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星導航概念大漲,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明天舉行
自23日上午9時43分,萬眾矚目之下,伴隨著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順利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我國北鬥導航系統的「收官之星」——北鬥三號第55顆導航衛星成功入軌!這次發射成功意味著我國全面完成了全球星座部署,中國北鬥正式開啟「全球時代」!
-
「天問一號」出徵!為參與項目的湖北人自豪
今天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中國的火星探測之旅開始!為什麼我們要去火星?下一步還將去往哪裡?今年中國航天日,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宣布,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命名為「天問一號」,後續將開展「天問」系列深空探測任務。這是繼嫦娥探月工程之後,我國新的長期深空探測的開篇之作。
-
深度解析衛星通信地面系統及投資機會
2.3 天通一號的地面系統「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於 2011 年正式立項研製,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第一個大容量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移動通信系統,可以實現對海洋、山區和高原等地區的無縫覆蓋,並為車輛、飛機、船舶和個人等移動用戶提供語音、數據等通信服務。
-
光學行業之光 | 長春光機所研製高分相機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博頓導讀2020年7月23日中午12點41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基地準備多時的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終於等到了點火命令,巨大的轟鳴聲中緩緩離開地面,載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組合體飛向數上億公裡外的火星。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發射前,驚心動魄的20天
7月23日12時41分,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在飛行2000多秒後,探測器進入預定軌道,開啟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7月13日,遠望6號測量船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指定海域執行我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海上測控任務。
-
中科院多單位參與「天問一號」研製 突破地火數傳等關鍵技術
中新網北京7月23日電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從海南文昌成功發射升空。記者當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該所屬13家單位作為主要研製單位參與「天問一號」相關任務研製,突破地火遠距離大數據量數傳等多項關鍵技術,為「天問一號」發射任務圓滿成功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
武船助力天問一號安全著陸火星
試驗場內,由武船集團重裝公司參與製作的「快隨系統」成功模擬出火星的低重力環境,準確記錄火星探測器的運動軌跡和相關數據,通過這些數據的不斷調整,最大程度確保著天問一號穿越火星大氣後安全著陸。這一天,武船集團重裝公司正式籤訂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建造合同:負責天問一號著陸器著陸試驗過程中,「快隨系統」的施工工作。當時,作為該公司機電車間副主任的雷洪洲,因經驗豐富,成為此次火星著陸綜合試驗場建設施工單位總指揮。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圜則九重,孰營度之?」↑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新華社記者 郭程 攝對宇宙千百年來的探索與追問,是中華民族矢志不渝的航天夢想。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
-
「天問一號」 西安貢獻了什麼?
西安硬科技為「天問一號」製造「最強大腦」 此次,位於西安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第771研究所為「天問一號」設計了「最強大腦」,來適應火星探測的特殊任務。該所運載計算機設計事業部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配套了箭載計算機,在長五箭載計算機內部還設計了特有的「聽診器」,能夠自動「監聽」飛行控制軟體運行過程中的各類重要參數,並在不需要軟體參與的情況下,將參數自動組幀,下傳至地面測發控系統存儲。
-
「天問一號」首次深空「自拍」 探測器上五星紅旗為專門研製
10月1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發布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飛行圖像,圖上的五星紅旗光彩奪目,呈現出鮮豔的中國紅。這是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首次深空「自拍」。圖為天問一號探測器。 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 供圖這是「天問一號」的首次深空「自拍」,以此向祖國報平安,送上生日祝福。探測器上的五星紅旗也是為本次任務專門設計與研製的。五星紅旗尺寸約為39釐米×26釐米,略小於一張A3紙,重量144克,圖案採用特殊材料經特殊套印工藝噴塗。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火星終迎「中國來客」
中新網文昌7月23日電(郭超凱 徐朋朋)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 安徽科技保駕護航
據悉,在火星探測任務中,空間有效載荷研製平臺還與核探測與核電子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部)安琪教授團隊合作參與了火星離子與中性粒子分析儀的研製任務。 環繞器探測雷達 「透視」火星地下都有啥物質 「天問一號」在「繞」的階段,要完成探測火星表層和次表層結構分層信息,尋找火星地下冰水存在的痕跡與證據,這個過程需要用到火星探測設備。在「天問一號」上,共搭載了7個火星探測設備,可環繞火星運轉並對火星次表面進行探測。
-
「天問一號」咋到達火星?
從古代詩人屈原發出的《天問》,到如今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被命名為「天問一號」,太空探索無止境,偉大夢想不止步。↑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
-
中國科大研製的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文昌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圖1)。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開啟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之旅,邁出了我國行星探測第一步。我校作為我國深空探測中首個承擔單機級科學載荷任務的高校,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
今天,「天問一號」奔向火星!一起聽聽雲南籍航天人的心裡話
胡嘉,來自雲南昆明,投身航天15年,參與執行西昌和文昌兩個發射場航天發射任務69次,現為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技術部測發地面系統工程師,此次火星探測任務中負責測發地面系統工程師團隊工作的技術牽頭和行政管理工作。
-
中國科大研製火星磁強計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
中新社合肥7月23日電 (記者 吳蘭)23日12時41分,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獨立研製的火星環繞器有效載荷火星磁強計,隨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成功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
-
天問一號 火星見
2010年8月,8位院士聯名向國家建議,開展月球以遠深空探測的綜合論證,國家有關部門立即組織專家組開展了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論證,多位院士、專家團隊積極參與論證工作,最終於2016年1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立項,由國家航天局組織實施,具體由工程總體和探測器、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等五大系統組成。
-
「天問一號」發射成功!「01」指揮員:所有工作都要「穩」字當先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點火發射,將我國第一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太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這是我國運載火箭首次衝出地球、飛向火星,也是首次「真正」意義上的多彈道宇航發射。文昌航天發射場再次成為萬眾焦點。
-
「天問一號」黑匣子僅重4公斤,南航團隊揭秘研製過程
現代快報訊(記者 仲茜 阿里亞)中國 " 天問一號 " 項目背後,有不少江蘇元素、江蘇力量。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項目總設計師孫澤洲是南航 1987 級校友,項目總指揮、總設計師顧問,人民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葉培建,也是南航航天學院院長。此外,南航航天學院科研團隊承擔了 " 天問一號 " 探測器的信標科研工作,助力 " 天問一號 " 遠航火星。
-
「天問一號」升空「洛陽創新」助力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田宜龍 王雪娜 通訊員 張雲眾 劉攀7月23日12時41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並成功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我國自主開展行星探測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