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16時許,在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隨著汽笛長鳴,滿載新疆八一鋼鐵有限公司鋼材產品的中歐班列緩緩啟動,奔向俄羅斯莫斯科。發貨企業董事長肖國棟說,以前普通列車運貨到俄羅斯,耗時1個月,中歐班列需10天左右。受益於運輸效率的提高,公司大力開拓國際市場,2015年以來已累計出口產品20餘萬噸。
新疆位於亞歐大陸腹地,首府烏魯木齊是世界上距離海洋最遠的大城市。中歐班列連接亞歐諸國,通達漢堡、鹿特丹等港口。據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委員會主任巴哈特·何德爾拜介紹,去年烏魯木齊始發的中歐班列共開行710列,而今年前7個月就達610列,實現了平均每日3列常態化運行。
連日來,記者走進中歐班列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多式聯運海關監管中心、烏魯木齊綜合保稅區,均見到「越山達海」區位展示圖。記者感受到,如今的新疆有山的氣度,更有海的胸懷,發展空間豁然開朗。
「集貨、建園、聚產業的藍圖日益清晰,各種要素加速集聚。」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馬春雷介紹,陸港區正在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通」的開放型經濟示範區。截至目前,已累計引入40多家知名商貿物流、跨境電商企業入駐,註冊資本達24.9億元。
新疆地處向西開放前沿,被定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自治區著力打造「交通樞紐中心」「商貿物流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區域金融服務中心」「醫療服務中心」。5年來,先後發布實施5大中心、10大進出口產業集聚區等專項規劃,研究制定了新疆參與中國與哈薩克斯坦、中國與塔吉克斯坦、中國與蒙古等合作實施意見,逐步搭建起核心區建設「四梁八柱」。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中,新疆堅持雙向開放,持續深化經貿投資金融合作。統計表明,2014年至2017年,新疆對外貿易額達859.7億美元。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成為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總投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的35個重點項目入駐。以該合作中心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為突破口,與90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跨境人民幣實際收付業務,跨境結算實際收付累計達2832.1億元。
乘著「一帶一路」東風,新疆企業闊步「走出去」。自治區引導企業通過加強品牌建設、提高技術水平,發揮自身優勢開展境外投資和跨國經營。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已在全球設立了104個辦事處,在印度建立了特高壓產品研製基地,在塔吉克斯坦建設了能源礦產基地;高新技術產品進入70餘個國家和地區,並為30餘個國家提供了從融資、勘測、設計、施工、安裝、調試,到培訓、運營、維護一體化的交鑰匙工程及系統解決方案,推動了綠色高效電源電網建設。
新疆中泰集團公司生產的PVC、燒鹼已出口至俄羅斯等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從俄羅斯進口生產原料,建立了進出口「雙向國際化」的發展格局。公司副總經理李良甫告訴記者,企業還於2015年在塔吉克斯坦建設了中泰新絲路塔吉克斯坦農業紡織產業園,一、二期年產12萬錠紡紗項目已建成投產,公司不僅通過「走出去」發展壯大,還有力推動了該國紡織工業進步,並帶動當地3000餘人就業。
內陸新疆,擁抱海洋。自治區黨委常委、常務副主席張春林表示,下一階段,新疆將以「商貿物流中心」為突破口,帶動核心區建設,推進喀什、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及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等重點對外開放平臺建設,推進「通道經濟」向「產業經濟」轉型升級;以「交通樞紐中心」建設為重點,不斷提升設施聯通水平,構築全方位對外開放新格局。(記者 喬文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