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的海馬尖波漣漪改善記憶

2020-12-05 科學網

長時間的海馬尖波漣漪改善記憶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18 17:10:43

紐約大學Gyrgy Buzsáki研究團隊的一項最新研究揭示了長時間的海馬「尖波漣漪」能改善記憶。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6月14日出版的《科學》上。

該研究組發現,在大鼠需要記憶的情況下,長時間的漣漪會增加。在迷宮學習過程中,通過光遺傳刺激延長自發產生的漣漪,而不是隨機產生的漣漪,可以增加記憶。隨機誘導產生的漣漪的神經元含量與短時自發產生的漣漪相似,空間信息較少。利用光遺傳學延長的漣漪的單個神經元放電量受到正在進行的、自然啟動的神經元序列的影響。延長的漣漪能夠招募代表迷宮兩臂的新神經元。長時間的海馬SPW-Rs能夠重演大部分計劃路線,這對記憶是至關重要的。

據了解,海馬尖波漣漪(SPW-Rs)被認為是記憶鞏固和行動規劃的一種機制。漣漪持續時間呈偏態分布,只存在少數長持續時間漣漪。

附:英文原文

Title: Long-duration hippocampal sharp wave ripples improve memory

Author: Antonio Fernández-Ruiz, Azahara Oliva, Eliezyer Fermino de Oliveira, Florbela Rocha-Almeida, David Tingley, Gyrgy Buzsáki

Issue&Volume:VOL 364, ISSUE 6445,14 JUNE 2019

Abstract: Hippocampal sharp wave ripples (SPW-Rs) have been hypothesized as a mechanism for memory consolidation and action planning. The duration of ripples shows a skewed distribution with a minority of long-duration events. We discovered that long-duration ripples are increased in situations demanding memory in rats. Prolongation of spontaneously occurring ripples by optogenetic stimulation, but not randomly induced ripples, increased memory during maze learning. The neuronal content of randomly induced ripples was similar to short-duration spontaneous ripples and contained little spatial information. The spike content of the optogenetically prolonged ripples was biased by the ongoing, naturally initiated neuronal sequences. Prolonged ripples recruited new neurons that represented either arm of the maze. Long-duration hippocampal SPW-Rs replaying large parts of planned routes are critical for memory.

DOI: 10.1126/science.aax0758

Source: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4/6445/1082

Science:《科學》,創刊於1880年。隸屬於美國科學促進會,最新IF:41.037

相關焦點

  • Science連發3篇論文:記憶提取機製取得重大進展,關於海馬尖波漣漪
    尖波漣漪在記憶中的基本作用 尖波漣漪主要被認為在記憶鞏固中扮演重要的作用。記憶鞏固的「兩階段」模型認為: 學習階段,大腦皮層向海馬提供新的信息,促進海馬神經環路暫時性的快速重組。
  • 研究發現增強短期記憶的方法 助力治療記憶障礙
    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主持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人為延長大鼠的一種腦電波時長可以增強短期記憶,這種方法未來有望用於治療人類記憶障礙等疾病。最新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大鼠學習新事物時,其腦部海馬體中產生的腦電波「尖波漣漪」時長比平常略長;當人為延長這種腦電波的長度時,可顯著改進大鼠的短期記憶力。
  • 新研究發現增強短期記憶的方法
    新華社華盛頓6月13日電(記者周舟)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主持的一項國際研究發現,人為延長大鼠的一種腦電波時長可以增強短期記憶,這種方法未來有望用於治療人類記憶障礙等疾病。最新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的這項研究表明,大鼠學習新事物時,其腦部海馬體中產生的腦電波「尖波漣漪」時長比平常略長;當人為延長這種腦電波的長度時,可顯著改進大鼠的短期記憶力。實驗中,研究人員讓大鼠在迷宮中尋找糖水,並每次放置在相反位置,大鼠只有在記住前一次路線並在下一次走相反方向時才能得到糖水。
  • 頂刊腦訊第47周 - 睡覺時海馬不同腦波的相互作用有助於鞏固記憶
    Nature|海馬ripple快波和theta慢波的整合有助於學習和記憶2.Science|實現重見光明的可能關鍵基因網絡1、Nature | 海馬ripple快波和theta慢波的整合有助於學習和記憶
  • Science重磅:基於θ振蕩的海馬記憶編碼新穎視角
    個體經驗的習得基於正向發生的經歷,海馬功能對於正向信息的表示和存儲至關重要。在基于波紋(ripple)的反向回放中觀察到正向神經活動促進反向序列的存儲或表達,這可能是情景記憶檢索的基礎,其機制仍不清楚。
  • 腦科學頂刊導讀44期,學習與記憶專題(PNAS、Current Biology)
    我們記錄了三體小鼠在安靜清醒、自然睡眠和記憶測試中的PFC和HPC中的神經活動。休息期間,三體小鼠的θ振蕩和交叉頻率偶聯增加,前額葉-海馬同步增強,表現出局部和跨區域加工高度同步。睡眠期間,Ts65Dn小鼠的慢波減少,γ振蕩放大,可能反映了長時間的光睡眠。此外,海馬尖波漣漪(SWRs)被打亂,這可能進一步導致記憶鞏固不足。
  • 什麼是海馬記憶能力海馬記憶法
    左腦記憶是語言性記憶,不僅記憶容量小,而且記憶速度慢。同時左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衰老。右腦記憶屬於圖像性記憶,記憶容量大,記憶速度快,並且可以隨時再現。更令人興奮的是,右腦的能力可以在後天開發出來,即使是成人,也可以通過鍛鍊,開發出自己右腦的潛力。因此,右腦記憶是一種人人都可擁有的優秀的記憶能力。另外,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記憶可以分為很多種。
  • 有了TMS,改善記憶不是夢!
    一項最新研究表明,重複的經顱腦刺激(rTMS)通過使大腦皮層區網絡活躍改善記憶,這與深度記憶、海馬相互作用。 隨著rTMS在精神科的應用,並且它已經被美國食品藥品管理總局(FDA)批准為抑鬱症的治療方法。
  • 睡眠時大腦可以激活與記憶相關的腦電波
    科學家此前已經發現,睡眠對於學習和記憶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具體機制尚不清楚。
  • 記憶來自何處?大腦裡的那一隻海馬
    那,記憶在哪裡? 在公元前,亞里斯多德認為在人的心臟裡,而希波克拉底認為是在人的腦裡(1)。再到十九世紀中旬,加拿大醫生斯克維爾和米爾納為了治療一位病人的癲癇發作而切除了他大腦中海馬的一部分,術後,病人記不住新發生的事情,也忘記了手術前一段時間內發生的所有事情(2),自此,腦裡的這個小小的結構便與記憶聯繫在了一起。
  • Science重磅新發現:這個腦區也能影響記憶
    到目前為止,海馬體被認為是負責記憶的最重要的腦區,其他區域只作為輔助。然而,1月13日發表在《科學》雜誌的一項研究發現,稱為內嗅皮層的腦區在記憶中起著新的獨立作用。 由奧地利科學技術協會(IST Austria)的 Jozsef Csicsvari 教授領導的一組研究人員表明,在大鼠中,內嗅皮層重現與海馬體輸入無關的運動記憶。
  • 大腦海馬區域的LTD起著鞏固記憶的作用
    大腦海馬區域的LTD起著鞏固記憶的作用 時間: 2013-01-16 10:56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 【記憶吧】海馬記憶法--增強記憶力的30種小方法
    1998年通過對海馬的研究,獲得了藥學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東京大學藥學系。2004年榮獲日本藥學會藥物研發獎。內容簡介:《海馬記憶法》是世界最前沿的腦科學研究成果,第一本腦科學專家寫的記憶書。 為什麼明明在腦子裡偏偏想不起來?為什麼越是怕忘記越忘記?為什麼做了那麼多記憶訓練,記憶力還是沒有得到提高?
  • Nat Rev Neurosci:海馬齒狀迴環路與情景記憶的編碼、提取和分辨
    海馬是形成記憶的關鍵腦區,而齒狀回(DG)在海馬的記憶形成中起關鍵作用。有趣的是,DG的損傷影響了大部分(並非全部)海馬依賴的記憶功能,這表明海馬的其餘部分(CA1-CA3)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自主運行。情景記憶,是關於描述獨特的經歷記憶,將對象和事件與它們所處的空間和時間環境聯繫起來。人和動物的海馬神經元活動表現出了獨特的記憶元素,例如個體、位置以及它們之間的關聯。
  • Nature子刊:海馬晝夜節律鍾揭示時間對記憶恢復的調節作用
    尤其是在下午或傍晚的時候,我們的記憶仿佛被人控制一樣,恢復得更加緩慢。最近,一項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報告顯示,記憶恢復可能確實是受到了控制,這種控制來自於由晝夜節律依賴性轉錄因子BMAL1控制的海馬時鐘。BMAL1是一種調節許多其他基因表達的蛋白質,通常在睡醒前(ZT1-12)低水平和入睡前(12-24)高水平之間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