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市選舉期間的「小英路線」能否延續,可分成三階段來看,第一階段是2012「大選」;第二階段是民進黨兩岸路線;第三階段是民進黨若能重返執政後的兩岸政策。
在第一階段,基本上仍是選舉包裝,我們可以大膽斷定,「小英路線」一定會被努力延續。深綠基本教義派或陳水扁的「一邊一國連線」為了協助民進黨拿回政權,絕不會在選舉時出來扯後腿。如果沒有意外,2012「大選」民進黨還是主攻經濟和治理,包括貧富懸殊、年輕人買不起房、工農生活困頓等。不過,「總統」選舉畢竟不同於地方選舉,民進黨無法再迴避兩岸政策,以及政策辯論,這是「小英路線」在2012最大風險之所在。
第二階段,「小英路線」是否轉化為民進黨兩岸路線,是最近海內外眾所矚目的焦點。蔡英文一手催生的「十年政綱」即將端上檯面,她選後會晤國際媒體時,強調民進黨在兩岸交流上將做三件事,第一,兩岸交流必須在不預設前提下進行,透過學界及政黨人士面對面溝通,克服因為不信任衍生的問題;其次是民進黨持續整合「十年政綱」意見;第三,黨中央成立智庫,強化直接與大陸交往的能量。
第三階段則是民進黨若能重返執政,中間路線能否延續的問題。陳水扁當年的經驗擺在眼前,其中充滿不確定性。當民進黨的權力基礎來自於「臺獨」,斷無選後就拋諸腦後的可能。「獨派」選舉期間的隱忍不發,並不代表就不再吭氣。
五市選後,蔡英文表示要「強化直接與大陸交往的能量」,大高雄市長當選人陳菊、大臺南市長當選人賴清德接受臺媒專訪時也都強調不排斥與大陸交流,營造出一片新氣象。不過初步檢視,這充其量只是民進黨對兩岸交流的部分態度而已;在「立法院」,綠委杯葛陸生赴臺等等「逢中必反」的氛圍並無改變,兩者形成強烈對比,到底哪個才是真正的「小英路線」?如果「小英路線」只是選舉包裝,外界現在就急著頒獎也未免太早了。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