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島昆蟲:神奇而充滿未知的世界

2020-11-26 海南日報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蘇曉傑

  春發夏生,秋收冬藏,大自然的規律何其美妙。夏季,是萬物肆意生長的時節,可人們喜歡用「生如夏花」來形容美麗的短暫,然而,有花就會招蜂引蝶,完成花粉傳播,促成雌雄結合,生命也會藉此得到延續。

  昆蟲的世界對於人類並不陌生,熟悉得可以視而不見;昆蟲的世界也是神奇的,甚至充滿了太多的未知,因為絕大多數的昆蟲尚未得到命名——地球上的昆蟲種類約有1000萬種,而目前人類所定名的昆蟲只在100-150萬種。

  海南日報記者用半個多月時間,踏足儋州、白沙、昌江、瓊中等市縣,拍攝記錄到袖臘蟬、螽斯、泥蜂、星斑梳龜甲等許多神秘的昆蟲,展示了一個個多彩而有趣的畫面。

  2016年6月23日上午10時許,一片枯葉聳立在大榕果上,仔細觀察這片樹葉還有腿,頭部伸出一根細長的「舌頭」在破損的大榕果果肉裡蠕動。這就是傳說中珍稀的枯葉蝶,我的血液似乎凝固了。別慌、別慌,內心一再告誡自己別慌,小心翼翼換好鏡頭,對準枯葉蝶按下快門。30多分鐘過去了,汗水流進眼裡,眼前一片模糊。待我擦拭好眼睛再睜開時,看到它忽左忽右、忽上忽下飛舞,露出背面的翅膀,如同其它的蝴蝶一樣華麗鮮豔,目送它消失在瓊中百花嶺的密林中。我忽然感到端舉相機的兩條胳膊是僵硬的,兩條腿已麻木,渾身好像穿著衣服走出桑拿室,大汗淋漓。緊張,太緊張了!

  枯葉蝶的擬態,有著重要的科研和實用價值,特別是在軍事科學上有著重大的意義和作用。科學家們正是根據枯葉蝶及其它擬態生物的特性,將防禦、變形、偽裝三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迷彩偽裝,給士兵和軍事目標披上一層神奇的「隱形衣」,起到了很好的保護作用。

  6月16日清晨,十幾隻竹蜂在儋州市雲月湖岸邊的一叢野牡丹花間採蜜。體形鈍圓肥大酷似大蒼蠅,這傢伙飛起來嗡嗡作響,很有氣勢。常棲於竹類的莖稈中並將唾液與鑽木的竹木屑混合製成隔板。巢穴被間成若干格,每格貯花粉與蜜法的混合物,並產卵於其中。竹蜂與其它蜜蜂一樣,是一些植物的重要傳粉者。竹蜂的蛹是西雙版納基諾族的美食,成蟲可以入藥,功能為清熱瀉火,祛風。用於牙、口瘡、咽痛、小兒驚風。

  星斑梳龜甲,也稱大黑星龜金花蟲,為葉甲科的一種昆蟲,邊緣色淡透明,稍有翹起,活體閃金光,非常美麗,主要寄主為旋花科、馬鞭草科、木蘭科植物。

  半個多月來,海南日報記者輾轉儋州、白沙、昌江、瓊中等市縣,拍攝記錄到袖臘蟬、螽斯、泥蜂、星斑梳龜甲等許許多多神秘的昆蟲,不斷的向專家請教有關昆蟲方面的知識。

  經查閱資料表明,昆蟲是動物界最大的類群,約佔全部動物種數的70%-75%。據不完全估計,地球上的昆蟲種類約在1000萬種左右,而目前人類所定名的昆蟲種類只在100萬-150萬種左右。

  中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複雜,是世界上唯一跨越兩大動物地理區域的國家,因而是世界上昆蟲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已定名的昆蟲在10萬種左右,可目前已發現定名的只有5萬多種。

  資料顯示:海南森林昆蟲25目334科5842種,另有蛛形綱3目20科341種,總計28目354科6183種,其中包括新亞科、139個新種及142個中國新記錄種。昆蟲在自然界中各顯其能,但我們人類對於它們的特異功能和本領知道的很少,甚至於只知道名字。

  據海南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昆蟲學教授朱麟介紹,昆蟲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昆蟲是生態系統中食物鏈和食物網上重要的環節,絕大部分其它動物以昆蟲為食,如果沒有昆蟲,很多動物將不可能有充足的食物維持生存,正因為如此,昆蟲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生態系統的運轉,昆蟲作為還原者,每年處理大量的動植物殘體和排洩物,為生態系統的自淨過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從經濟價值來看,首先一部分昆蟲由於取食農林植物,取食的量因超過人類的承受限而被定為害蟲,這類昆蟲目前已知大約10000種,佔很小的比例,但常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除這部分昆蟲外,絕大部分昆蟲對人類有益,如傳粉,提供藥用和其它經濟產品,如蜂蜜,蠶絲等。還有一大部分昆蟲能給人類提供豐富的蛋白質,可直接食用。由於昆蟲的觀賞價值,在人類文化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鬥蟋、繪畫、郵票等,還有一部分昆蟲可作為水體和土壤汙染程度的監測生物,以及提供優良的科學研究材料等。

  海南地處熱帶,昆蟲資源非常豐富,有很大的探索空間,也為海南的昆蟲資源利用提供了寶貴的財富!公式

  地球上的昆蟲種類約在1000萬種左右

  目前定名的僅100-150萬種

  中國定名的昆蟲在10萬種左右

  目前定名的只有5萬多種

  海南森林昆蟲有25目334科5842種

  另有蛛形綱3目20科341種

  共28目354科6183種

相關焦點

  • 【讀圖】熱島昆蟲:神奇而充滿未知的世界
    昆蟲的世界對於人類並不陌生,熟悉得可以視而不見;昆蟲的世界也是神奇的,甚至充滿了太多的未知,因為絕大多數的昆蟲尚未得到命名——地球上的昆蟲種類約有1000萬種,而目前人類所定名的昆蟲只在100-150萬種。
  • 海南日報數字報-綠海龜:我們出生在西沙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操 圖\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美麗的西沙群島,在繁星點點的夜空下,秀美的島礁除了海潮拍岸的聲音外,萬籟俱寂。
  • 海南日報數字報-熱帶雨林的山地「土著」
    文\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往高處生長,是熱帶雨林中生物開展「軍備競賽」的核心守則。囿於體型的先天不足,成千上萬的兩棲動物們與灌木、苔蘚一道,構成叢林生物鏈的最底層,卻憑藉著滿身絕活,在一次次生死搏鬥中安然脫險。
  • 海南日報數字報-神奇的「旺根技術」
    文\圖 海南日報記者 曾毓慧  在海南生活多年、今年56歲的福建人陳新,自年輕時就偏愛琢磨如何加快植物的生長速度,苦心研究30多年努力破譯植物的生長密碼,研發了植物的「旺根技術」(也稱「三旺技術」,即旺根、旺杆、旺果),讓苗木生長加速度
  • 海南日報數字報-冷門的肉食小動物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計思佳  10月3日,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Zootaxa發表了一篇名為《海蝽科在中國的首次記錄及新種羚羊礁海蝽的描述》的論文。該論文將一種新的海生昆蟲——羚羊礁海蝽,帶到世人面前。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之南的薩瓦那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非洲大草原,如今已成為國人最為喜愛的旅遊目的地之一。這種被稱為「稀樹草原」的壯美景色,吸引著全球一波又一波的旅遊愛好者。  鮮為人知的是,其實在中國也有類似的稀樹草原,就在海南島的西部。
  • 海南日報數字報-我們不是吃素的
    全球環境資金(GEF)海南溼地保護體系項目專家盧剛等人,一次不經意地對5種「食蟲植物」的發現,激發了熱愛自然科學者的極大興趣。為此,海南周刊也特邀從事自然教育的「松鼠學堂」的創始人高高女士,撰文講述那些「肉食」植物的冷常識。  ——編者  一直以來,植物都處於食物鏈的底端,免不了被踐踏,被掠食,被漠視以及被歧視的命運。
  • 海南日報數字報-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全媒體中心記者 劉麥  中國人喜山,也喜歡靠山而居,因為大山藏萬物之靈
  • 海南日報數字報-周氏瞼虎隱含的生物密碼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孫慧  這是一場可遇不可求的幸運——於成千上萬年之後,剛好趕上時空的站點,發現物種新紀錄,為之命名,證明其與人類共同存在於此時此刻的地球上。  80後周潤邦撞上了這份幸運。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主演學中國話向觀眾問好
    本報三亞12月8日電(記者徐晗溪)12月8日,第二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迎來一場日本佳片的世界首映,曾憑藉《三月的獅子》大獲好評的導演大友啟史
  • 海南日報數字報-雨林「上新」
    今年年初,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許涵及團隊在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刊物《植物》上發文,宣布在海南樂東尖峰嶺發現了一個新的腐生性草本植物種類——尖峰水玉杯。  這是海南熱帶雨林「物種戶口簿」上迎來的又一名新成員。自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建設至今,短短一年多時間便有9個植物新種、5個動物新種、5個大型真菌新種被發現,意味著約佔海南島1/7陸域面積的這片土地,仍然藏著太多未知的秘密。
  • 海南日報數字報-細心做防護 有序推復工
    ■ 本報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  「轟……」2月13日下午,位於文昌市東路鎮的海南歌頌飼料有限公司
  • 海南日報數字報-謝華安
    近50年來,謝華安多次赴海南從事水稻育種工作。他領銜研製的「汕優63」,從1986年起,連續16年創下了雜交水稻推廣速度、年種植面積、累計種植面積、增產稻穀總量四個全國之最。  回放  「我年輕時經常吃了上頓缺下頓,現在好了,水稻等農作物穩產高產,中國人不會餓肚子了!」今年8月,謝華安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說。
  • 海南日報數字報-青青寸草守痴心
    就這樣,白昌軍和他的團隊為國家收集了13411份草種資源,其中9440份保存在農業農村部熱帶草種資源備份庫;還建成了海南熱帶牧草種植資源圃,保存著近千份柱花草種質資源。楊虎彪說,白主任對年輕人要求很嚴格,他常說種質資源很重要,哪怕野外工作有很多挑戰,他也願意和大家一起,收集和保存更多寶貴的種質資源,為選育熱帶牧草新品種打下基礎。  我國熱區小,世界熱區大。
  • 海南日報數字報-這些瞼虎特「海南」
    文\海南日報記者 孫慧  據科學家推測,地球上約有870萬種物種,但很多同屬類物種之間差別極其細微,對科研者而言,發現新物種是可遇不可求的幸運。譬如說,瞼虎。
  • 海南日報數字報-植物大觀園的熱帶情調
    文/見習記者 蘇慶明 海南日報記者 符王潤 特約記者 陳循靜  藍調萬寧  植物  傍山依海的萬寧,長夏無冬,雨量充沛,屬於典型熱帶季風氣候。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使這裡十分適宜於各種熱帶亞熱帶植物的生長發育。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文\海南日報記者 單憬崗  實習生 卓慧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華南植物園編著、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海南植物志》,一直以來是世人了解海南植物的重要工具書。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口啟動溼地公園鳥類監測
    本報海口8月21日訊 (記者葉媛媛)海南日報記者從海口市溼地保護管理中心獲悉,8月19日
  • 海南日報數字報-海南咖啡要向洋品牌學什麼?
    作為我國種植咖啡較早的地區,海南雖然老早就在咖啡產業上興隆昌盛,打出了「興隆咖啡」的牌子,而且還在近年來積極引進新的品種,讓澄邁福山這座小鎮也因咖啡福積如山,吸引了天南地北的咖啡客。但是海南咖啡在標準化、規模化、精細化、產業化尤其是品牌化發展上仍然有待提高,蒸蒸日上的海南咖啡產業,在香醇背後仍有不少苦澀。
  • 海南日報數字報-「溼地明星」紫水雞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實習生 王靚婷  編者按  紫水雞,一種罕見的水鳥,由於過去遭到大量捕食,一度被誤以為已然滅絕,而未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