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合作走出構建命運共同體的新道路

2020-11-27 中國經濟網
  新聞背景: 

  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大幕拉開。這是中國今年規模最大、外國領導人出席最多的主場外交活動。習近平主席將在北京峰會上宣布中國對非務實合作新舉措。中方將按照中非領導人共同繪就的新時代中非合作藍圖,同非方一道,共同落實好這些新舉措,推動中非經貿合作取得新發展。 

  中非從來都是命運共同體 

  中非傳統友好根深蒂固、枝繁葉茂。上世紀70年代,數以萬計中國工人遠渡重洋,援建了西方認為「不可能」的坦贊鐵路;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的贊成票中,有三分之一來自非洲國家。半個多世紀以來,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中非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連續28年,中國外交部長都將非洲作為開年首訪的目的地。每年,總有多名非洲政要訪華,真誠表達合作意願,明確中國為其外交優先發展方向。「患難之交才是真朋友。」【詳細】

  真正的朋友,是在逆境中共尋機遇,在發展中攜手進步。回顧不同歷史時期,中非友誼櫛風沐雨,「真誠友好、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發展」的底色從未改變。格外引人注目的是,過去5年多,伴隨著中國對非外交迎來全方位發展,中非友好情誼不斷得到繼承和發展。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中非合作開拓創新,2017年中國與非洲進出口貿易總額達1700億美元,同比增長14.1%,合作的亮色與日俱增。【詳細】

  攜手共建中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 

  「合作共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是本次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的主題,中非領導人將共商國是,加強戰略引領,將充實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內涵,並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峰會期間,中非將著眼於全面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一方面繼續在基礎設施建設、貿易、投融資、醫療衛生、人力資源開發等傳統合作領域邁出新步伐,另一方面著力向減貧惠民、人文交流、和平安全、綠色環保等領域加大傾斜,塑造務實合作新的增長點,中非雙方還將繼續加強溝通協作、攜手努力,聚焦重點領域、重點項目,確保中非合作論壇約堡峰會成果如期全面落實。【詳細】

  對南南合作來說,這場峰會將成為新的典範。中非合作論壇已成為中國與非洲國家開展集體對話、深化互利合作的重要渠道,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成效最好的南南合作平臺,成為引領國際對非合作的一面旗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感謝中國始終關心和重視非洲,中非合作論壇已經成為南南合作的典範,將對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重要貢獻,具有重要的全球性示範意義。相信,這次峰會將再次彰顯南南合作的強大生機,助推發展中國家整體發展的良好勢頭,匯聚國際社會促進和平發展的正義力量。【詳細】

  中非合作 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

  可以預見的是,本次峰會中非雙方將把「一帶一路」建設同落實非盟《2063年議程》、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非洲各國發展戰略更好地結合起來,共同推進中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非洲的發展振興開闢新的空間,提供新的動力。【詳細】

  放眼當下和未來,無論中國還是非洲,都處於自身發展的關鍵時期。非洲正加快現代化進程,期待實現經濟獨立和自主可持續發展,中國則致力於全面深化改革,努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中非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共建「一帶一路」將為雙方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國際形勢的變化,也需要中非採取更多行動,確保一個公正、公平、具有代表性、更符合世界政治現實的國際治理體系。【詳細】

  微言大義: 

  @葡葉due:合作共贏,友誼長存。

  @袁嘉澤:祝中國越來越強大。

  @抹茶控患者雪雪兒:充分彰顯大國風範。

  @Tomny2014: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後語: 

  合則強,孤則弱。中非合作為世界各國的互助合作提供了範本,同時也給世界以啟示,就是要摒棄摒棄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思維,走出一條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新路,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把握經濟全球化機遇,在互利互惠中實現共同繁榮。 

  回顧:往期「經」點熱評 

相關焦點

  • 汪信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三題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而要在實踐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首先必須在理論上明確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何要構建以及如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等問題。1.何為人類命運共同體人類社會中的一切共同體都是由於某種能夠把人們聯繫起來的紐帶而形成的。
  •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這一世紀之問,倡導各國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呼籲國際社會從夥伴關係、安全格局、經濟發展、文明交流、生態建設等方面作出努力,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此前,習近平總書記在2015年9月的第70屆聯合國大會講話中,強調各國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思想,應著重把握五個方面: 一、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總目標 習近平總書記旗幟鮮明地提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總目標是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且進一步明確了總目標的具體內涵。
  • 世界格局、「一帶一路」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下)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一些與會專家學者就此發表了見解。羅曼諾夫指出:「中國國家領導人強調人類所面臨的道路選擇的重要性:一條道路會讓人類為爭權奪利而動用武力,而很可能會導致毀滅性危機的出現;另一條道路則引導人們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共同應對挑戰,開展全球合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良好條件。我們要抓住歷史機遇,做出正確抉擇,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
  • 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因此,中國在全面有力防控疫情的同時,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積極主動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開展合作和信息交流,加強抗病毒藥物及疫苗合作研發,分享防疫經驗,協調防控措施,努力防止疫情在世界蔓延,還及時為部分疫情加劇的國家和地區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保障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權益,而且為維護地區和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作出重大貢獻,為世界防疫樹立了新標杆。
  • 中國助力非洲發展的101個案例方案:見證中非命運共同體的活化石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開幕式上曾深刻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非洲是發展中國家最集中的大陸,中非早已結成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翻開世界史,四大文明古國中的東亞中國與北非埃及赫然在列,中非都屬於源生文明的發源地。
  • 細數習近平2015外交成績單 五大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5年9月,習近平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發表題為《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 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講話,並首次對如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進行解讀,提出了五個努力: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諒的夥伴關係,營造公道正義、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謀求開放創新、包容互惠的發展前景,促進和而不同、兼收並蓄的文明交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
  • 人類命運共同體究竟是一個什麼「體」?
    另外,「一帶一路」建設實現了各國政策和發展戰略對接,深化了務實合作,促進了協調聯動發展,使各國民眾在合作中得到了實惠,彼此距離進一步拉近,各方愈發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開闢了合作共贏的新天地。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命運與共、休戚相關,中國與世界的交往日益頻繁,聯繫日益緊密,互動日益加強,日益成為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勾畫了中國和世界發展深刻互動的新坐標。一方面,順應我國與世界深度融合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建設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提高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都需要我們努力構建廣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擔當
    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站上新的歷史方位,中國正以面向未來的戰略抉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獨特智慧和方案。 中華民族是人類最早進入文明階段的文明體之一,並且至今沒有中斷過自身文明的發展。在不同歷史時期,中華民族都對人類文明發展做出過重大貢獻。
  • 中國傳統「和合」理念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和合」理念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標識,富有極其深刻的哲學思辨與中國智慧,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追求與民族性格,是新時代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思想基礎與價值支撐。  人類命運共同體內部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需要依靠「和而不同」的思想共識  從本質上說,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相處是一種平等自主、相互尊重的良性關係。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原標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哲學意義   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應對國際複雜挑戰、著眼於世界前途和人類發展提出的中國方案,不僅彰顯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時代光輝,也彰顯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的中國智慧,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深刻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論述,亟須系統地闡釋其哲學意義。
  • 李文: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旗幟,積極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要求,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暨虹橋國際經濟論壇在上海舉辦,這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凸顯中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也充分體現中國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踐行多邊主義、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決心和實際行動。
  •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努力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的核心和精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引領,我國對外工作理論和實踐創新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進一步提高,為世界和平與發展作出新的重大貢獻。
  • 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凸顯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特殊意義 宣講家網評論
    2020年6月17日,中非團結抗疫特別峰會以視頻方式舉行,此次峰會由中國和非洲聯盟輪值主席國南非、中非合作論壇共同主席國塞內加爾共同發起,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以及非洲多國政要參會發言。這次特別峰會也是疫情發生以來習近平主席出席的第三次國際抗疫「雲會議」,前兩次分別是3月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5月的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
  •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習近平這些話語深入人心
    在聯合國迎來又一個10年之際,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攜手構建合作共贏新夥伴,同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讓鑄劍為犁、永不再戰的理念深植人心,讓發展繁榮、公平正義的理念踐行人間!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順勢而為,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對於中外傳統命運論的智能創造和卓識開新。融實而和合是打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智慧,是化解人類生存厄運的一種武器。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一種熱烈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天下為一家的情懷。「四海之內若一家,故近者不隱其能,遠者不疾其勞,無幽閒隱蔽之國,莫不趨使而安樂之。」天下四海,現代可以理解為全球或者全人類,不論地處多麼邊遠的國家,都能共享安樂。
  • 從全球戰「疫」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文化的重要性
    「中國展現了驚人的集體行動力與合作精神」,世衛組織如此評價。中國在第一時間公開信息與世界分享,並在疫情防控和生產科研兩條戰線上齊頭並進,在自己國家遭遇如此大難關頭給世界各國力所能及的幫助。中國人民的不屈精神和寬廣胸懷,譜寫了心心相通、命運與共的生動故事,進一步彰顯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力量。
  • 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詳盡闡述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開展國際發展合作的理念和政策主張,反映出新時代中國國際發展合作所取得的實踐成果和進展,闡明了中國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作的積極貢獻。
  • 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原標題:中國共產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使命、責任和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是具有全球視野、人類情懷的大格局,是普惠世界、造福眾生的大智慧,在世界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中確立了人類文明走向的新航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