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港「8·12」危險品倉庫爆炸事故發生後,社會各界可謂「談氰色變」。很多人覺得氰化物很神秘。本報記者就此採訪了海口市人民醫院藥學部主任朱剛直。
氰化物有劇毒
但有多種方式可急救
什麼是氰化物呢?朱剛直解釋說,氰化物特指帶有氰基(CN)的化合物,一般分為無機氰化物和有機氰化物。通常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無機氰化物,常見的有氰化鉀和氰化鈉。氰化物是國家有嚴格管制要求的化學品,有劇毒,可經人體皮膚、眼睛或胃腸道迅速吸收。「少於35mg/kg,成年人口服150-250mg可引起猝死。」
「儘管氰化物屬於劇毒化學品,但氰化物以其特有的氣味使人不至於誤食,也不至於讓皮膚長時間與其接觸。」朱剛直表示,即使皮膚直接接觸到了氰化物,立即用水洗掉即可,如果誤服氰化鈉,直接催吐就醫,因此氫氰酸中毒,也有其特定的條件,有很大的局限性。另外,也並非吃了氰化物就會中毒,只要在含量範圍內都不會有問題。
氰化物中毒有救嗎?朱剛直告訴記者,氰化物毒性雖大,但是中毒也能有多種方法進行急救,並且有特效藥物,因此氰化物中毒並非意味著死亡。另外,人體對CN-有較強的解毒機能,況且氰化物是非蓄積性毒物。當不致產生中毒劑量的少量外源性氰根進入機體後,可被迅速轉化為無毒或低毒物質排出體外。
自然界中也有氰化物
氰化物怎麼來的?朱剛直表示,工業上,大多採用輕油或者天然氣合成,也可由丙烯腈副產,但是並非工業生產才會產生氰化物,自然界中也廣泛存在。例如,植物中,氰化物就存在於苦杏仁、桃仁、枇杷仁、亞麻仁、楊梅仁、李子仁、櫻桃仁、蘋果仁等種子中。
「土壤中也含有氰化物,並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遞減。」朱剛直告訴記者,天然土壤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土壤腐植質。腐植質是一類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其核心由多元酚聚合而成,並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和酚,因此土壤中氰的本底含量與其中有機質的含量密切相關。
朱剛直表示,呼吸、飲水、接觸土壤或食用含有氰化物的食物,吸菸或吸入火災發生時的煙霧是氰化物進入人體內的主要途徑,另外在吸入有害廢棄物處理廠附近含氰化物的空氣或是食用天然含有氰化物的食物時,也有可能讓氰化物進入體內。
不慎接觸氰化物
應立即脫去被汙染衣物
氰化物如何降解?朱剛直表示,天然水體對氰化物有較強的自淨作用,當少量氰化物進入水體,水中微生物可破壞低濃度的氰化物,將氰經生物氧化用途轉化為碳酸鹽與氨,使其轉變成為無毒物質,同時消耗水中部分溶解氧。因此氰化物在地面水中的自淨過程相當迅速,不會累積。
日常生活中,人們不慎接觸氰化物後,該如何急救?
1、人們面對氰化物危害的唯一辦法就是遠離。不要直接接觸洩漏物。如果發生相關災害,應注意避免攝入災害區安全性未知的水源;
2、一旦皮膚接觸到氰化物,要立即脫去被汙染的衣物,用流動清水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徹底衝洗,然後就醫;
3、若眼睛不慎接觸,應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衝洗至少15分鐘,然後就醫;
4、不慎吸入氰化物後,應迅速離開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出現呼吸困難,應當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並及時就醫;
5、如果意外食入氰化物,要飲用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並就醫。
氰化鈉中毒可致人在幾十分鐘甚至十幾分鐘內死亡,因此急救非常關鍵。而所有的急救措施也都提到,在進行最初的處理後,應該迅速將患者送專門的醫療機構。萬一碰到這種情況,速度是最關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