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傳感器的技術革命-----四波剪切幹涉技術

2021-01-16 ittbank

摘要:


波前傳感器(波前分析儀)是自適應光學系統最重要的組成部件之一,決定了自適應光學系統最終的調製結果。同時波前探測器在雷射、天文、顯微、眼科等複雜自適應光學系統的波前像差檢測,虹膜定位像差引導,大口徑高精度光學元器件檢測,平行光管/望遠鏡系統的檢測與裝調,紅外、近紅外探測,雷射光束性能、波前像差、M^2、強度的檢測,高精密光學元器件表面質量的檢測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法國PHASICS公司研發團隊,突破傳統技術的壁壘,成功研發出了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四波剪切幹涉技術波前探測器。本文簡單介紹了波前傳感器的原理和典型應用,以及四波剪切幹涉技術原理,比較了剪切幹涉技術的波前分析儀與傳統哈特曼傳感器的特點。

引 言:


波前傳感器(Wave Front Sensor),按照其技術發展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00年德國科學家哈特曼採用挖孔的光闌技術製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用於檢測波前的傳感器。第二階段,1971年R.K.Shack採用為透鏡陣列研發成功了精度更高的夏克-哈特曼波前分析儀。2000年法國Phasics研發團隊採用四波剪切幹涉技術成功研發了基於四波橫向剪切幹涉技術(4-Wave Lateral Shearing Interferometry),該波前探測器具有高解析度(400300)、高動態範圍(500um)、消色差、高靈敏度、高相對精度(2nmRMS)、無需校正、體積小、操作簡便等特點。上海昊量光電設備有限公司代理的法國phasics波前相差儀可以實時測量成像系統瞳面波前誤差,然後將這些測量數據轉換成自適光學系統的控制信號,並對成像系統的光學特性進行實時控制,實時校正入射光束波前變形,從而補償又大氣湍流引起的波前畸變,使物鏡得到接近衍射極限的目標像。




四波剪切幹涉技術原理:


剪切幹涉技術基本原理是將待檢測的雷射波前分成兩束,其中的一束相對於另一束橫向產生一些錯位,兩束錯位的光波各自保持完整的待測波前信息,相互疊合後,產生幹涉現象,CCD/CMOS相機會接收幹涉圖樣,進行相應的計算分析,從而利用傅立葉變換的相關計算,分析出待測波前的相位分布,以及強度分布等。基於幹涉條紋的疏密度敏感于波前的斜率,因此波前傳感器在探測波前的偏離範圍較傳統的哈特曼傳感器具有更大的優越性。


波前傳感器的典型應用


光在傳輸的過程中會經過不同的介質,不同的介質由於其構成物質的分布不均勻,從而導致光的波前產生各種各樣的變化,自適應系統便應運而生。作為自適應系統中重要的一環,波前傳感器的檢測精度,動態範圍等等因素,都制約著自適應系統最終的調製結果。由於剪切幹涉波前分析儀具有解析度高,探測精度高,探測速度快,操作簡便,可直接的三維顯示波前畸變的模式等優點,目前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

1、自適應光學系統實時波前探測


在自適應光學系統中利用Phasics波前傳感器檢測到精確的波前畸變信息,反饋給波前校正系統以補償待測波前的畸變,從而可有效的降低湍流應的影響,補償大氣湍流引起的光波相位擾動。



2、雷射光束性能、波前像差、M2、強度等的檢測


雷射光束質量是雷射器的一個重要的技術指標參數,主要是指光束在傳播中橫截面的場強分布及變化,主要的參量包括:光束直徑,傳播模式,遠場發散角,光斑方向漂移等。研究波前相位的畸變是分析雷射裝置中腔鏡變形的主要依據,提高波前性能是提高光束質量的重要手段。


波前分析儀可以用於雷射波前的檢測,同時可以得到雷射的光強分布和其他的雷射光束質量參數,為同時檢測雷射波前和光束質量提供了一種高精度,高靈敏度,實時3D顯示,簡便可行的新方法。

3、精密光學元器件檢測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精密光學元器件的生產技術指標要求越來越高,波前探測器能給精密的對光學元器件進行檢測,實時得到精確的監測數據,對於精密光學元器件的生產無疑產生了一場新的技術革命。相對於傳統的幹涉儀檢測光學元器件的波前,Phasics波前分析儀更適合像差、球差較大的非球面透鏡的檢測。波前分析儀具有無需標準件,體積小,精度高,數值孔徑大(可達0.75),等優點。上海昊量光電設備有限公司可根據客戶的實際檢測需求,做個性化的波前傳感器檢測方案。


4、雷射等離子體檢測分析


法國Phasics公司(昊量光電代理)SID4系列等離子體分析儀(Plasma Diagnosis)是一款可攜式、高靈敏度、高精度的等離子體分析儀。該產品基于波前分析的四波剪切幹涉技術,可實時檢測雷射產生的等離子體的電子密度、模式及傳播方式。可實時的監測等離子體的產生、擴散過程,以及等離子體的品質因數。可以更好地為客戶在噴嘴設計、雷射脈衝的照度、氣壓、均勻性等方面提供最優化的數據支持。

除此之外,波前分析儀還被廣泛的應用於紅外、近紅外探測;平行光管/望遠鏡系統的檢測與裝調;衛星遙感成像、生物成像、熱成像領域;球面、非球面光學元器件檢測 (平面, 球面, 透鏡);虹膜定位像差引導;大口徑高精度光學元器件檢測;雷射通信領域;航空航天等領域。

波前探測器產品系列


文章來自 昊量光電

作者:陳昌營,上海昊量光電設備有限公司技術工程師

(文章來源:雷射製造網)


相關焦點

  • 波前傳感器的技術革命
    同時波前探測器在雷射、天文、顯微、眼科等複雜自適應光學系統的波前像差檢測,虹膜定位像差引導,大口徑高精度光學元器件檢測,平行光管/望遠鏡系統的檢測與裝調,紅外、近紅外探測,雷射光束性能、波前像差、M^2、強度的檢測,高精密光學元器件表面質量的檢測等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法國PHASICS公司研發團隊,突破傳統技術的壁壘,成功研發出了世界上解析度最高的四波剪切幹涉技術波前探測器。
  • 波前分析儀的技術革命!
    四波剪切幹涉技術原理:  剪切幹涉技術基本原理是將待檢測的雷射波前分成兩束,其中的一束相對於另一束橫向產生一些錯位,兩束錯位的光波各自保持完整的待測波前信息,相互疊合後,產生幹涉現象,CCD/CMOS相機會接收幹涉圖樣,進行相應的計算分析,從而利用傅立葉變換的相關計算,分析出待測波前的相位分布,以及強度分布等。
  • 實時測量大氣湍流引起的波前失真 ▏波前傳感器
    法國ALPAO的WFS-VIS &WFS-SWIR是兩款基於Shack-Hartmann原理的波前傳感器,主要用於實時測量大氣湍流引起的波前失真
  • 波的幹涉分析
    波的幹涉,是重要的波的物理學現象。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減弱,而且振動加強的區域和振動減弱的區域相互隔開。
  • 液晶空間光調製器的同步移相共光路幹涉技術
    打開APP 液晶空間光調製器的同步移相共光路幹涉技術 發表於 2018-03-15 15:52:25 1、引言 與採用分離光路幹涉的泰曼-格林、馬赫-曾德等幹涉儀相比,共光路幹涉儀的物光和參考光在同一光路中傳播,能夠較好抑制外界振動、溫度起伏等噪聲影響,具有一定抗幹擾能力,因而在光學表面、形變、厚度及折射率等檢測領域更具吸引力。
  • 「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2018年01月12日 14:41作者:網絡編輯:網絡 「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獎 深圳2018年1月12日電 /美通社/ -- 1月8日上午,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2017
  • 繼聲科、西門子之後 GE、東芝獲批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技術
    據悉,前段時間美國FDA先後批准了GE和東芝醫療的二維剪切波超聲彈性成像技術,這意味著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已經從「一枝獨秀」逐步發展到了「百花齊放」的新階段。
  • 剪切波彈性成像普及系列之四:剪切力與剪切波的傳播
    剪切力與剪切波的傳播剪切波的概念來源於地震學。
  • 波的幹涉
    波的幹涉在一根拉緊的弦線上,觀察兩列凸起的脈衝相向運動
  • 中科院:基於級聯四波混頻,實現新型多色同心環形超快矢量光束!
    儘管產生矢量光束的方法很多,但傳統的三波混頻或二階非線性過程通常不容易實現,因為傳統的三波混頻或二階非線性過程使用的是各向異性的非線性材料,而且這一過程受到相位匹配條件的嚴格限制,而相位匹配條件對光的偏振非常敏感。
  • 科學家利用電子光量子幹涉技術對電磁場進行全息成像
    (B)在局部全息松果體中,兩個spp以正交波向量k1和k2傳播,沿k1-k2方向形成駐波圖案,在全息圖中成像為周期調製。只有當兩個脈衝在空間和時間上重疊時,才會產生幹涉對比度。插圖:預製結構的SEM圖像。黑色區域是凹槽,這是等離子體源。CCD(電荷耦合器件。
  • 波的幹涉現象
    如圖,兩列波在介質中某處相遇,它們都將引起該處質點的振動,也就是該處質點將同時參與兩列波的振動。這個問題的性質與蠟塊同時參與兩個運動是一樣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對兩個振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合成獲得合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 對基於拼接幹涉術的同步輻射鏡測量技術的研究
    研究背景隨著同步輻射光源和自由電子雷射器等大科學裝置的發展,為避免引入額外的波前誤差,對用於光束傳遞與聚焦的X光反射鏡提出了更為苛刻的指標要求。目前,X光反射鏡的鏡面高度誤差的均方值已逼近至亞納米量級。這樣嚴苛的要求給X光反射鏡的加工和檢測都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 【Dr.Yu】A Level 物理系列-波的幹涉
    首先,為什麼會有幹涉 (interference) 現象呢? 其實,幹涉現象,就是波的「疊加原理(Principeof superposition)」。這個疊加原理是說:兩個波相遇時,它們形成之波 (resultant wave) 之位移,就是它們位移的和 (the sum of displacements)。這是最基本的原理,我們必須明白。但是用語言來說,很不容易明白,有圖就很容易理解。我們可以看下圖:
  • 剪切波彈性成像普及系列之八:楊氏模量與剪切波傳播速度的關係:公式的推導
    楊氏模量與剪切波傳播速度的關係:公式的推導 現有的各種應用於臨床的剪切波超聲彈性成像的儀器,都是直接測量剪切波的傳播速度
  • 大視場太陽自適應光學技術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天文聯合基金重點項目支持下,中國科學院光電技術研究所饒長輝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國內首套地表層自適應光學(Ground Layer
  • 波的衍射和幹涉(動態圖)
    (1)每列波能保持各自的傳播規律而不互相干擾(2)重疊的區域裡的質點同時參與兩個振動,其振動速度、位移等於這兩列波分別引起的矢量和。波的衍射波的幹涉   如何描述波的幹涉圖樣?幹涉的條件是什麼?波的幹涉(1)只有頻率相同、相差恆定的兩列波疊加,才會產生穩定的幹涉圖樣。
  • 全光阿秒時域幹涉技術——時域、頻域解析度「雙高」的高精度探測手段 | NSR
    隨著微觀物理研究的深入,人們對探測技術解析度的要求不斷革新。
  • 量子幹涉技術為你揭曉!
    量子幹涉技術揭示:相干聲子的產生!東京理工大學和慶應義塾大學科學家們研究了用超快雙泵浦探針雷射激發和探測極性半導體砷化鎵中光產生的相干聲子。這些信息大多被編碼在波和振動中,這些波和振動利用在空間或固體中傳播的電磁場,與固體設備中的粒子隨機互動,產生浪費的副產品:熱量和噪音。(博科園-圖示1)東京理工大學中村教授實驗室的研究小組成員使用了用於超快雙泵探頭實驗設備。
  • 雷射幹涉技術在硬度計量中的應用
    本文簡單介紹應用雷射幹涉技術進行洛氏硬度計量。洛氏硬度是通過測量壓頭在一定壓力下,垂直壓入硬度塊的深度,而後經換算,得出該硬度塊的硬度值。應用雷射幹涉技術,可精確得出壓頭壓入硬度塊的深度,從而大大減少測量不確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