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老師小課堂之「巧解」波的幹涉 第一講

2021-02-15 A加學院

上一個系列我們講了駐波,相信同學們對於駐波的形成,如何去描述駐波,以及在管子裡形成的駐波有了一定的了解。並且,唐老師不僅舉例了弦上形成的駐波(對應了弦樂器),而且著重講解了管子裡形成的駐波(對應了管樂器)。同學們是不是有衝動去學習一樣樂器了呢?同學們,你們看,學習物理同樣增加了你們對於學習音樂的興趣。

前兩節課連結在此:

唐老師小課堂之「秒懂」駐波

原來以為難上天的「駐波」是這麼回事兒~~

接下來的系列裡,我會給大家講解當兩列或以上的波在同一個地方相遇的時候會發生什麼(第一講),介紹與這一原理有關的實驗以及結論(第二講),以及如何用這一原理去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象(第三講)。

Superposition of waves

波形的疊加

一、The principle of superposition of waves波的疊加原理

When two or more waves meet at a point, the resultant displacement is the algebraic sum of the displacements of the individual waves. 當兩列或以上的波在同一位置相匯的時候,這一個點位置上總位移為各個單一波此處位移的代數和。

Attention: There is no transfer of matter in a wave. It means that the particles vibrate up and down but they don’t travel with the wave. Wave can only transfer energy and motion.波並不能傳播物質(否則我們還要交通工具幹嘛,把你放進一列波裡,你「颯」的一下就被傳走了)。波傳遞的是能量和運動形式。波傳遞運動形式我們可以理解成,在某一時刻,當波傳播到某一個特定位置時候,波使這個位置上的點發生的位移就確定了,而波的疊加,就是運動形式的疊加,直觀一點就是發生的位移的疊加。而位移是矢量,正負號意味著方向,所以這裡的計算要注意正負。

二、How does superposition work波的疊加過程: 



【9702_s14】

解析:這道題目選B。根據波的疊加原理,當兩個波在同一個位置相遇時候,應該是位移發生疊加。有些同學會錯選A,需要再次明確振幅和位移的定義。



【9702_w13】

解析:這道題目應該選A。這裡涉及到了三個波形的疊加,我們可以選取多個位置,先進行兩個疊加,再用結果與第三個疊加,檢驗是不是處處的和位移為0.

相關焦點

  • 波的幹涉分析
    這種現象叫做波的幹涉。波的幹涉所形成的圖樣叫做幹涉圖樣。三、一切波都能發生幹涉,包括水波、聲波、光波等等。幹涉是波特有的現象。(波特有的現象還有波的衍射)波的幹涉現象,應理解以下幾點:1、波的幹涉是波的疊加的一個特殊情況,任何兩列波都可以疊加,但只有滿足相干條件的兩列波才能產生穩定的幹涉現象。符合幹涉條件的兩列波稱為相干波。
  • 高中物理音頻系列課第18講:波的幹涉
    關注馬桶課堂,日積月累,終成學霸!
  • 物理課變成「烹飪課」 90後老師巧用紅燒雞腿講知識點
    物理課變成「烹飪課」90後老師巧用紅燒雞腿講知識點肖瑜物理概念中「升華」和「凝華」跟紅燒雞腿有什麼聯繫?在武漢市南湖中學,90後物理老師肖瑜將枯燥的物理課講成「烹飪課」,孩子們在毫不費力地理解物理概念後,一盤紅燒雞腿也「出鍋」了。讓學生們津津樂道的這節課,是肖瑜講的《升華與凝華》。「在聽這節課前,你是怎麼也不能把紅燒雞腿和升華、凝華聯繫起來的。」學生小方說,肖老師的物理課充滿了生活的煙火氣,不再是枯燥的符號和概念。
  • 【Dr.Yu】A Level 物理系列-波的幹涉
    首先,為什麼會有幹涉 (interference) 現象呢? 其實,幹涉現象,就是波的「疊加原理(Principeof superposition)」。這個疊加原理是說:兩個波相遇時,它們形成之波 (resultant wave) 之位移,就是它們位移的和 (the sum of displacements)。這是最基本的原理,我們必須明白。但是用語言來說,很不容易明白,有圖就很容易理解。我們可以看下圖:
  • 【邵陽夜聽】│ 懷念唐老師
    又是一年中秋節,唐老師那張恬靜溫和的臉又浮現在我眼前了……唐老師和我一個村的,僅長我幾歲。是我們村裡的第一位女大學生。記得她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時候,她的父母在院子裡大擺筵席,並且宴席過後又放了一場電影,那時候我內心對她充滿深深的敬意,也把她當成了自己學習的楷模!   沒想到,唐老師大學畢業後居然分到我所讀的第九中學,並且還成了我的化學老師。
  • 我懷念只用一張嘴就能讓學生聽入神的課堂,而非老師不講學生上臺
    那時候,我們還沒有電子黑板,還沒有那麼多課堂活動,僅僅靠老師一張嘴,就能讓全班人聚精會神45分鐘。當我成為老師的時候,我去很多地方,聽了很多的課,那時候,學生上臺講了半小時,老師站在一邊,僅僅插了幾句嘴,亂糟糟一節課過去了。我知道,這叫做翻轉課堂。
  • 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第十集:量子力學
    愛因斯坦為什麼說光既是波又是粒子?雙縫幹涉實驗是咋回事?什麼是不確定性原理?真空漲落是世界的起源嗎?什麼是量子糾纏?什麼是薛丁格的貓?愛因斯坦為什麼說上帝不擲骰子?.這些問題,都可以在這一集《量子力學》中找到答案。3-10歲的小朋友的家長,趕快陪著孩子一起看吧!點擊視頻,陪孩子一起看!
  • 波的幹涉
    波的幹涉在一根拉緊的弦線上,觀察兩列凸起的脈衝相向運動
  • 《李永樂老師給孩子講物理》動畫第一集:力學
    為什麼說火車的慣性大,自行車的慣性小?牛頓三大定律講了什麼?我們為什麼不會從地球上掉下去?萬有引力是如何發現的?小朋友的這些問題,在本集動畫片中都能找到答案。3-10歲的孩子的家長,在十一愉快的假期裡,陪孩子們一起看看吧!點擊視頻,陪孩子一起看!
  • 光的雙縫幹涉實驗
    光的幹涉是高中物理選修3-4的難點內容,因為光波的頻率非常高,所以難以用肉眼觀察到光的幹涉現象,學習時比較抽象,不易理解。
  • 波前傳感器的技術革命-----四波剪切幹涉技術
    本文簡單介紹了波前傳感器的原理和典型應用,以及四波剪切幹涉技術原理,比較了剪切幹涉技術的波前分析儀與傳統哈特曼傳感器的特點。 引 言:波前傳感器(Wave Front Sensor),按照其技術發展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00年德國科學家哈特曼採用挖孔的光闌技術製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用於檢測波前的傳感器。
  • 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高中物理活題巧解方法總論,專治各種學不會,你的成績有救啦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高中物理活題巧解方法總論》,專治各種學不會,成績不好的同學有救啦。高中物理難在哪裡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想要學好高中物理,就要知道它難在哪裡。總的來說就是,基礎知識體系本身追求的是建立在初等數學基礎上的邏輯自洽,導致從課本知識到實際解題之間存在比較大的鴻溝。想要逾越這個鴻溝,就要通過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 波的幹涉現象
    如圖,兩列波在介質中某處相遇,它們都將引起該處質點的振動,也就是該處質點將同時參與兩列波的振動。這個問題的性質與蠟塊同時參與兩個運動是一樣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對兩個振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合成獲得合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 「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
    新華社北京2月22日電  題:「你在或不在,我就在這裡」——中國科學家巧設實驗詮釋量子力學波函數真實存在  新華社記者餘曉潔  量子力學是與相對論比肩的20世紀偉大的科學發現,催生了諸如雷射、半導體、核能等高新技術。
  • 小馬物理講義:光學第三節《光的幹涉》
    今天咱們講光學第三節——《光的幹涉》。那麼這節課的學習目標有三個,第一,能夠通過光的幹涉現象理解光是一種波。第二,知道楊氏幹涉實驗當中明暗條紋產生的原因第三,掌握光的幹涉發生的條件。這樣形成的頻率相同,相位差恆定形成兩列相干波。兩列波幹涉形成的這樣的一個穩定疊加區。2.楊氏雙縫幹涉實驗如果光也是波的話,也會有幹涉現象。 最早發現光的幹涉現象的是1801年英國物理學家託馬斯.楊,他就通過這一套儀器觀察到了光的幹涉。
  • 波的衍射和幹涉(動態圖)
    (1)每列波能保持各自的傳播規律而不互相干擾(2)重疊的區域裡的質點同時參與兩個振動,其振動速度、位移等於這兩列波分別引起的矢量和。波的衍射波的幹涉   如何描述波的幹涉圖樣?幹涉的條件是什麼?波的幹涉(1)只有頻率相同、相差恆定的兩列波疊加,才會產生穩定的幹涉圖樣。
  • 課堂上是實驗達人,課堂外是快樂學習群群主,體育老師「轉行」教...
    「徐老師的實驗可不是白做的,他帶我們一起動手用礦泉水瓶做的溫度計是學熱脹冷縮用的,後面講壓強的時候還能再用上,知識一下子就連貫上了。」八年蔡詩怡同學說,徐老師有一個「百寶箱」,雖然裝的都是溼抹布、吹風機、燒水壺之類的生活用品,可到了課堂馬上變成了神奇的「魔術道具」,就連教室的板凳也能被徐老師「掄」起來當成講解力學的工具。
  • 楊氏雙縫幹涉實驗證明光是波,那些高中物理沒告訴你的
    光的百家之言聲波和光波具有一些相同的性質的,比如都具有波峰和波谷,並且具有周期性,它自己不斷地重複自己。這正是因為光是波,兩條細縫射出來的光是擴散的,而不是直線的。而當他們打到牆上的某一點時,當他們剛好是兩束光的波峰或者波谷同時到達的話,那他們就是強強聯手,光強就會增強,就是亮條紋;如果是一束光的波峰撞上另一束光的波谷,那就是正負相抵,就會顯示為暗條紋。如此在牆上就形成了明暗相間的條紋,這種現象證明了光是一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