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得主 姚昱臣:「力不從心」 世界第二

2020-12-06 人民網四川頻道

原標題:姚昱臣: 「力不從心」 世界第二

  姚昱臣

  左圖 姚昱臣在獲獎瞬間。

  右圖姚昱臣與教練袁有平。

  5大奧賽

  世界金牌得主 ③

  金牌得主小檔案:

  姓名:姚昱臣

  獎項: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

  學校:浙江寧波鎮海中學

  教練:袁有平

  在7月下旬結束的第29屆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以下簡稱「IBO」)上,中國隊4名選手全獲金牌,其中,排名中國第一的是寧波市鎮海中學的姚昱臣,他的成績在世界排名第二。

  從兩年前並不特別喜歡生物到覺得「生動、有料」,姚昱臣一路闖關,進入浙江省隊、國家集訓隊、代表國家隊出徵,直到以個人史上最好的參賽成績拿下IBO金牌。這名未滿十八歲的學子說:「我不喜歡做筆記,不喜歡刷題,不喜歡死記硬背,主要就是多看書,看懂就是記住了。」

  文、圖、視頻/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周裕嫵 實習生邵文清

  獲得資格代表中國參加IBO是萬裡挑一。在寧波市鎮海中學的生物選修教室,不到18歲的姚昱臣身著白色T恤、一副黑框眼鏡,言行舉止沉穩,但眉宇間又透著一股機靈勁。

  生物競賽之旅

  沒感情到被「有料」打動

  教室明亮寬敞,四張課桌組成一個方塊「陣地」,七八個方塊排成兩排,桌面上堆著一些「大塊頭」生物書,似乎在無聲地訴說曾經有過的「備考硝煙」。進門右側靠牆立著一個鐵皮書櫃,書櫃最上面兩格屬於姚昱臣的。打開櫃門,裡面整齊擺放著他備戰競賽的資料。兩年前,剛升入高一的姚昱臣就是在這間教室,正式開啟「生物競賽之旅」。

  姚昱臣是指導老師袁有平親自挑選而來。彼時,姚昱臣還是一名初三學生。袁有平回憶:「當時他的綜合成績挺好,面試印象不錯,但有擔心,怕他靜不下心,孩子看起來靈活,開朗外向,怕進來之後管不了。」

  姚昱臣最初對生物並沒有太多特別感情,各學科成績較為平均,但袁有平老師的生物課講得生動、有料,打動了他,他最終選擇了生物興趣小組。

  「所有想像的事情最後跟現實不太一樣,但真的進入生物興趣小組後,我意識到要讀的書確實很多,相當於提前學習大學生物知識。」姚昱臣如是說。

  曾讓小學老師頭疼

  從坐不住到靜心啃「書」

  姚昱臣說自己:「在小學時就讓老師頭疼,覺得老是不學習,一有機會就往外跑。初中後,班主任很嚴厲,從初一嚴加整治,但不會讓我當眾出醜,所以收斂不少,但不喜歡成天坐在書桌前,一有時間就喜歡找人聊天,一起去散散心。」

  這種「進步」在袁有平看來顯然是不夠的。「雖然我們會鼓勵覺得學累了可以休息,出去走走放鬆,但剛開始時,姚昱臣是課間去玩,體育課去玩,經常找不到人,不過他的學習能力很強,後來慢慢就把控得比較好,累的時候才出去休息。」

  對於終於可以靜心坐下來啃「大塊頭」的生物專業書,姚昱臣幽默地說:「這是高中生普遍的覺悟吧。」

  覺得自己是學霸嗎?姚昱臣回答:「只是做了該做的事情。」因為要準備比賽、參加比賽,他平時會落下一些課程,「有些我非常佩服的競賽生,他們瞬間就可以跟上常規課,而且是跟上創新班的課程,我並不是很能做到這一點。」

  競賽感悟

  特別不想做一個書呆子

  對於姚昱臣的學習特點,袁有平評價道:閱讀能力比較強,「比如大學本科四年的生物專業書,大致都能掌握。他的理解能力比較強,好像沒見他一直去背書,但比一般的同學掌握得快,資料整理得好。」

  姚昱臣說,自己不喜歡做筆記,不喜歡刷題,不喜歡死記硬背,最主要的就是多看書,從小就喜歡看書,「其實看懂了,本身就記住了,有些東西記下來並沒意義。」

  他認為,記筆記是梳理知識點,但梳理知識點並不一定靠筆記,「我比較多的是畫線,或者想起前面的知識點,想不太清楚,就會在書旁邊再抄一遍,翻書時看到就再想一遍。」

  姚昱臣特別感謝父母從小到大的理解支持,包括支持他選擇生物競賽。「我從小做作業快,做完了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出去玩,學過畫畫、學過竹笛,但幾乎沒有上過課外補習班。」

  回頭看兩年前選擇走競賽之路,雖然吃了很多苦,但姚昱臣認為,還是適合自己的選擇,「我比較適合生物競賽,但也是非常冒險的事,一些好素質的學生可能並不適合競賽。」

  在這段奇特的學習經歷中,姚昱臣也獲得很多啟發,「比如生物方面的專業知識,中國的學生可能非常擅長,但和國外的同齡學生相比,他們的氣質會成熟不少,對世界的認識也豐富很多。所以,我不要做一個書呆子。」

  高一時,姚昱臣就已經被保送清華大學,對於未來,他說:「拋開研究的難度,未來希望能從事腦神經科學或者腫瘤的研究。」

  教練袁有平

  2年備戰,

  師生奮鬥數百天

  在成為4名國家隊成員之一、前往伊朗德黑蘭參加此次的IBO比賽前,姚昱臣一路經過了全國生物聯賽(浙江省賽區)、浙江省隊、全國生物競賽、國家隊的層層選拔,最後在今年三月份,從50名國家集訓隊隊員中脫穎而出,正式進入國家隊。

  教練袁有平說,過去兩年備戰中,姚昱臣基本都沒有休息,「去年上半年整個學期只回過一次家,付出的努力比平常人要多很多。」

  「最擔心的是省隊選拔的那場比賽,只有8個名額,畢竟如果進不了省隊,那就意味著競賽之路就止步於此了」,袁有平如是說。之前,姚昱臣參加了全國生物聯賽,這次比賽要從浙江的1200個學生中選出60個人,他在這次比賽拿了一等獎,排第十名,然後浙江省隊的選拔是從這60個人中選8個。最後,姚昱臣考了第一,順利進入浙江省隊。

  用解剖鏡辨小花種類

  在袁有平看來,姚昱臣不僅理論知識掌握比較到位,實驗動手能力也非常強,「他的植物切片切得又快又好,給他一個解剖鏡,他就能辨認出一朵小花是哪一科的植物;給他一隻小蜜蜂,就能極為熟練地將小蜜蜂的消化系統和神經系統取出來。」

  為了給姚昱臣準備實驗標本,袁有平煞費苦心。有一種植物叫「毛茛」,通常生長在水溝旁邊,為了找到一株「毛茛」來觀察它的根結構,袁有平遍尋了寧波數條大小水溝都沒有找到,結果有一次在學校食堂吃早飯時不經意間發現了幾棵,他趕緊挖出來,又去找種菜的人,才挖到足夠多的標本。還有一次為了找到稻蝗,袁有平騎了幾公裡的自行車才找到。

  世界第二完全沒想到

  最意外的一場比賽是全國生物競賽,全國有240名學生參加,這一次考試,姚昱臣只考了30多名,「成績不理想,因為有項實驗數據他忘記給老師籤名了,但他是進入國家集訓隊的唯一一名高一生,是年齡最小的一個」,袁有平說。

  今年三月,從這50人中再選出4人組成國家隊參加IBO,姚昱臣當時的成績是第三名。對於IBO的成績是世界第二,姚昱臣直言「完全沒有想到」。

  「國際賽和國內賽差異比較大,實驗考試總共分四門,每一門都有一種力不從心的感覺,就是題沒法做完,只能盡力發揮。」

  當晚成績是從銅牌開始,從後往前公布。按照近年中國隊的水平,基本上預期可以拿金獎。姚昱臣原本期待自己或許可以拿金牌,但完全沒想到是很前的名次。當工作人員宣布到第十名還沒有公布他的名次,他已經很開心。

  「到公布第三名時,老師已經讓我披著國旗準備領獎。等到宣布我成績時,特別開心。」 姚昱臣說。

  對話姚昱臣

  要有十足毅力與努力

  廣州日報:準備競賽是枯燥、漫長的過程,有什麼方法給自己打氣?

  姚昱臣:不煩躁就行,並不說要特別開心才能學習,只要能靜下心來就可以。

  廣州日報:對自我的要求高嗎?

  姚昱臣:只要盡力,有些地方必然會有不足,如果沒辦法盡力就沒必要糾結,坦然一點。我對專業性的東西要求比較高,畢竟自己經歷了足夠長時間的培訓,經歷了很多比賽,如果實驗水平到不了應到的水平,肯定是自己沒有做好。該做到的做好就行。

  競賽成績有一定隨機性

  廣州日報:對想實現的目標會很努力?

  姚昱臣:對,目標擺在那,自己要盡力,但不會說達不到就會怎樣。畢竟有太多真正優秀的同學落選,並不是因為他們自身有特別顯著的缺陷,並不是有實力的人一定會走到最後,競賽成績有一定的隨機性。

  廣州日報:對想選擇競賽道路的學弟學妹有什麼建議?

  姚昱臣:真的有遠大的目標和打算,就要有十足的毅力,付出十足的努力。

  競賽結束後離興趣更近

  廣州日報:現在會不會對生物課的興趣更高一點?

  姚昱臣:會更加不排斥,畢竟現在學習起來會比較輕鬆,也接觸到真正有意義的東西,尤其是現在競賽全部結束後,就沒必要再鑽研那些為競賽而準備的問題,就可以離興趣更近一點。

  小連結:

  考智力也考動手能力的IBO

  建立於1989年的國際生物奧林匹克競賽(IBO),旨在考參賽者的生物實驗技能和解決生物難題的能力,是世界學生在生物學領域的最高水平展示。IBO不僅是對智力的考驗,也是對體力、動手能力的挑戰。在實驗考試這一天,需完成4個實驗,每一次實驗都需要閱讀數十頁的中英文背景材料,並需要在90分鐘內完成實驗作答。

  今年有來自70個國家和地區的270名選手參加了比賽,有25個國家和地區派出了觀察員。經過4門實驗(植物解剖和生理學、動物系統和解剖、生化和分子生物學、行為和進化)和理論的激烈角逐,最終產生金牌27枚。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相關焦點

  • 第44屆國際物理競賽(IPHO)金牌得主王思真談競賽
    生命的意義在於全心全意的投入   --第44屆IPHO金牌得主談競賽 ;   2013年,榮獲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金牌;   2013年,榮獲國際奧林匹克物理競賽金牌。
  • 中國隊喜獲第十三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在第十三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International Earth Science Olympiad, IESO)中,來自江蘇連雲港市贛榆高級中學的蘇晗代表中國代表隊獲得金牌!   第十三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於8月26日在韓國大邱隆重開幕。此次競賽共有41個國家和地區出席,參賽國家包括中國、美國、義大利、法國、俄羅斯、日本和韓國等,共有181位選手參賽。
  • 湖南師大附中學子勇奪第51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喜報12月15日晚,從北京大學傳來喜訊:在第51屆國際中學生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湖南師大附中李世昌同學經頑強拼搏,以世界第三名的優異成績勇奪金牌!特向全校師生報喜!至此,湖南師大附中學生在國際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中共獲得金牌33枚、銀牌10枚、亞洲金牌11枚,國際金牌數和獎牌數均位列全國第一!
  • 國際物理奧賽金牌得主獻「攻略」: 深入研究中學、大學教材
    【編者按】2018年的世界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奧林匹克競賽上月已陸續結束,站在世界舞臺的頂尖選手是如何一路通關的?他們有何學習秘訣?是智商過人還是別的特質碾壓眾人?廣州日報全媒體今起推出金牌得主和教練系列專訪。
  • 中國選手包攬2020年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前五名
    2020年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於12月8日至15日舉行,產生17枚金牌和4個單項獎。中國代表隊五名參賽選手張意飛(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孫睿(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李世昌(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韓永琰(華東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和歐陽霄宇(江蘇省蘇州中學)憑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優秀的綜合素質,發揮出色,均以高於金牌分數線50%以上的突出成績獲得金牌,並包攬本屆競賽的前五名。張意飛同學以優異的個人表現,贏得最佳總成績獎、最佳理論獎和最佳實驗獎三項單項獎。
  • 臨沂一中張子碩摘得2019年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2019年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選拔賽決賽於5月26日在北京圓滿落幕,臨沂一中高二學生張子碩摘得金牌。據悉,在山東省賽區選拔賽中,臨沂一中學生榮獲一等獎1人,二等獎69人,三等獎132人,共202人獲獎。
  • 20年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國家隊表現出色
    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意在發掘和鼓勵對於計算機科學領域有濃厚興趣的年輕人,促進世界各國家和地區的計算機科學後備人才友好交流。首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支持下於 1989 年在保加利亞舉辦,此後的 32 年中,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已經發展成為僅次於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的第二大國際性學科賽事。
  • 2019年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國隊「數理化」怒砍三金
    到了如今,家長不單單局限於學校裡面所學的數理化書本知識,更是將孩子送到各種競賽班,拓寬孩子自己的思維方式。每年我國都會選派出精英中的精英去參加國家奧林匹克「數理化」競賽,與世界各地的選手同臺競技。 7月20日,中國隊展露鋒芒,與美國共享冠軍榮耀,6名隊員全部獲得金牌,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還有兩人收穫了滿分。 7月30日又傳來捷報,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參賽的4名選手斬獲三金一銀,奪得世界第一。
  • 第5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國代表隊獲得三金一銀
    2019年7月29日,第51屆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International Chemistry Olympiad,2019ICHo)在法國巴黎落下帷幕。中國代表隊最終斬獲3金1銀,其中,來自浙江杭州學軍中學的何流同學總分排名第一、實驗成績排名並列第一,來自河北衡水第一中學鄧子傑同學理論排名第一,總分排名第二,湖南長沙市第一中學楊景程同學榮獲金牌,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陳劭炎同學獲得銀牌。2019國際化學奧林匹克競賽有來自全球80個國家及地區的320名選手參賽,共設金牌37枚、銀牌64枚和銅牌85枚。
  • 數理化生競賽 「全面開花」 深中學子秘籍何在?
    南方日報訊 (記者/孫穎)深圳中學日前捷報頻傳,在2019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廣東賽區比賽、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廣東賽區)複賽、第33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初賽)、第28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均取得驕人戰績,上述各獎項獲獎人數也位列全省首位。
  • 第29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在渝中區舉行
    本報訊 (記者 劉 侃)10月5日,被譽為中學生生物學競賽「全運會」的第29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在巴蜀中學開幕,來自全國30個代表隊的240名生物學選手參賽,在競賽中一展風採。
  • ...的中國代表隊在第十一屆國際地球科學奧林匹克競賽中喜獲三金一銀
    Earth Science Olympiad, IESO)中,由天津市南開中學魏欣辰、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馮睿傑、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中學賈天依、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二中學方顥穎組成的中國代表隊獲得三枚金牌和一枚銀牌,總成績第一,打破了臺灣地區連續10年總成績位居榜首的歷史,其中魏欣辰同學更是以絕對優勢斬獲金牌的最高分。
  • 兩次獲國際數學奧賽金牌的韋東奕,10年前被保送北大,現在怎樣
    對於熱愛數學的人而言,進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學習是最高的夢想,在這裡擁有國內眾多數學頂級人才,能到這裡學習的學生,基本上在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有過突出表現的,多數也是拿到過金牌的學生,比如:許晨陽、張偉、朱歆文等,而且他們如今在數學領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位同樣出色的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得主,來自山東的韋東奕。
  • 杭州學軍中學高一男生拿到兩塊全國信息學競賽金牌
    在剛剛結束的亞太地區信息學奧賽中國賽區比賽中,學軍中學高一男生張哲宇奪得金牌,整個團隊的表現非常亮眼,共6名同學奪得金牌,成績全國第一。  每年四五月起,進入競賽季。學軍中學的信息學競賽教練徐先友,就開始帶著團隊各處跑。5月初,參加全國信息學奧林匹克精英賽,7名同學獲得金牌,在全國遙遙領先。
  • 第13屆國際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在京開幕
    8月16日晚,第13屆國際中學生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學大禮堂拉開帷幕。國際地理聯合會地理奧林匹克競賽委員會聯合主席Alexander Chalmers,中國地理學會副理事長張國友,本屆國際地理奧林匹克競賽組委會聯合主席、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王民,人民教育出版社總編輯韋志榕,教育部考試中心張亞南等領導和嘉賓出席了開幕式。
  • 2019年含金量最大的中小學全國性競賽活動——五大學科競賽
    一、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此項競賽的主辦單位是中國數學學會,是全國中學生級別最高、規模最大、最具影響的數學競賽。每一屆比賽,全國成績最好的約30名選手以及中國女子數學奧林匹克和中國西部數學奧林匹克的前兩名,組成參加當年IMO的中國國家集訓隊,有機會代表國家參與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大賽。
  • 香港5名中學生在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上獲獎
    中新網7月31日電 據《香港商報》報導,5名中學生日前代表香港參加「第49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共奪得1面金牌、3面銀牌和1面銅牌。香港署理教育局局長蔡若蓮30日祝賀香港隊在賽事中表現出色。據報導,各位獲獎者之中,Rahul Arya(英皇佐治五世學校)在比賽中奪取金牌,Gaurav Arya(英皇佐治五世學校)、鄒駿宏(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及梁捷(喇沙書院)各贏得1面銀牌,而銅牌得主則為文禮信(拔萃男書院)。
  • 日本將舉辦國際科學奧林匹克競賽 中韓等數萬人報名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馬麗】據日本NHK電視臺1月2日報導,世界各國高中生等參加的數學、物理等學科的高端知識競賽「國際科學奧林匹克」從今年起到2023年將在日本各地舉辦。其中具體包括:今年9月在茨城縣舉辦信息學科的競賽;2020年8月在長崎縣舉辦生物學競賽;2021年7月在大阪府舉辦化學競賽。2022年夏季的物理競賽和2023年7月的數學競賽,舉辦地點尚未確定。「國際科學奧林匹克」每年在全球舉辦一次,由各國高中生等參加數學、物理、化學等七大學科的筆試及實驗,同時還舉辦參賽者出席的交流會。
  • 7年了,贏了清華,獲丘成桐數學競賽6塊金牌的北大天才,如今怎樣
    在這裡齊聚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學尖子和幾乎所有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的得主,例如:惲之瑋、張偉、許晨陽、朱歆文等,現在已經是數學界非常出色的大家。而有一個北大天才,打贏清華大學,獲得6塊丘成桐大學生數學競賽金牌,堪稱「北大鎮校之寶」。值得一提,此人曾是兩屆國際奧數金牌得主,被保送北京大學,獲得北大本碩博連讀,完全屬於我國自主培養的數學大咖。
  • 成都七中生物競賽3人獲得金牌進入國家集訓隊!
    10月8日,第29屆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在重慶市巴蜀中學落下帷幕。四川省代表隊8人參賽,斬獲4金4銀,4人入選國家集訓隊。 劉奕宇同學獲全國第11名(右二) 賽 事 簡 介 全國中學生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是全國中學生學科競賽活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