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紅花!

2021-01-16 五味古法中醫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紅花 Carthamus tinctorius L.的乾燥花。

別名

紅花、草紅花、紅蘭花、紅蘭、丹華、黃蘭、杜紅花、大紅花、紅藍花、南紅花

lizhan提供

圖片點擊可放大


教材版

採收加工

夏季花由黃變紅時擇晴天早晨露水未乾時採摘,陰乾或曬乾。

性狀鑑別

本品為不帶子房的管狀花,長1~2cm。表面紅黃色或紅色。花冠筒細長,先端5裂,裂片呈狹條形,長5~8mm;雄蕊5,花葯聚合成筒狀,黃白色;柱頭長圓柱形,頂端微分叉。質柔軟。氣微香,味微苦。

性能特點

本品辛散溫通,入心、肝經。能活血而通暢經脈,散瘀而消癥止痛,善治瘀血諸證,兼寒者最宜。


紅花妙記

最痛雪經紅花祛

紅花:止痛,活血,通經,祛瘀

主治病證

(1)血滯經閉、痛經,產後惡露不盡。

(2)胸痺心痛,癥瘕積聚,跌打腫痛。

(3)斑疹色暗(配清熱涼血解毒藥)。

配伍

紅花配桃仁:紅花辛散溫通,功能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桃仁甘潤苦降性平,功能活血祛瘀、潤腸通便。兩藥相合,相得益彰,活血祛瘀力增強,凡瘀血證即可投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小劑量活血通經,大劑量破血催產。

使用注意

本品辛溫行散而活血力強,故孕婦及月經過多者忌服。

藥理

本品有興奮子宮、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冠脈阻力、增加冠脈血流量、抗心肌缺血、抗凝血、抗血栓形成、降血脂及抗炎等作用。

紅花的故事

據宋代顧文薦《船窗夜話》載,新昌有一姓徐的婦女產後病危,家人請來名醫陸日嚴診治,待他趕到病人家,患者氣已將絕,惟有胸膛微熱,陸日嚴診後,考慮再三說:「此乃血悶之病,速購數十斤紅花方可奏效。」他用大鍋煮紅花,沸騰後倒入三隻木桶,取窗格放在木桶上,讓病人躺在窗格上用藥氣燻之。藥湯冷後加溫再倒入桶中,如此反反覆覆,過了一會兒,病人僵硬的手指開始伸動,半天左右,病人漸漸甦醒,脫離了險境,家人不勝感激。


-完-


小夥伴們好,先跟大家說句悄悄話。


因為微信更改了推送規則,推文不再按照時間線顯示,如果不點『在看』或者沒有『星標』,可能就看不到我們的推送了!


如果不想錯過五味古法中醫的精彩內容,就趕緊星標⭐我們吧!


【第五期】13本中醫經典書籍免費送

品牌傳播 | 企業專訪 | 投稿合作

請添加:QQ:40304452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專業中醫人士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任何責任!

版權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我們分享文章、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此文出於學習分享、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無商業用途。若涉及作品內容、版權或其他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郵箱:2042938103@qq.com),立即處理。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發現更多生活好物

相關焦點

  • 每天學一味中藥,四葉參!
    挖取根,除去鬚根及殘莖,曬乾或曬至半乾時,每天搓揉1次,直到全乾,或趁鮮切片,曬乾。呈紡錘形,倒卵狀紡錘形或近圓柱形,不分枝或稍有分枝,長6~15釐米,直徑2~6釐米,灰棕色或灰黃色,有深的皺縮縱紋和許多芽眼,頂端具莖的殘跡.其下有密集而明顯的環紋,向下環紋漸稀疏。
  • 每天學一味中藥,草果!
    ❻每天學一味中藥,豆豉姜!❼薄荷是「清熱之王」,四大功效受用一生!❽長壽是「養」出來的,在每天的養生「黃金時段」做這些事,更能長壽!❾一味中藥,通瀉三焦!上清心肺之火,中瀉胃火,下瀉腎火,療效獨特!
  • 每天學一味中藥,草果!
    ❻每天學一味中藥,豆豉姜!❼薄荷是「清熱之王」,四大功效受用一生!❽長壽是「養」出來的,在每天的養生「黃金時段」做這些事,更能長壽!❾一味中藥,通瀉三焦!上清心肺之火,中瀉胃火,下瀉腎火,療效獨特!
  • 每天猜一味中藥 | 昨日草果
    中藥小課堂來給你講講中藥的知識我們每天會讓你猜一味中藥並在第二天公布答案這是一場知識盛宴快來猜猜看吧!現在揭曉謎底的時刻到了!昨天給大家猜的中藥是(點擊答案可以跳轉昨日題目)來看看它的具體介紹吧!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紅花——益氣養血,活血散結,祛瘀止痛
    紅花【別名】草紅花、紅藍花、杜紅花、懷紅花等。【性味歸經】味辛,性溫,歸心、肝經。【現代研究】紅花主要含有紅花醌苷、新紅花苷、紅花苷、紅花黃色素和黃色素、紅花油等。藥理研究表明,紅花對子宮和腸道平滑肌有興奮作用,提高耐缺氧能力、鎮靜、抗驚厥、抗炎、免疫抑制等作用。【選購保存】紅花的選購以花冠長、色紅黃、鮮豔、質柔軟無枝刺者為佳,貯存於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 每天認識一味中藥——陳皮
    導言:陳皮可以說是很接地氣的一味中藥了,「為芸香科常綠小喬木植物橘及其栽培變種的成熟果皮」,說白了真的就是橘子皮。但出身尋常,藥效可不含糊,陳皮辛散苦降性溫,芳香醒脾,長於理氣健脾燥溼,降逆止嘔,用於脘腹脹滿,食少吐瀉 ,經常被當作主藥使用。
  • 每天學一味中藥,化橘紅!
    柚子皮,蒸雞冠油服,治老年咳嗽氣喘(《中藥大辭典》)。 10 藥理研究 鎮靜,抗微生物。揮髮油有止咳化痰作用。毒性較小。
  • 那些名稱相似而藥效不同的中藥:紅花與西紅花
    而在這些中藥中,有些中藥的名稱十分相似,比如三七與土三七、紅花與西紅花,但其功效及使用卻是有所不同的,選擇時應注意區分。今天,小編就帶著來認識一下紅花與西紅花的區別。紅花與西紅花,不同種屬作用有異同對於女性朋友來說,紅花應該並不陌生。然而未必了解,紅花與西紅花並非是同一藥材。
  • 中藥紅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
    中藥紅花的功效與作用有哪些?中醫認為紅花味辛、性溫,歸心、肝經。具有氣香行散,入血分具有活血通經,祛瘀止痛的功效。主治痛經,經閉,產後血暈,瘀滯腹痛,胸痺心痛,血積,跌打瘀腫,關節疼痛,中風癱瘓,斑疹紫暗。具體以紅花為主的藥方的功效如下:1.紅藍花酒方(《金匱要略》),具活血行瘀,利氣止痛之功。
  • 一味祛風溼中藥既能祛風溼又能通經脈,號稱「大能通十二經穴」
    我今天主要給大家介紹這樣一味號稱能通十二經脈的中藥,它的名字叫路路通。那觀其名字我們也可以記住它的主要功效,路路通,大致可以理解為全身各路都能通。在祛風寒溼藥裡有好多常見常用的藥,如獨活,威靈仙,川烏,蘄蛇,烏梢蛇,伸筋草等等。臨床中這些常用藥效果也不錯。
  • 每天學一味中藥,餘甘子!
  • 每天學一味中藥,烏藥!
  • 每天學一味中藥,乳香!
  • 每天學一味中藥,蒺藜!
  • 每天學一味中藥,蓮子!
  • 每天學一味中藥,百合!
  • 路邊常見到的一種蟲子,是一味很好的中藥,能抗腫瘤、增強免疫力
    我爺爺以前也得了癌症,用地龍磨成粉,加上炮山甲、生牡蠣、桃仁、紅花、鬱金、苦楝子、丹皮一起外服內用,兩個月就好了。」「真那麼神嗎?那何必去買呢?去地裡挖不就要多少有多少?」「地裡的沒用,入藥的地龍有講究,你給你爹試試!」小王從沒聽說過這些藥名和用處,半信半疑,不知道該不該試一試。何為地龍?地龍,即是蚯蚓,是一味中藥材。
  • 虎骨、犀牛角、麝香……這些名貴中藥其實都有廉價的「替身」
    實踐證明,絕大多數名貴中藥的功效並非獨一無二,很多廉價的中藥完全可以代替名貴中藥使用而不會降低療效。因為涉及到瀕危動物保護,中藥方裡基本沒有犀牛角這一味藥了,取而代之的是 「水牛角」。成分相似,藥效也相當。誠然,水牛角藥力略遜於犀牛角,但是從臨床應用的效果來 看,作為犀牛角的「替身」,水牛角是相當「稱 職」的。
  • 藏紅花真的比紅花好嗎?關於紅花的錯誤認識你知道多少?
    紅花是一味十分常見的活血藥,但是不懂行的人們總會認為「藏紅花」質量好,還形成了西藏產的紅花就叫做藏紅花的觀念。其實不然,這裡面有兩個誤區:一是,紅花和藏紅花雖然功效相似,但是不是同一種植物,而且藥物的偏性不同;二是,藏紅花雖然帶有藏字,但是西藏並不是藏紅花的原產地。
  • 每日一味中藥——砂仁
    關注康美藥業,每天獲取健康相關資訊。 砂仁小故事 傳說很久以前,廣東西部的陽春縣發生了一次範圍較廣的牛瘟,全縣境內方圓數百裡的耕牛,一頭一頭地病死,惟有蟠龍金花坑附近村莊一帶的耕牛,卻沒有發瘟,而且頭頭強健力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