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白工業園區入口處的「巨石」標誌。
本報記者 屈 佩攝
中白工業園整體建設規劃的沙盤模型。
人民視覺
招商局集團為小牛村捐建了「中白友誼路」。
本報記者 屈 佩攝
「中白友誼路」建成通車儀式現場。
資料圖片
中白工業園中隨處可見的「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標語。
本報記者 屈 佩攝
入駐中白工業園的一家美國雷射企業正在建設施工。
本報記者 吳 焰攝
2015年5月,習近平主席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陪同下考察中白工業園,表示要將園區項目打造成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明珠和雙方互利合作的典範。短短3年,這個中白兩國政府倡導支持、迄今為止中國在海外投資建設規模最大的產業園區,正在發生巨變。初夏時節,本報記者奔赴園區採訪了幾位具有代表性的白方人士
「給兩國帶來共贏的未來」
5月11日上午,中白工業園,「2018新居民企業揭牌儀式」正在這裡隆重舉行。
「已有34家來自世界不同國家的企業進駐了園區,距年底入園企業40家的目標,指日可待了。」中白工業園管委會主任亞歷山大·雅羅申科掩飾不住內心的興奮。
中白工業園之於白俄羅斯有太多深意。長期擔任白俄羅斯經濟部副部長的雅羅申科對此最有體會。
2010年3月,時任中國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訪問白俄羅斯。盧卡申科總統提出,中國和新加坡合辦的蘇州工業園很成功,希望借鑑有關經驗在白俄羅斯境內建立中白工業園。2011年9月,中白兩國籤署合作協定,決定在位於明斯克以東約25公裡、毗鄰機場的地方,劃出91.5平方公裡土地,作為中白兩國政府合作建設的國際化工業園區。
「當時就震驚了白俄羅斯上下。」雅羅申科向記者透露兩個細節:一是面積,明斯克全市面積不過300多平方公裡,新建園區就大約佔1/3;二是名稱,盧卡申科總統親自命名中白工業園為「巨石」,要將它打造成奠定中白合作的友好基石。
「之所以如此看重中白工業園,我想,是看到了中國的實力、中國的經驗,中國是真心幫助我們發展的。」擔任經濟部副部長期間,雅羅申科曾先後4次去蘇州工業園區考察。
「兩國領導人規劃的不僅是工業園,更是兩國合作的一個示範。」從那時起,雅羅申科無比期待自己有機會直接參與這個工業園的建設。當上中白工業園管委會主任後,他開始了同中國前所未有的親密接觸,「每周一定會見到一批中國的企業代表團或者地方政府代表團。」
從3年前的「帳篷沙盤」,到一棟棟房屋拔地而起,進度條上的變化,讓他感受到「熱火朝天」。聽記者感慨「一年不見,園區大變」,雅羅申科不禁打趣起來:「我經常去園區,都會驚訝於變化之大,何況你呢?」
隨著中白工業園開發建設、招商引資的啟動,除了中白兩國的企業外,還吸引了來自俄羅斯、德國、美國、奧地利、立陶宛等國家的企業入園。「一帶一路」上重要節點港口——德國杜伊斯堡港,最近成為了園區的新股東。這意味著,中白工業園面向以歐洲為主的招商引資計劃,正在朝著預期方向推進。雅羅申科辦公室的書架上擺著很多國家的小國旗,他帶著驕傲的表情介紹說,「每達成一個合作意向,我會把對方國家的國旗擺在辦公室裡」。
去年5月,雅羅申科參加了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段經歷也成為他記憶中最為深刻的中國印象。「我非常慶幸白俄羅斯是最早參與其中的國家之一。」他說,「我們的項目很有意義,我相信能給兩國帶來共贏的未來。」
「我明白了中國為什麼發展這麼快」
右前方,是美國的一家雷射項目企業,今年9月即將投產;再往前,是來自中國的濰柴動力廠房,此刻,他們正在加緊調試設備;正前方,由中白兩國建成的科技成果轉化大樓效果圖已經掛出;不遠處,招商局物流中心展示中心,在陽光下分外引人注目……
從中白工業園開發公司二樓平臺上望出去,基裡爾·科羅捷耶夫帶著笑容,如數家珍地介紹著。身為中白工業園開發公司的第一副總經理,他一直深感責任重大。開發公司由中白雙方股東出資組建,負責園區土地開發與經營、物業管理、招商引資等。從最早的組織框架規劃,到基礎設施建設……他說,最難的階段已經過去,現在工業園區重心開始轉向招商引資並初具規模。
基礎設施以及廠房修建階段,創造了4000萬美元的稅收——「光這一項,就已經大於前期政府對工業園的投入。」園區建設高峰時,工作人員、施工人員達到5000多人,75%是白俄羅斯人——「看出園區的就業吸引能力了吧!」入園企業已有34家,「到2020年,我們想要實現100家的目標,同時使工業園對白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1%—5%。」科羅捷耶夫高興地擺出這些最新數據,話語裡很有信心。
這幾年,科羅捷耶夫多次前往中國,尤其是開發公司中方企業招商局所在的深圳。百聞不如一見,「我知道深圳對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意義,我也知道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40周年。」科羅捷耶夫說,與中國方面合作的過程,也是他學習中國發展經驗的過程。
在園區,經常可見一塊醒目的標語:「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科羅捷耶夫說,當初,中白工業園開發公司執行長胡政堅持要將這個最代表深圳城市精神、最具有中國改革開放特色的口號立在園區時,他內心直犯嘀咕,甚至還有點牴觸。因為白俄羅斯人的性格更多是求穩,不喜歡快節奏。然而,他目睹了中國人是以怎樣的拼勁,加上創新的勇氣,讓中白工業園幾乎天天都在進步,招商局投資的商貿物流園成為了園區中投資規模最大、建設規模最大、最早動工、最早建成的大項目,成為中白工業園快速發展的標誌和示範。科羅捷耶夫說:「我明白了中國為什麼發展這麼快。我也堅信,中白工業園會有更好更快的發展。」
「中國人是好朋友,中國企業是好企業」
高大健壯的米哈伊爾·扎戈爾採夫從辦公室迎過來,用熟練的漢語打起招呼:「你好!我們和中國這幾年的關係越走越近,是好兄弟。」
中白工業園所在地,正是他作為區長的莫列斯維奇區。擁有這樣一個白俄羅斯史無前例的「巨無霸」園區,扎戈爾採夫表示「很驕傲」。不過,當初園區選址定在莫列斯維奇區並非沒有爭議。一個擔憂就是:園區開發,難以避免地會將樹林密布的綠地變為黃沙漫漫的工地、鱗次櫛比的廠房。
扎戈爾採夫透露:選址過程中,中方代表在選址時來到這裡,看著林地和生態,眼前飛過的小鳥,一再強調:這裡生態太好了,建工業園,一定要把對自然的破壞降到最低,保護好。
「翻譯翻出這句話時,我特別感動。心裡很踏實。」扎戈爾採夫說。園區內的兩個自然保護區,也都在開發建設過程中,得以完整保留下來。園區和地方政府還籤訂了生態環保方面的協議,從而將一些疑慮徹底打消。
工業園區一天天「長大」給當地人帶來很多變化。中方資助一些員工和學生到中國培訓、留學,還投資建成了區裡往返工業園區的公交線路、車站,並援建學校、幼兒園和醫院。「工業園建設需要不少人;許多企業陸續入駐,也需要一些員工,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就業機會。」扎戈爾採夫說,不少年輕人看到工業園的發展勢頭與未來新城規模的藍圖,放棄了去歐美國家工作的機會,期望在這個家門口的國際化產業園區找到自己的機會。
讓扎戈爾採夫念念不忘的還有兩件事。2016年7月,一場風暴降臨明斯克。狂風折斷了樹木,掀掉了屋頂,摧毀了家園,招商局第一時間送來了10萬美元緊急救災款;2017年5月,中白工業園中方開發公司專門為小牛村村民捐資修路,把全村唯一的砂石土路,變成了1.2公裡的瀝青路。當胡政說「今後我們就是鄰居、是朋友、是一家人」時,村裡最年長的那位86歲老人不禁抹起眼淚。
「中國人是好朋友,中國企業是好企業。我們心相通,友誼長存。」扎戈爾採夫不斷強調,為了更好地支持中白工業園,區裡專門派駐人員入園,協調相關事宜,「溝通很順暢。」
去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國土地,還從北京乘坐高鐵到上海。「中國的發展令我驚訝,中國人的友好特別是那種幹事情的拼勁和認真細緻,給我留下極深印象。」他的辦公室裡擺放著一列和諧號高鐵模型,扎戈爾採夫說,「非常快,非常穩。就像我們兩國人民的友誼。」
「我家的幸福,已經與中白工業園密不可分了」
打開保險柜,安德烈·徹列潘諾夫小心地從最上面一層格子裡取出一個盒子、一本證書。小心翼翼地打開盒子,裡面是一枚榮譽勳章。證書上寫著獎勵中白工業園開發公司「優秀員工」的字樣。
2015年應聘成為中白商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員工的徹列潘諾夫,現在是公司財務總監,也是公司裡最早的白方工作人員。
說起與中白工業園的結緣,徹列潘諾夫說,最早看到招聘信息時,他覺得,這樣一個兩國政府共同推動下的大項目,「肯定有前途」,更重要的是會有「創新」。無論是從收入待遇,還是工作穩定度來看都肯定不錯。新工作、新環境果然沒令他失望,而且還給他帶來榮譽感。
徹列潘諾夫很開心地分享著他的幸福:前年,家裡迎來了第四個寶貝;去年,他貸款換了一套大房子。如今他們全家每個周末一起去度假,其樂融融。他還熱情地邀請記者,「去家裡看看,我的太太很漂亮,我的孩子們特別可愛。」臉上掛滿了真誠和笑意。
徹列潘諾夫的榮譽感更來自中白工業園區。親眼看著這個「商貿物流園」一點一滴地從基礎設施到廠房建設,特別是這一年來,有來自美國、德國,當然還有中國等國家的企業入駐園區,特別有效率,特別快。雖然財務工作的經歷讓徹列潘諾夫喜歡冷靜、喜歡穩定,但工業園區的日新月異,也不禁讓他激動,「感覺自己在做一項很有挑戰的工作,感受著各種振奮人心的事。」
徹列潘諾夫有個心願——學說漢語,但工作太忙抽不出時間。不過,這並不影響他和中方員工的友誼,「我喜歡我的中國同事們,我也很感謝工業園區給我帶來的這個機會與經歷。」他的幾個孩子對中國也有了更多感情。徹列潘諾夫打開手機,給記者看最新的家庭錄像。視頻裡,老三正在家裡,揮著中國與白俄羅斯的兩面小國旗,一邊歡快地奔跑著,一邊用俄語和漢語喊著「中國」!
版式設計: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04日 23 版)(責編:王吉全、曹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