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森熱點:當災難來臨,我們如何保護即將「功能性滅絕」的動物?

2020-12-04 培森家園

原創 Vivi貓

據動物學家統計,目前地球上已知的動物大約有150萬種,幾乎在一個小時以內就會有3個物種面臨滅絕。在這個地球這個大環境中,每一類動物都是珍貴的、不可替代的,善待每一個生命,從你我開始。

一、為什麼要保護動物?

動物與人類,分為高級動物與低級動物,作為食物鏈的頂端,我們大可無所畏懼,肆意妄為,可為什麼還要保護小動物呢?

有句話這樣說「其實善良是一種最自私的行為,但善良這個行為卻是個體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在人類、動物、植物共存的地球上,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與我們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它們不僅影響著人類經濟發展而且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息息相關,我們離不開動植物就像我們離不開空氣一樣,但動植物離開人類卻可以甚至更好的生存,所以人類保護動物,也是為了讓人類文明更有效的持續發展。我們倡導:善待動物,和諧生存!

二、怎麼保護動物?

燃燒了4個月的澳大利亞大火,久久沒有熄滅,面積可達1000萬公頃,範圍之廣,有網友比喻了其燃燒範圍,相當於燃燒了3個北京城,10個上海,距離上,相當於一路從上海燒到廣州,這樣的比喻讓我們更加了解這場火災的範圍之廣闊,在這場範圍廣,時間久的火災中,有30億的動物在這場火災中消亡,其中,澳大利亞獨有物種——考拉,在這場火災中,甚至已經被宣布「功能性滅絕」。

在這場火災中損傷的不僅僅是動物,其附近的居住的居民,也同樣無助,政府的不重視導致無數的人們和動物無家可歸,在火災燃燒2個月時,澳洲政府依舊沒有動用軍隊跡象,僅僅依靠的是1300餘名消防員以及苦苦支撐志願者。21萬人們請願將跨年煙火晚會經費撥給消防員和災民的時候卻遭到拒絕,於是在跨年之際,同一片土地出現兩種景象,事不關己的澳大利亞居民欣賞著雪梨精彩的煙花,他們的同胞只能擠在海灘上「欣賞」著被大火吞噬的家園。

人類歷史上從不缺這樣的災難發生,誰也無法阻止災難的到來,但比起追責跟追因,更重要的是——人類的重視。同年我國2020年5月7日涼山火災,面積約21公頃,該次火災投入撲火力量已超千人,在5月11日,就將大火熄滅,且沒有一人傷亡。

在和動物一起生存的環境中,人類一直扮演的是強者的角色,當動物遇到一些自己不可避免的自然災害時,身為強者的我們更應該給予它們保護。

以上內容均為 培森家園 原創稿件,未經授權,謝絕轉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並保留以上全部內容。更多精彩,盡在培森家園!

相關焦點

  • 培森熱點:當災難來臨,我們如何保護那些即將「功能性滅絕」的動物?
    動物與人類,分為高級動物與低級動物,作為食物鏈的頂端,我們大可無所畏懼,肆意妄為,可為什麼還要保護小動物呢?,無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與我們的生態環境息息相關,它們不僅影響著人類經濟發展而且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息息相關,我們離不開動植物就像我們離不開空氣一樣,但動植物離開人類卻可以甚至更好的生存,所以人類保護動物,也是為了讓人類文明更有效的持續發展。
  • 災難來臨,動物也在保護我們用它們的方式
    動物出擊動物出擊是由馮小寧導演,全影片圍繞動物為主,主要是為我們講述一個動物拯救人類的故事。全影片用一個神秘的開頭,成功為後文打下基礎。動物對災難的感知是人類的數倍,在人類還在嬉鬧玩耍時,動物已經預料到災難的來臨並且快速作出反應
  • 地理熱點 | 從長江白鱘滅絕看生物多樣性保護
    白鱀豚、長江鰣魚已被宣布功能性滅絕,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目前仍被評為「極危」等級。   「千斤臘子,萬斤象。」「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成魚可長達七八米,遊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十年前,2009年,IUCN對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
  • 剛剛,中華穿山甲正式宣布功能性滅絕!只因它可以壯陽?!
    但這些食客們不知道的是,億萬野生動物動物,將因他們的無知而滅亡。無辜的中華穿山甲,終於功能性滅絕!就在幾天前,中國國家權威機構,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在其官網上宣布了一則讓很多人都心痛不已的消息——中華穿山甲,竟然已經在大陸功能性滅絕了!
  • 培森趣聞:動物真的可以欣賞音樂?!對象彈琴這樣的操作把我驚到了
    但是音樂的來臨,悄悄地改變了這裡,一位名叫Pual Barton的英國藝術家,在八年的時間裡,每月堅持來這裡為大象們彈奏音樂,他相信音樂可以治癒一切。 初次來臨,Pual Barton懷著忐忑的心理按下鋼琴鍵,隨著音符的跳動,音樂的聲音緩緩流入樹林中,緊接著神奇的一幕來臨了,大象停下了正在卷食物的鼻子,似乎正在認真地聆聽著音樂
  • 一種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動物,中華穿山甲功能性滅絕!心痛!
    本文屬於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一種比大熊貓還稀有的動物,中華穿山甲功能性滅絕!心痛!6月8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宣布了一個令人無比震驚的消息: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圖片來源於網絡什麼叫做功能性滅絕呢?功能性滅絕是指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數量變得非常稀少,以至於在自然狀態下基本喪失了維持繁殖或者是生存的能力。
  • 滅絕動物生前最後影像曝光!它們死亡是人類的災難
    這裡用多米諾骨牌的形式排列著近300年來已經滅絕的各種鳥類和獸類的名單。每一塊倒下的墓碑都代表一種已經滅絕的動物,上面記載著它們滅絕的年代和滅絕的地方。即將倒下的墓碑則代表著瀕危滅絕的動物,如果墓碑倒下,意味著這些物種也將成為歷史。而阻止這些墓碑倒下的則是一雙人類的大手。警示著人類保護物種多樣性,保護環境......
  • 第五紀冰河時期即將要來臨?人類受到重創?
    而科學家們卻對此表示,地球已經有跡象表明,第五紀冰河世紀已經要來臨了。《發現》雜誌也撰文表示,第五紀冰河時期確實是有跡象表明要來臨了。且也有很多國家國內的一些氣候都表明了,第五紀冰河世紀將要來臨。2001年,美國中西部地區的蜜蜂因為大量的氣溫下降,受到了很嚴重的創傷。
  • 中華穿山甲已「功能性滅絕」?轉發,留住最後的它們!
    △3月底,廣東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接收了一批由海關查沒的走私穿山甲。圖為一隻被救護的穿山甲在動物醫院做CT檢查儘管中華穿山甲在大陸的數量已極其稀少,然而是否達到功能性滅絕的狀態仍存在爭議。多位穿山甲研究者均對記者表示,判斷一個物種是否已經功能性滅絕要格外慎重,需要足夠的科學依據。
  • 中華穿山甲爭議:「功能性滅絕」還需慎提|新京報專欄
    ▲中華穿山甲是否功能性滅絕引爭議 專家:還未到滅絕狀態 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文 | 冉浩近日,在第二屆金山嶺長城論壇上,穿山甲女孩代表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宣布,中華穿山甲在中國大陸地區已功能性滅絕。
  • 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即將來臨,人類就是罪魁禍首!盤點前五次大滅絕
    除了一些在寒武紀就已經發展得不錯的生物,海生無脊椎動物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比如筆石、珊瑚、腕足、海百合、苔蘚蟲和一些軟體動物等。但是,當物種大滅絕來臨的時候,首當其衝的就是海洋生物,(魚類生物除外,他們成為了下 下個紀元的霸主)!
  • 科學家解密:災難來臨人類將如何殖民外太空
    依據救生艇基金會的一項近期報導,數百位研究人員追蹤十幾種人類生存危險假設,其中多數危險使我們意識到人類離開地球實際上是由於人為因素,並不一定是未來可能出現災難性事件。每年人類所消耗的資源遠超過地球的承受能力,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評估2030年人類每年將消耗地球的兩倍自然資源。災難流行病研究中心稱,近十年旱災、洪澇災難是上世紀80年代的3倍,是1901年的54倍。
  •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
    【中國的十大「國寶級」動物,個個面臨瀕危,最後一種已功能性滅絕】大熊貓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活化石」和「中國國寶」,世界自然基金會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旗艦物種。據第三次全國大熊貓野外種群調查,全世界野生大熊貓不足1600隻,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長江白鱘滅絕、白鱀豚、鰣魚功能性滅絕: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今年年初,長江白鱘已經滅絕的消息,震撼了廣大網友。人類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2003年,隨後就再也沒有發現過,研究人員推斷,在2010年前後,長江白鱘就已經滅絕了。 白鱘是長江內的獨有物種,它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上億年,是世界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在古代,長江白鱘被稱為「鮪」,最長能夠長到7-8米,重量可達到1噸。
  • 白鰭豚功能性滅絕了?蕪湖江段發現白鰭豚!
    晨報訊 國慶期間,經過有關部門同意,由來自全國的20名志願者組成的民間科考隊對長江部分江段啟動了科學考察,目的主要是尋找已經被科學家宣布為「功能性滅絕」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鰭豚。志願者透露,他們在安徽蕪湖江段發現疑似白鰭豚身影。中科院水生所專家表示,不排除長江裡殘存少量白鰭豚個體。白鰭豚是我國長江獨有的古老物種,是世界稀有的淡水水生哺乳動物,被譽為「長江女神」。
  • 誰躲過了滅絕恐龍的大災難?
    6600萬年前,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當時包括恐龍在內的全球75%(或以上)的物種從地球上消失,這被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或「K-Pg滅絕」。那麼,另外25%的倖存者是誰?它們如何逃過這次天崩地裂的大災難?
  • 吃蝙蝠,吃獐子,為什麼我們要保護動物?
    在遙遠的過去,人們靠山吃山,打獵獲得的獵物時常出現在大家的餐桌上,那麼為什麼現在我們不能吃了呢?就算是現在,非法盜獵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在遠離城市的地方。其實很多人並不覺得動物需要保護,因為祖祖輩輩都是靠吃它們活下來的。
  • 鳥類為什麼能夠躲過那場大災難而沒有滅絕?
    動物與動物之間,動物與植物之間都存在著你強我弱的各種關係。從最遠古的行星撞擊地球到現在的自然環境汙染。這一系列的自然缺損。導致了許多物種的滅絕。毋庸置疑,許多物種在演化史上都具有它相對的優勢。這些優勢或許將使他們躲過災難而免遭滅絕的命運。
  • 長江白鱘滅絕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保護動物的意義在哪裡?
    我們這個社會是人類社會,這個組織的形成與其它動物群居的習性是同一個來源——保障種族的生存與繁榮。動物的價值遠超想像那這麼說的意思是不是「人類至上主義」呢?並不是,從本質上來說,保護動物與人類自身的發展其實在本質上是一體的,在我曾經的文章《外星人千裡迢迢來地球想要的寶藏,卻正在被人類毀滅著》中曾指出,生命作為億萬年時間累積的珍寶,其中蘊含的價值還遠沒有被人類所發掘。我們的子孫可能會從它們的細胞中找到解決未來難題的關鍵知識,所以我們保護動物,其實就是在保護比煤或石油更珍貴,更不可再生的資源。
  • 瀕危物種即將滅絕,全世界僅有3隻,如今這保護動物怎麼樣了?
    瀕危物種即將滅絕,全世界僅有3隻,如今這保護動物怎麼樣了?世界每天都在發生一些細小的變化,這些變化往往我們丟察覺不到,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總會突然間意識到某種變化。保護環境這樣的口號,我們從小就聽,但是由於幾個人真正把它記到心裡,真正的做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