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精挑細選,這部電影促使我下筆來對此部電影進行下筆。初始以這部電影的名字認為會是一部科幻類影片,這部電影擁有兩個名字另一個經過網上搜索發現還叫《新地群島》。而經過電影的簡介及網上對此部電影的評論影評讓我對此電影產生讓我對此電影又有一個新的認識,而這部分影評是我對此電影看第一遍時評論。
《逃離冰魔島》屬於較晚被內地觀眾所認可的佳作。電影講述在不遠的未來,全球廢除死刑,但犯罪人口激增,各國沒有精力去修建更多的監獄存重案犯,所以由一組科學家牽頭,在北極的新地島建了一個營地收納這些本該處死的重罪犯,沒有獄警去管理這些罪犯,讓這些罪犯自生自滅。這些罪犯剛來島上第一天就進行了一次大火拼,拼出來一個老大哥來發號施令,由他霸佔物資並奴役他人。他們每天進行一個以遊戲,聽老大哥口令就狂奔回營房,最慢的那個被殺掉,充當奴隸的口糧
伊凡是個硬漢,他在火併的時候就拿好物資躲了出去,藏在了山裡過了兩個月,期間和尼克拉不僅是一個話癆,並且有點瘋不堪忍受營地的虐待而和他同住。伊凡與尼克拉剛碰面的時候兩人差點進行暴力交涉,這可能是同為罪犯本能感覺對方都會對自己產生生命危害。兩人相處一段時間後,但是極地的氣候太冷,進入冬季,他們不得不回到營地接受老大哥的統治,否則不能活命。
根據弗洛伊德的思想,人作為一個生物有機體,首先要維持自身的存在,其次要在維持其種族的存在中發揮作用。為此他們必然對外部世界有種種需要,例如需要食物、適宜的環境、配偶等等。這些需要在人的心理過程中,首先是一些無意識的欲望、衝動。這些無意識因素具有很大的心理能量,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弗洛伊德把這些無意識因素背後的使它們處於緊張狀態的那種力量叫做本能。
電影有很多人都是作為奴隸,他們自相殘殺繼續去進行這個「慢就得死」的遊戲並且他們去執行這一酷刑。並沒有去進行對此進行反抗這一部分人也是展現出本我的另一種滿足方式,是向自我繳械投降,接受自我的約束,從而達到迂迴的滿足。
弗洛伊德中生本能表現為生存的、發展的和愛欲的本能力量,它代表著潛伏於人類生命體中的進取性、建設性和創造性,它是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的活力。在電影中1、老大哥進行統治階段他們與充氣娃娃結婚,並且與它們聊天,宣揚它們的勢力。2、殺戮每天都在進行,眾人敢怒不敢言,大家都需要有一個人出頭,把老大哥拉下馬,而這個人非沉著果敢的伊凡莫屬。漸漸的,伊凡建立起了自己的小幫派,趁著一次外出求援的機會,將老大哥一伙人迅速剿滅,並將吃人的規矩取消。3、伊凡在雪山上發現了一架墜毀的飛機,眾人將它抬到營地修繕,試圖逃離這個死亡之地,但是科學家們不會讓他們得逞,一切都在人家的掌控中。
弗洛伊德中死本能並非要將個體導向死亡,而是導向對現實世界對世俗生存的超越,也就是導向對生與死的超越,進入那種佛學意義的"涅槃」。電影中又一幫惡徒登島,伊凡帶領眾人在灘頭迎接,試圖化幹戈為玉帛,但對方的首領拒絕握手,只想火併,旋即一場更殘酷的廝殺再次開始。在船上觀望的科學家看到劇情重演,感到非常厭倦,決定終止實驗,並將所有人處死。剎那間沙灘成了屠宰場,只有伊凡和他的手下僥倖逃生。他們坐上了那架殘破的飛機,帶著對自由的無限憧憬飛入了大海,但無情的機槍掃射穿透了他們的身體,伊凡用了最後一絲力氣提升飛機穿越了高山,航向遠方。尼克拉最後沒有登上飛機,最後他爬到山的最高處跳下山崖。
對於電影更多的看到是此電影對此社會的抨擊,從中也可以看到完全就是一個社會的縮影,而社會的最基礎的就是人對此進行社會機制的建立。沒有人的地方就不會有社會機制的建立。每個人都是在社會中去滿足自我本能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