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王子在自己的星球上 |
![]() |
《小王子》主創亮相坎城 |
(文/幗傑)今天由《功夫熊貓》導演馬克-奧斯本執導的動畫電影《小王子》在坎城展映單元首映。1946年,戰後首屆坎城電影節舉辦,那一年,《小王子》的法語版出版面世。說起來,它們都已經是七旬老者,如今一個正在蓄力改革,一個則一直感動著這個世界。
安東尼-聖埃克蘇佩裡1942年寫的兒童短篇小說《小王子》,是僅次於《聖經》在世界上被翻譯和閱讀最多的文學作品,很多人都多多少少知道這個金黃頭髮的小男孩,以及他和他的玫瑰花的故事。這個簡單而充滿想像力的故事曾打動了無數讀者,而每個人也對小王子與玫瑰花、與蛇、與狐狸的故事及關係有不同的理解。不管有多少個版本的解讀,《小王子》故事中對於愛與真的追隨、對虛偽無知的成人世界的牴觸始終是核心。在影片裡,馬克-奧斯本和他的團隊用CG動畫(Computer Graphics)和紙偶定格動畫(stop-motion Animation),還原了原作者安東尼-聖埃克蘇佩裡的詩意世界。
影片用了套層結構。小王子的故事通過年老的飛行員講述出來,但飛行員已經不再是原著中那個與小王子分別僅六年的大朋友,他已經老去,年齡看起來七八十歲。老人住在一幢與整個街區格格不入的房子裡,是鄰居們眼中的「怪人」。直到一個小女孩和母親成為老飛行員的新鄰居,我們才知道在這座古舊的房子裡有怎樣美妙的世界。小女孩生活在規矩與法則包圍的世界中,每天要做的事情和整個人生都已經被媽媽規劃好,目標是成為這個世界法則認為成功有用的人。這種規律的生活被她古怪善良的鄰居老飛行員破壞,他帶她見識了一個非凡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一切皆有可能。在老飛行員講述的世界裡,小女孩知道了小王子的故事,她的童年和認知有了一扇新的大門,這扇門裡,有星空、有夢想。小女孩在這個世界裡學到與法則完全不同的東西——自己的內心是最重要的。
主體故事用CG電腦動畫製作,明顯的美國動畫風格,劇情也是美式的。本來很擔心這樣的設定會破壞原著神秘憂傷的氣質,好在表現「小王子的故事」的時候導演用了定格動畫,這種原始的動畫技術將影片帶入了一個懷舊的氛圍,紙偶做的人物很好結合了原著的手繪風格,亦保留了故事的法式浪漫。
《小王子》故事迷人之處在於,每個人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深度理解它,像一面鏡子,你是什麼,你便看到什麼。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要持一顆儘可能乾淨的心,它屬於孩子,以及那些還記得自己做過孩子的大人。而最重要的那些東西,用狐狸的話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用眼睛是看不到的」,那些稚嫩又浪漫的字句給了用心靈體味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的空間。
影片的意義則在於儘可能的用畫面和音樂,讓這些「真正重要的事情」可視化。套層故事中小女孩的「現實世界」其實就是原故事「小王子的世界」的視覺外化。
灰白黑的死氣沉沉的色彩、線條與幾何圖形構圖、機械的動作軌跡,是小女孩現實世界的規則和現狀,它們也是小王子在星際旅行中所遇到的——傲慢、愛慕虛榮、貪婪、麻木服從,所造成的惡果。而同時,狐狸說的那些「看不見的重要的東西」,電影也讓我們「看」到了——黑白灰城市裡一座怪異的房子,斑駁牆面上亮麗的貼片和偶爾冒出的小野花,青草與蝸牛,風箏和星空。在影片中由於強烈的視覺對比,鮮明色彩和美好的事物給觀眾帶來強烈的心理暗示:希望、夢想、勇敢、忠於內心……曾經是文字把我們和這些美好聯繫起來,現在則是鏡頭。
作為一部有著商業考量的動畫電影,不可能像文字或純藝術電影那樣製造很多給觀眾思考用的留白。奧斯本版本的《小王子》儘管套用了一個極具現代氣息的美式故事,稍稍破壞了原著的神秘傷感,但為了主題明晰簡潔,做出這樣的妥協並不令人難以接受。而且在小王子原著故事部分,定格動畫的夢幻色彩和漢斯季默的音樂營造出的美妙,也為整部影片找回了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