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無論怎樣成長,我們都堅決不能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的樣子。
但無論在小說還是現實中,確實有無數的人,越活越像自己最討厭的人,越活越討厭自己,越活,越不知道怎麼活……今天我們就通過《三體1》這本書,來看下書中這3個人:白沐霖、葉文潔、伊文斯,是如何慢慢活成自己最討厭的人的模樣的。從他們的人生軌跡中,也許你能發現蛛絲馬跡,領悟些生活的真諦,從而改變正在變得不那麼可愛的,自己。
01 白沐霖
「三百多年,十幾代人啊,它發芽時還是明朝呢。這漫長的歲月裡,它經歷過多少風雨,見過多少事。可你幾分鐘就把它鋸倒了,你真沒感覺到什麼?」「你想讓我感覺什麼呢,這不就是一棵樹麼。這裡最不缺的就是樹,比它歲數長的老松多的是。」白沐霖聽後搖搖頭,坐在樹樁上輕輕嘆息了一聲。
白沐霖是兵團《大生產報》的記者,自從來到葉文潔所在的內蒙古建設兵團後,就對整個兵團的伐木計劃感到深深悲哀和不解,因為在白沐霖眼中,樹木、植物,都是有靈魂的。他喜歡一年前的這片茂密的林區,人們說抓魚吃,就能在河裡分分鐘撈條新鮮的大活魚上來,而不是現在這樣——一條什麼都沒有的渾水溝。
白沐霖問一個砍樹的工人,鋸下一棵年紀300多歲的樹木有何感受,工人談不出任何感受,工人甚至覺得還有點兒暢快——為自己的大力氣可以有用武之地了覺得暢快。
賣力氣的人,永遠不會像以筆桿子為生的人那樣,思考那麼多。
白沐霖為此感到悲哀。
但就在他悲哀之際,他發現了遠方的一雙眼睛,和他有著同樣的感傷和嘆息。那雙眼睛,來自葉文潔。
葉文潔是文化大革命一個反動知識分子的孩子,在批鬥會上親眼見證了父親的冤死後,幾經流轉,被下放到這片林區做改造。
白沐霖喊了一嗓子,叫葉文潔過來,他說他知道,在這裡地方就他倆有相同的感覺。然後便環顧四周,看沒什麼人過來,就拿出了一本名為《寂靜的春天》的書,他說這本書上級很重視,他負責翻譯與森林有關的那部分。
就這樣,白沐霖與葉文潔相識了。葉文潔向他借了書,看完後自己也覺得感悟頗多。沒多久,她就去還書了。
「我給中央寫了封信,你看看寫的行嗎。」紙上的字跡很潦草,葉文潔很吃力地看完了。這封信立論嚴謹,內容豐富:從太行山音植被破壞,由歷史上的富蔗之山變成今天貧瘠的禿嶺,到現代黃河泥沙含量的急劇增加,得出了內蒙古建設兵團的大墾荒將帶來嚴重後果的結論。
原來,白沐霖作為一個有責任心的記者,想把這裡的現狀和他對生產隊大肆伐木欠妥的考量寫成一封建議信,遞給更高一級的領導,希望上級能對現在的所作所為有所重視和改變。但他因為剛鋸完樹,手抖得很,拿不起筆,於是葉文潔自告奮勇幫他謄寫這封信。
寫好後,白沐霖三天後就動身回師部了。沒幾天,葉文潔就被組織叫去連部問話,組織拿著她代筆的那封信問她為什麼寫這封信。葉文潔知道承認的後果,她不想和父親一樣,永遠做個委屈的承受者,便勇敢地說:「這是我幫上星期到連隊採訪的記者抄的,他叫……」
「葉文潔,誣陷別人只會讓你的問題更嚴重。我們已經從白沐霖同志那裡查清楚了,他只是受你之託把信帶到呼和浩特發出去,並不知道信的內容。還有這本書《寂靜的春天》,他是上級指定的本書翻譯者之一,他攜帶這本書完全是合法的,當然,他也負有保管責任,不該讓你趁他在勞動中不備時偷拿去看,從而形成反動思想,寫下這封信。」
葉文潔聽完眼前一黑,她所期待的最後一絲人性的光輝,就這樣,被白沐霖泯滅了。
其實白沐霖也不是完全為陷害葉文潔而來,只是他不知道那封信是政府容不下的底線,當事情暴露時,他為了保全自我,只能犧牲葉文潔了。後來,白沐霖餘生都沒向任何人提起過這個事情的真相,直到後來在加拿大教書,患癌症去世。
曾經,白沐霖是那樣有主見、有責任心、有同情心的記者,他連對一棵大樹的失去都要嘆息半天,沒想到幾天後,他就用私心,親手毀了一個女人的一生的精神信仰和後半輩子的人生!他利用一個弱女子沒有權力,無法抗爭的弱點,他為了他自己的大好前程,不惜犧牲他人的名聲與幸福,用說謊讓自己逃脫應有的制裁。他居然會讓一個弱女子為他的錯誤背鍋。
白沐霖,一個私念起,就變成了他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一個記者,本該用筆去紀實,用正直、真實的心看世界,並幫世人揭露虛偽,展露真相。然而,筆桿子自己的心若黑了,那麼世人,自然再也得不到真相了。
02 葉文潔
葉文潔自從蒙上不白之冤後,就被組織中有心機的人利用,希望她能夠在有關她父親的罪責書上簽字,用以減免她自己的罪行。
然而,倔強的葉文潔不願意說謊,她不願再讓死去的父親還不得安生,籤下那完全不符合實際情況的硬安插在父親身上的罪名——她知道被冤枉的滋味,她要用最後一絲力氣,維護她能維護的尊嚴,堅守她能堅守的底線。
組織上的人看怎麼勸她都不行,一怒之下就對牢房裡的她和她的床鋪上倒滿冰水,隨她自生自滅了。夜裡眼看葉文潔要被凍死之際,一個父親之前的學生楊衛寧救了她。但這種相救,也是有條件的,需要她加入國家秘密進行的「紅岸計劃」,進行「三體項目」的研究。
何為「紅岸計劃」呢?用大白話說就是利用葉文潔的物理學知識,通過高科技手段探索除地球以外的其他星球上的文明,爭取和外星人取得連結。
當葉文潔接下這個任務的時候那一刻,她便知道,自己進入了一個永遠被「保護」,也永遠和外界隔離的世界。別人可能要執行國家級的秘密,永遠被「監禁」在一個地方會心有不甘,嚮往自由,嚮往和家人的團聚,然而,這些對於已無家可歸的葉文潔來說,卻都不是最重要的。
她無家可歸,她對自由,更是沒什麼期待。支撐她唯一還能在世上生存下去的希望,便是——研究出「三體」,藉助外星人外星文明的力量,拯救地球上的人類。她覺得人類,已然無可救藥。人類自己,已經陷入不能自救,直線墜落,不知何為正確的思想及行為,只為追名逐利、利益薰心的惡行循環階段。她迫切希望能有超越人類力量的文明,來替人類改變。
但就是在這美好的祈願裡,葉文潔在實行計劃的過程中,親手殺掉了楊衛寧——那個曾救過她命、給過她家庭和溫暖、不忍心傷害她的丈夫,以及阻礙她實行三體的計劃的上級及科學家們。
一個人的祈願再偉大,也不能讓一些無辜的人為此而頂罪受死啊!況且,三體文明,本就是人類的一廂情願!
因為那個遙遠的星球上的智慧生物,想的只是和人類進行鬥爭、掠奪,它們也擔心被人類佔領地盤兒,它們也有自己的小算盤——誰會花大力氣拯救一個將來會打敗自己的「人」呢?!
葉文潔為了聯盟,為了聯絡外星文明,不惜一切的殺害阻礙她計劃的人,這樣的屠夫行徑,難道就是她所謂的「懲惡揚善」麼?難道就是她所謂的更好的地球上的未來麼?
她曾經最厭惡的便是文化大革命,那些不問三七二十一,就把她父親鞭笞致死的紅衛兵們,然而,當她自己後來內心堅定的殺人後,和之前的紅衛兵們,又有什麼分別呢?
葉文潔,是一個不知不覺,慢慢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人。
03 伊文斯
伊文斯住在林邊兩間簡陋的土坯房中,西北的沙塵在他的房中落了厚厚一層,葉文潔看到他床邊有一本《動物解放》的書。她的同事問伊文斯:「你在這裡幹嘛?」
伊文斯回:「我在當拯救者。拯救一種燕子,這裡的植被一年年被破壞消失,這些燕子失去了家園。我要種很多很多的樹,重塑它們的精神家園。」
「這些樹都是你種的嗎?」
「大部分是,開始我也僱當地人來幹,可很快沒有那麼多錢了,樹苗和飲水都需要花很多錢……可你們知道嗎?我父親是億萬富翁,他是個跨國石油公司的總裁,但他不再給我錢了,因為我始終不能做他希望的那種商人。我只想拯救一個瀕臨滅絕的物種,一種鳥或一種昆蟲。我是一個物種共產主義者,我覺得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物種,生來平等。它們和人類都是一樣的,不是嗎?」
任誰也想不到,這樣一個生性不為金錢名利所撼動的人,這樣一個為了一隻燕子都要貢獻所有力量去種樹的人,當聽到葉文潔說有外星文明可以介入到地球後,他居然會不惜一切代價,想藉助外星人的力量毀滅掉地球上的人類!只因為,他已對人類所作所為失望透頂,他不希望人類這種敗類再活在世上,去繼續作惡。
他真的成為了他之前所謂的「拯救者」,不過想的卻再也不是「拯救」,而是同歸於盡的「滅亡。」
這是何等的絕望,又何等的悲涼!
伊文斯也是在不知不覺中,活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我們能說他的出發點不是好的麼?但他後來惡化般的行徑實在是不為人所齒。他就像一個被渣男拋棄的怨婦一樣,當不能拯救那個人的時候,就想要親手毀了他。
好在他的組織中,還有葉文潔這樣的真正的「拯救派」,希望藉助外星文明來拯救人類。不然,若像伊文斯一樣,心碎了被傷後就只知一味摧毀,那和一個心智不成熟的孩童,又有什麼分別呢?
我們總不能一直得不到,就不再爭取了啊。
畢竟,半途而廢的,永遠都是弱者。而強者,是會永遠頑強抗爭下去的。
伊文斯,若能一直做那個大西北荒地上日以繼夜的為救燕子而種樹的單純善良的伊文斯,該有多好。那時的他,是多麼可愛、可貴,又可敬啊!
可惜,沒有如果。
04 總結
在《三體》這本書中,我們看到了三個之前都很純潔、善良的人:白沐霖、葉文潔、伊文斯,但我們也看到了白沐霖因為心底那一瞬間的惡念生出便出賣了葉文潔;甚至看到了葉文潔和伊文斯都是由於對人類失去信心,因為見證了太多的自己無能為力拯救的惡行,而逐漸變成一個冷血的殺人不眨眼的魔鬼。
他們的黑化,看似都因為受過傷,怕受傷,所以不再退讓,其實,這都是一種對自我責任的逃避。
白沐霖不願自己承擔被逮捕的風險,而葉文潔和伊文斯,不願承擔也害怕承擔失去家園的風險,所以他們都開始逃避真正的現實,不再著力解決眼前問題,期待外星文明,期待更高級的生物可以成為拯救者。但其實他們都忘了,我們自己的問題,從來都是要自己去解決的。
無論是我們自己的情緒還是需求,都是我們每個人的個人問題,它永遠上升不到整個「人類」的問題上,我們確實無法左右他人破壞環境、破壞生態、做壞事的一些行徑,但我們卻可以始終做那個向陽的、純真的、守護好自己腳下每一寸土地的人。
就像那個被曬成黝黑的,貧困的連水都快喝不上,卻還要拯救燕子而種樹的伊文斯,只要他能一直堅持下去,那麼遲早,他所在的土地上,就會成為地球上,難得一見的、珍貴的綠洲。
其實,若要不成為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只需要我們在生活中,牢記一點,那就是:以始為終。
唯有以始為終,我們才能永葆初心,做一個永遠純真、良善之人,才能一直是自己記憶裡的樣子,永遠那麼陽光可愛。
作者:對妹,《故事避錯》帳號的運營者。之所以開通這個帳號,是因為之前看《窮查理寶典》時,查理芒格曾說「生活和生意上的大多數成功來自你知道應該避免哪些事情,你該去總結和探索古今中外的人們犯過的大錯,從而通過反思他們的錯誤,修正自己的人生。」對妹希望可以通過各種各樣的故事,讓自己和看故事的你都能受到些許啟發。讓我們打開生命的能見度,一起走正確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