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宇宙中渺如塵埃,卻在「幽靈」粒子前巨如銀河

2020-12-03 恆報

黑洞,一直走著神秘又熱門的路線。藉助 #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始終戴著朦朧面紗的黑洞前兩天又高調了一把。此前有過關於黑洞的問答和文章,很多網友評論或私信問黑洞為何如此難以理解。

黑洞其實不難理解,只是因為距離太遠又難見真容,以致帶有許多神秘色彩。其實真正難以理解的,卻是圍繞在我們身邊所有物質的微觀世界,包括人類自身的構造。

你有沒有想過,當物質細分到分子、原子、夸克等,微觀粒子還能不能繼續分割下去?若能,更小的粒子是什麼樣子?

或者換個角度思考,如果把這些微觀粒子比作肉眼可見的事物,那同樣比例的人類將是什麼樣的龐然大物

帶著這兩個問題,我們一層一層,走馬觀花的看一看微觀世界的「樣子」!

(本文有少量數據演算,可能略有枯燥,全文共計約3千字,閱讀需耗時5~10分鐘,敬請耐心瀏覽。)

微觀世界入門

人類與地球之比,相當於一粒芝麻之於55個鄱陽湖(水容量)或15個青海湖(水容量)的比率;而地球與太陽對比,則是一粒芝麻與足球的大小;再拿太陽與銀河系比較呢?那又是一粒芝麻與地球的關係......

每當我們仰望浩瀚星空,都不禁要感嘆人類的渺小。然而我們換一個方向去比,又將是另一番場景。

一個成年人大約有40萬億~60萬億個細胞,一個常規細胞又可以裝下1.6萬億~12.5萬億個水分子。

計算1:常規細胞直徑10~20μm,水分子直徑4×10^-4μm。根據V∝R,有 ◆10/(4×10^-4)=1.5625x10^13;◆(2×10)/(4×10^-4)=1.25×10^14

我們知道一個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原子約3.2個氫原子大小(質量相差16倍),那麼一個水分子就相當於5.2個氫原子體積。

如果把一個成年人與一個氫原子相比,同樣把氫原子比作一粒芝麻,那麼人差不多就是半個水星至半個火星大小。人的大小直接與行星同級別,不得不算龐然大物了吧!

計算2:V人:V原子=(4.0×10^14 ×1.6×10^13 ×5.2)~(6.0×10^14 ×1.25×10^14 × 5.2):1=(3.33×10^28)~(3.9×10^29):1。補充(選擇瀏覽):一粒芝麻大約0.85mm,為方便計算假設芝麻為整數1mm。地球體積約1.1×10^12km,則 V地球:V芝麻=(1.1×10^12):(1.0×10^-18)=1.1×10^30:1,另外地球:金星:火星:水星=1:0.86:0.15:0.056。

顯然,這還沒有完全進入微觀領域,「分子」頂多著微觀世界的大門口。我們再稍微細究下原子。

原子是由核外電子和內部原子核構成,質量佔比超過99.95%的原子核,其大小卻只有整個原子的幾千億分之一。

補充:原子核是由質子和中子組成。從質量方面來說,質子質量比中子還略小0.1%,但質子質量卻高達電子質量的1836.5倍。拿電子質量佔比最大的氫原子(只有一個質子,沒有中子)為例,電子質量佔比只有約0.054%。事實上,除了氫氣原子外,其他元素的原子核都含有中子,也就是說電子質量的平均佔比只會比0.054%小更多。

那麼,如果把原子核大小比作芝麻的話,一個人的體積將幾乎充滿地球公轉半徑的所有空間。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簡單點說,此時人的大小勝過1百億個地球,與太陽相比至少也是太陽的1萬倍。

計算3:由於數據龐大,我們只考慮數量級。則V人:V原子核=10^29V原子:V原子核≈10^29 :10^-12=10^41:1。而V地-日:V芝麻=(10^8):(10^-6)=10^42:1

此時,你還感覺人很渺小嗎?

微觀世界正廳

1、繼續深扒

宏觀物質的特性,微觀到分子或原子就已足夠。然而科學的探索,遠遠不止停留在物質特性的原子層級。

如上述,小小的原子核又是由p個質子和n個中子構成(p為正整數,n為自然數)。其實質子和中子又都可以再細分,質子是由2個上夸克和1個下夸克通過膠子的強相互作用構成,中子則是由1個上夸克和2個下夸克通過膠子連接構成。

質子的粒子構成

夸克和膠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質量屬於費米子,有靜止質量。膠子屬於玻色子,無靜止質量。

補充:夸克常見的有六味,根據電荷、色荷(紅/綠/藍三色)和自旋的不同,又分為正/反共計36種。由於除上/下兩味夸克的質量最小、性質最穩定外,其他夸克最終都會衰變成這兩味,故在此就不一一羅列。可參考後文的粒子列表截圖。

在真正的微觀粒子世界,由於粒子間不像分子、原子那樣具有較大比例的空白(活動)區域,且半徑/體積等數據幾乎無法準確測量,也沒有太大實際意義。此時比較兩者大小,主要依據是粒子的靜止質量。如上質量最小的上/下兩味夸克中,上夸克又比下夸克質量更小,只有2.01±0.14兆電子伏(eV/c)。

補充:什麼是電子伏?電子伏又如何表示質量?電子伏又稱電子伏特,是能量的單位。1 eV ≈ 1.6022×10^-19J。根據愛因斯坦質能方程E=mc,可以將質量與能量相互轉化,所以 1 eV/c≈ 1.783×10^-36kg。電子伏是利於簡單計數的一種方式。

現在我們幾乎無法用體積之比,將夸克類比為芝麻。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在質量這一物理量上看看他們的數量級大小。

氫原子核質量為1.673×10^-27kg,上夸克的質量為3.584×10^-30kg,也就是說一個氫原子核(一個質子)是一個上夸克的近500倍。太陽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萬倍。以一個60kg的人為例,地球質量是人的1,000萬億億倍,而人又是氫原子核的3,586萬億億億倍。是不是有點暈?

換個簡單點的說法,如果把夸克按質量比率放大到人的大小,則人同比率放大後將是太陽系質量總和500倍

計算4:用m表示人同比例放大後的質量,有m:m人=m人:m夸克 m=1.0 × 10^33kg。而太陽系總質量約2.0 × 10^30kg。

對,沒錯,是整個太陽系的500倍。不過留意,此時討論是質量比,不是半徑或體積大小。

2、微觀粒子

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分為費米子和規範玻色子兩種,規範玻色子在費米子之間通過強/弱核力起連接作用,形成不同的複合粒子。質子和中子就是複合粒子中的一種,也正是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單元。

複合粒子一般都是比複合前的基本粒子質量要大,故複合粒子和其他大質量的基本粒子就不逐一闡述,大家可以參考下圖大致了解下種類和分類。我們接下來的重點是繼續選擇更小粒子。

規範玻色子種類比費米子要少很多,表面看似乎比較簡單,其實不然。其一是規範玻色子像彈簧一樣在費米子間起連接作用,自身形態顯得更「虛無」。其二是規範玻色子質量差異範圍非常大。如光子,其質量一般不超過10^-54kg,只有電子質量的千萬億億分之一。而Z玻色子質量卻有約為91.2GeV,是電子質量的近2萬倍。

如果說世界的盡頭是「空無」,是「0」,很顯然光子、膠子都不負眾望。然而光子和膠子由於各自都有一些特殊性質,相對還是比較容易被感知或被探測到。這個世界真正的「幽靈」,其實是中微子。

當一個中子通過弱相互作用衰變,可以產生一個質子+一個電子+一個中微子。這個叫電子中微子,因為它總是喜歡伴隨在電子周圍。電子中微子最初是由奧地利物理學家泡利提出的預言,過了26年才最終得到證實,且在2013年首次捕捉到太陽系外的高能中微子。

我們已經知道電子質量是非常小的了,而中微子的質量更小離譜,只有電子的百萬分之一,是氫原子核(一個質子)質量的十億分之一。同夸克的質量類比法,一個成年人同比例放大後將是整個銀河系的質量。

計算5:此處只取數量級計算,中微子質量約10^-38kg,由m=(m人)/(m中微子) m=10^41kg。銀河系總質量約4.2 × 10^41kg。

質量之小還完全是中微子的全部特色,同時中微子運行速度又極快,接近於光速。中微子還有一個特點是自身不帶電,與其他物質(粒子)相互作用極其微弱,故而幾乎沒有辦法探測到它的存在,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

由於個頭小,隨意穿越任意空間不會被幹擾或發生碰撞,加之速度又極快,中微子可以輕鬆穿越整個地球而幾乎沒有損耗。

我們每個人每秒鐘都要受到大約1,000萬億個太陽產生的中微子穿越人體,即使你再地球的另一端也是一樣。如果你把大拇指豎起來,每秒也有700億中微子從你的拇指中穿過。對此,你卻毫無感知!

這就好比人類的飛行器「旅行者一號」,一直在宇宙中穿梭,而「宇宙」可能對此並沒有任何感覺!

寫在最後的三個疑問?1、從電子中微子總是喜歡伴隨電子周圍來看,人們以為是單純粒子的電子,會不會最終也如原子構成那樣,是個組合體呢2、組合體如此廣泛存在,那這個宇宙到底有沒有不可再分割的例子3、人類在宏觀世界是滄海一粟,而在微觀世界又巨如銀河,人類到底是怎樣的一個角色存在

(內容粗糙,但創作不易,點讚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歡迎討論分享。)

相關焦點

  • 宇宙中的神奇現象:幽靈粒子、反物質,星系吞噬
    ——奧維德(黑客帝國裡的世界就是一個意識的世界)真正的愛情就像鬼魂一樣:人人談論它,卻很少人真正見過它。——拉羅什富科有沒有幽靈或者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是科學家卻確切的告訴你,有幽靈粒子。第一「幽靈粒子」中微子據科學家研究,中微子不存在於人類生存的三維世界中,只能在相對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反世界」中尋找。
  • 宇宙中的神奇現象:幽靈粒子、反物質,星系吞噬
    ——奧維德 (黑客帝國裡的世界就是一個意識的世界) 真正的愛情就像鬼魂一樣:人人談論它,卻很少人真正見過它。——拉羅什富科 有沒有幽靈或者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是科學家卻確切的告訴你,有幽靈粒子。
  • 宇宙中的奇異現象:幽靈粒子和反物質及星系吞噬
    ——奧維德(黑客帝國裡的世界就是一個意識的世界)真正的愛情就像鬼魂一樣:人人談論它,卻很少人真正見過它。——拉羅什富科有沒有幽靈或者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是科學家卻確切的告訴你,有幽靈粒子。第一「幽靈粒子」中微子據科學家研究,中微子不存在於人類生存的三維世界中,只能在相對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反世界」中尋找。
  • 宇宙中的奇異現象:幽靈粒子和反物質及星系吞噬
    ——奧維德(黑客帝國裡的世界就是一個意識的世界)真正的愛情就像鬼魂一樣:人人談論它,卻很少人真正見過它。——拉羅什富科有沒有幽靈或者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是科學家卻確切的告訴你,有幽靈粒子。第一「幽靈粒子」中微子據科學家研究,中微子不存在於人類生存的三維世界中,只能在相對於我們這個世界的「反世界」中尋找。
  • 宇宙大爆炸產生的「幽靈粒子」是何方神聖?
    「幽靈」是何方神聖?我們的宇宙產生於137億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宇宙大爆炸在一秒鐘內產生了無數的中微子。宇宙大爆炸初期,由於光子無法擺脫引力外逃,而中微子卻與物質不發生任何作用,可以暢行無阻。所以,它們攜帶了比光更早的宇宙信息走到了現在。由於中微子難以探測,所以被科學界稱之為「幽靈粒子」。
  • 宇宙中的「萬聖節」:幽靈似的絢麗太空照(圖)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為慶祝萬聖節,《新科學家》雜誌搜集了一組幽靈似的太空照,令人毛骨悚然。1.「黑寡婦」星雲「產仔」「黑寡婦」星雲「產仔」一個巨大的「黑寡婦」蜘蛛正潛伏在銀河內,它產下「幼仔」,並不斷向周圍噴發強放射物。
  •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宇宙塵埃起源新學說,或由氣體粒子碰撞產生
    《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宇宙塵埃起源新學說,或由氣體粒子碰撞產生  CHEN • 2021-01-12 17:19:39 來源:前瞻網 E930G0
  • 幽靈粒子能夠穿越一切物質,你知道幽靈粒子的秘密嗎,快來看一看
    人類一種充滿好奇心的生物,當我們看到宇宙的時候,就開始對宇宙充滿好奇心,從此人類開始不斷的探索宇宙的秘密,雖然我們的科學技術手段還有很多的局限性,但是人類的腳步並沒有因此停止。其實研究宇宙不僅僅是為了我們的好奇心,更多的是為了人類的繁衍生息。
  • 了解幽靈粒子的相互作用
    中微子-核子相互作用與能量的截面科學家常把中微子稱為 "幽靈粒子"。中微子是宇宙起源時最豐富的粒子之一,今天依然如此。太陽當中的核聚變反應產生了大量的中微子,每天都會傾瀉到地球上。每一秒鐘都有數萬億個粒子穿過我們的身體,然後飛過地球,好像它不存在一樣。
  • 銀河塵埃研究取得新進展
    塵埃強烈地吸收紫外線和可見光波長的光,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量的塵埃雲有時會在明亮的星雲前被看成是黑暗的形狀,因為塵埃會使後面的光的變暗,著名的馬頭星雲就是這種光學消光效應的一個例子。馬頭星雲距離地球大約1,500光年,是最容易識別的星雲之一,因為從地球看過去,黑暗的塵埃和旋轉的氣體構成的形狀有如馬頭。
  • 「幽靈粒子」讓「穿越」成真?(圖)
    用月球探測中微子  日前,歐洲科學家稱發現了超光速中微子(又叫「幽靈粒子  A「幽靈粒子」速度超光速  幽靈粒子,是指中微子。中微子很神秘,一個小小的粒子,居然能穿過地球。說它神秘,還因科學家猜想,宇宙中的中微子,像一個幽靈在飄蕩,怎麼也捉不到它。甚至,每天可能有數以萬計的幽靈粒子穿過我們的身體,但我們根本感覺不到它。  如今,神秘的中微子終於在地下1400米深的實驗室裡露面了。科學家們捕捉到了它,而且發現了它的「超光速」。
  • 幽靈粒子的質量之謎
    中微子是一種極其難以捉摸的基本粒子。從太陽內產生的大量中微子會以接近光的速度傳播飛向地球,並穿過我們的身體。由於中微子幾乎從未與構成我們身體的原子發生作用,因此我們不會有任何察覺。它們是名副其實的幽靈粒子。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科學家都認為這些微小的粒子是無質量的。○ 宇宙中包含著大量的中微子。它們沒有電荷,所以不會被自然界中的其他帶電粒子吸引或排斥。
  • 中國建造超大玻璃球求解「幽靈粒子」之謎
    (中科院高能所供圖)新華社北京12月26日電(記者全曉書 王攀 荊淮僑)在一個12層樓高的玻璃球裡注入透明液體,中國科學家打算造一個全世界最大的「水晶球」來捕捉宇宙中的「幽靈粒子」——中微子,從而找到通向物理新世界的大門。他們將把一個直徑達35.4米的有機玻璃球安裝在廣東省江門市西南部的打石山中。
  • 什麼是幽靈粒子?它的作用有多大?
    於2011年九月作為已發現可能超光速的粒子,像幽靈一樣的存在,科學家們就以「幽靈粒子」來描述它。這種粒子個頭小,不帶電,可自由穿過地球,幾乎不與任何物質發生作用,號稱宇宙間的「隱身人」就像幽靈一樣。二.奇怪的現象什麼奇怪的現象讓科學家們大惑不解呢?
  • 氣體和塵埃吸收了可見光,我們要如何發現被銀河擋住的星系?
    天文學家們可以通過很多方法推測銀河系背後是否存在小星系,這些方法都涉及到觀察光學之外的其他波長,原因正如你所說:銀河系另一端的可見光會被銀河系盤中的塵埃吸收
  • 「幽靈粒子」中微子,是如何與原子核互動的?
    中微子,從宇宙起源時一直到今天都是宇宙中最為豐富的粒子之一。科學家經常把這種由太陽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大量物質稱為「幽靈粒子」。每秒鐘就有數萬億的中微子傾瀉在地球上,悄無聲息穿過地球,仿佛它們並不存在。《物理評論X》當地時間9月28日發文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構建了精細模型以解開關於中微子的眾多謎團之一——它們如何與原子核發生相互作用。
  • 捕捉到超光速幽靈粒子 就能玩「穿越」?
    歐洲一隊科學家日前稱發現了超光速中微子(又叫「幽靈粒子」):同樣的時間內,在長達730公裡的隧道裡,中微子比光子多跑了18米——具體算下來,每秒鐘比光速多「跑」6公裡。  那麼,原本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認為,最快的速度是光速,沒有任何速度能超越光速,因此有了「相對論」。如果超越光速的物質真的存在,是不是人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要被顛覆?
  • 「宇宙幽靈」中微子到底有沒有質量,總量為什麼是其他粒子10億倍
    「宇宙幽靈」中微子到底有沒有質量,總量為什麼是其他粒子10億倍。在天然界中,中微子共有三種形態:電子中微子、繆子中微子、陶子中微子。它們雖然同屬構成物質世界的根基粒子,但因其極難探測,成為物理學界的「宇宙鬼魂」。中微子的質量極其微小,幾乎小於電子的百萬分之一。
  • 看不到摸不著,能輕鬆穿透任何物質,還能偷走能量的「幽靈粒子」
    人類一直對未知的宇宙充滿了好奇,我們不斷地在宇宙探索,廣袤無垠的宇宙還藏著許多的秘密等待著我們的發現。近年來,我國科學家在各個領域的科研上都有著不小的成果,在探索宇宙上,我們也有了新的成果。我們的科學家發現了,能穿越一切的「幽靈粒子」。
  • 解密「幽靈粒子」中微子如何與原子核互動
    中微子,從宇宙起源時一直到今天都是宇宙中最為豐富的粒子之一。科學家經常把這種由太陽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大量物質稱為「幽靈粒子」。每秒鐘就有數萬億的中微子傾瀉在地球上,悄無聲息穿過地球,仿佛它們並不存在。《物理評論X》當地時間9月28日發文稱,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首次構建了精細模型以解開關於中微子的眾多謎團之一——它們如何與原子核發生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