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不讓中國參與衛星研製,現在求中國開放頻段,英國只能怪自己

2020-12-05 米爾觀天下

最近,歐盟成員國投票一致決定將英國踢出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項目。這一舉動將意味著已經脫歐的英國再也沒辦法參加歐洲伽利略系統的研製了。

2016年6月23日,英國舉行脫歐公投,公投結果是大部分人贊成脫歐。2017年3月16日,英國女王批准脫歐法案,授權首相德蕾莎·梅伊啟動相關程序,英國正式脫離歐盟。歐盟各國當時嚴厲譴責英國的這一行為,歐盟緊急開始商量英國脫歐之後的「報復措施」。根據歐盟有關方面的決定,英國脫歐之後不再有資格參加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NSS)研製。

但你以為僅僅是停止英國的研製嗎?並不是,這不僅意味著英國無法參與研製,而且意味著之前投入的13億英鎊研發費打了水漂。雖然英國進行了抗議,不過歐盟根本不理,對於現在入不敷出的英國來說,這筆錢要不回來就虧大了。除此以外,英國將不再享有歐盟的伽利略系統提供的高精度加密的軍用導航服務,這下就只能靠美國的GPS了。不過這也可能是好事,畢竟在北鬥壓制下,伽利略系統能不能活都還是個事。但是這也意味著以後英國都得靠美國了。最後,位於樸茨茅斯的GNSS地面控制中心也得撤走,撤到歐洲大陸去,英國人將喪失擁有獨立導航系統的機會。

這一點和當年是何其相似!當年,強行將中國踢出伽利略系統研製的國家中,就屬英國「功勞最大」,這讓人想到那句話「天道好輪迴,蒼天饒過誰」。唯一不同的是,在這個刺激下,中國人後起奮追,有了自己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而英國是否還有魄力繼續研製呢?

最重要的是,我國佔據了最後一條優質的衛星通信頻段,前兩條被美俄佔領。1976年的時候,我國就註冊了目前屬於北鬥的這條頻段,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歐洲才拉中國去一起研製衛星導航系統,將中國騙進去之後又將中國踢出來。然而,這條頻段是誰先使用就有所有權,本來歐洲以為他們可以搶先中國把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投入使用,結果沒想到居然是被中國搶先了。

之後的歐盟因為研發費用分攤不均導致研製拖延,而歐洲的伽利略因為沒有理想的頻段,要想發展就只能向中國交頻段使用費。近幾年更是多次和中國交涉,要求中方搬遷頻段,但是中國每次都拒絕,還說了這麼一句話:「只有頻段使用費的多少可以談」。

相關焦點

  • 我們則該謝謝歐盟,你當年把中國踢出去,才成就了中國今天的北鬥
    這幾天,歐洲大事不斷:歐盟換屆,英國選出新首相……其實還有一個非常大的事,被輿論忽略了。 歐盟「伽利略」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癱瘓了,除測試中的兩顆衛星外,其餘22顆衛星全部無法使用,導致使用「伽利略」系統的電子裝置無法接收時間和定位信號。癱了5天後,才恢復服務。 這件事對歐盟的衝擊非同小可。
  • 中國衛星:公司參與天問一號地面輔助系統部分設施設備的研製工作
    中國衛星(600118)在互動平臺表示,天問一號探測器系統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總研製,公司參與天問一號地面輔助系統部分設施設備的研製工作公司目前正密切追蹤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展,盡力把握相關業務機會開展工作。天眼查數據顯示,中國衛星是專業從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研製、衛星地面應用系統集成、終端設備製造和衛星運營服務的航天高新技術企業。
  • 中國自己的衛星電話正式放號
    天通一號01星——中國自己的移動通信衛星,100%自主研製,2016年8月發射成功。
  • 中國北鬥在世界排名第幾?為什麼北鬥的衛星數量比美國和歐洲多?
    今年六月,北鬥最後一顆導航衛星(第55顆)即將發射升空,屆時中國北鬥三號系統建成,中國導航進入北鬥時代!中國的北鬥為什麼比美國的衛星數要多?,不是隨便放在太空中哪個位置就行,而頻段需要搶佔,按照國際規則,誰先搶到就是誰的。
  • 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原標題:中國成功參與國際標準時間修正 2000萬年不差1秒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雨、朱宛玲):現代社會,時間對人類極為重要。它滲透於人類活動、科學實驗、經濟建設和國防安全的各個領域。
  • 英國又與歐盟吵架了,坑了中國被北鬥超越的系統反成香餑餑
    ,尤其是這種分割又不是情侶分手,很多東西就算是想一分為二都沒辦法,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方面,歐盟非常絕情的想要將英國掃地出門,但是英國卻不甘心如此離開,而其中爭執的焦點就是曾經揚言挑戰GPS,現在要爛尾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
  • 復旦大學教授李鬱芬逝世,參與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研製
    以至於改革開放以後,當李鬱芬遇到她的老同學時,對方十分驚奇地問她:「這些年你都到哪裡去了?既不見你發表文章,學術會議上也見不到你,我們都以為你從地球上消失了呢?」是啊,別人當然不可能知道,在那些「從地球上消失」的日子裡,李鬱芬和她的同事們為祖國的國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徐揚生教授表示,此次研製發射的全球首顆6G試驗衛星,是太赫茲通信在空間應用場景下的首次技術驗證,標誌著我國航天領域探索太赫茲空間通信技術有了突破性進展。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發射的是電子科技大學建校以來首次以校名命名的衛星。
  • 英國一網衛星公司確定在海南建設其亞洲首個衛星地面站
    新華社海口11月19日電 19日,英國一網(OneWeb)衛星公司確定在海南省三亞市建設該公司在亞洲的首個衛星地面站。當天,該公司與三亞市政府籤署落地合作框架協議。該地面站將在三亞中科遙感信息產業園通過合資建立公司的方式落地。
  •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這兩件事是直接原因
    中國為什麼要建立北鬥衛星導航系統?  目前,美國、俄羅斯、中國、歐盟都建立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1994年,中國在財政十分拮据的情況下,為什麼要建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其直接原因,可以用兩件事說明:第一,海灣戰爭引發新軍事革命。
  • 「伽利略」導航系統為什麼非要我國共享頻段?
    現代科技的發展讓我們出行取得了極大的便利,再也不用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就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四處亂轉,導航已經融入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無論是我們自己出行,還是叫外賣,取快遞等等都離不開導航,而我們現在普遍使用的GPS是美國的導航系統,雖然他是免費讓我們使用,但要是我們沒有自己的導航系統,
  • 中國衛星-微小衛星研製業務前景
    微小衛星具備研製周期短、研製發射成本低、發射方式靈活等突出優點。一方面,微小衛星因其成本低、開發時間短,具有很高的風險承受能力,特別適合用於新技術的開發和試驗。其中,虹雲工程脫胎於航天科工早先提出的「福星計劃」,計劃發射 156 顆衛星進行組網,構建一個星載寬帶全球移動網際網路,該工程在中國首次提出建立基於小衛星的低軌寬帶網際網路接入系統。2016 年 11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首次公布「鴻雁星座」項目計劃。
  • 俄羅斯與中國籤下合作協議,北鬥又立大功
    ,批准俄羅斯格洛納斯與中國北鬥進行聯手,這對於北鬥而言無疑是一個重大發展機遇,未來北鬥將很可能因此獨霸4000億市場,同時這份協定也幫了衛星數目不足的俄羅斯一個大忙,可以說北鬥又立大功,而此次俄羅斯送上技術求合作,或將讓印度最不願看到的一幕出現,由於印度的武器裝備中有許多都是從俄羅斯採購而來,如若中俄未來繼續合作,印度的進口武器或許也會裝上北鬥晶片,這就意味著印度邊防又要吃虧。
  • 北鬥衛星:工程浩大,意義深遠;中國從此不再受制於人
    21顆衛星+3顆衛星(21是運行的導航衛星,3是備用衛星)和北鬥三號系統的30顆衛星+1顆衛星(30是運行的導航衛星,1是備用衛星),不包括北鬥一號系統的4顆試驗衛星,共55顆。,並不是所有的頻段都可以用,在中國之前其實已經被美國,蘇聯,歐盟佔了絕大多數的頻段,同時在亞太地區日本等國家起步也比較早,對我國而言可用頻段很少。
  • 美天軍司令炒作中國用雷射打衛星?中國恐怕不會研製這種低效武器
    當被問及「你認為,中國哪種創新與能力對美國空間能力和資產造成了最大的風險」時。迪克金森說:「中國可能正在研製能摧毀靜止軌道衛星的反衛星武器。解放軍已經在運行和培訓能摧毀地軌道衛星的反衛星飛彈。中國還設計了針對軍用偵察平臺的幹擾機,能干擾極高頻軍用通信。中國可能很快就能部署陸基雷射武器,可以幹擾或摧毀地軌道上的衛星傳感器。」
  • "嫦娥一號"衛星研製團隊平均年齡不到30歲
    潘越榮攝     「所裡有很多工作不是不讓你幹,而是等著你幹。年輕人一進來就必須迅速頂上來。」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控制系統副主任設計師孫嶽說,「2003年我承擔起設計工作,到這麼重要的崗位,自己心裡也沒譜兒,都是硬著頭皮做。」
  • 中國5G頻段到底該如何劃分才合情合理?
    中國5G頻段到底該如何劃分才合情合理? 工程師周亮 發表於 2018-09-19 11:43:45 「要不要把3.5G頻段給中國移動」?
  • 世界各國和地區,有哪些以為自己能行但中國不行,然後悲劇的事?
    所謂「壓力越大動力就越大」,一直以來,外國人都覺得自己的技術強,對中國這也封鎖,那也封鎖,可他們卻不知道中國人骨子裡有一顆不屈服的心。世界各國和地區絕大多數都以為「我能但中國不能」,而這種自信則是悲劇的開始,回顧歷史,這樣悲劇的事例並不少。 2001年中美南海撞機事件,或許別國對此沒什麼影響,但在中國人心裡是永遠的痛。
  • 歐洲「伽利略」24顆衛星全部崩潰,信號將無法使用,GPS該樂了
    最近,中國剛剛發射成功第46顆北鬥衛星,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就崩潰了。據了解,負責「伽利略」系統日常運營的歐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局向用戶發布消息,稱由於「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故障,信號將無法使用,何時修復尚不清楚。
  • Ka 頻段網際網路飛機背後,是高軌衛星的革命性...
    而一架高速衛星網際網路飛機的核心自然是衛星,因此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QW9771 航班的核心——中星 16 號。中星 16 號衛星,又稱實踐十三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據悉,中星 16 號衛星既是中國首顆高軌道高通量通信衛星,也是國內首顆(目前是唯一一顆)Ka 頻段高通量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