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破喉嚨孩子也不聽?「永遠別說兩次」法,6步讓孩子聞令即動

2020-12-02 尼莫媽媽日記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有位媽媽對監督孩子寫作業這件事情特別煩惱,媽媽一遍又一遍地喊自己的孩子去寫作業,孩子假裝自己沒聽到,還一遍又一遍地反抗。媽媽感到特別無奈,怎麼喊動孩子去做一件事情就這麼難?

除此之外,還有一位媽媽抱怨道,自己對孩子說了很多遍,不要拿刀、打火機等危險的物品,孩子偏要拿來玩。和他好好地講道理,孩子又不聽,下次繼續拿來玩,簡直不知道該怎麼辦?

許多寶媽在生完孩子後,嗓門就變大了不少,每天對孩子大吼小叫的,孩子不僅將自己的話當成耳邊風,寶媽們還將自己的喉嚨喊得沙啞,得不償失。

為什麼孩子總是要喊很多遍才願意按家長說的去做?

為什麼叫孩子不要去做什麼,孩子偏要做?

為什麼喊破喉嚨孩子也不聽?

為什麼喊破喉嚨孩子也不聽,或是故意和家長對著幹?

這裡不得不提起一個有趣的試驗——粉紅色的大象。

粉紅色的大象是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實驗,實驗證明你永遠無法"不要想起"些什麼。參與者被要求不要去想像房間裡面有一頭"粉紅色的大象",但是沒有人成功過——正如你腦袋裡會無可抑止地出現粉紅色奇怪的大象一樣。這個實驗證明了你永遠無法"不要想起"些什麼。

就像家長不讓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很有可能會加大孩子去做這件事情的概率。

除了"粉色大象"的心理原因外,還有就是孩子習慣於我們重複的命令。

每次吃飯前,媽媽都會讓孩子去上個洗手間或將手洗乾淨,每次孩子坐在沙發上口頭答應"哦""知道了",當身體卻沒有絲毫的行動。直到媽媽喊了三四遍,有些生氣的時候,孩子才行動起來,腦內會存在著意識——"媽媽要生氣了""我應該去洗手了"。

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聰明,他們懂得家長喜歡重複闡述話語與命令。當家長喊"第一遍"或者"第二遍"的時候,不動起來也沒關係,因為大人們會喊"第三遍""第四遍"甚至是"第五遍",直到"第六遍"的時候,家長對他們的耐心會耗盡,如果再不行動可能會被打罵,這才是他們真正行動的時候。

掐著家長的生氣臨界點做事情,既可以多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又不會受到懲罰,孩子何樂不為呢?

所以想要培養孩子只聽一遍,便能停下手中的事情,去完成家長交代的任務,可以選擇使用"永遠別說兩次"法,讓孩子聞令即動!

"永遠別說兩次"法:6步讓孩子聞令即動!

六個步驟看起來很繁瑣,但實際上隨著運用的熟練與深入,所用的步驟與時間會越來越少,孩子也會越來越配合,直到最後一聽家長的命令便能自覺動起來!"永遠別說兩次"法是培養孩子在划算不過的投資,而通常,只用前三步孩子就能配合家長了。

第一步:停下你正在做的事,走到你孩子那兒去,站著,看著他。

就拿孩子寫作業的事情來說,很多家長喜歡口頭上監督孩子寫作業,比如:"學校布置的作業你記得完成""明天要交作業,今天別忘了寫",然後家長扔下孩子不管,去管理自己的事情了,等晚上回來就發現,孩子的作業一字未動。

但如果家長什麼也不做,就坐在孩子旁邊監督,或者與孩子待在同一個空間,家長會發現孩子完成作業的效率很高,根本不用自己催促。

這是因為家長的出現對於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約束,在家長的硬性要求下,面前孩子不可能拋下作業不管,去做別的事情。特別是當家長站在看著他們的時候,他們會意識到家長是認真,自己不完成作業什麼也做不了。

因此,與其隔著房間喊孩子,不如親自走到孩子面前,看著他,讓他懂得自己嚴肅的態度,這樣孩子便不會刻意違背無視家長的命令。

第二步:等,一直等到你的孩子停下他手裡的事並看著你。

實施第二步的關鍵點就是務必確保孩子已經準備好聽你講話,讓孩子專心於接受你接下來說的話。

夜深了,有位媽媽叫自己的孩子去洗澡,孩子正在搭建積木,對於媽媽的話無動於衷。媽媽又喊了一遍,孩子這才反應過來媽媽在叫他。

當孩子專心於畫畫、拼圖時,我們突然之間與孩子對話,會發現孩子沒有聽見,或是聽見了很快忘記。一方面,專注的思緒使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即便我們要求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孩子不一定願意或者聽得進去。另一方面,孩子的思考被突然打斷,很可能下次就找不到同樣的感覺。

這種時候,家長不妨等一會,等孩子願意抬起頭來聽你講話,可以用友善的方式表達對孩子做的事情感到有趣。

"這個房子搭建得真漂亮!"

"這上面畫的小青蛙真可愛!"

注意不要直接喊孩子的名字或說一些強制性的話語,這樣很容易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使孩子不能夠集中注意力。

第三步:把要求講給孩子聽用語簡單、表意清楚、只講一次。

有三種方式叫自己的孩子去洗手:

"我們先洗手,吃完飯,再去玩玩具好不好?"

"我說了三遍了,請你去洗手好嗎?"

"寶寶去洗洗手。"

毫無疑問,第三種說法比前兩種說法要更加精煉,言簡意賅,直接闡明自己想要孩子做某件事情的意願,而且只說了一遍。

家長對孩子的應該做到這兩點:簡潔明了和只講一次。

簡潔明了的原因大家都清楚,如果說話的語句過長或過於複雜,孩子會難以理解,因此而感到煩躁。

只講一次的原因是,很多時候孩子不是沒聽見家長說的話,而是從做"喜歡的事情"到做"不喜歡的事情"時,需要一個消化過渡的過程。

這時可以通過"倒計時"來緩解這個過渡帶來的痛苦,不僅能幫助家長省時間,還能省掉麻煩和焦躁。

每隔幾分鐘要求孩子完成某件事情,對於生性急躁、固執的孩子,先每隔三分鐘來一次倒計時,然後每隔兩分鐘,然後每隔一分鐘。

每一次,你的孩子都會聽見他下一步即將做什麼,他的大腦便會對下一步的事情自動產生一幅圖像,在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他的大腦就習慣了這個過渡。當你說"時間到"的時候,或者當計時器響起來時,孩子便已經習慣了必須按你剛才的要求去做,不管你提的是什麼要求。

第四步:讓孩子把要求重複給你聽,要求他用自己的話準確、完整地說出來。

很多家長為孩子下命令時,徑直地把自己的要求向孩子述說,然後問一句"懂了嗎?",孩子怕被家長說"你怎麼這麼笨啊?""還不懂?"便會懵懵懂懂地點頭。

實際上,很多孩子是沒有理解家長的要求的,以至於所做的事情與家長想像中的大相逕庭。

這時候,家長要讓孩子把要求重複給你聽,要求他用自己的話準確、完整地說出來。當孩子說出的話與你的要求無差時,這便說孩子真正理解了你說出的話。

第五步:站著,等他。如果孩子在第四步之後仍沒有開始做你要求他做的事,要樂意站著等待。

等待是監督孩子行動的最有效方法,即便你什麼也不說,站在那裡也會給孩子無形的壓力,他們會意識到家長是認真的,家長要自己完成的那件事情真的很急迫,如果不完成,他會一直待在這裡。

這就如同第二步一樣,但第五步是直接的等待,對付那些不好對付的,總是不按要求做的孩子。

因此家長要注意先完成自己的事情,才能長時間地等待自己的孩子動起來!

而在為數不多的情況下,孩子在第五步之後還是不配合,此時我們就得用上最後一步。

第六步:在你站著等待的時候,對孩子朝正確方向邁出的每一小步,不管這一小進步多麼微不足道,都要描述式地讚揚他,並且"反思式傾聽"他的感受。

每天給孩子一些"描述式讚揚",孩子會更加積極完成家長布置的任務,向家長展現自己更好的一面。

比如:

"我看見你今天自己洗碗了。"

"你的鞋子擺放地真整齊。"

"今天作業寫挺快的,真好。"

"反思式傾聽"表明你理解孩子的感受,不要試圖與孩子講道理,孩子是不會聽的,所以可以這樣說:

"你不得不將自己的玩具放回箱子裡,真是遺憾。"

"下去買東西,挺累的吧。"

在你站著等待的時候,對孩子朝正確方向邁出的每一小步,不管這一小進步多麼微不足道,對他進行描述式的讚揚,並且"反思式傾聽"他的感受時,你會發現孩子的動作會越來越快,收穫驚喜!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孩子記憶力差?可以試試「記憶宮殿法」,只需3步提高孩子記憶力
    接下來我給大家推薦一套「記憶宮殿法」,對提高孩子記憶力有「實質性」的效果,親測有效。何為「記憶宮殿法」?「記憶宮殿法」是由一位希臘詩人創造出的「記憶法」,有一次這位詩人參加宴會,但由於宴會的建築發生大面積坍塌,除他以外所有人全部喪生,家屬來認領屍體的時候,卻完全分辨不出哪一個是自己的親屬,這位詩人靠著印象中每個賓客生前所在的位置,幫助家屬逐個辨認出。
  • 孩子不聽話找彩虹|家長怎樣管,孩子才會聽?
    孩子有時候被嘮叨煩了,就會非常強硬的來一句:「媽媽,我好煩呀,我現在不想聽了」,然後轉身走人。媽媽的第一反應是,特別的氣憤:你一小小孩兒,怎麼這麼大的臭脾氣?接著又會陷入自責的情緒中,一個勁的在那自我否定:「怎麼孩子又不耐煩了?是不是我說錯話了?「這個時候,我會告訴家長,這樣的小事要少管,不要事無巨細的去管孩子。
  • 為啥孩子總是「十喊九不應」?如果你這麼叫孩子,不理你是真不虧
    「十喊九不應」?孩子「十喊九不應」?家長這麼叫孩子,孩子當然不理你嘉嘉的媽媽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和嘉嘉起了衝突,原因是因為中午吃完飯不久,媽媽做完家務後,在廚房洗了水果,並喊了嘉嘉好幾次洗手吃水果,但是嘉嘉一直都沒有反應,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看到搞笑的地方還笑出了聲。
  • 給孩子學英文,孩子就是不願意聽,怎麼辦?
    第一步:激發興趣 選對教材第二步:大量輸入 技巧為王第三步:引導輸出 水到渠成前面的兩篇文章,我們重點分享了如何選擇有趣的內容,來激發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對於自然拼讀的學習興趣。這是一個對孩子切實有效的系列文章。我帶著自己的兒子點心,正在不斷實操,不斷進度的道路上。歡迎你的參與~
  • 孩子聽不進家長的話?想要跟孩子有效溝通,父母應該注意這3點
    許多家長都會發現,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會有一段時間表現得好像沒有耳朵一樣。總是聽不進家長的話,一件小小的事情也需要家長三番四次的催促。可孩子依舊仿佛聽不見一樣的無動於衷,讓家長非常苦惱。5歲的小明正處於這樣一個時期,總是把父母的話當成耳旁風。
  • 孩子犯錯別嘮叨,容易產生超限效應,「獨處」「自然後果法」事半功倍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 父母和孩子都會感覺疲憊,父母會想,為什麼我說了那麼多遍,你還是不改呢? 孩子會想,為什麼你反反覆覆說一個道理呢,求求你別說了!
  • 為何老師說孩子會聽,父母說孩子卻不聽?可能是你忽視了對比效應
    在這種觀念的促使之下,大部分的年輕父母也轉向了另外一種比較盛行的教育方式,那就是講大道理,可是大家也都明白,這種所謂的講大道理孩子並不一定會買帳。寶寶米亞:我家孩子別說講大道理了,現在你給他說一句話,他能頂10句嘴,有些時候明明非常正式的場合,他還能夠笑嘻嘻的給你說出來玩笑話。
  • 上海一培訓機構稱僅聽翻書、聞味道便知內容被取締
    僅用10天時間,就能讓孩子學到下述「神奇」本領:蒙上眼睛,就可以讀出名片上的電話號碼;把撲克牌放在鼻子下聞一聞,就能說出數字花色;在耳朵旁譁譁地翻翻書頁,就可以知曉書本的內容――近日,裝神弄鬼的上海市閔行新雨教育培訓中心(以下簡稱「新雨」)被當地管理部門責令立即整改,其法定代表人亦被警方以「涉嫌詐騙」採取「取保候審」措施。
  • 孩子感冒後出現鼻塞聞不到氣味兒,是怎樣引起的?
    孩子出現感冒症狀是很常見的,當感冒症狀好轉或者是康復以後,孩子還會經常喊鼻子堵的慌,聞不到氣味等症狀。出現這些情況是怎樣引起的呢,應該怎樣治療?一,由於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造成鼻黏膜充血水腫,當治療不徹底,或者是沒有對症治療時,就容易對嗅覺能力造成影響,出現嗅覺減退,鼻塞等症狀。
  • 母斑馬連環攻擊 從獅子口中奪回孩子(動圖)
    一隻母斑馬從獅子口中搶回了自己的孩子。近日,在熱帶草原上,一隻斑馬媽媽從母獅的口中英勇地救出了自己的孩子,上演了精彩的一幕。這一畫面被路過的遊客拍下並上傳到網上。據《法國西部報》9日報導,在大草原上,一隻母獅在斑馬群中攻擊了一隻小斑馬,她跳了起來,咬住了小斑馬的喉嚨。小斑馬奮力反抗,但還是徒勞。
  • 孩子平時不自律?試試「延遲滿足法」,4步幫你培養自律娃
    近期有網友給我留言,孩子不自律的問題困擾著寶媽們。縱觀古往今來的成功人士無不有著超強的自律意識,因此培養孩子自律意識勢在必行,今天欣欣媽給大家介紹一種幫助孩子培養自律意識的有效方法:延遲滿足法。延遲滿足法的4大操作要領1、積極等待法在平時,有很多父母父母自己在等待一些事物時就會很不耐煩,看見孩子不耐煩並做出相應的表現後,家長會很暴躁,指責孩子的行為,強制要求孩子自己控制自己,乖乖的別鬧。然而對於孩子來說,無聊的等待讓孩子備受煎熬。這時候家長應該沉下來想出辦法,讓孩子的等待變得有趣。
  • 6歲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掌握這6個方法能鍛鍊孩子左右腦
    希望這些方法可以幫助到你的孩子開發大腦。1、適量的運動大腦掌管著各個部位,有數據顯示,跑完步的同學和一直在屋子裡坐著的同學智商截然不同,跑完步的學生大腦血液流動有助於激發左右腦,所以聰明,而一直坐在屋子裡的學生腦子絲毫沒有動,所以智商就一直停留在那個位置不會有所提升,所以要想鍛鍊孩子左右腦,就給孩子每天規劃一些適當的運動。
  • 這食材是藥是水果,冬天乾燥,孩子吃它最好,清肺化痰對喉嚨好
    這食材是藥是水果,冬天乾燥,孩子吃它最好,清肺化痰對喉嚨好。這幾天南風天過了以後,天氣又開始變得乾燥,身體也跟著天氣變化似的,清早起床總是發現喉嚨幹癢,還伴隨著些許咳嗽,總感覺到口乾舌燥的情況,天氣變化無常是一個原因,上火也是一個主要原因,先別著急著去喝涼茶,跟我來做這一個清熱潤肺的糖水,喝它比喝涼茶還管用哦!
  • 孩子記憶力差,忘得快,三招教你快速培養孩子的記憶力
    3、孩子記憶時沒有使用線索,導致記憶提取失敗有一種記憶理論認為,儲存在潛意識中的信息是永遠不會丟失的,遺忘是因為失去了線索或線索錯誤所致,而一旦有了正確的線索,經過搜索,所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來。我們可以用眼睛看、耳朵聽、鼻子聞、舌頭嘗、身體接觸等各種方式,去接受外界信息的刺激。
  • 三步讓孩子養成睡眠好習慣
    我總結了以下幾點:1、每天遵循一套優質的就寢程序孩子是非常需要安全感的,如果他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他也會很有安全感,一段時間訓練之後也就形成了條件反射。一般睡前我會讓端端吃點加餐,一般是米粉和母乳,然後抱著端端輕輕跟他聊天,有時候給他讀讀睡前故事。然後關掉所有的燈,包括手機在內的所有電子設備,然後我自己躺在床上不動,他自己在邊上努力嘗試入睡。
  • 為什麼中國孩子英語學不好?如何做孩子最好的學習規劃師!
    為什麼中國孩子英語學不好對於這樣一個話題,我想作為80後的家長最為感同身受。我們從初中開始學習英文到大學畢業,整整十年的英語學習,但是有多少人認為自己的英文通過這個漫長的時間學的非常的精通?所謂」習得「,即通過大量的接觸和使用,潛移默化的學會一種語言。我們看看在英語課堂上,老師講句型,講語法,教學法也是落後的翻譯法,」沉浸式「教學法沒有實現。包括培訓班也是如此,很多老師為了追求即時效果,不見語言所傳達的語義和信息,更不見大量聽的輸入,一堂課不停地操練兩三個句子,孩子就像受控的機器人,就那一兩個句型在那裡喊啊喊。
  • 不是孩子不乖,是敏感期在「作祟」,0-6歲的敏感期,父母要知道
    怎麼這麼不聽話!」「別爬了,地上多髒啊!怎麼說了這麼多便,你還是不聽!」「看看這牆壁讓你畫的!說了多少次不要在家亂寫亂畫了!怎麼就管不住自己的手!」基本上,有孩子的家庭都要經歷這類讓人覺得「崩潰」的事情。畢竟,沒有多少父母能夠對「屢教不改」的孩子一直存有耐心。甚至,有些父母還會被孩子的「不乖」行為氣得說「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
  • 費曼學習法,讓你的孩子成為「學霸」
    費曼學習法,被世界公認為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其核心思想是提倡學習要採取主動方式,而不是被動方式去學習,即讓別人來教你知識。理察·費曼(1918-1988年),1965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美籍猶太人。
  • 孩子隔三差五喊肚子疼 檢查竟是腸繫膜淋巴結炎
    中國江蘇網4月13日訊 「孩子隔三差五喊肚子疼,我一直以為他是不肯上學找藉口,沒想到竟然是腸繫膜淋巴結腫大。」市民李女士說,隨著氣溫慢慢回升,不少疾病又開始「纏上」嬰幼兒寶寶,其中腸繫膜淋巴結炎對市民來說比較陌生,這種病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腹部疼痛,時常疼的時間較短又重複,容易被家長忽視。
  • 孩子說話支支吾吾,是邏輯能力差的表現,三步鍛鍊孩子大腦發育
    因為高級的學習方式是不需要機械記憶和重複練習的,而邏輯能力可以幫助孩子轉向更為高級的學習方式。對於邏輯能力強的孩子來說,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會更強一些。 孩子邏輯能力差,連話都說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