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借力「一帶一路」拓展發展空間

2020-11-22 中國政府網

8月13日16時許,在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隨著汽笛長鳴,滿載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鋼材產品的中歐班列緩緩啟動,奔向俄羅斯莫斯科。發貨企業董事長肖國棟說,以前普通列車運貨到俄羅斯,耗時1個月,中歐班列需10天左右。受益於運輸效率的提高,公司大力開拓國際市場,2015年以來已累計出口產品20餘萬噸。

新疆位於亞歐大陸腹地,首府烏魯木齊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大城市。中歐班列連接亞歐諸國,通達漢堡、鹿特丹等港口。據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委員會主任巴哈特·何德爾拜介紹,去年烏魯木齊始發的中歐班列共開行710列,而今年前7個月就達610列,實現了平均每日3列常態化運行。

連日來,記者走進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均見到「越山達海」區位展示圖。記者感受到,如今的新疆有山的氣度,更有海的胸懷,發展空間豁然開朗。

「集貨、建園、聚產業的藍圖日益清晰,各種要素加速集聚。」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馬春雷介紹,陸港區正在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通」的開放型經濟示範區。截至目前,已累計引入40多家知名商貿物流、跨境電商企業入駐,註冊資本達24.9億元。

新疆地處向西開放前沿,被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自治區著力打造「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區域金融服務中心」「醫療服務中心」。5年來,先後發布實施5大中心、10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等專項規劃,研究制定了新疆參與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中國與塔吉克斯坦、中國與蒙古等合作實施意見,逐步搭建起核心區建設「四梁八柱」。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中,新疆堅持雙向開放,持續深化經貿投資金融合作。統計表明,2014年至2017年,新疆對外貿易額達859.7億美元。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總投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的35個重點項目入駐。以該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為突破口,與9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業務,跨境結算實際收付累計達2832.1億元。

乘著「一帶一路」東風,新疆企業闊步「走出去」。自治區引導企業通過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技術水平,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全球設立了104個辦事處,在印度建立了特高壓產品研製基地,在塔吉克斯坦建設了能源礦產基地;高新技術產品進入70餘個國家和地區,並為30餘個國家提供了從融資、勘測、設計、施工、安裝、調試,到培訓、運營、維護一體化的交鑰匙工程及系統解決方案,推動了綠色高效電源電網建設。

新疆中泰集團公司生產的PVC、燒鹼已出口至俄羅斯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從俄羅斯進口生產原料,建立了進出口「雙向國際化」的發展格局。公司副總經理李良甫告訴記者,企業還於2015年在塔吉克斯坦建設了中泰新絲路塔吉克斯坦農業紡織產業園,一、二期年產12萬錠紡紗項目已建成投產,公司不僅通過「走出去」發展壯大,還有力推動了該國紡織工業進步,並帶動當地3000餘人就業。

內陸新疆,擁抱海洋。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張春林表示,下一階段,新疆將以「商貿物流中心」為突破口,帶動核心區建設,推進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及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等重點對外開放平臺建設,推進「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升級;以「交通樞紐中心」建設為重點,不斷提升設施聯通水平,構築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記者 喬文匯)

相關焦點

  • 全國博士後聚集新疆為「一帶一路」建言獻策
    「通過本次論壇,可以了解內地省份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情況,從整個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角度認識新疆核心區的作用,更好地發揮我校中亞經貿研究優勢,聚焦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研究。」23日,2016年絲綢之路經濟核心區建設全國博士後高峰論壇在新疆財經大學舉行,新疆財經大學校長帕拉提·阿布都卡迪爾對記者說。
  • 庫爾勒的「願景」 : 一帶一路的物流「中樞」
    打開新疆地圖,庫爾勒位於烏魯木齊與和田的中間位置。在一些庫爾勒人說不清自己到底是南疆還是北疆的彷徨時刻,願景集團董事長李明遠發現了商機:這裡處於南北疆交通的中心位置,是鐵路公路的交匯處,更是一帶一路戰略的物流「中樞」,也是國家戰略中第三條向西拓展通道的理想選擇地。於是,一座初具規模的「願景城」拔地而起,一幅佔地萬畝的物流園規劃展示在世人面前。
  • 太平洋證券:一帶一路帶來什麼
    中國還將出資400億美元成立絲路基金,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基礎設施建設、資源開發、產業合作等有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支持。絲路基金是開放的,可以根據地區、行業或者項目類型設立子基金,歡迎亞洲域內外的投資者積極參與。評論:1、「一帶一路」亮相APEC會議,作為國家戰略重要性空前提升。
  •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加快建設克拉瑪依校區 積極服務「一帶一路...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加快建設克拉瑪依校區 積極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和新疆經濟社會發展 2019-05-20 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將建設克拉瑪依校區作為新形勢下服務
  • 「一帶一路」國家社會發展
    同時,通過與不同收入水平國家、世界不同區域及「一帶一路」內部區域間相關指標的比較,分析「一帶一路」國家健康、教育、就業、性別發展的情況、特徵以及問題。  關鍵詞:「一帶一路」;社會發展;健康;教育;就業;性別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的是打造共同發展繁榮的「命運共同體」,而社會的共同進步與發展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
  • 優化空間布局和城鄉規劃 開啟「一帶一路」開放新格局
    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2017年和2019年,中國分別舉辦了第一、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進一步凝聚合作共識,加強國際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
  • 【「一帶一路」大百科】「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如果把「一帶一路」比作是一部百科全書的話,那麼這五年,這部百科全書由薄變厚,增加了許多詞條,更有了自己的大數據。今天起,中國之聲推出特別策劃《「一帶一路」大百科》,請聽第一篇:《「一帶一路」的朋友圈之最》。
  • 「一帶一路」地理空間認知與地理信息系統的大數據支持
    「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大數據的支持,似乎已經成為共識。一些「一帶一路」大數據的門戶網站或專業網站也紛紛出現;有關「一帶一路」安全投資指數或國家治理指數的概念也相繼推出。這些發展充實和豐富了「一帶一路」大數據戰略的內涵,促進「一帶一路」決策系統的科學性與實踐性。然而,地理空間概念似乎沒有完全被整合到「一帶一路」大數據的決策系統之中。
  • 寧吉喆:香港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取得明顯成效
    (來源:大公網)由香港特區政府和香港貿易發展局合辦的第五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30日在香港舉行開幕式。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寧吉喆在特别致辭中表示,在國家的發展大潮中,香港不能缺席,也不會缺席。香港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機遇良多,空間廣闊,包括積極融入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主動打造「一帶一路」功能平臺、合作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高質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等。
  • 新冠肺炎疫情下,「一帶一路」發展危中有機
    (新華社記者高磊攝)  作為一項重要的國際倡議,「一帶一路」建設發展當然不可能脫離時代大環境。受到各國旅行禁令、社交隔離、人員流動限制等防疫措施的影響,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遭受衝擊,許多「一帶一路」大型基建項目暫時處於停擺狀態,為「一帶一路」整體建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
  • 一帶一路是什麼意思?AIIB是一帶一路提款機麼?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答記者問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三部委經國務院授權,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願景與行動》(以下簡稱《共建「一帶一路」的願景與行動》)。就此,記者採訪了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
  • 群英薈萃 名家雲集「一帶一路」與秦腔藝術的振興發展論壇在定西市...
    中國甘肅網10月25日訊(本網記者 張蘭琴 通訊員 祁曉亮 ) 10月23日上午,由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定西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一帶一路」與秦腔藝術的振興發展論壇在定西市舉行,旨在通過學術交流活動,讓與會秦腔藝術研究專家、傳承人和非遺保護工作者探索保護傳承傳統戲曲的途徑與措施
  • 多維資本助力中巴合資共建輪胎工廠 產業賦能打造「一帶一路」標杆...
    在本次合作中,多維資本瞄定中方企業和巴方市場的價值連結點,精準賦能中方企業「輪胎出海」與巴方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巴基斯坦輪胎長期供不應求 瞄準輪胎進口替代大「藍海」  據悉,巴基斯坦輪胎市場長期處於極為嚴重的供不應求局面,主要依靠進口。
  • 「一帶一路」財經資訊:蘇門答臘對接海上新絲路
    佐科總統在上任不到五個月內兩次訪華,習近平主席時隔一年半後再訪印尼,有力推動了中印尼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深入發展,促進了「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全球海洋支點」發展戰略對接。從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到航權開放,從國際航線開闢到旅行籤證便利化,作為全球第二大民用航空運輸系統,我國民航在編制民航「十三五」規劃和制定「一帶一路」建設方案的同時,已全面開啟打造「一帶一路」空中走廊。
  • 「一帶一路」氣候格局
    中國天氣網訊用氣候的視角探索「一帶一路」的奧妙,發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西風帶急流軸周邊羅斯貝波(RossbyWave)的傳播相一致、「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熱帶海洋區域大氣季節內振蕩的傳播相契合。值此「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召開之際,我們來分析「一帶一路」氣候格局,以期增進全社會對共建「一帶一路」氣候背景有進一步了解,分享氣象災害風險管理的經驗和成果,增進各國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合作,為攜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內容提要:「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已經取得巨大成就,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下一階段,我們要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   習近平同志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5周年座談會上指出,經過夯基壘臺、立柱架梁的5年,共建「一帶一路」正在向落地生根、持久發展的階段邁進。我們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在保持健康良性發展勢頭的基礎上,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向高質量發展轉變,這是下一階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工作的基本要求。
  • 「一帶一路」主題熱仍在 福建板塊機會不容忽視
    近期,一些事件使得「一帶一路」主題的熱度得以保持,後市仍將反覆活躍,不斷出現機會。「一帶一路」官網已正式上線,定於5月中旬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也在臨近,後續還有金磚國家峰會、「十九大」等,而合作訂單的加速落地、新籤合同規模大幅增長等合作成果的顯現,更進一步利於提升相關概念股的業績表現。
  • 黃河專題:大家都關注的「一帶一路」到底是什麼?
    它將充分依靠中國與有關國家既有的雙多邊機制,藉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區域合作平臺,一帶一路旨在借用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符號,高舉和平發展的旗幟,積極發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2013年9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暢想。
  • 【中國科學院院刊】中國科學院共建「一帶一路」國際科技合作行動...
    中國科學院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面向科技創新需求、產業結構調整、擴大國家戰略發展空間,充分發揮中國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優勢,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提供科技保障和支撐服務,同時帶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新能力建設,提高沿線國家科技水平,為「一帶一路」戰略注入科技內涵,是中國科學院廣大科技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實踐中國科學院「改革創新、服務國家、造福人民」宗旨的根本途徑。
  • 風雲氣象衛星服務一帶一路
    本報北京電(記者趙貝佳)記者近日從中國氣象局了解到,經過50年的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氣象衛星。中國國家領導人在多次主場外交中提到利用氣象衛星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數據和遙感應用服務。2018年4月,中國氣象局、國防科工局和亞太合作組織共同籤署《風雲氣象衛星應用合作意向書》,發布並啟動《風雲氣象衛星國際用戶防災減災應急保障機制》(FY_E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