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考發現藏藥「寶庫」

2020-11-25 中國西藏網

2001年盛夏,我跟隨「藏北無人區科學考察團」來到班戈縣保吉鄉娘日貢溶洞進行科學考察。在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溶洞裡,科考人員格桑頓珠驚喜地發現了大量可入藏藥、用於治療胃病等病症的海水石。

這是西藏藏醫學院教師格桑頓珠在班戈縣保吉鄉娘日貢溶洞考察中,發現了可入藏藥的海水石(唐召明2001年攝)

格桑頓珠是西藏藏醫學院(現改為西藏藏醫藥大學)教師,一位在藏醫學頗有建樹的專家。此次科考,他在藏北無人區共發現數十種動植物和礦物的藏藥材,並進行深入研究。

後來,格桑頓珠撰寫和編輯出版了《藏藥植物學》《藏藥冶煉學》《藏藥藥理學》等藏醫學著作,並成為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這與他當年的科考調研密不可分。

根據藏醫藥理論,瑪瑙、琥珀等40多種珍貴礦石均可入藥。此次科考發現,藏藥中95%以上的珍貴礦石藥物在藏北西部的申扎、尼瑪和雙湖三縣(區)都有分布。方解石、文石、銅礦石、鋅礦石和金礦石等48種普通礦石藥物,在藏北西部的班戈、申扎、尼瑪和雙湖四縣(區)也有分布。

此外,藏北西部還分布著大量可入藏藥的常用黛赫石、赤石脂、針鐵礦、正長石、爐甘石、五骨髓、青石棉、陽起石、龍骨石、膽石、雄黃、雌黃、石墨、鐘乳石等豐富多彩的天然礦物及治療寒病的精鹽、助消化的大青鹽、調節胃功能的芒硝、速養傷口的硼砂、治療腹脹和疼痛的鹼花等。

這是西藏藏醫學院教師格桑頓珠(前右)在班戈縣保吉鄉娘日貢溶洞考察(唐召明2001年攝)

格桑頓珠說,我們前幾天考察的榮瑪溫泉是由石灰和寒水石所組成。在此泉水泡澡對治療胃病、寒病、關節炎、黃水病、皮膚病、骨折等病症有明顯療效。

藏北高原溫泉,由於水含礦物質的不同,故功能也各不相同。如尼瑪縣的底燃溫泉,是由煤與方解石合成的溫泉,它能治療胃病、唾液過多症、痛風、黃水病等頑固性疾病。尼瑪縣晉措麥和文部溫泉是由石灰與方解石所組成,並伴有少量硫磺,它能治療痛風、黃水病等疾病。

格桑頓珠告訴我,自然溫泉就相當於配好藥方的藥浴池,不同的藥浴池治療不同的疾病。

這讓我想起自己曾在文部溫泉泡澡一事。這是一個海拔4516米高的溫泉,泉眼在半山坡上。此溫泉在當地有口皆碑,說它對胃病、風溼、皮膚病十分有效。

這個泉眼如碗口般大小,水溫在45至50攝氏度之間。當地群眾在泉水流淌的下面挖了兩個坑,一大一小,用碎石塊圍著,分為男女兩池。

泡澡前村民們告訴我,泡溫泉很有講究。如第一次下水是十分鐘,第二次則是十五分鐘,第三次就是二十分鐘,這樣一點點地增加,直到你所能承受浸泡的最長時間。然後開始一次減五分鐘,最後減到第一次泡的時間為止。

據說,這樣泡上一周,一年都不會感冒。但泡澡時間不宜太長,不然會容易出現暈厥、丟三拉四、愛忘事等現象。

記得我那次泡完澡後,先是感覺大腦突然「斷電」,一片空白。後來連自己的眼鏡也不知哪裡去了,找來找去卻發現眼鏡就架在鼻子上。離開時,還有些頭暈,走起路來雙腿發軟,頭重腳輕。尤其是晚上又吐又洩,持續了好幾天。

這次我向格桑頓珠當面請教。他也說,在此溫泉泡澡不宜太久,如出現一點症狀屬於正常現象。

他還說,我們此次科考所發現的溶洞和溫泉的方解石、寒水石是平常藏藥裡廣泛入藥、且功效極好的天然礦物之一。經合理加工配藥能止瀉,對涎水過多症及中暑症均有一定療效。

而這些沉澱形成的碳酸鈣物,在藏北西部的娘日貢東溶洞、「電站溫泉」和甲崗山溫泉、文部溫泉和榮瑪溫泉、扎瓊鄂瑪溫泉都有很大的儲量,有著良好的藏藥開發前景。

在雙湖特別區(現改為雙湖縣)北措折鄉附近的一個山坡上,格桑頓珠拿著從地表上撿起一塊還未完全發育成熟的瑪瑙告訴我,此瑪瑙除可以作為日常生活中的裝飾品外,還可製成藏藥,能夠治療顱內血管不通所引起的頑固性頭痛和腦出血等疾病,且具有顯著療效。

在歷史的長河裡,藏醫學與中醫學、古印度醫學、古阿拉伯醫學並稱為「四大傳統醫學體系」,現已有3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它是藏族人民防病治病的智慧結晶,與中醫及其他民族醫學共同構成了中國傳統醫藥的偉大寶庫。

藏醫學與中醫學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大量的金屬礦物也可入藥,藏藥比中藥多了一項藥物原料。

根據藏醫理論,金子味苦,入藥可以去毒;銀可止膿血;銅可退燒;鐵可治療眼疾、水腫;綠松石可治肝、肺發熱;珍珠可治腦病等。礦物入藥乍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據格桑頓珠介紹,許多名貴的藏藥裡,均含有金、銀、汞、銅等金屬。它們的製作過程要好幾個月,加工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進行化學反應的過程。通過化合、分解等反應進行去毒、提取有效物質後才能治療疾病,且藏藥有一藥治多病的效果。

如把金、銀、汞、銅等金屬經過合理加工入藥後,可以治療許多疾病。如自然純金,可用於金屬中毒等疾病的治療及用於抗衰老;金礦石,可用於排黃水、通絡、解毒的治療;銀礦石,可用於肺膿、排黃水、肝病、中暑等治療;自然銅,可用於排黃水、通絡、解毒及對腦病、骨折、內外傷等的治療;琥珀,可用於視覺模糊,眼睛翳障等的治療……

這是西藏昌都地區利民藏藥廠工人正在生產藏藥。該藏藥廠曾被人事部和國家醫藥管理局授予全國醫藥系統先進單位稱號(唐召明1998年攝)

近年來,傳統藏醫藥在我國改革開放中得到了更快發展,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熟知。它現在已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成為祖國醫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中國西藏網 文、圖/唐召明)

相關焦點

  • 【藏北故事】科考發現藏藥「寶庫」
    在這個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溶洞裡,科考人員格桑頓珠驚喜地發現了大量可入藏藥、用於治療胃病等病症的海水石。格桑頓珠是西藏藏醫學院(現改為西藏藏醫藥大學)教師,一位在藏醫學頗有建樹的專家。此次科考,他在藏北無人區共發現數十種動植物和礦物的藏藥材,並進行深入研究。
  • 青藏高原藏藥藥用植物資源科考——香茶菜採集記(上篇)
    ,對一些重要藏藥藥用植物類群開展野外考察。遺憾的是,只發現了稀疏的幾株。沿路所見多是大小不一的石頭山坡,土質乾旱貧瘠,植被稀疏。時值中午,天氣慢慢熱了起來,我們心情也變得有些焦急,擔心採不到樣品。,發現了大量小葉香茶菜居群。
  • 探秘藏藥No.10—名貴藏藥離不開的藥引子「金屬礦石」
    多種金屬礦石都是藏藥原料說藏藥神秘,就在於它很大程度上採用了金屬礦物作為藥物原料。如把金、銀、銅、鐵、錫、珍珠、瑪瑙、綠松石等都加入了藥物中。當然這並非簡單放入,而是通過藏藥炮製工藝把金屬礦物轉化成元素放入。
  • 二次青藏科考在我國境內發現印度獐牙菜
    新華社西寧11月5日電(記者呂雪莉)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又出新成果:中科院科研團隊發現了我國新紀錄物種——印度獐牙菜。專家稱,本次印度獐牙菜在我國境內的野外發現,對青藏高原藏藥植物資源分布的認知和該物種的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 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建設取得新進展
    近日,青海省科技廳組織專家對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承擔的「青海省藏藥研究重點實驗室」項目進行了驗收。專家組對實驗室項目取得的成果給予了充分肯定,評價等次為優秀,並對未來實驗室發展提出了意見建議。實驗室團隊持續開展唐古特白刺、細果角茴香、異葉青蘭等20餘種藏藥植物降血脂、降血糖、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抗炎、抗氧化物質基礎研究,分離鑑定化合物500餘個。篩選出降血脂、降血糖、抗炎、抗氧化活性組分20餘種,活性單體化合物30餘個。
  • 青海7種藏藥入列國家天然產物標準品
    青海7種藏藥入列國家天然產物標準品 2019-07-09 16:13羅雲鵬 攝   中新網西寧7月9日電 (記者 羅雲鵬)青海省科學技術廳9日披露,目前該省已成功研製7種藏藥為國家天然產物標準品,對於解決藏藥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化學對照品匱乏等技術瓶頸問題具有重要的示範意義和應用前景。
  • 青海成功研製出六種藏藥標準品
    「這六種標準品,對解決過去存在的不同成分質量差異難題具有重要意義,意味著藏藥從傳統作坊走向標準化產業化又邁進一步。」長期致力於藏藥標準化研究的李玉林說。「藏藥化學標準品的研製,對於藏藥材標準升級、藏藥現代化研究工作及推動藏醫藥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 中國建成藏藥系列資料庫 包含藥理結構成分(圖)
    中新網3月24日電 日前,由中國科學院資源環境科學信息中心和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所諾迪藏藥研究中心合作建設的特色資料庫——中國藏藥系列資料庫已經完成單機版和網絡版的建設,並開始上網提供服務。  據中國科學院消息,具有2300多年悠久歷史的藏醫藥是中國藏文化的瑰寶,也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 青海通天河藏藥中藥材餘甘子不合規被立案調查
    8月30日,青海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1批次藥品不合格規定的通告」,通告稱,經青海省藥品檢驗檢測院檢驗,標示為青海省通天河藏藥製藥有限責任公司使用的中藥材「餘甘子」(批號:2018-171201)不符合規定,不符合規定項目為「含量測定」。
  • 評論:極地科考,走向海洋強國的必經之路
    作為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建設海洋強國」戰略目標後我國在南極建設的首個科考站,泰山站是我國極地科考史上又一個新起點,也必將成為我國邁向海洋強國的又一堅強基石。    從1984年第一次南極考察起,我國極地科考事業經歷了30年的艱辛歷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取得了跨越式發展。
  • 面對最後的資源寶庫,中國科考隊員用命擠進了南極圈
    最早在南極建立科考站的12個國家,在1959年籤署了《南極條約》。在《南極條約》籤署的會場上,中國作為新建國的國家,也去參加了會議,希望能有人在南極帶帶我們,一起分享資源。結果被毫不留情的踢了出來,連老大哥蘇聯也不同意我們進去分一杯羹。
  • 我國最大沙漠地下有重大發現,科學家發現一個巨大「寶庫」!
    我國最大沙漠地下有重大發現,科學家發現一個巨大「寶庫」!中國幅員遼闊,地形複雜。在這960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面積上,山川河流、高原丘陵、平地盆地應有盡有,而盆地作為一種地形佔了29%的國土面積,僅次於山地。
  • 《西藏誘惑》 20140903 《神奇藏藥之紅景天 貝母》
    《西藏誘惑》 20140903 《神奇藏藥之紅景天 貝母》 本期節目主要內容: 紅景天為藏族名貴藥材,又名「掃羅瑪爾布」,生長在海拔1800—2500米高寒無汙染地帶,其生長環境惡劣
  • 藏藥紅景天 御用「仙賜草」
    高原之上有奇藥   紅景天屬於景天科紅景天屬植物,主要生長在我國西藏、新疆、甘肅和吉林的高山上,它的藏藥名叫掃羅瑪爾布,歷代藏醫都將它與藏紅花、雪蓮花並稱為「吉祥三寶」。很早以前,雪域高原就將紅景天作為藥物使用,強身健體,抵禦不良環境的影響。平原上的老百姓也知道可以用它來煎水或泡酒,以消除疲勞、抵禦風寒。
  • 大洋科考新發現硫化物礦化區
    從大海深處歸來的「向陽紅10」科考船5月1日傳來好消息: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在西南印度洋新發現一處多金屬硫化物礦化區。        執行中國大洋49航次第三航段科考任務的「向陽紅10」船在海上漂泊47天後,於當地時間4月30日下午停靠模里西斯路易港。
  • 走近藏醫藥——藏藥阿如拉炮製技藝
    阿如拉炮製技藝相關藥草植物——鐵線蕨藏藥阿如拉炮製技術在藏族人民中世代相承阿如拉炮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尕瑪措尼傳承保護:藏藥阿如拉炮製技藝已於
  • 科學也能很浪漫——看她們如何在青藏高原做科考
    閆霞說,由於水文觀測站點較少,為獲取河流演變的第一手資料,科考隊員必須克服高原缺氧環境,前往現場進行實地觀測和樣品採集。8月13日,長江科學院科考隊員閆霞在瀾滄江上遊扎曲標註取樣信息。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江源科考,困難重重。
  • 藏藥谷、藏香豬:索珠鄉的特色產業脫貧路
    原標題:【幸福花開新邊疆】藏藥谷、藏香豬:索珠鄉的特色產業脫貧路   西藏山南市乃東區索珠鄉的脫貧之路可以稱得上是「白手起家」。沒有特色產業、缺乏專業人才,他們卻硬是從土地裡刨出生機,找到脫貧致富的方法。
  • 看「女漢子」如何在青藏高原做科考
    閆霞說,由於水文觀測站點較少,為獲取河流演變的第一手資料,科考隊員必須克服高原缺氧環境,前往現場進行實地觀測和樣品採集。8月13日,長江科學院科考隊員閆霞在瀾滄江上遊扎曲標註取樣信息。新華社記者 吳剛 攝江源科考,困難重重。缺氧導致頭脹痛,路遇暴雨導致車陷沼澤,無人、無路、無圖易迷路……「對女隊員而言,除了高原反應,上廁所、洗澡是更大的挑戰。」科考10天只洗過一次澡的她自嘲道,「我也變成了『糙』漢子。」
  • 南美科考結束,發現新物種
    最近,科學家在玻利維亞安第斯山區進行科考,結果這次的科學考察發現了20種新的科學物種,其中包括小人蛙,以及4種重新發現的物種,其中認為已經滅絕魔眼青蛙。讓我們來看看這一組生命之圖。科學家發現了—種新的金屬標記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