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聯合國8月29日電專訪:中非合作正在為非洲發展創造奇蹟——訪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署長、非洲區域局局長阿洪娜
新華社記者馬建國
「非洲國家與中國間的互利共贏合作將會在非洲續寫經濟社會發展傳奇。」剛剛出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署長、非洲區域局局長的阿洪娜·埃齊亞孔瓦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阿洪娜即將隨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率領的代表團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衣索比亞的阿迪斯阿貝巴至吉布地鐵路、肯亞的蒙內鐵路、烏幹達的水電站項目、正在衣索比亞形成的紡織基地,還有遍及包括我的祖國奈及利亞在內的非洲國家的公路網、大型橋梁、大型體育館……」談起非洲國家與中國的合作項目,阿洪娜滔滔不絕。
阿洪娜說,要她列出中國在非洲的所有合作項目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與非洲國家的合作已經進入快車道,特別是近5年來,中國在非洲的合作項目遍地開花,讓人興奮的是,中非合作正在為非洲發展創造奇蹟。」
她說,非洲與世界上所有夥伴的合作都從不同層面對非洲有所幫助,但非洲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帶來的進展是「爆發式的」。與中國相似的發展背景,讓非洲國家與中國的合作很順暢。中國在非洲的投資,特別是在基礎設施上的投資和建設讓非洲燃起了新希望。
「中國有句話叫『要致富,先修路』。中國人正在幫助非洲國家修建鐵路、公路,剩下的就是非洲各國政府和人民如何在這些通向富裕的道路上進行經濟和社會建設了。」
在2015年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尼斯堡峰會上,中國領導人提出中非「十大合作計劃」。據初步統計,「十大合作計劃」實施以來,中國企業在非洲已建成和在建的項目,將幫助非洲新增約3萬公裡的公路裡程、8500萬噸/年的港口吞吐能力、超過900萬噸/日的清潔用水處理能力、近2萬兆瓦的發電能力和3萬多公裡的輸變電線路,為非洲國家創造近90萬個就業崗位。
阿洪娜說,非洲有豐富的礦產、石油資源和龐大的人口資源,現在需要的是像中國那樣具有戰略遠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
在談到中非合作需要關注的問題時,阿洪娜建議把「一帶一路」倡議與非洲各個國家、地區的本地需求更好地進行對接,讓雙方的互利共贏合作更接地氣。此外,非洲各國政府還要關注本地勞動人口的教育、培訓以及健康,因為「沒有健康的身體就不可能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要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提升教育和培訓」。
阿洪娜還表示,只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進行相互尊重、互利共贏的交流與合作,才能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