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皇都喜歡尋求長生不老的方法,即使到了現代,長生不老也依然被人們嚮往。曾有文章指出,在自然界中,一些動物是可以長生不老的,只要破解它們長生不老的秘密,這種長生不老的原理就有可能會運用到人類身上,人類有朝一日也能實現長生不老。近來,相對熱門的長生不老動物中就有燈塔水母。
燈塔水母一種水螅體動物,關於它的「傳說」有很多。有人說即使把它開膛破肚,它也能在一天內變成兩條水蛭,三天內長出觸角,只要細胞沒有被破壞,它就能夠永生。還有人說,它還可以從成年時期變回幼年時期,因此它可以長生不老。關於燈塔水母的傳言真是太多了,在說這些傳言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種生物吧。
燈塔水母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海洋中的動物,它們的食物是一些浮遊生物和一些小型的攻擊性比較小的動物。燈塔水母運用觸手捕食,它們的觸手在捕獵時可以釋放出帶有毒性的化學物質讓獵物暈眩並中毒。當獵物被暈眩後,它們就會被燈塔水母的觸手送到嘴裡,然後燈塔水母就利用胃部蛋白酶把獵物分解。
而燈塔水母可以從成熟階段變回幼蟲階段也並不是謠言,它們在合適的水溫下生存一定的時間後就可以重新回到水螅體的形態,這也被人們稱為返老還童。但對於這個說法,中山大學的一位動物學教授發表了不同的觀點,同時也揭露了這種說法的一個邏輯陷阱。我們所說的「長生不老」,指的是能在幼年和成年階段中無限循環,但燈塔水母的這種循環次數並不是無限的。因此,燈塔水母能長生不老這一說法是不太嚴謹的。
徐教授在闡釋這一觀點時,也論述了燈塔水母逆生長的那篇論文。按道理來說,論文的表述並沒有問題,且足夠科學嚴謹。論文提出:燈塔水母在逆生長時會發生的條件,且這些條件相對極端,其中包括了:飢餓、損傷、生存環境的改變等。燈塔水母在完成這些條件後,才會改變形態。
但由於一些人的斷章取義以及武斷推論,結論從「燈塔水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逆生長」變成了「燈塔水母是一種可以逆生長的生物」,這個說法看上去並沒有什麼問題,只是說的稍微模糊了一點。但之後,人們又從「燈塔水母是一種可以逆生長的生物」中提取了關鍵詞「逆生長」,而後將之變成了「燈塔水母可以長生不老」。而這也導致實驗結論被不斷模糊,燈塔水母這種生物也被越傳越玄乎。
關於「燈塔水母被切開以後可以變成水蛭」,徐教授也給出了相應的解釋。這種被切割後自我修復的能力在生物界中是比較常見的,我們所熟知的蚯蚓就有這樣的能力。但目前來說,燈塔水母為什麼能可以自我修復這個問題還沒有明確的答案。小編認為,燈塔水母身上的確有許多值得人們研究的地方,但這些研究絕對是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一個邏輯漏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