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聯合國12月14日(記者 殷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14日在衣索比亞首都阿迪斯阿貝巴發布題為《從實踐活動與工作透視人類發展》的2015年人類發展報告。2015年報告對亞太地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化進程中發揮的核心作用表示認可,但同時也指出,服務性崗位的外包和離岸外包趨勢正在發生變化,為了鞏固亞太地區的人類發展成果,需要支持技能轉移和提升技能水平。
報告指出,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各國的青年失業率差距很大,最低的國家是柬埔寨,只有0.5%,最高的是吉里巴斯,達到54%,處於中等水平的印度尼西亞為 31.3%。在南亞地區,青年失業率最低的國家是尼泊爾,只有3.5%,最高的是伊朗,達到28.7%。加強教育、提升勞動力技能水平和鼓勵創業可能有助於促進勞動力市場進行必要的轉型。普及信息與通信技術則可以幫助人們掌握適合市場需求的技能和抓住高質量的工作機會,從而縮小不平等。
報告說,雖然近年來新技術的普及速度非常快,但截至2014年,亞太地區仍有25億人不能使用網際網路(東亞和太平洋地區有11億,南亞地區有14億)。這些未被網際網路服務覆蓋的群體大多是世界上最貧困、最弱勢的群體。如果能夠通過南南合作和其他技術轉移形式普及先進技術,並輔以相關技能培訓,改善金融普惠性,並消除其他發展阻礙因素,則有可能幫助亞太地區逐漸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
報告還指出,亞太地區是全球從事危險工作和不體面工作(包括強迫勞動、遭販運勞動和童工勞動)人數最多的地區:是全球童工率第二高地區(僅次於撒哈拉以南非洲 )和童工絕對數量最多的地區(5-17歲童工的數量達到7800萬),其中一半以上的童工從事的是危險工作。該地區還是全球受強迫勞工數量最多的地區,約有1170萬受強迫勞工,佔全球的56%。報告稱,可持續發展目標可以通過改善人口(尤其是兒童)的健康和教育成果,激勵人們獲取新的技能,從而擴大職業選擇。
報告對亞太地區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全球化進程中發揮的核心作用表示認可,但同時也指出,服務性崗位的外包和離岸外包趨勢正在發生變化,為了鞏固亞太地區的人類發展成果,需要支持技能轉移和提升技能水平。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人類發展報告研究處處長兼報告首席撰寫人賽萊姆·賈漢說,「在這樣一個不斷發展的世界,要想通過工作促進人類發展,則需採取全面的政策幹預。如不採取行動,許多人,尤其是已經被邊緣化的群體,將有可能被落下。」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署長兼亞太局局長徐浩良表示,「在勞動適齡人口數量佔到全球三分之二的亞太地區,工作的機會和質量對人類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確保本地勞動力能夠適應迅速變化的勞動力市場需求,亞太地區的各國政府需要在教育和醫療衛生領域進行戰略性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