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至8月,重慶筆記本電腦產品出貨量達到3439萬臺,實現產值972億元。這一巨大突破來自重慶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區的蓬勃發展。「西部矽谷」正在崛起。記者隨重慶市政協委員們一同走進了西永微電子園區,一同見證了多年來政協助推園區發展的成果。
重慶是一個傳統的重工業基地,大量重工業企業集聚於主城區,導致大氣嚴重汙染。高汙染的負面效應帶來了反思,如何抓住新時期產業轉型的機遇,突破發展瓶頸?
直轄以來,市政協匯聚界別力量,加強調研探索,提出了《關於重慶城市空間布局、產業結構和人口規模擴張的建議》、《關於在我市加快推進創意產業發展的建議》等20多件重點提案,對重慶轉變經濟結構,優化產業配置,加強對外開放,引進高新科技企業及高素質人才落戶重慶提出了眾多建議。
提案凝聚成立產業轉型的力量。2005年8月,西永微電子園區正式在渝投入建設,並被授予「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國家服務外包基地城市示範區」等稱號。
2010年4月,在經歷了五年多的建設後,西永微電園沙坪垻區西部新城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此後,惠普、廣達、富士康、IBM相繼落戶西永,微電園基本形成了以集成電路、電子產品、軟體研發及服務外包為主的三大信息產業集群,重慶在世界IT版圖中的地位不斷提升。
與此同時,市政協每年都組織委員多次到西永實地調研。市政協三屆三次會議上提出《關於加快重慶新興產業發展的建議》的提案,建議打造兩個基地,即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基地和全國最大離岸數據開發處理中心;10個千百億產業集群,包括通信設備、集成電路、軌道交通裝備、新能源汽車、環保裝備、風電裝備、光源設備、新材料、儀器儀表和生物醫藥的「2+10」產業鏈集群。
重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成立專案組辦理該提案,此中諸多思路,都被納入了重慶市「十二五」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編制中,並催生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意見》的出臺。
西永的電子信息產業已變成巨大的就業磁場。目前,市電子信息產業用工量已達30萬人,未來5年將新增70萬人。員工的聚集也對產業園區生活配套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政協委員宇繼生在調研中發現,園區內缺乏醫療、教育、文化、超市等必備生活配套設施,道路多被小攤販佔領,環境逐漸變差,對外的公共運輸也僅有兩路公交通達。對此,他在去年重慶兩會上提出了《關於加強西永綜合保稅區周邊市政建設和配套服務工作助推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建議》,要求提升園區產業配套服務,加強民生基礎設施建設。
提案很快得到落實。據了解,園區內員工主要的兩處居住區各設立了一個衛生服務中心,同時,大學城重醫附屬醫院與保稅區內企業結成了合作單位,便於企業員工及時就醫。園區內建成了1萬平方米的職工運動中心;西永天街、卓越熙街、「康居西城」商業區快速發展,餐飲企業、重百、永輝等大型超市已入駐保稅區周邊。
看著政協建言一一轉化為了推動園區建設的具體措施,委員們感到十分欣慰。「西永微電園的發展創造了短期經濟迅猛增長的奇蹟,但我們要將發展的眼光放長遠。」重慶市政協副主席童小平在視察園區時再次向委員們發出呼籲,政協委員要凝聚更多發展的正能量,積極建言出力,為這座「西部矽谷」的崛起積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