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7月23日報導 據《華商報》報導,日前網絡上活躍著兩支特別的粉絲團,一是胡錦濤主席的粉絲團叫「什錦飯」,另一支是溫家寶總理的粉絲團叫「八寶飯」。在粉絲團中,網友們純真地表達著對國家領導人務實、親民、廉政執政風格的贊同。
全文如下:
綿軟可口的糯米,配上甜杏仁、核桃仁、百合、紅棗、葡萄乾、山楂糕、蓮子,再淋上滑滑的冰糖汁,擱幾顆鮮豔欲滴的紅櫻桃,這就是有名的「什錦八寶飯」。但現在如果有人說自己是「什錦八寶飯」,你別吃驚,這裡可不是什麼美食,而是一個群體的統稱——他們就是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的粉絲團。
「什錦八寶飯」網上顯規模
把網絡當成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80後網友們,視網絡上的各大論壇為他們抒發情感的地盤,他們表達愛戴的方式,總是那麼與眾不同,聽聽「什錦八寶飯」對自己偶像的稱呼,千萬別驚訝,看了就知道,年輕的網友是多麼率性而純真。所有這些,都源自於內心的,對國家領導人務實、親民、廉政執政風格的贊同。「胡哥」、「濤哥」、「濤濤」是對胡錦濤主席的尊稱,而「寶寶」、「老爺子」、「溫總」是對溫家寶總理的尊稱。「什錦八寶飯」們活躍在各大論壇,還在百度貼吧成立了「什錦八寶飯吧」、「什錦飯吧」、「八寶飯吧」。
「什錦八寶飯」言行亦「瘋狂」
「濤哥」和「寶寶」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這些fans們的心,「濤哥」會見什麼客人了,「寶寶」又去了哪裡,他們發表什麼講話了,「濤哥」今天穿得很有型,「寶寶」是不是愛吃西紅柿炒雞蛋都是「什錦八寶飯」們在網上第一時間熱議的話題。
在天涯論壇中,有一個號稱為「什錦八寶飯」蓋的超高樓,圖文並茂,從5月21日發帖至今,不足兩個月的時間,有近80萬點擊率和1萬多回帖,分頁多達64頁。目前,網友跟帖仍在繼續更新中,為此高樓添磚加瓦。帖子裡面的內容以及網友們崇拜偶像的付出定會讓看到帖子的人驚訝,帖子裡有很多的圖片,甚至有「什錦八寶飯」找到了幾十年前風華正茂的胡錦濤和溫家寶的合影,更有兩人在出席一些活動或者參加會議時瀟灑的動作照片。此外,粉絲們的留言更是讓人感動。
看到兩人年輕時的意氣風發,「什錦八寶飯」稱:「什麼是氣質,這就是氣質啊,逼人的氣質,沁人心脾的帥氣!」
看到兩位領導操勞過度,雙鬢染白,「什錦八寶飯」含淚:「胡哥溫總,要保重身體啊!」
而胡總書記、溫總理兩人共商國是、機場親密握手、會議相互交流的一些圖片總會在帖子中引起騷動:「濤濤真是帥哦,寶寶也不遜色,氣質超好!」
總書記見網友粉絲們喊「轉正」
雖然「什錦八寶飯」們在網絡上很活躍,但在網下,人們對他們卻知之甚少。因而,對很多「什錦八寶飯」來說,6月20日是幸福的一天,也是值得紀念的一天。就在這一天,胡錦濤總書記通過人民網「強國論壇」與廣大網民進行了交流。雖然由於時間關係,「濤哥」只回答了3位網友的提問,但「強國論壇」上的留言卻很快就達到了上千條。
甚至有網友在網上留言:「總書記,知道什麼是什錦八寶飯麼?呵呵,什錦飯是您的粉絲,八寶飯是溫總理的粉絲。」很快,國內就有平面媒體以《總書記的粉絲叫「什錦飯」溫總理的粉絲叫「八寶飯」》為題,進行了報導。這篇報導,讓激動的「什錦八寶飯」們找到了組織,更有粉絲網友藉機發出帖子《快來啊,我們終於轉正啦!》,引得論壇裡一陣轟動,贏來「什錦八寶飯」們一片掌聲。
「什錦八寶飯」精彩言論大匯集
崇拜
我也被震了:濤哥昨天講話時的表現震翻了,很自豪有這樣勇敢無畏堅強的領導人。
sothat:濤哥是清華工科畢業的,聰明絕頂、重德大氣。
我是85八寶飯:喜歡寶寶是從日本的融冰之旅開始的,覺得他太魄力了,說話太水準了,振奮人心的嘞!
心疼
cat17:我好敬重胡哥,在新聞上看到他才會安心,還有,溫總,您一定要保重身體,我們愛你們。
周末咖啡:去災區時,寶寶一下老了好多,fans心疼死了,好在寶寶愛運動,過陣子就緩過來了。
喜歡就是喜歡
zawy1123:老爺子「帥」就一個字,那臉型!那身材!那笑容!
huanghe607:胡哥也來關心網友了,希望今後看到更大的變化。
發光體:胡主席、溫總理待人親和,凡事親力親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形象又都溫文儒雅,很有我國傳統文人的氣質,溫和與堅韌並存,是值得我們尊重、敬愛的好領導!
從「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
雖然「什錦八寶飯」們對自己的偶像不吝讚美之詞,但「濤哥」、「胡哥」、「寶寶」的叫法,也一直有人提出異議。有人就曾說,這樣的讚美之詞,總讓人聽起來有點彆扭,稱呼中央領導人,是否還應莊重一點?
對此,年青的「什錦八寶飯」們有自己的看法,他們在反駁時提到了1984年的國慶大閱兵,雖然那時,很多「什錦八寶飯」尚未出生,但在父輩的口耳相傳中,那個「經典」畫面在他們腦海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1984年10月1日,首都國慶35周年集會上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儀式。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檢閱了受閱部隊,跟在檢閱部隊後面的群眾方陣引起了當時世界媒體的關注,在方陣中北大學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橫幅,成為那個年代的象徵畫面。
時光飛逝,2003年,SARS肆虐蔓延時,祖國經歷著嚴峻的考驗,一個署名「民望是唯一」的網友在網上發帖,內容只有標題的一句話:「錦濤一定要挺住」。這樣熟悉又親切的稱呼在今年4月19日再次出現,那天,為了迎接火炬傳遞,法國巴黎的中國留學生打出標語「胡哥加油!」,一如當年的「小平你好!」。
有人說,今天的網友們,和「濤濤」「寶寶」稱兄道弟,大家能心安理得地接受。這本身,就是政治文明煥發出的別樣風景。而「什錦八寶飯」們這樣形容自己:我們都是熱愛胡錦濤總書記和溫家寶總理的普通人,沒有所謂的「惡搞」意味。在「什錦飯」「八寶飯」們的帖子中,除了對兩人的名字叫法與別人不同外,都非常尊重他們,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也很關心國事、家事及其天下事。其實,愛國也是一種潮流和時尚。
大學生最早叫出了「寶寶」
「愛祖國
愛寶寶!」對於「什錦八寶飯」中的「八寶飯」來說,很難說得清從什麼時候起,對總理有了如此親暱的稱呼。
「八寶飯」中存在一種這樣的說法:當年(具體日期網上已經無法考證),溫總理曾去視察北大學生食堂,一位學生在校園BBS上發了題為《中午吃飯的時候竟然遇到寶寶了》的帖子,從此,「寶寶」這個稱呼傳了出來。網友「好上不好下」說,總理和大學生一起吃食堂,大學生們發自內心地覺得感動,所以才親切地稱他「寶寶」,這是對總理親民的敬意。
「對於深受愛戴的溫總理,叫寶寶是否有些不妥?」有人曾這樣問過。但後來,又有一篇文章,讓「八寶飯」們堅定了信心。
就在今年年初,我國南方遭遇了百年不遇的雪災,中國廣播網記者郭亮的一篇報導《溫家寶赴江西重災區慰問受災群眾》中,在回顧總理很久沒有回北京過年時有一句話——「2007年除夕,溫寶寶趕到遼寧撫順,冒著零下九度的嚴寒了解下崗職工的生活和棚戶區的改造工作。」
此後,央視國際等國內各大網站轉載了此文。「溫寶寶」一詞的表述,沒能逃過眼尖的「八寶飯」們,他們興奮地說:「誰說不能叫寶寶,央視都這樣叫呢。」也有人說這是記者的筆誤,可「八寶飯」們更願意認為:「其實,郭亮就是一名『八寶飯』!」
話說回來了,很多人都知道,喜歡總理的不光是年輕人,全國人民沒有不喜歡總理的,因而就會有人很弱地問:「為什麼不叫八寶粥呢?」敢問這問題,甭說了,肯定是60前,乃至50前。在此也順便掃掃盲:「飯」、「粉」都是fans的諧音,而fans在英語中,是追隨者和崇拜者的意思。又因總理的名字中帶「寶」,總理的追隨者自然就叫「八寶飯」嘍。這樣一說,也明白為啥總書記的追隨者叫「什錦飯」了吧。
「什錦八寶飯」覆蓋30後到90後
到底「什錦八寶飯」的主力軍是什麼人呢。天涯論壇一個統計粉絲年齡的帖子,給出一定的參照。
在參與調查的近300位網友中,70後和90後的網友,均為不到20個,而80後的網友佔壓倒性優勢,有240餘個。但這個結果未必準確,很多網友說,自己全家都是「什錦八寶飯」,只不過父母和爺爺奶奶不常上網,自己替家人報個名。
「讓世界刮中國風」:我們全家,有50的、70的、90的。
「寂靜如水」:慎重地替我們家70後、80後、40後統統排一下。
「大眼睛小貓貓」:其實應該有很多60後、50後、40後等等,甚至30後的,只不過他們不太會或者不常上網,所以偶代表全家的各個「後」們,支持一下!
家住西安東郊的彭女士就是位典型的50後「什錦八寶飯」,「總書記的講話就是有水平」,她常常這樣誇孩子眼中的「濤哥」。看到今年雪災、地震時總理奔波的圖片,她也忍不住流下了淚水。彭女士還說,火炬傳遞到西安時,她也和年輕人一樣,準備了總書記和總理的照片,準備去現場歡迎,只不過臉上沒有畫國旗。「就是人太多了,實在擠不進去。」
政治文明煥發出別樣風景
■畢詩成
改革開放迎來30年的日子,幾乎所有媒體都在回看這段歷史,回看一個我們曾以不同角色生活在其中的真實世界。30年最大的變化是什麼?經濟傳奇?改革樣本?國力劇增?世人尊重?……透過歷史的風雨剝蝕,可以尋得無數的講述脈絡。於無數脈絡當中,民眾社會心理的巨變或許是最為本源的一支:國人開始學會獨立思想,開始呼吸更多自由空氣,以更雍容的姿態和豐富的內心來面對生活。
從此等意義上審視各大論壇裡活躍的「什錦飯」、「八寶飯」,審視被網民們熱捧的「胡哥加油」等標語,這種堪稱時尚而張揚的表達方式,看不到對政治領袖嚴肅的敬畏和膜拜,看不到有強迫的歌功頌德,不但擺脫了所謂「惡搞」的意味,反而顯得更為真實、自然和親切。有「什錦八寶飯」說,30年改革開放的歷程就是從「小平你好」到「胡哥加油」。這話初聞詫異,細細想來恐怕也殊不為過,因為它從更高層次上,揭示了30年政治文明所煥發出的別樣風景。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從1984年的「小平你好」,到2003年SARS期間的「錦濤挺住」,再到今時今日的「胡哥加油」,人民越發嫻熟地運用「自己的語言」來抒發對於國家領導人的胸臆。以粉絲的名義聚集在網絡群落裡表達關注,這本身就是一種情感表達,這情感是一種認同,是一種支持,是一種感謝,也是一種期待;如果說當年大學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標語還曾讓很多人錯愕之後才感動不已,那麼今日我們對於「胡哥加油」心安理得的會心微笑,本身就是進步蕩漾的結果。
五百年前的馬基雅維利不會明白,他像個宣教士一樣兜售著「為民所懼要遠遠比為民所愛更安全」的觀點;幾十年前高喊「一句頂一萬句」的人也不會明白,神化領袖並不是真正的捍衛權威。但21世紀的政治家一定明白:真情的支持,要遠勝於虛假的膜拜。任何領袖的權威都不是自封的,唯有具有了人民「偶像」的氣質,被人民真心擁戴,才能獲得現代文明意義上的權威。
舊語有云:童言無忌;改動一字:民言無忌。人民掌握著最鮮活的話語,當我們不再把黨的領導人視為高高在上、可遠觀而不可觸摸的導師之時,當我們可以對黨和國家領導人像對親戚朋友那樣自然而親切的暱稱之時,當中國的政治人物被廣大民眾給予了明星般的待遇甚至有了粉絲雅號之時,才是領導人和人民之間最為水乳交融的動人場景———
這是令人想來怦然心動的久違了的狀態。相信沒有人會把這種衷心愛戴理解為「大不敬」的惡搞,也不必憂慮會成為盲目的新個人崇拜,因為,在這種話語中,包含著理智真情所凝結的真誠紐帶,而自由與開放的思想,免疫著所有的「盲從」。
一個民族的人心,是需要凝聚的。當我們揚棄了教條意識形態所體現的烏託邦色彩,當我們揚棄了神秘主義的領袖權威思維,以經濟實效與對美好和諧社會的追求獲得公民對政權支持的時候,作為國家認同與社會聚合的力量便顯得尤其可貴。而當國之領袖能以自身之行動,以為民謀利與親民之舉成為凝聚人心的重要資源之時,這是何等值得欣慰的事情?民心不可違,有了民心,才會擁有一切。
理順民心,殊非易事。如果沒有新的中央領導集體顯著的親民之風、務實之舉,如果沒有胡溫當政以來領導國人迎難而上取得的不菲成績,很難想像素以「叛逆」著稱的80後網民,會以追星族團體的方式表達對領導人的敬愛。情感背後是力量,在這些「什錦飯」、「八寶飯」身上,映現著國人通過共同努力獲取幸福生活的信念和勇氣。相信領袖們在他們身上,也能夠看到民之期待,感受到「再加一把勁」的鼓舞與力量。
於更高境界而言,從人民群眾對領導人的敬之畏之乃至避而遠之,到今天可以把他們當作身邊親人朋友親密的暱稱,這是一種莫大的進步,也體現了領導人的胸襟和氣度,雖少了些高高在上的威嚴,內心也有理由得到認同的欣慰。但毋庸諱言,任何正常的社會裡,領導人都不可能讓百分之百的人所全然認同,在被視為鄰家大哥、大叔、爺爺的背後,他們還可能看到一些不同的意見,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如何面對不同的聲音,如何讓這些聲音聚合進來,與時代潮流同行,是尤其考驗領導人胸襟、氣度、理性與智慧的事情。可喜的是,從領導人的當選感言、公開言論,到與網民親切對話,表示要「了解網民朋友們對黨和國家工作的意見和建議」,我們看到了這種謙謹的姿態,也有理由相信,這種互信互動的大門一旦良性敞開,獲得的必將是更為蓬勃的力量。
「一個國家的動力在於她的靈魂所向」——— 面對這些令人欣慰的進步,我們沒有理由別過頭去,假裝看不見。 (華商網-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