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有心臟嗎?

2021-01-16 土地資源網

魚是生活在水裡的水生冷血最古老脊椎動物,用鰓呼吸,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著佔三分之二,其餘的生活在淡水中,世界上現存已發現的魚類約二萬六千種,但是很多人認為魚沒有心臟,真的是這樣的嗎?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一看魚到底有沒有心臟吧!

魚有心臟嗎?

魚有心臟。魚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都有心臟,但魚是最低等的,只有一心房一心室,起到擠壓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魚的心臟在腮旁,附在魚的脖子上,每條魚只有一個心臟。魚類的心臟只有2個腔,1個心房和1個心室。哺乳類的心臟有4個腔,2個心房和2個心室,鳥類心臟也有4個腔。你可以殺一條活魚,開膛後用手的中指慢慢的探到魚的喉部,再慢慢的往回摳,魚的心和其它臟器就出來了,位置是在最靠近胸鰭的腹腔裡。

魚有耳朵嗎?

魚有耳朵。從外表看魚好像沒有耳朵,有很長時間人們認為魚什麼都聽不見,但是魚確實有耳朵,且多數魚聽力甚好。魚沒有鼓膜,事實上多數魚的耳朵本不與外界相通,而是被保護在頭兩側的囊中,囊就在眼睛後面。聲音在水中傳播要比在空氣中容易得多,像其他動物一樣,魚的體內有大量的水,聲音能直接穿過魚的身體,到達耳朵。

許多種魚能用另一種方式收集聲音,耳朵與鰾相連,水中的聲音使鰾壁振動,就像聲音穿過空氣使鼓膜振動一樣,然後這種振動通常沿著與鰾相連的一串小骨頭傳到耳朵裡。有些魚不是靠小骨頭傳送振動,而是靠從鰾延伸出的管狀器官。聲音對魚很重要,許多魚能彼此發出有力的叫聲,幾公裡以外都能聽見,有些魚通過磨牙發聲,另一些魚在身上磨擦鰭發聲,許多魚用鰾發聲辨聲,特殊的可敲擊肌肉振動鰾發出聲音。

魚能活多久?

一般說來,魚類的壽命與其個體大小和性成熟年齡有關。魚體越大,性成熟越晚,壽命就越長。從這個角度講,世界上最大的魚——鯨的壽命應最長。可惜,到目前為止,人們對它的壽命一無所知。據報導,生活在裏海和黑海裡的歐鰉,體重可達1500千克,壽命高於100年。而我國長江裡的白鱘,壽命也接近100年。很多小型魚類,如淡水裡的魚假虎魚、青魚將、銀魚等,壽命只有一年左右。

儘管魚類的壽命種間差異很大,但絕大多數魚的壽命集中在2~20年之間,其中又有60%集中在5~20年,能活到30年以上的魚類不會超過10%,而2年以下的也只有5%。在我國的淡水魚中銀飄魚、鰲鰷魚、紅鰭魚白、銅魚、黃顙魚、銀鯝、沙鱧的壽命在2~4年之間。青魚、草魚、鰱魚、鱅魚、鯽魚、魴魚、翹嘴紅魚白、鱖魚的壽命多在7~8年,個別可活到10年以上,海水魚的壽命較短些。

另外,同種魚生活在不同的環境中,其壽命也有差異。如大黃魚,在浙江(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沿海可活29年,而在福建(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廣東(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沿海,通常只有17年的壽命,到了海南( 農用地、 商住地、 工業地) 東部海域,僅活9年。

魚的特異功能

1、會飛的魚:燕鰩魚體長而扁圓、略呈梭形。一般體長20~30釐米,體重400~1500克。背部頗寬,兩側較平至尾部漸變細,腹面甚狹。頭短,吻短,眼大,口小。牙細,上下頜成狹帶狀。背鰭一個於體的後部與臀鰭相對。胸鰭特長且寬大,可達臀鰭末端,腹鰭大,後位,可達臀鰭末端。兩鰭伸展如同蜻蜓翅膀。

2、發聲的魚:康吉鯉會發出「吠」音,電鯰的叫聲猶如貓怒,箱魨能發出犬叫聲,魴鰓的叫聲有時像豬叫,有時像呻吟,有時像鼾聲,海馬會發出打鼓似的單調音,石首魚類以善叫而聞名,其聲音像輾軋聲、打鼓聲、蜂雀的飛翔聲、貓叫聲和呼哨聲,其叫聲在生殖期間特別常見,目的是為了集群。

3、發電的魚:有些魚類的身體都能發電,它們放出的電壓,竟比我們生活用電的電壓大好幾倍。具有發電能力的魚約有500種之多,如電鱔、電鯰、電鰻、電鰩等,各種發電的魚發出的電流強弱和電壓高低都不同。電鰩身體又扁又園,帶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活像一把團扇。生活在非洲尼羅河的電鯰,身體只有1米長,卻能發出350伏的高壓電。

4、發光的魚:有些魚類發光,例如我國東南沿海的帶魚和龍頭魚是由身上附著的發光細菌所發出的光,而更多的魚類發光則是由魚本身的發光器官所發出的光。燭光魚其腹部和腹側有多行發光器,猶如一排排的蠟燭,故名燭光魚深海的光頭魚頭部背面扁平,被一對很大的發光器所覆蓋,該大型發光器可能就起視覺的作用。

5、走路的魚:龜殼攀鱸棲息於靜止、水流緩慢、淤泥多的水體。當水體乾涸或環境不適時,常依靠擺動鰓蓋、胸鰭、翻身等辦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或者潛伏於淤泥中。龜殼攀鱸的鰓上器非常發達,能呼吸空氣,故離水較長時間而不死,當水體缺氧、離水、或在稍溼潤的土壤中可以生活較長時間。龜殼攀鱸以小魚、小蝦、浮遊動物、昆蟲及其幼蟲等為食。

6、溺死的魚:溺死的魚?雖然這聽起來很荒謬,但卻是事實。魚鰾是魚遊泳時的「救生圈」,可以通過充氣和放氣來調節魚體的比重。這樣,魚在遊動時只需要最小的肌肉活動,便能在水中保持不沉不浮的穩定狀態。不過,當魚下沉到一定水深後,外界巨大的壓力會使它無法再調節鰾的體積,這時受到的浮力小於自身的重力,於是就不由自主地向水底沉去,再也浮不起來了,並最終因無法呼吸而溺死。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土地資源網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吃魚對心臟有好處?未必!
    人們都聽說,吃魚對心臟有好處,因為魚的脂肪和肉的脂肪大不一樣,其中富含omega-3脂肪酸,特別是EPA,對降低血管炎症反應
  • 魚的心臟
    前幾天寫了魚的鱗片和血液,今天來寫下魚的心臟。心臟是一個很神奇的器官,當魚從魚卵孵化出來,就能看到魚的心臟跳動。現在醫學判定死亡的兩個標準,一個是腦死亡,一個就是當心臟停止跳動半小時以上,心臟不能復跳,以此判定死亡。當魚的心臟不跳動30分鐘以上,也就意味著這條魚死亡了。
  • 心臟累了嗎?警惕!這些症狀說明心臟有事
    什麼症狀說明心臟不好 1.有胸悶、心慌、胸痛的症狀,就是心臟病嗎?因此建議,為了保險起見,出現該症狀的人應該去醫院進一步診斷,以明確是否有心臟病變。
  • 這種魚,有3個心臟,8隻腳,很多人都聽過
    嗨,大家好,這裡是百家號:圖報,本期,我們百家號:圖報將給你介紹一種奇怪的魚,話說它有3個心臟,8隻腳,並且很多人都聽過。你看,照片中,那個奇怪的大傢伙,就是我們今天要介紹的主角,認出來了嗎?看看,是不是有點眼熟?對,沒錯,它,就是章魚!
  • 心臟不能再生,失去眼睛的洞穴魚遭遇了什麼
    科學家研究這種魚類是為了弄清楚為什麼有些動物的心臟能夠再生,但其他動物只會增添一道疤痕。▲圖片來源:COLIN BEESLEY「數百萬年前,生活在河流中的一些表面魚類湧入洞穴中,當河水的水位下降時它們被困在山洞中,然後失去了眼睛和顏色來適應洞穴生活,」牛津大學的發展科學家以及科研人員Mathilda Mommersteeg說。
  • 為什麼吃魚對心臟好?原因竟是因為這個…
    鮭魚、鱒魚、鳳尾魚、沙丁魚、鯡魚等富含脂肪的魚,ω-3脂肪酸含量都十分豐富,且脂肪越多,對健康越有好處【1】。另外,亞麻籽油、菜籽油、橄欖油等植物油以及核桃等堅果,也含有植物性ω-3脂肪酸,可以適當食用。
  • 紅燒魚對心臟沒好處 這樣吃魚最健康
    關於魚的吃法,你最喜歡哪種?相信紅燒魚會是許多人的愛。《美國心臟學會高血壓期刊》一項研究指出,經常食用富含歐米珈-3脂肪酸的魚可降低育齡女性患心臟疾病的機率。  該研究以15歲至49歲的女性為調查對象,第一次研究了吃魚是否影響患心臟類疾病的可能性,而不是對壽命的影響比如,研究人員寫道「不吃魚或少吃魚的女性比經常吃魚的女性患八年以上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要多50%」。
  • 世界最老心臟 1億年前棒鞘魚體內心臟化石被發現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0日報導,古生物學家於巴西發現了首例心臟化石樣本,該化石存在於約1.13—1.19億年前的棒鞘魚(Rhacolepis)體內。研究團隊使用無損成像技術探視該魚的體內結構,發現這一古老的脊椎動物,其心臟比現代魚類的要複雜得多。
  • 牛津大學發現墨西哥魚心臟自愈基因 人體內同樣存在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21日報導,牛津大學科學家近日在墨西哥脂鯉體內發現一種可以修復自身心臟的基因Irrc10,在人體中也存在同樣的基因,因此有望為人類的心臟病治療提供希望。資助這項研究的英國心臟基金會表示,英國有50多萬人患有心力衰竭,通常是心臟病發作造成的。患有心力衰竭的人無法使受損的心臟再生,心臟移植通常就是唯一的治療方法。而這一特殊基因表明,我們有一天能夠以同樣的方式治癒人類的心臟病。為了這項研究,瑪蒂爾達莫默斯蒂格博士和她的團隊研究了兩種墨西哥脂鯉魚——河魚和穴居魚。這兩種生物都曾生活在墨西哥北部的河流中。
  • 蟲子有心臟和腦子嗎?
    編譯 七君圖片來源:wikipedia昆蟲和人類一樣,也有心臟和腦子嗎?如果沒有大腦,昆蟲怎麼到處活動呢?你看,它們的神經節雖然和人類的長得不大一樣,但和人類的大腦有許多相似之處。神經節就好像長在昆蟲身體各處的小小的大腦,如果身體各處都有一個小小的大腦,你的動作就會更快了不是嗎?許多昆蟲的「大腦」比我們這篇文章裡的句號還要小,沒想到吧!
  • 多吃魚為何有助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近期一份發表在《美國心臟學會雜誌》上的研究發現,多吃魚或食用帶有ω-3脂肪酸的營養品,有助於降低患心臟疾病的風險。這份由西班牙羅維拉-威爾吉利大學(URV)和哈佛醫學院聯合完成的研究顯示,ω-3可以調節血液中脂蛋白含量。脂蛋白負責在血液中轉運脂質。
  • 《勇敢的心臟》:你知道人體的心臟,一天到晚有多忙嗎?
    《勇敢的心臟》:你知道人體的心臟,一天到晚有多忙嗎? 獲獎短片《勇敢的心臟
  • 釣不上魚犯了心臟病 心臟搭橋後轉危為安
    釣不上魚犯了心臟病 心臟搭橋後轉危為安 2007-09-24 07:42:00    作者:記 者 張作亮  通訊員 復德 天一   來源:大眾網--齊魯晚報
  • 地球有「心臟」嗎?還真有,在澳大利亞的最南端
    不論是人還是動物,提到關鍵器官,大家想到的肯定是心臟。那麼,地球有心臟嗎?在澳大利亞的最南端,有一座名為塔斯馬尼亞的島嶼,從高空俯瞰,整個島嶼仿佛一個小小的心形,因為被人們稱為「地球的心臟」。在塔斯馬尼亞島上,不僅保留著澳洲最原始的風貌,更讓人感到震撼的是,島上還有一片很大的火焰灣,沿線的海岸石頭都是濃烈的磚紅色,湛藍的海水被包裹其中,遠遠望去,潮水漲落好像心臟在跳動。其實早在很多年以前,美國科學家通過人造衛星探察地球時就發現,地球存在著一種神秘的震動現象。
  • EHJ:要想心臟健康,吃魚比吃肉強
    這圖裡的食物還挺誘人,嗯吃魚對心臟好這件事,,不過在西方國家似乎一直不太受寵。用研究團隊在論文中的話說,就是「動物保護主義、對抗生素濫用憂慮等原因,導致純素食和蛋奶素食最受歡迎」。EPIC-Oxford的研究中還顯示,只吃魚肉不吃紅肉,則與缺血性心臟病發病風險下降有關,這種飲食方式也有一個專門名詞——「魚素」(pescatarian),但還很少有研究去證實它的獲益,與素食、普通飲食的橫向比較就更少了。
  • 心臟醫學專家們,詳解的對心臟最有害的生活習慣,大家有嗎?—4
    心臟醫學專家們,詳解的對心臟最有害的生活習慣,大家有嗎?要特別重視自己在吃什麼藥,有哪些副作用。」五顏六色的藥丸裝在塑料泡裡面心臟醫學專家們,詳解的對心臟最有害的生活習慣,大家有嗎?—3
  • 心臟裡面有電流,你知道嗎?
    心臟裡面有電流,你知道嗎?
  • 哇塞,連魚都進化了!月魚竟然有體溫!!
    據發表在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的報告,月魚在全球各大海洋均有分布,它們通常生活在幾百米深處、光線暗淡的冷水中,成年體形有汽車輪胎那麼大。儘管某些魚類如金槍魚和一些鯊魚在追捕獵物時會有器官或肌肉暫時變熱,但只有月魚全身體溫常年比外界環境高出約5攝氏度,它們主要通過不斷划動胸鰭獲取大量熱量。
  • 對具有心臟再生功能魚類的研究或為心臟病患者心臟修復帶來新方法
    盲穴魚墨西哥脂鯉(Astyanax mexicanus)是一種淡水魚,有兩種非常不同的形式。第一種是在墨西哥和德克薩斯州南部的河流和小溪中發現的一種外觀平淡無奇的魚。但在洞穴深處的水池中也能發現同樣的魚種。這種形式的魚是盲的,顏色為粉白色。它們還獲得了更敏感的味蕾和震動感應線。
  • 哪種蜂蜜對心臟有好處?椴樹蜜對心臟的好處
    不過你知道椴樹蜜對心臟有什麼好處嗎?椴樹蜜含有葡萄糖、果糖、維生素、胺基酸、活性酶、礦物質、微量元素以及有機酸等多種營養物質,這些物質都是對身體有益的,可以從根本上滋養身體。尤其是紫椴白蜜中含有的營養物質更為豐富,田野牧蜂建議大家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