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何麗娜 通訊員 曹韻潔
「請稍等,我正爬在樹上摘桃子。」給陶文亮(化名)打電話時,他的回答著實令人震驚,難以想像這是位才做完8個療程化療不久的肝癌轉移患者。
今年46歲的陶文亮,18歲高考體檢時查出B肝,34歲時進展為肝硬化,41歲確診為肝癌,最近的5年因肝癌反覆復發轉移,大小經歷了10多次的手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他是不幸的,至今的人生中有一半多的時間在與疾病抗爭,而且接下來的「戰鬥」將越來越艱險。但他又是幸運的,肝癌整體的5年生存率僅12%左右,終末期肝癌的平均生存期更是只有6個月左右,他已然成為了一個奇蹟。
16年時間,B肝變肝硬化
7年時間,肝硬化變肝癌
陶文亮出生在農村,作為一個在田間奔跑長大的孩子,他的健康從來不用父母擔心,一年到頭連感冒發燒都很少,醫院是基本不太用去報到。
1992年夏天,18歲的陶文亮參加高考體檢,別的指標都蠻好,唯一的問題就是有B肝病毒感染。可他能吃能睡又沒什麼不舒服,大家都沒對此引起重視。殊不知,病毒卻在他身體裡不聲不響搞破壞。
「你看起來臉色不太好,有沒有去醫院查查?」2008年時,在多位親朋好友的提醒後,陶文亮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令他後悔不已,16年前沒放在心上的B肝進展成了肝硬化,如果繼續變糟的話就是肝癌了。這次,他怕了,堅持抗病毒治療,並定期複查。
然而,沒能在早期控制住的肝病已經有些失控,肝硬化仍在緩慢進展。2012年,陶文亮在複查時發現脾臟腫大,這是肝硬化的常見併發症之一,醫生建議儘快手術切脾。「那時我剛在單位升了職,想等工作上了軌道再來做手術,沒想到差點闖大禍。」他至今沒忘記那次在醫院搶救的場景。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那件事發生在2013年,陶文亮突發消化道大出血,他還是自己去的醫院急診,可到了沒多久他就暈倒了,等他醒來時已是3天以後。醫生告訴他,這次兇險的大出血就源自脾臟腫大,又提醒得儘早手術。可惜,那時的他身體實在太虛弱,一時承受不住手術,所以出院後先回家休養。
一直到2014年,陶文亮養好了身體,然後選擇了在治療各種肝病方面經驗豐富的杭州市西溪醫院做了脾臟切除手術,從此,他也與這家醫院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當時的他,對自己的健康已不敢有一絲的鬆懈,乖乖吃藥,定期複查。
2015年5月,陶文亮在複查時確診肝癌,還好發現及時,是早期,他很快做了手術,只切掉了10%的肝臟,後續也不用化療。
從沉迷手遊到考上軍校
他的生病讓兒子一夜長大
那一年,陶文亮才41歲,兒子小天(化名)才15歲,是他最放心不下的牽掛。
「可能是處於青春叛逆期,這臭小子那會很不聽話,他好像迷上了手機遊戲,連上課也玩,老師發現後把我叫去談話,這是經常性的,把我氣得不行。要知道『怒傷肝』,像我這種肝上有病的人是不好生氣的,想到自己的病又得趕緊收住怒火,罵一句做一次深呼吸,之後只能說說道理,等著他自己想明白了。」陶文亮說。
「你奶奶當年得的就是肝癌,37歲就走了,我現在也是這病,還好我沒傳給你。不過我可能沒辦法看著你成家立業了,更不可能幫你帶孩子了。但你和媽媽以後的生活我都會安頓好,你不用擔心。」一次,陶文亮跟兒子說了自己的真心話。
小天好像突然明白了些什麼,似乎在一夜之間長大。他不再沉迷於手機遊戲,尤其是上了高中以後,成績一路攀升。19歲那年,他決定去軍隊錘鍊自己的男子漢氣概,全家人都很支持他。在氧氣相對稀薄的雪域高原,他成了一位頂天立地的人民子弟兵。
「去年,我去西藏看他了,很壯實。今年還有一個好消息,這小子考上軍校了,等畢業以後就是軍官了。」說起兒子的變化,陶文亮滿滿的自豪,覺得這是自己生病而因禍得福。
5年做了大小10多次手術
他的努力連癌魔都連連敗下陣來
然而,肝癌猛於虎。陶文亮的病卻沒止步於5年前的那場手術。
「在我國,80%的肝癌都與B肝相關,他們大多都經歷了『肝炎—肝硬化—肝癌』的步驟,因為有肝硬化基礎,癌變往往是多中心起源,因此很容易發生肝內復發。同時,肝臟又是雙重血供,也相對更容易發生肝外轉移。」杭州市西溪醫院肝腫瘤亞專科負責人餘吉仙是陶文亮的主治醫生,她所說的這些,在過去的5年時間裡都在陶文亮身上發生了,而且不止一次。
多學科專家正為肝癌患者討論治療方案
「復發病灶一來就是好幾個,我們多學科專家組討論後,認為他的肝臟功能本身就已較弱,要是再手術切除,身體顯然已承受不住,於是針對肝內的多次復發,建議微創的直達病灶的介入治療。前後10多次的大小手術,他都堅持了下來,這樣的堅強和努力,不光感動了我們,連可怕的癌魔都一次次敗下陣來。」
今年年初,癌魔又一次向陶文亮發起攻擊,這次不是在肝內,而是轉移到了肺上。餘吉仙和多學科專家再次聯手為他制定了治療方案,這次是全身化療。
「兩個星期一次,每次我都自己一個人去住院,就是在用藥的時候稍微有點噁心,但回家很快就好了。」陶文亮說,8個療程下來,病灶已明顯縮小,腫瘤指標也明顯下降,癌症算是暫時穩定了。
而這次查出轉移灶,陶文亮沒有告訴小天:「他一周會給我打2次視頻電話,要是剛好碰上在醫院治療,我有時跑樓道裡去接,有時就乾脆說在外面信號不好,讓他發語音或是打電話。他很孝順的,別知道了以後說不讀書要回家來陪我了,不想讓他分心,能瞞多久算多久吧。」
人生就好比一場馬拉松
大家都在努力幫他跑得更遠
都說久病成醫,陶文亮現在已經算得上半個肝病專家了:「等我把身體養好一點,我還是想把復發和轉移病灶動手術拿掉,市西溪醫院的那些專家我都很熟悉了,我已經把我的方案一一問過,只有一位專家反對,我到時還是想試試。」
對於陶文亮的這種積極態度,餘吉仙特別感動,治療以來,她有時間也會常常鼓勵他:「除了你已經用過的手術、介入、化療等方法外,現在治療肝癌的手段還有很多,比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局部放射治療等,只要活著總還有希望。」
據了解,市西溪醫院每年接診2000餘例肝癌患者,能像陶文亮這樣一次次從死神手中掙脫的少之又少,因為肝癌早期多無症狀,60%以上患者診斷時已為晚期,所以無論在全球還是在中國,肝癌都是死亡率排在第二位的惡性腫瘤。
餘吉仙(右一)領著團隊醫生查房
「5年前,我以為自己命不久矣,給妻子和兒子準備了一筆錢,把每一天都當最後一天那麼珍惜。」陶文亮說,他對妻子說「對不起,沒辦法陪你到老,我想得開,你更加應該想開」,他對兒子說「人生就好比一場馬拉松,並非所有人都能跑到終點,爸爸就是到不了終點的人,但我會努力跑更遠一點」。
如今,陶文亮的人生馬拉松又堅持跑了5年,餘吉仙和市西溪醫院多學科的肝病專家們都在盡全力幫他,讓他能陪著妻子和兒子再有下一個甚至更多個5年。
新聞+
杭州市西溪醫院肝腫瘤亞專科團隊由腫瘤內科、肝膽外科、介入科、影像科、B 超介入室、病理科、肝病專科、中醫科、護理部等多學科組成,涵蓋肝臟腫瘤治療相關的多個學科。不定期開展肝腫瘤 MDT 討論,根據肝腫瘤診療規範,為患者提供最佳治療方案。多年來,他們主要致力於以下工作:
1、肝癌高危人群的篩查:肝癌高危人群的規範治療,規範門診隨訪,希望建立肝癌高危人群的資料庫,提高早癌的診斷率。
2、早期肝癌的規範化治療:初診病人MDT討論,制定合理的診療方案及後續隨訪體系,提高5年生存率。
3、晚期肝腫瘤的綜合治療:介入治療、射頻治療、化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及最佳姑息治療,包括營養治療、止痛治療等綜合治療手段,延長生命,減輕痛苦。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