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喻麟祐
亞利桑那大學物理學博士
世紀橋國際教育集團學術校長
近幾天,收到一個微信,是一位家長反映孩子學習A Level物理方面遇到的問題,是屬于波的幹涉 (theinterference of waves) 的問題,更具體的來講,是有關楊氏雙狹縫實驗(Young’sdouble-slit experiment) 的問題,她說孩子對於這個實驗上的內容(應該是指設置、現象等等的)有所了解,但是在這些變量上的關係、與運用,希望我能講解一下。
我估計,在整個原理上的來龍去脈,需要要一個比較透徹的理解,完全理解到這個楊氏雙狹縫幹涉的公式,是怎麼得到的,然後,就比較能夠活用了。
所謂活學活用,就是這個道理。如果,我們只知道背公式,卻不知道怎麼來的,那麼將來要活用,或更進一步來講,做研究、做創新,就會遇到比較大的困難。謝謝這位家長的反饋與提問。
首先,為什麼會有幹涉 (interference) 現象呢?
其實,幹涉現象,就是波的「疊加原理(Principeof superposition)」。這個疊加原理是說:兩個波相遇時,它們形成之波 (resultant wave) 之位移,就是它們位移的和 (the sum of displacements)。這是最基本的原理,我們必須明白。但是用語言來說,很不容易明白,有圖就很容易理解。我們可以看下圖:
如上圖,這兩個波,基本上有相同的波長,它們之間如果像上圖那樣,我們稱之為「in phase」,簡單來講,就是他們的「步伐很一致」,峰對峰、谷對谷,當然,加起來幅度最大,這都是疊加的原理。所以,我們稱之為「建設性幹涉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我們接下來看另一種特殊情況:
它們之間如果像上圖那樣,我們稱之為「out of phase」,簡單來講,就是他們的「步伐很不一致」,甚至於說,完全相反!峰對谷、谷對峰,當然,加起來抵消掉了,幅度為零,這也是疊加的結果。所以,我們稱之為「破壞性幹涉 (destructive interference)」。
我們現在,再形象化一些,好比兩個波(相同的波長),來自於兩個波源 (wave sources),S1與S2,它們發出的波在某個點(如圖,在點P)相遇,那麼,它們相遇的地方,是建設性(constructive) 的還是破壞性 (destructive) 的呢?我們看手稿:
我們參考之前的道理,如果他們的「步伐很一致」也就是說,他們的波程差(pathdifference)是波長的整數倍,那麼,也就是建設性的幹涉了;如果他們的「步伐很不一致」,最極端的情況,是:他們的波程差(pathdifference)是波長的「半整數倍」,那麼這兩波就是,峰對谷、谷對峰,當然,加起來抵消掉了,也就形成了破壞性幹涉了(如上圖所示)。
在劍橋A Level 的物理裡面,運用數學較嚴密的推導,就相對的比較少,但是如果我們多用一些比較嚴密的數學來推理,那麼就可以理解的更透徹些,我們來看以下老師的手稿:
現在,我們有了比較數學化的原理基礎,再來研究楊氏雙狹縫實驗(Young’s double-slit experiment) 的問題,就會比較清晰,而易於理解了。我們先看楊氏雙狹縫實驗的示意圖:
看圖,其實這兩個通過狹縫的波源S1與S2 到了屏幕上的某一個位置,會有一段波程差(path difference),在數學上的處理,如老師以下的手稿:
另外,在楊氏雙狹縫實驗的示意圖中,我們可以運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表達出在屏幕上某一位置離中心點的坐標值x :
在手稿中,比較難理解的是,當角度很小的時候(事實上,是如此,通常這個角度是非常的小,遠小於1度),那麼tan θ 與 sin θ 是非常接近的(近似的),如果能了解這一點,就好辦了。
在劍橋的教材裡面,特別重要的是,兩個相鄰的亮紋或暗紋,之間距離,Δx的一個表達式。我們來看是怎麼得到的。
最主要的是:每一個符號代表的是什麼?參考楊氏雙狹縫實驗的示意圖,我們要熟悉:
a : 兩個狹縫之間分隔的距離
D : 狹縫與屏幕之間的最短距離
λ : 波長
Δx : 兩個相鄰的亮紋或暗紋,之間的距離
由以上的關係式,如果波長λ,以及狹縫與屏幕之間的最短距離D給定,測出Δx,我們可以運用基本的代數,求得一個未知狹縫之間的分隔距離a (一般這是非常小的一個距離,遠小於毫米),這個在半導體積體電路之技術的研發與測定,有很重要的用途。
如果兩個狹縫之間的分隔距離 a,以及狹縫與屏幕之間的最短距離D給定,測出Δx,我們可以(運用基本的代數)精密地求得波長的值,這在科學研究的領域裡,具有舉足輕重的大用。
記得嗎?最近可說是諾貝爾級別的研究:重力波的測定,也是必須利用波的幹涉實驗才能夠測定的,其基本原理,與今天的幹涉有類似的地方,都是利用波之波程差形成幹涉的現象,來推算出波長的。
最後,由以上關係式衍生出來的考題不少,我們必須善於觀察關係式,加以獨立思考以及理解到:Δx是與波長λ成正比的,與狹縫與屏幕之間的最短距離D成正比,以及與兩個狹縫之間分隔的距離a成反比。考題時常會問:如果要增加兩個相鄰的亮紋或暗紋之間的距離(即Δx)在實驗的設置上應該怎麼做呢?相信同學們應該能夠很清晰地回答了。
篇幅已長,今天這個話題,就談到這裡。
祝
老師們,教學順利、愉快;
同學們,學業進步、學習愉快!
~Dr. Yu
2017-12-27
於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