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以微信聊天套近乎
進而引誘投資人在App上投資
再以好處費借用他人銀行卡
將投資款套現
……
就這樣,老百姓的血汗錢直接進了不法分子的口袋,而犯罪分子卻因身份不明難以抓獲,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一時也無法追回。近日,江蘇省如東縣檢察院辦理的這起案件,給我們敲響了警鐘。
求暴富投資影視
一步步落入圈套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薛女士在如東縣經營著一家全國連鎖的養生館,出於業務開展的需要,她加入了一個幾百人的微信業務群。2019年8月起,群裡一個叫「劉波」的人開始與薛女士套近乎,一來二去兩人逐漸熟稔,並且互加了微信好友。
「劉波」向薛女士介紹自己是某影視公司的投資策劃,還時不時向她介紹公司新近投資的影視項目,吹噓項目投資收益,並將她拉進了一個影視投資微信群。起初還心懷警惕的薛女士,看到群裡微友曬出的分紅收益截圖,有點躍躍欲試。然而,薛女士不知道的是,這個群裡雖然有像她一樣的被騙者,但更多的是詐騙分子的託。
2019年10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薛女士按照「劉波」的指導,下載了一款名為國盛影業的App,並在該平臺投資了500元。沒想到,第二天本金500元和約定的收益11.5元就到帳了。之後,薛女士又投資了2000元,第二天本金2000元和收益46元依然如約而至。高額回報率、及時兌現率,再加上微信群裡網友們的現身說法,薛女士對「劉波」所謂「躺著賺錢」的說法深信不疑,開始加大投資力度,幾天內就陸續投資32萬餘元。
沒想到,好景不長,同年11月初,當薛女士再次點擊國盛影業App時,她驚慌地發現該App已經無法打開,所謂的投資微信群解散了,而「劉波」也失聯了。意識到自己被騙了,薛女士急忙到當地派出所報案。
貪小利幫忙套現
外賣小哥滑入深淵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後發現,薛女士的錢被長沙的賀某及其妻子朱某取走了。難道賀某就是「劉波」嗎?公安機關進行了進一步的偵查取證。
賀某是長沙的一名外賣小哥,他到案後稱並不認識「劉波」,之所以去取錢,是受朋友陳某所託。陳某告訴賀某,他在一家酒吧玩網遊時認識了自稱「平頭哥」的男子。在一起喝酒聊天過程中,「平頭哥」向陳某提供了一條「生財之路」,只要陳某用自己的銀行卡幫忙取現,就可以拿到3%的好處費。但是陳某由於個人徵信問題無法辦理銀行卡,所以需要借用賀某的銀行卡進行取現,二人商定3%的好處費平分。
輕輕鬆鬆不費吹灰之力就可賺到3%的收益,陳某和賀某夫婦動心了。隨後,「平頭哥」教他們下載一款聊天軟體,該軟體隱蔽性比較強,會自動刪除已讀聊天信息,聊天好友也看不到彼此的個人信息。錢款入帳後,「平頭哥」會通過該軟體告知賀某夫婦,賀某夫婦則立刻前往相應銀行進行取現,並交給陳某。陳某再按照「平頭哥」的指示,與「平頭哥」安排的人員交接轉移錢款。
儘管陳某、賀某夫婦意識到這些錢可能來路不正,甚至是違法所得,但在利益的誘惑下,還是一步步滑入犯罪的深淵,甚至開始想方設法逃避查處。陳某和賀某等人在交流時,刻意迴避錢款字眼,將其簡稱為「米」。
在用自己的銀行卡收取款幾次後,賀某夫婦覺得風險太大,轉而在網絡非法購買以他人名義開戶的銀行卡,並提供給「平頭哥」用於收取錢款。按照上述操作模式,2019年10月底至11月初,陳某和賀某共計取款100餘萬元,其中就包含了被害人薛女士被騙的32萬餘元,三人非法獲利3萬餘元。
沒有實施詐騙
也要擔責獲刑
圖片來源於網絡,與正文無關
2019年11月15日,賀某夫婦被抓獲歸案,隨後陳某也主動投案。經審查,三人對於「劉波」「平頭哥」等人實施的詐騙行為並不知曉,但對於提取的錢款可能為非法所得心知肚明,其行為已涉嫌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
日前,經如東縣檢察院提起公訴,賀某、陳某、朱某分別被法院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二年三個月、一年六個月,各並處相應罰金。
然而,該案詐騙犯罪的主犯,狡猾的「劉波」「平頭哥」等人因為身份不明,至今未能歸案,被害人的經濟損失也無法全額追回。
檢察官提醒,近年來,以投資理財為名的各類網絡騙局層出不窮。大家遇到各種名目的投資理財項目,特別是以超高回報為餌的項目,務必要繃緊防騙這根弦,對投資介紹人、投資平臺等關鍵信息核實精準,避免上當受騙。如果發現遭遇網絡詐騙,要及時報警、及時止損。(檢察日報 作者:陸曉妹 朱偉 朱林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