件作品,用藝術作品、文獻及影像等方式回顧了自1894年甲午海戰過去的兩個甲子裡,中國的崛起和強國之路。
  • 周口店猿人洞戴「鋼盔」重新開放 「百年記憶」歷史回顧展舉辦
    新安裝的兩臺裸眼3D設備,搭配先進的聲光電技術,在洞內的石壁上播放宣傳片,介紹著猿人洞的形成過程以及發現、發掘、研究的經過。站在猿人洞內向上望,最大高度達35.7米的保護棚,因為內頂表面採用了巖石紋路的設計,與周圍歷經歲月洗禮的巖石相得益彰,並不突兀。   沿保護棚外臺階拾級而上,即到達了新增的觀景平臺。在這裡,不僅能一覽猿人洞盛景,保護棚也變得「觸手可及」。
  • 熱河生物群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與共同作者在《中國科學:地球科學》發表評述文章,對熱河生物群的發現、研究歷史和研究現狀進行回顧,並對未來研究進行展望。早期研究認為,熱河生物群的代表分子為東方葉肢介(Eosestheria)—擬蜉蝣(Ephemeropsis)—狼鰭魚。一些相對重要的早期發現包括日本學者命名的三種爬行動物,20世紀60年代命名的潘氏北票鱘(Peipiaosteus pani)和80年代命名的梅勒營鸚鵡嘴龍(Psittacosaurus meileyingensis)。
  • 現代院報告:新冠疫情加速世界百年變局演進
    參考消息網12月30日報導(文/連國輝)新冠疫情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造成了何種影響?全球戰疫如何牽動國際格局演變?世界面臨「六失」(疫情失控、經濟失速、社會失常、治理失能、美國失治、世界失序)之際,中國應該如何有所作為?
  • 中國發布丨這裡的生物化學系創建百年,他是關鍵人物不能被忘記
    朱興鑫 攝中國網12月30日訊(記者 張豔玲)12月29日,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在京舉辦「緬懷吳憲先生創建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100周年」紀念活動,並為新命名的「吳憲大樓」揭牌,共同回顧協和生化學系百年發展歷程和精神傳承,致敬以吳憲先生為代表的幾代協和生化學系人對中國醫學科學事業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共謀未來發展。
  • 致敬人民警察節:「回首2020 展望2021 我想說...」
    在這裡,讓我們聽聽這些奮戰在一線不同崗位他們的回首和展望!安寧分局劉春英展望2021,本人將直面挑戰,加壓奮進,咬定目標,腳踏實地,以更高更廣的視野,更實更細的工作,履職盡責、追求卓越,為助力推進合成作戰指揮中心取得更大成效持續貢獻力量。監管支隊吳力
  • (文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百年中國兒童詩演進與發展研究》在京啟動
    新華社北京11月28日電(王爽)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百年中國兒童詩演進與發展研究》課題計劃與部署第一次工作會28日在北京召開,這標誌著中國詩歌學會今年8月31日獲批立項的這一國家級社科項目正式啟動。中國詩歌學會會長黃怒波作為課題專家組成員之一與兒童文學研究領域的學者崔昕平、張國龍、李利芳、金莉莉、舒偉、塗明球、王歡、李紅葉等參加了課題工作會。根據課題組首席專家、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王泉根的提議,邀請藍藍、張生珍、劉慧、王曉翌等在國內外兒童詩歌創作、理論以及翻譯等方面有重要成果的詩人、學者代表列席了課題工作會。
  • 「聚焦新中醫研究,展望新中醫未來」學術研討會在上海隆重召開
    2018年1月19日,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和證大九間堂新中醫聯合舉辦的「聚焦新中醫研究,展望新中醫未來」學術研討會在上海中醫藥大學全球合作夥伴中心隆重舉行。戴總回顧了2017年7月1日由證大九間堂新中醫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舉辦的「新中醫跨學科發展論壇」,並表示在這半年的學習探索中,我們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傳統中醫發展所需的新方向和新路徑。戴總還表示:「我們要在突破中西醫的框架、促進中西醫交叉融合中發現醫學的真理。打破傳統和現代、國內和國際、醫療和非醫療的舊框架,著眼於大健康產業,用非醫療的方法來補充或替代現代落後的醫療體系。
  • 回顧·展望·奮進——我與十四五規劃共成長
    聚焦十九屆五中全會——分析我國發展環境面臨的深刻複雜變化>奮進小組 張獨一奮進小組重點關注了發展環境的變化這一主題,分享了其學習成果: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勝利在即,在展望「十四五」規劃的當下,我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 回顧百年中國美人進化史(圖)
    回顧百年中國美人進化史(圖) 今日是三八婦女節,祝全國的女網友們節日快樂。婦女節是女性爭取權利的節日,誕生於1911年的歐洲。而中國的1911年,是結束帝制迎來共和之年。自那時以來,中國婦女也一直在為自身爭取權利,並在追求「美」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百年來,中國的美人都什麼樣?
  •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化藝術巨匠作品展」再現經典藝術魅力
    展覽現場    「百年巨匠——四十三位文學藝術大師作品展」 是大型人物傳記紀錄片《百年巨匠》的視覺延伸和全新呈現。它不僅是藝術作品展,也是綜合的文獻回顧展。《百年巨匠》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電視臺、中央新影集團、百年藝尊(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銀谷藝術館聯合攝製,是國內第一部大規模、全方位拍攝製作的關於二十世紀畫壇巨匠、藝苑大師、文壇泰鬥的大型系列人物傳記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