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Yu】A Level 物理系列-波的幹涉

2021-01-16 南寧二中國際部

筆者:喻麟祐

亞利桑那大學物理學博士

世紀橋國際教育集團學術校長


近幾天,收到一個微信,是一位家長反映孩子學習A Level物理方面遇到的問題,是屬于波的幹涉 (theinterference of waves) 的問題,更具體的來講,是有關楊氏雙狹縫實驗(Young’sdouble-slit experiment) 的問題,她說孩子對於這個實驗上的內容(應該是指設置、現象等等的)有所了解,但是在這些變量上的關係、與運用,希望我能講解一下。


我估計,在整個原理上的來龍去脈,需要要一個比較透徹的理解,完全理解到這個楊氏雙狹縫幹涉的公式,是怎麼得到的,然後,就比較能夠活用了。


所謂活學活用,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只知道背公式,卻不知道怎麼來的,那麼將來要活用,或更進一步來講,做研究、做創新,就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謝謝這位家長的反饋與提問。

 

首先,為什麼會有幹涉 (interference) 現象呢?

 


其實,幹涉現象,就是波的「疊加原理(Principeof superposition)」。這個疊加原理是說:兩個波相遇時,它們形成之波 (resultant wave) 之位移,就是它們位移的和 (the sum of displacements)。這是最基本的原理,我們必須明白。但是用語言來說,很不容易明白,有圖就很容易理解。我們可以看下圖:

 


如上圖,這兩個波,基本上有相同的波長,它們之間如果像上圖那樣,我們稱之為「in phase」,簡單來講,就是他們的「步伐很一致」,峰對峰、谷對谷,當然,加起來幅度最大,這都是疊加的原理。所以,我們稱之為「建設性幹涉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我們接下來看另一種特殊情況:



它們之間如果像上圖那樣,我們稱之為「out of phase」,簡單來講,就是他們的「步伐很不一致」,甚至於說,完全相反!峰對谷、谷對峰,當然,加起來抵消掉了,幅度為零,這也是疊加的結果。所以,我們稱之為「破壞性幹涉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我們現在,再形象化一些,好比兩個波(相同的波長),來自於兩個波源 (wave sources),S1與S2,它們發出的波在某個點(如圖,在點P)相遇,那麼,它們相遇的地方,是建設性(constructive) 的還是破壞性 (destructive) 的呢?我們看手稿:



我們參考之前的道理,如果他們的「步伐很一致」也就是說,他們的波程差(pathdifference)是波長的整數倍,那麼,也就是建設性的幹涉了;如果他們的「步伐很不一致」,最極端的情況,是:他們的波程差(pathdifference)是波長的「半整數倍」,那麼這兩波就是,峰對谷、谷對峰,當然,加起來抵消掉了,也就形成了破壞性幹涉了(如上圖所示)。

 

在劍橋A Level 的物理裡面,運用數學較嚴密的推導,就相對的比較少,但是如果我們多用一些比較嚴密的數學來推理,那麼就可以理解的更透徹些,我們來看以下老師的手稿:



現在,我們有了比較數學化的原理基礎,再來研究楊氏雙狹縫實驗(Young’s double-slit experiment) 的問題,就會比較清晰,而易於理解了。我們先看楊氏雙狹縫實驗的示意圖:

 


看圖,其實這兩個通過狹縫的波源S1與S2 到了屏幕上的某一個位置,會有一段波程差(path difference),在數學上的處理,如老師以下的手稿:


 


另外,在楊氏雙狹縫實驗的示意圖中,我們可以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表達出在屏幕上某一位置離中心點的坐標值x :

 


在手稿中,比較難理解的是,當角度很小的時候(事實上,是如此,通常這個角度是非常的小,遠小於1度),那麼tan θ 與 sin θ 是非常接近的(近似的),如果能了解這一點,就好辦了。

 

在劍橋的教材裡面,特別重要的是,兩個相鄰的亮紋或暗紋,之間距離,Δx的一個表達式。我們來看是怎麼得到的。

 


最主要的是:每一個符號代表的是什麼?參考楊氏雙狹縫實驗的示意圖,我們要熟悉:

 

a  : 兩個狹縫之間分隔的距離

D : 狹縫與屏幕之間的最短距離

λ : 波長

Δx : 兩個相鄰的亮紋或暗紋,之間的距離

 

由以上的關係式,如果波長λ,以及狹縫與屏幕之間的最短距離D給定,測出Δx,我們可以運用基本的代數,求得一個未知狹縫之間的分隔距離a (一般這是非常小的一個距離,遠小於毫米),這個在半導體積體電路之技術的研發與測定,有很重要的用途。

 

如果兩個狹縫之間的分隔距離 a,以及狹縫與屏幕之間的最短距離D給定,測出Δx,我們可以(運用基本的代數)精密地求得波長的值,這在科學研究的領域裡,具有舉足輕重的大用。


記得嗎?最近可說是諾貝爾級別的研究:重力波的測定,也是必須利用波的幹涉實驗才能夠測定的,其基本原理,與今天的幹涉有類似的地方,都是利用波之波程差形成幹涉的現象,來推算出波長的。

 

最後,由以上關係式衍生出來的考題不少,我們必須善於觀察關係式,加以獨立思考以及理解到:Δx是與波長λ成正比的,與狹縫與屏幕之間的最短距離D成正比,以及與兩個狹縫之間分隔的距離a成反比。考題時常會問:如果要增加兩個相鄰的亮紋或暗紋之間的距離(即Δx)在實驗的設置上應該怎麼做呢?相信同學們應該能夠很清晰地回答了。

 

篇幅已長,今天這個話題,就談到這裡。

 

 

老師們,教學順利、愉快;

 

同學們,學業進步、學習愉快!

 

~Dr. Yu

2017-12-27

於廣州


相關焦點

  • 高中物理音頻系列課第18講:波的幹涉
    高中物理音頻系列課程18:波的幹涉高中物理選修3-4 第十二章馬桶課堂音頻物理系列課程為配合學生在校學習製作,適用於課前預習和課後鞏固,在上學路上、課件等零碎時間都可以學習,每次3分鐘,讓你的物理學習更加輕鬆。歡迎加入中學生和家長加入QQ群551914740討論課程和提出建議。點擊公眾號下方按鈕「中學物理」可以打開系列課程列表。
  • 波的幹涉
    波的幹涉在一根拉緊的弦線上,觀察兩列凸起的脈衝相向運動
  • 波的幹涉分析
    波的幹涉,是重要的波的物理學現象。頻率相同的兩列波疊加,使某些區域的振動加強,某些區域的振動減弱,而且振動加強的區域和振動減弱的區域相互隔開。
  • 楊氏雙縫幹涉實驗證明光是波,那些高中物理沒告訴你的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歷史上各位科學大牛對光是粒子還是波一直爭論不休,愛因斯坦的光電效應證明了光的粒子性,但是光並不是單純的只具有粒子性,光還具有波動性,光的波粒二象性才是它如此令人著迷的原因
  • 如何備考A level物理考試這裡有技巧
    A level考試是一個比較小眾的考試,對於大家前往英國留學的申請可能會有所幫助,選擇了A level中的物理考試的同學,對備考物理考試可能有些許不知道怎麼進行,三立小編整理了關於A level物理考試的一些備考小技巧,幫助大家順利的備考A level物理考試。
  • 首次演示反物質波幹涉測量法
    物質波構成量子力學的關鍵特徵,其中粒子除了粒子特徵外還具有波動特性。1924年,法國物理學家路易斯·德布羅伊(Louis de Broglie)提出了這種波粒二象性。物質的波動特性的存在已經在許多電子和中子實驗以及更複雜的物質(大分子)中得到了成功的證明。
  • 波前傳感器的技術革命-----四波剪切幹涉技術
    本文簡單介紹了波前傳感器的原理和典型應用,以及四波剪切幹涉技術原理,比較了剪切幹涉技術的波前分析儀與傳統哈特曼傳感器的特點。 引 言:波前傳感器(Wave Front Sensor),按照其技術發展的歷史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1900年德國科學家哈特曼採用挖孔的光闌技術製作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可以用於檢測波前的傳感器。
  • 要選課了,Alevel 物理是個好選擇嗎?
    一般來說,想要申請海外大學裡的科學類專業、工程相關、建築學、物理等專業時,學校會要求同學們在ALevel階段選擇物理。Alevel物理,哪個考試局能穩贏?與國內的物理課程相比,A-Level物理在知識點的深度上可能稍遜一點,但是其在廣度和應用性上遠遠超過了國內的物理課程課程設置包括了力學、材料學、波、電學、光學、電磁場、粒子物理、核物理、天體物理等內容。
  • 【解讀A-Level物理】Edexcel物理課程設置及學習方法介紹
    原標題:【解讀A-Level物理】Edexcel物理課程設置及學習方法介紹 本文來源於:CrazyALEVEL ID:CrazyAlevel A level物理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
  • 波的幹涉現象
    如圖,兩列波在介質中某處相遇,它們都將引起該處質點的振動,也就是該處質點將同時參與兩列波的振動。這個問題的性質與蠟塊同時參與兩個運動是一樣的,我們也可以通過對兩個振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合成獲得合運動的位移、速度、加速度。
  • 物理選考複習系列——雙縫幹涉實驗
    1、雙縫幹涉實驗裝置圖(1)燈泡 (2)照明透鏡 (3)遮光板 (4)濾色片及片座 (5)單縫及縫座 (6)單縫管 (7)撥杆 (8)遮光管 (9)接長管、單縫和平面鏡反射完成的幹涉實驗用雷射作為光源用雷射作為光源,可以不經過單縫,直接過雙縫就可以完成幹涉實驗
  •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能探測量子引力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物理學的兩朵「烏雲」實際上會是一朵嗎?圖片來源:SXS, 模擬極限時空項目Tl;dr: 不太可能,但也並非絕無可能。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質量加速發出引力波。在做出這個預言的一個世紀後,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團隊宣布他們首次直接探測到引力波。
  • 波的衍射和幹涉(動態圖)
    (1)每列波能保持各自的傳播規律而不互相干擾(2)重疊的區域裡的質點同時參與兩個振動,其振動速度、位移等於這兩列波分別引起的矢量和。波的衍射波的幹涉   如何描述波的幹涉圖樣?幹涉的條件是什麼?波的幹涉(1)只有頻率相同、相差恆定的兩列波疊加,才會產生穩定的幹涉圖樣。
  • 光到底是粒子還是波?顛覆你認知的雙縫幹涉實驗
    其實,關於光是粒子還是波,這個問題爭論了百年之久,最早的討論是在17世紀,惠更斯認為,光其實是一種波 ,而牛頓則認為光是一種粒子 ,這種爭論一直到託馬斯做出了雙縫幹涉實驗,科學界才統一了光其實是波的概念,那時候波動說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 物理知識:波動光學-幹涉-1.幹涉基礎
    那麼學習波動光學首先我們要明白波動光學的基礎是把「光」的波動特性體現出來,光是電磁波,所以這小節要知道光是如何用波的思想來描述,並對比機械波來理解即將學習的光的幹涉形成的條件、 幹涉分析方法和幹涉結果及其描述。 麥克斯韋電磁場方程可知,光是電場、磁場的正或餘弦時空函數(與機械波描述類似),可以用對探測器更敏感的電場描述來表達光波。
  • A-level物理丨光電效應和光的波粒二象性
    那個時代的科學家都認為光是一種波, 是能連續地傳遞能量的。 而光電效應有幾個比較奇怪的現象卻是波的理論不能解釋清楚的。 一是光波長小於某一臨界值時方能發射電子,即極限波長,對應的光的頻率叫做極限頻率。 在A-level物理的學習中, 光電效應是非常重要的一塊知識, 幾乎次考試中都有光電效應的題。 一般來說, 問答題題會讓學生描述光電效應, 以及解釋為什麼從波的角度無法解釋這種現象和為什麼從粒子的角度又可以解釋這種現象。而計算題則會考察光子能量的計算, 以及愛因斯坦光電效應公式的應用。
  • A-Level是什麼課程?如何學好A-Level的數學、物理、化學等課程?
    A-Level課程,是英國的普通中等教育證書考試高級水平課程,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廣泛採用的基礎教育體制,全球現有160多個國家的11000多所正規大學所認可A-level課程,每年有500多萬學生參加A-level考試,學生憑證書可直接進入各國大學的大學一年級學習(包括劍橋、牛津、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
  • 「高中物理」備考筆記19-6—機械振動與機械波!物理不好的看過來
    >【高中物理】備考筆記5——機械能【高中物理】備考筆記6——機械振動與機械波【高中物理】備考筆記7——分子動理論、熱和功、氣體【高中物理】備考筆記8——、電磁場和電磁波 、光的反射和折射【高中物理】備考筆記13—光的波動性和微粒性【高中物理】備考筆記14—原子物理【高中物理】備考筆記15—測電阻的其它方法,測電源電動勢、內阻
  • 大學物理——光的幹涉和衍射(一)
    今日一言:放棄夢想,準備戰鬥大學物理——光的幹涉和衍射(1)第九章光的衍射學習任務其實已經過時間了,而我還在第八章這裡鹹魚。
  • 13個物理動圖,太神奇了!IG和Alevel的內容會考到!
    物理學大體包含了力學、電磁、波、熱學、基本粒子、相對論和量子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