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介書生,皇帝欽點進士第一。國家有難,帶兵勤王。遇到敵人,鐵骨錚錚,豪氣萬丈。縱有一腔熱血,也難以挽回即將傾倒的大廈。
人們記得他,是因為亡國詩歌「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激勵了千千萬萬愛國人士。警示後人吸取教訓。
他就是文天祥,丞相帶兵,卻不能救國。國破被俘三年,寧死不屈。續寫了千百年來殺身成仁,捨生取義的信仰。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江西吉水縣人。做童生的時候,看到學校的祠堂供奉歐陽修、楊邦乂、胡銓的畫像,發現他們的諡號都是「忠」。就非常羨慕:「此生不出名,就不是男子漢大丈夫」。二十歲考中了進士,在集英殿對策,天祥應對如流,理宗皇帝欽點他為進士第一名。
開慶初年,元軍進攻宋朝,宦官董宋臣勸說皇上把都城遷往別處,大臣們雖然反對但又不敢說出來。天祥當時在寧海軍做節度使判官,上書勸告皇上:「請求斬殺太監宋臣,穩定人心」。皇上沒有聽從。
鹹淳九年,天祥任職湖南提刑官,見到宰相江萬裡,萬裡很看重他,談到國家大事時悲嘆:我觀看天象,發現朝廷人事安排會有變動,你也要多自勉啊。十年之後,天祥到贛州任職。
德祐初年,朝廷收到長江上傳來警報,詔令大臣勤王。天祥在江西聯絡四方人馬,周圍的豪傑紛紛響應。朋友阻止他:你以烏合之眾萬餘人前去破除京師的危機,難道不是讓羊群和猛虎搏鬥嗎?」天祥說:「國家養育臣民三百餘年,現在有難。雖然我力量弱小,願意以身殉國,只有這樣國家才能保住啊。」天祥把家產全部變賣作為軍費,為國家分憂。
八月,文天祥帶兵來到臨安,朝廷安排他到平江府任職,天祥推辭上書說:「大宋國承接五代之亂,消除藩鎮,建立京師,藉此機會可以矯正尾大不掉的弊端,陳述了防禦敵人的策略。皇上認為天祥高談闊論,難以執行。
十月,天祥來到平江,元兵攻破金陵打到常州,天祥派遣大將援助常州,常州失守,天祥鎮守餘杭。天祥擔任右丞相,以同都督的身份出使江西,帶領軍隊來到汀州,派遣軍隊攻打江寧、雲都,江西起兵接應,軍隊在寧都遭到元軍的圍攻,起義將士都死亡。
至元十四年正月,元兵攻破汀州。天祥帶兵攻打贛州城,其他將士攻打永豐、泰和,吉水的八個縣城拿下一半,唯獨贛州城沒有攻破。附近的其他州郡,都過來奉上縣城。永州起義兵收復了很多縣城,撫州帶領起義士兵接應天祥,分寧、武寧、建昌三個縣城裡的豪傑義士服從天祥的領導。
至元十五年,天祥到麗江邊上屯兵。益王去世,衛王繼位,朝廷加封文天祥少保、信國公。軍中發生瘟疫,死了好幾百人,天祥唯一的兒子和他的母親也死去。十一月,天祥領軍來到潮陽縣屯兵,斬殺了潮州叛變強盜。十二月,天祥軍隊正在嶺南的五坡嶺吃飯,遭遇張弘範的軍隊,天祥倉皇逃走,最後被千戶捉拿。
天祥在潮陽見到弘範,士兵要求跪拜,天祥不從。弘範以招待客人的禮節來對待他。在崖山讓他寫信招降張世傑,天祥說:「我不能捍衛父母,現在又教別人背叛父母,可能嗎?」弘範把天祥綁了起來,天祥寫《過零丁洋》一詩給弘範,最後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範看了之後笑笑,就扔在一邊。崖山被攻破,弘範派人把天祥護送到京師。
天祥在路上八天不進食。到了燕山,天祥被送到了兵馬司。元朝皇帝在南方多次尋求人才,王積翁說:「南朝的人才沒有一個能超過文天祥。」皇帝就派遣積翁宣聖旨。天祥說:「國家都滅亡了,我也死了。任由你們處置吧。」積翁想和宋朝舊臣請求釋放文天祥為道士。留夢炎說不可。天祥在燕山被囚禁了三年,皇上知道天祥終究不會屈服,和宰相商議放了天祥,有人說天祥江西起兵。事情無果。
至元十九年,閩南僧人發現士星侵犯皇帝星座,疑心民間有兵變。中山有人自稱宋朝國主,燕京流傳無名書信,當時左丞相阿合馬遇害。皇帝召見文天祥:你有什麼願望?天祥說:「我文天祥受到宋朝的恩典,不侍奉兩人主人,只願意賜死。」皇上滿足文天祥的願望。
天祥臨死之時從容不迫,對著南方拜了幾拜,慷慨赴刑。幾天之後,他的妻子歐陽氏收取屍體,發現面色如生。其年四十七歲。
他的衣服上有: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