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國多地出現零散疫情,醫務人員再次穿上防護服,開展疫情防控工作。這身防護服,成為這個冬天最溫暖的顏色。你知道嗎?航空發動機也有自己的「防護服」。
航空發動機的「防護服」
發動機為什麼穿「防護服」?
人穿上防護服是為了抵禦細菌病毒的侵襲,那發動機穿上「防護服」是為了抵禦什麼呢?
眾所周知,推重比是衡量航空發動機性能的重要標誌。要想獲得更大的推重比,就必須提高發動機渦輪前的進口溫度。因此,對渦輪部件抗高溫能力的要求也相應提高。
長期在高溫環境下工作,渦輪部件的表面容易受到高溫氧化和熱腐蝕。為此,材料科學家不斷探索著提升渦輪抗高溫能力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穿上「防護服」——在渦輪部件上塗覆具有不同功能的塗層,從而達到提高使用性能、使用更可靠以及延長使用壽命的目的。
發動機的「防護服」是什麼?
從用途上來看,發動機的「防護服」通常有以下幾類:抗氧化和防熱腐蝕的塗層,防止葉片尖端劃傷內腔的耐磨塗層,填補部件組合處細小縫隙的封嚴塗層,以及在葉片表面起到隔熱作用的熱障塗層。
熱障塗層常用於高溫防護,是近年來塗層研究領域的熱點之一。熱障塗層有很多優點,它能降低零部件的工作溫度,從而降低因工作疲勞帶來的損傷,同時,熱障塗層也可以減少渦輪葉片對冷卻氣體的需求量,有助於提高發動機工作效率,延長工作壽命。
熱障塗層擁有一個像「三明治」一樣的多層結構,由陶瓷隔熱層、金屬粘結層和高溫合金底層組成塗層系統。
儘管形似「三明治」,但熱障塗層的製備並不是簡單地層層疊加,需要先將製備塗層的材料蒸發成蒸汽或細化成直徑微米級的顆粒,再通過結晶生長或藉助極高的能量,將這些顆粒牢固地塗覆在材料表面。因此,熱障塗層常使用電子束物理氣相沉積、等離子體噴塗等工藝製備。
發動機「防護服」的由來
起源:熱障塗層技術起源於19世紀70年代。1976年,在美國NASA劉易斯研究中心,陶瓷熱障塗層在J75渦噴發動機渦輪葉片上試驗成功。
飛躍:到20世紀90年代,熱障塗層技術迎來快速發展。美國的GE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開發出新型單晶合金基體熱障塗層。GE90發動機葉片採用這種熱障塗層之後,性能較未採用塗層的葉片相比大大提高。
大規模使用:90年代以後,熱障塗層技術逐漸得到廣泛應用。英國的RR公司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逐漸將熱障塗層大量應用到軍用和民用發動機上。其中,著名的遄達系列發動機就使用了熱障塗層。
科學是一門不斷向極致發起挑戰的藝術,每一次的技術進步,背後都是成百上千次的實驗。如今,熱障塗層已成為高性能航空發動機研製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技術之一,材料科學家和航空發動機工程師們也正利用掌握的科學知識、實踐經驗與高溫較量,不斷提高發動機的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