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推對話:後網際網路時代,你可以相信誰?

2021-01-11 騰訊網

隨著社交媒體的不斷崛起,真相似乎越來越難以找尋,但它卻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那麼我們要如何從海量信息中分清事實?如何從謊言中分辨出真相?如何在網際網路上更高效的互動?區塊鏈如何幫助我們重新建立信任?當代年輕人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機會?

比推主編Susan Feng 同LinkedIn聯合創始人Eric Ly就這些問題進行了探討。

比推:

您在2003年聯合創辦了LinkedIn,現在您又創辦了另一個區塊鏈項目Hub。

能否講講您當時聯合創辦LinkedIn的動機?

Eric:

LinkedIn成立於近二十年前,當時很難想像有人會把這麼多的個人信息放在網上。如今,我們的很多身份和信息都在網上,這是很正常的。

我們創辦LinkedIn的目的是在網絡上建立一個專業的聲譽和專業的網絡,由此,我意識到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

我意識到LinkedIn和其他社交網絡的成功帶來了一個問題:有這麼多人創造了這麼多信息,很難知道某人的信息是否真實準確。Hub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嘗試。

比推:

您覺得您看到了下一個風口嗎?

Eric:

基本上是的,我們發現人們越來越依靠更多的信息來做決定。以LinkedIn為例,人們依據上面的信息來決定是否與某些人開展業務,是否想要僱傭某個人?我們正在根據這些信息做出重要的決定。

所以Hub嘗試解決這個問題,即人們關於其自身的信息可能不完全準確。

比推:

是的。LinkedIn成立的2003年,當時還處於網際網路的早期。

人們普遍認為科技巨頭讓世界更加開放、繁榮,例如google就說過不會做惡,但是現在,輿論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人們對這些科技巨頭的規模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擔憂,比如Facebook的劍橋分析醜聞,所以從早期到現在,作為網際網路的先驅者,您是如何看待網際網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的?

Eric:

是的,技術確實帶來了很多好的變革。它在便利性和知識方面給大家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價值,但這個進步也顯示出了一些嚴重的問題,這些問題也存在於今天的技術中。

基本上,這些關於人們的信息和行為的數據真的很有價值。而事實是,它的價值也伴隨著風險,因為我們對如何管理它缺乏了解。

今天我們並沒有真正必要的工具來有效地處理這些數據,同時免於技術所帶來的相關問題。

比推:

是的,你提到了這個問題。

就像現在的社交媒體,你意識到每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新聞記者,而且每個人都可以對社會產生影響,就像一個大的新聞媒體渠道。所以像一些激進的新聞組織可以擁有與紐約時報同樣的影響力,不僅是在美國,中國,這種現象無處不在。

它似乎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 更不用說在美國的大選期間,我們可以看到網絡上充斥謊言和陰謀論。

那麼,你如何看待Twitter、Facebook、Google這些科技巨頭的大平臺?他們有什麼責任和義務來處理這個問題?我們知道twitter採取了一些措施,對虛假信息進行下架或者標示,但是顯然這還不夠。

Eric:

是的。我確實認為科技公司和其他公司一樣。他們有責任提供對人們有益和有價值的產品。而對社交媒體公司而言,它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目標,因為有時很難知道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虛構的。

所以如果我們這個行業的公司不能阻止這些信息的傳播,他們其實應該儘量明確這個信息本身的事實依據,讓人們可以決定他們得到的信息是否有效。

所以這意味著,與他們得到的信息相關聯的內容是什麼,是否來自於一個有信譽的來源,或者他們可以判斷的信息是否是事實,所以這是我認為他們要做的事情,幫助人們解讀是不是準確的信息。

比推:

這似乎要求比較多,但是想想他們的巨額利潤。有學者建議,政府應該像對菸草業徵稅一樣,對大科技徵稅,因為這些平臺上的錯誤信息是像菸草一樣對人非常有害。

在美國,科技巨頭谷歌、亞馬遜、Facebook、蘋果,正面臨政府的反壟斷和隱私訴訟。

中國也對阿里巴巴發起反壟斷調查。你對此有什麼看法?

Eric:

監管往往被公司認為是不利的,因為他們覺得大多數情況下會侵犯了他們的利潤,但設置一些界限是有用的,這樣公司就可以在安全區域運營。

在制定法規方面,我唯一的希望是當政府和領導制定法規時, 他們對技術有充分的了解和開明,這樣就不會不必要地限制這個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確實為整個人類貢獻了經濟價值。

比推:

是這樣的,如果沒有這些公司,在這個新冠疫情期間我們就不能工作。

因為網際網路,因為谷歌、亞馬遜,我們可以在新冠疫情期間在家工作,可以網購,顯然他們的貢獻很大。

不過現在,社會也為各種不實的信息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Eric:

是的,這真的很有趣,因為你經常想知道代價是什麼。有時候人們不以為然,人們相信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的,

我最近在讀一些關於虛假信息的統計。最近《紐約時報》有一篇文章談到,自2016年以來,Facebook上虛假信息的文章增加了三倍。

比推:

而且很多人都在說口罩是沒有用的,疫苗也一樣。

Eric:

沒錯。有相當數量的美國人不想打疫苗? 所以你知道這是一個例子,錯誤的信息本身其實是會傷害到人,會造成更多的死亡。所以這時候就不是一些可笑的事情了。

所以我覺得這就是為什麼在今天關於健康的問題上,尤其是新冠病毒的問題上準確的信息很重要。

當我們圍繞Hub開始這個區塊鏈項目的時候,我們其實覺得經濟機會真的很重要,而這些真正建立在對我們的工作對象有準確信息的基礎上。

比推:

我們看到,因為數據算法是科技平臺商業盈利的關鍵。其實,傳播錯誤信息在某些時候可以幫助平臺留住用戶。

所以如果你請求這些企業以挑剔並直接的方式下架錯誤信息,到最後會損害企業的業務。這好像又違背了商業的本質。

他們會為了社會和利益這樣做,但它會減少人們在平臺上的停留時間,不利於收集數據。

Eric:

不幸的是,人們的本性就是聽他們想相信的東西。而他們想要相信的東西是否是真實的並不重要,而對於這些技術平臺來說,為了促進人們的參與,他們讓人們很容易看到他們想要看到的信息。

但是我相信現在的問題其實只是這些平臺的局限性,但是我相信我們應該想辦法解決這些局限性,讓這些平臺得到改進。

比推:

就像你說的,人們更想聽他們相信的東西。所以實際上社交媒體並沒有把人們聯繫起來,而是把人們割裂開了,就像有相似觀點的人組成了一個群體,他們不和其他群體交談,這讓社會更加分裂。

Eric:

是的,這是正確的。嗯,這是我認為發生在Facebook上的事情之一,你知道早在4年前,我認為在Facebook上有一個很大的推動力,讓人們與他們的社區,與他們的朋友和家人有更多的聯繫。

但其中一個不幸的副作用是,人們連接到這些更親密的群體,他們在有類似的信仰的人之間分享信息,而沒有必要擴散到那種更大的、有更多的驗證信息和信譽的來源的地方。

因此,結果就是,這些割裂的人群就像一個個回聲室。

比推:

是的,微信的這種現象也非常明顯。

Eric:

是的,沒錯,不幸的是,我認為人們已經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分裂。

這也是這種技術所帶來的一些未曾預料到的後果,所以我相信,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以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和產品。

比推:

是的。現在不管你生活在哪裡,世界上的所有人,我們所有的生活都被大平臺的數據所支配。

他們知道你在哪裡,你喜歡什麼,你喜歡誰,你在哪裡旅遊等等。我們的數據就在這個平臺上。他們利用算法,從我們的數據上獲取巨大的利潤。

那麼你認為用戶對我們自己的數據有什麼樣的權利?

Eric:

我想毫無疑問,數據已經成為一種新的貨幣。我們都生活在這個數據經濟中,它是有價值的。而現在,這些數據一直由科技巨頭所有,而消費者從自己的數據中獲得的收益相對較少,也許除了可以免費使用平臺之外。

而即便如此,這也是一個有爭議的想法。這是數據價值非常不公平的分配。

我在資本主義社會長大,自己也是一個資本家,我相信,我們應該獎勵那些辛勤工作的人們、企業家,但同時,我也相信,我們應該重新分配數據的價值,

使其在人類直接更公平的分配。

所以人們應該更多的從他們的數據價值中受益而不總是大公司從這些數據中獲取價值。

比推:

但是怎麼分配呢?區塊鏈怎麼會有幫助呢?個人用戶如何擁有自己的數據?區塊鏈會有幫助嗎?

Eric:

關於區塊鏈的一個非常有趣的事情是,它真的促進了去中心化的想法。

我認為今天科技巨頭的一些主要問題都可以通過去中心化解決。

首先,你可以有數據的所有權,就如同大科技公司真正擁有的數據一樣,你有能力真正把數據的所有權去中心化,讓人們可以把他們的數據帶到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並從中受益。

他們實際上可以擁有自己數據的所有權,這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事情,這是從數據價值中獲得收益的第一步。

比推:

這很酷。第一步是擁有數據,下一步是信任。

你有沒有聽說過阿里巴巴,他們賣給老客戶的價格比賣給新客戶的價格高?那我們怎麼去相信?人們如何建立信任?似乎越來越難以信任科技巨頭

也很難與網際網路上遇到的每一個人建立信任。那麼解決的辦法是什麼呢?

Eric:

我認為現實是,這個世界正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偽裝者」,我們必須與之互動。所以這將是很難的,呃,正如他們所說的, 「覆水難收」。所以我們要面對一個新的現實,我們需要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

所以我認為問題是,我們如何利用技術來幫助我們與越來越多的實體獲得信任,而不是減少我們在網上的活動。

因此,我認為技術可以是一個解決方案,但它必須是以正確的方式完成的。

對於Hub,我們做的是如何獲得經過驗證的信息。

如果我們能夠驗證一條信息的真實性,那麼我們就更有可能相信它,更有可能基於此做出正確的決定。

所以我覺得這也是區塊鏈的另一個好處,就是一旦我們能夠捕捉到一條信息,你就知道它是經過驗證的,我們就可以依賴它,我們就可以根據它來做決策。

比推:

我做了一些關於Hub的功課。你曾提到,"隨著人們越來越多地轉向網際網路進行更多的互動,缺乏信任帶來的挑戰只會越來越嚴重」。

Hub非常注重信譽和身份,因此Hub是想要建立一個用戶的信譽分數,以幫助人們更有效地互動嗎?能給我們深入講一講嗎?

Eric:

是的,這和我們一直在討論的事情是非常相似。

而我們要做的第一步是,我們要抓取人們的信息。這些信息可以簡單描述信譽,但我們希望以一種方式來抓取經過驗證的信息。

而且是真實的,因為沒有高質量的信息,就很難做出好的決定。所以這是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我們要做的是利用區塊鏈技術讓人們真正擁有這些信息成為可能。

而這意味著他們可以把它帶到任何他們想去的地方。

比推:

所以他們可以帶著自己的個人數據和信用評分從一個市場到另一個市場?

Eric:

是的。這在某種程度上打破了大科技公司對個人數據的關鍵控制,因為我們知道這些信息是有價值的,但我們希望將這些信息的控制權交到用戶手中。

通過這樣做,我們使個人能夠控制信息並從中獲益,而不是大科技公司。我不是說公司不應該從這些信息中獲益,但我認為更多的、公平的分配價值,對大家更好。

比推:

但是您是怎麼開始做區塊鏈的?

您是網際網路的先鋒,現在是區塊鏈的先鋒,那麼您是怎麼想到這個想法的?

Eric:

它來自於我看到今天網際網路上存在的一些問題。總體來說,我們今天的技術遇到了一些限制。

作為一個企業家,作為一個正在尋找解決問題的人,我一直在尋找新的工具,並解決我看到的現有問題。所以我覺得區塊鏈真正的一種優勢是,你把它看成一個工具,來解決今天網際網路技術存在的一些有挑戰性的問題。

所以我很高興能做區塊鏈相關的工作,因為它確實為一些真正具有挑戰性的問題提供了答案。

比推:

很多年輕人也在尋找下一個風口,他們想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您能不能給年輕人一些建議?他們應該做什麼?他們如何找到一個新的職業機會?

下一個風口會在哪裡?

Eric:

這個問題很好。

我想說的是,尋找能夠對很多人產生積極影響的機會。同時也要尋找你能解決的機會。這就是兩個基本的大方向。

你可以尋找現有問題的更好的解決方案,或者尋找你有辦法解決的新問題。根據兩種方式尋找機會,才是真正值得的。

而且從來都不缺少問題,看似完美解決所有的問題是不真實的。

我一直得到的最好的建議是利用自己的無限能力 ,每個人都是有能力的,一定有一些東西可以提供。關鍵是發現這些能力並且應用它。

比推:

是這樣的。您是一個高技術人才,畢業於史丹福大學。那麼您是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的?

Eric:

我覺得和其他創業者接觸和交流很重要。我非常幸運,在矽谷長大的我,總是有人在談論新的想法、新的夢想和新的公司,而且周圍有很多總是試圖推陳出新的人。矽谷也有一種相當濃厚的創業精神。

比推:

是的。

Eric:

我覺得在這樣的氛圍中感覺很棒。所以我絕對鼓勵人們去找像這樣的人,他們總是在探索新事情。因為他們能給你很多想法和靈感,你可以解決並最終獲得成功。

比推:

您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哲學嗎?

Eric:

我想說,保持開放。永遠歡迎新機會和新的挑戰,並始終著眼於未來,而不是過去。

比推:

非常贊的建議。非常感謝您,Eric。

本文來自比推Bitpush.News,轉載需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後網際網路時代的「旅遊+」暨第五屆全球資源對接大會在京圓滿落幕
    權威對話點評:後網際網路時代的旅行服務 權威對話點評:後網際網路時代的旅行服務 在權威對話點評環節,戴斌博士認為,在商業領域中間可能不需要太多情懷和理想,大家可能更需要邏輯,這個邏輯就是於總說的,不管任何時候,安全、便捷、品質、尊嚴,永遠都是人在旅行生活方式體驗當中永恆不變的追求,誰能夠滿足人們這種追求,誰就能夠引領市場。
  • 用音樂與世界對話的00後,用熱愛與時代同頻共振的少年紅星
    劉虞瑞曾為《永遠的朋友》、《情網》、《我相信》等大熱歌曲作詞,Martin Hansen的履歷也十分驚豔,他曾為防彈少年團、少女時代、BOA(寶兒)、蠍子樂隊(Scorpions)等歌手及樂隊譜曲。在Martin Hansen為歌曲錄製的視頻當中,他說:這是一群剛剛接觸行業的新人,為重大事件發聲,用自己的力量去鼓舞中國人,希望他們繼續努力戰鬥下去。
  • 「網際網路+」原力覺醒盛典喚醒網際網路時代無窮能量
    騰訊大申網總裁、騰訊專家王棟在論壇上作了題為《「網際網路+」時代的超級入口》的主題演講。他指出「網際網路+」逐漸滲透生活,開啟了無限想像空間。微信企業號、人臉識別、眾創空間、大申開放平臺是進入「網際網路+」時代的超級入口。騰訊大申網選擇從權威媒體平臺出發布局「網際網路+開放平臺」,旨在打造上海市民的一站式資訊和服務終端。
  •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還要不要相信水產「權威」?!
    網際網路時代,我們還要不要相信水產「權威」?!2016-05-15 22:1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        瀏覽量: 1521 次 我要評論 記者&nbsp賴就強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微信時代,我們往往喜歡遵從自我、藐視權威、去中心化。水產也不例外,曾經廣受尊敬的「專家」這個詞,似乎也被「玩壞」了。
  • PC 時代 Office 的仇,WPS 在24年後的雲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報了
    十年後雷軍的免費 + 像素級模仿,給 WPS 扳回一城。可惜,10 多年的復仇讓雷軍頓悟「順勢而為」,轉身去做小米了。  2011 年,小米推出第一款手機轟動中國。同年,WPS 開始「All in 移動」。
  • 網際網路+時代 咱們聊聊品牌傳播那點「稀罕」事
    這三個時代的表現效果還是非常突出的,我暫且將這三個時代簡稱為網絡營銷1.0,2.0,3.0。1.0時代體現在信息渠道的豐富性,到2.0主要隨著網際網路,尤其是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發展,導致很多技術可以實現在傳播內容表現上,比如H5等等,在這個階段實現的是企業利益結構的多元化。
  • 網際網路時代的「頭部效應」
    網際網路時代,頭部效應也被人們大量使用。各個領域內,關注度相對集中的公司、題材、IP都可以成為該領域的「頭部」,頭部就是一個賽道佔據前幾名的那部分。因此有人說,網際網路時代是幾個頭部與眾多長尾的時代。頭部會獲得更多的關注,更多的資源,有巨大的借勢優勢,很多投資者只投每條賽道的前兩名,原因就在此。
  • 誰是網際網路世界最有前途的恐龍?
    如果我們做一個類似「連連看」的遊戲,你會發現:每一個網際網路公司都可以在恐龍時代找到一個對標生物。他們或許剛剛誕生,亦或許已經滅絕——而決定他們生存方式和未來出路的,也正是他們與生俱來的基因。  你的基因,註定了你是什麼,包括莫測的命運。基因決定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崛起,同樣也預示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衰敗。
  • 後資訊時代,為什麼你更需要右腦思維?
    而今天,進入網際網路時代後,薪水最高的人可能是代碼能力最強的人,是產品設計能力最強的人,甚至一個人不懂代碼、不懂產品設計,但如果他的網際網路意識夠強,那他仍然可能是那個掌握了超強能力的人。也就是說,網際網路時代徹底將體力價值和腦力價值進行了調換。
  • 霍金走了,茫茫宇宙你還相信誰?
    遠古時代,就是一個個神話,讓人們知道世界是什麼樣的,宇宙是怎麼產生的。盤古也好,女媧也罷,乃至西方人說的上帝等等。有些人相信神話,有些人相信眼見的事實,至少是一小部分事實(或許多少年後會被推翻),至此,霍金的價值就凸顯出來了。他能夠給人們一個解釋,最重要的是,大部分人能接受的解釋。 就拿人是從哪裡來說,有達爾文的進化論可以解釋,即便這個理論有很多漏洞,被很多人質疑。
  • 當網際網路成為記憶載體,我們將墜入「數字黑暗時代」?
    2015 年,網際網路數據傳輸協議的締造者之一,谷歌副總裁溫特 · 瑟夫(Vint Cerf),拋出了一個令人為之一顫的疑慮:他擔心隨著數位技術的不斷迭代演化,今天人類保存在網際網路上的圖片,文檔,文件等信息可能徹底丟失,在進入一個 " 數字黑暗時代 " 後,未來的人類可能根本沒有關於21世紀的歷史記錄
  • 龍愛量子區塊鏈引領新時代,對話魏啟訓
    龍愛量子區塊鏈引領新時代對話亞歐區塊鏈研究院副院長魏啟訓新技術·新需求·新經濟·新生態——科技創新引領商業變革新共識經濟模式發布暨龍愛量子區塊鏈應用說明會會議時間:2017年5月10日上午會議地點:中國職工之家酒店B座三層多功能廳編者按:龍愛量子借鑑分期消費、數字資產基金和購物送積分等消費模式
  • 網際網路之父確診?網際網路之父是誰?
    今天一大早,網際網路之父確診的消息佔據了熱搜頭條,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一臉懵逼,網際網路之父是誰?為什麼被稱作網際網路之父?谷歌研究副總裁、網際網路主要創造者之一Vint Cerf在推特透露,自己的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呈陽性。
  • 吳聲對話吳伯凡:什麼是新物種?誰是推動新物種進化的根本動力?
    在這一切現象的背後,技術、思想、人文,誰是推動新物種進化的根本動力?人工智慧是否正在成為網際網路寒武紀的新土壤?創造未來最好的辦法究竟是什麼? 今天我們在網際網路的這個時代,一直在說網際網路,但今天一個是移動網際網路,第二個是人工智慧,它們使得以前我們所受到的種種約束都不存在了,比如說移動性改變了很多地理位置方面的約束,人工智慧改變了很多其他的場景約束。這種約束一旦被取消,就會出現大量我們過去完全想不到的、各種形態的商業模式、技術以及產品。這就是新物種,就是網際網路的寒武紀。
  • 《網際網路沒有記憶》:數位化時代的記憶是我們的嗎?
    你能想像沒有記憶的人生是什麼樣子的嗎?在《網際網路沒有記憶》這本書中,歷史學家的艾比·史密斯·拉姆齊把我們的視線從史前拉回到現在,分析了整個人類的記憶史。面對當今的數據世界,作者得出一個結論:現在的數據存儲不是記憶。也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在網際網路的洪流之下,我們該由誰處理這些膨脹的信息?我們應該保存哪些?又該捨棄什麼?
  • 騰訊副總裁丁珂對話方濱興院士:如何構建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安全體系
    本文轉自【通信世界網】;9月11號,中國工程院院士方濱興、騰訊副總裁丁珂共同出席了2020騰訊數字生態大會CSS峰會「對話院士|產業安全」環節,這場對話由葦草智酷創始合伙人、信息社會50人論壇執行主席段永朝主持。
  • 「網際網路+」時代 實體服裝店別有鴕鳥心態
    ,大多數服裝店店主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表現出了不同程度的經營迷茫。在「網際網路+」的新的商業環境下,服裝店店主需要有「網際網路+」的思維才能適應網際網路時代商業環境的變化。當他想了解產品的更多信息如成分時,他可以掏出手機;當這個型號在這家店內斷貨,他可以通過手機看看其他分店或者天貓店內是否有貨並立刻下單。    「網際網路+」時代: 嘉衣尚品(JESPshop)的創新模式    嘉衣尚品(JESPshop)創新的商業模式使得服裝實體店和網店長期共存並結合構成了新的商業形態。
  • 朋友圈可以查看訪客記錄了,看看誰在暗戀你。
    提起訪客,我們首先想到是QQ空間訪客,  可以在輕易看到誰才是最關心你的人。    現在QQ的溝通功能逐漸被微信替代了,  那麼誰才是微信裡最關心你的人呢?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小技巧:  讓你可以看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訪客!  還可以發送有趣的語音朋友圈。
  • 網際網路信息化時代,方法的6大特點,要知道哦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隨著生產工具的改變,人類社會經歷了原始農耕封建社會,機械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社會,現在,社會已經進入了以網際網路信息化為工具時代的社會。工具改變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也隨之改變,解決各類問題的方法必然要改變。
  • 點購廣場打造社交新陣地,禮推交友開啟多元化社交新時代
    原標題:點購廣場打造社交新陣地,禮推交友開啟多元化社交新時代無論你是否喜歡,只要生存在這個世上就必須與他人交流,社交在所難免。實際上社交可以劃分為兩種:現實中的社交和網絡社交。即使在現實中認識,也會受工作、家庭等各種因素影響,通過微信、QQ等社交媒體進行真正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