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兩個國家海洋公園被封東協遺產,以生物多樣性和瀕危儒艮聞名

2021-01-15 暹羅飛鳥

遊客在董裡的Hat Chao Mai National Park國家公園浮潛。

據泰國自然資源和環境部長瓦拉烏特(Varawut Silpa-archa)稱,在柬埔寨暹粒舉行的第十五屆東協環境部長級會議上,泰國南部的兩個海洋保護區被確認為東協遺產公園。

瓦拉烏特先生率領泰國代表團出席了十五屆東協環境部長會議,代表團成員包括國家公園、野生生物和植物保護部局長Thanya Netithammakul。

瓦拉烏特說,位於董裡(Trang)的Hat Chao Mai國家公園和Mu Ko Libong保護區,以及位於素叻他尼(Surat Thani)的安通(Ang Thong)海洋國家公園都隸屬於國家公園、野生動植物保護署,已經被批准為第45個和第46個東協遺產公園。

Ang Thong Marine National Park

部長說,另外三個新的東協遺產公園分別是越南的 Lo Go-Xa Mat國家公園和Ngoc Linh自然保護區,以及緬甸的Htamanthi野生動物保護區。

文化遺產公園的批准基於包括唯一性、多樣性和傑出價值以及管理計劃在內的標準。

泰國安達曼的Hat Chao Mai國家公園和Mu Ko Libong非狩獵保護區以其生物多樣性和瀕危儒艮的棲息地而聞名。

泰國灣的安通國家海洋公園由42個小島組成,以其海灘、洞穴和珊瑚而聞名。

它們是泰國的第五和第六座遺產公園,僅次於考艾國家公園( Khao Yai National Park,),塔魯濤海洋公園(Tarutao Marine Park),Ao Phangnga-Mu Koh Surin-Mu Koh Similan海洋國家公園和喀拉昌森林綜合體(Kaeang Krachan)。

□ 主編 飛鳥 編輯 布朗 cony ﹡暹羅飛鳥(siambird)出品,未附授權圖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新冠疫情致泰國熱門海域關閉,儒艮、稜皮龜等瀕危海洋生物回歸
    4月份,普吉島芭東海灘因引擎被關閉。珊瑚增多標誌著海洋生態系統正在恢復。空蕩的海灘還迎來了瀕危海洋生物的回歸。4月15日,索翁廳長就表示,去年11月以來,瀕臨滅絕的稜皮龜在普吉島和攀牙灣海灘上建造了11個巢穴,這是20多年來最多的一次。一個海龜巢大約有60-120個卵,孵化大約需要60天。
  • 東協峰會通過《曼谷宣言》,首倡聯合解決海洋垃圾難題
    根據《聯合早報》報導,東協於22日通過了一份宣言,承諾在國家和地區層面減少海洋垃圾。這是東協首次以宣言形式,集體表達對愈發影響海洋生物、漁業、旅遊業的海洋垃圾問題的關切。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東協將採取更全面的對海洋治理方案,加強研究能力、區域和國際間合作,並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 泰國國家公園一頭鹿離奇死亡 胃裡發現塑膠袋和內衣
    封面新聞記者 湯晨 編譯據英國衛報報導,有關官員證實,在泰國首都曼谷以北大約630公裡的一個國家公園裡發現了一隻10歲的鹿的屍體。這頭死鹿是在泰國坤沙桑國家公園被發現的。在宣布死亡後,獸醫對鹿的死因進行了分析。
  • 泰國儒艮寶寶離世怎麼回事?泰國儒艮寶寶離世原因是什麼死因揭秘
    泰國官員於上周六宣布,一隻在泰國走紅的儒艮因胃裡塞滿了塑料垃圾而死亡。 這隻8個月大的動物去年4月在泰國南部的一個海灘附近被發現,隨後接受了海洋專家的照顧。 海洋和海     原標題:泰國儒艮寶寶離世怎麼回事?泰國儒艮寶寶離世原因是什麼死因揭秘     泰國儒艮寶寶離世。
  • 中華白海豚瀕危仍在加劇,我國海洋生物多樣性現狀不容樂觀
    「目前人們並不掌握地球上海洋生物物種的精準數字,但不可否認的是,因為生物多樣性下降導致的生態災害正在加劇,比如人們熟悉的赤潮,新近出現的因水母引起的白潮。」今年的6月8日是第十一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二個全國海洋宣傳日,談及世界海洋日 「珍惜海洋資源 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主題,中科院海洋所李新正研究員形容,「很正常,也很及時,確實需要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大自然留給中國的寶貴遺產,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 中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有效的措施,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於首要地位。我國經過60多年的努力,已建成數量眾多、類型豐富、功能多樣的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完善,瀕危物種保護不斷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初見成效,國際合作穩步推進。
  • 泰國美人魚(儒艮)要死光了!目前不足 200 只!
    泰國國家公園和動植物廳廳長唐耶日前指出,目前泰國僅存的儒艮數量不滿200隻,已經頻臨絕種,起因是被人民獵殺,以肉當補藥,以其牙齒當作吉祥物,且加上漁船捕魚工具的大批殺害,儒艮更是危機四伏。泰國國家公園和動植物廳廳長唐耶日前在曼谷花園酒店主持保護儒艮會議上表示,雖然儒艮列為保護動物,並且列入頻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第一表,已全面禁止買賣,但泰國的儒艮卻沒得到積極的保護,儒艮棲身的地方和主食海草的產地常常遭遇人類過度破壞
  • 林草科普|自然保護地: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核心基礎
    中國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具備幾乎所有生態系統類型的國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不僅是大自然留給中國的寶貴遺產,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財富。中國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是生物多樣性保護最有效的措施,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居於首要地位。
  • 帶你神遊奇妙的生物多樣性遺產圖書館
    這是一個由自然歷史、植物學、研究論文和國家圖書館等綜合而成的全球性聯合生物多樣性文獻圖書館。這個圖書館的名稱是生物多樣性遺產圖書館(BHL)。        這座圖書館可供讀者開放使用,擁有5500萬頁文獻和15萬幅地球上各種生命形式的插圖,這些資料最早可追溯到15世紀,是世界上最大的可開放使用的自然圖書館。
  • 關於在三沙開展海洋國家公園建設的建議
    這裡有著豐富的珊瑚礁和熱帶島礁生態系統,擁有世界最深的海洋藍洞—永樂龍洞和石島老龍頭等海洋地質遺蹟,生長著海龜海鳥等大量的珍稀瀕危海洋生物和極為豐富的魚類資源,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與社會價值。把三沙作為海洋類國家公園建設,對於保護我國海洋生態環境、海洋地質遺蹟和海洋珍稀動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東協十國首次向海洋垃圾「宣戰」,戳中全球「痛點」
    資料圖:印尼首都雅加達海岸上的塑料垃圾(圖源:RT)6月20至23日,第34屆東協峰會在泰國曼谷召開,東協十國領導人一致通過了關於海洋垃圾治理的「曼谷宣言」,誓言將共同行動以減少區域內的海洋垃圾。這是東協就海洋垃圾治理達成的首份協議,展現了東協國家攜手解決海洋垃圾問題的決心,在全面參與應對海洋垃圾治理國際進程邁出了堅定一步。「曼谷宣言」的提出,顯示出東協國家對海洋垃圾治理急迫性的普遍認同。近年來,海洋垃圾汙染形勢嚴峻,有報告顯示,全球海洋垃圾正在以每年超過800萬噸的速度增長。如果不儘快採取措施,海洋將無法負荷,人類和其他生物都將無法生存。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小編帶你認識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中國日報網5月22日電(沈洋)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生物多樣性一般來說包括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三個組成部分。這其中,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核心。目前已知的物種在200萬種以上,可以說,正是如此豐富的生物物種使我們的地球充滿了勃勃生機。但是,世界物種多樣性正在面臨嚴峻的威脅。
  • 美人魚之傷:泰發現已死亡儒艮,死因未明,數量已不足200頭!
    在神話中,海洋中住著一種長著人身魚尾的神秘水生動物,那就是美麗的美人魚,美人魚到底存不存在還在探討!實際上,現在一般都認為美人魚的生物原型是儒艮,只是現在儒艮數量已極為稀少,近日在泰國的甲米諾帕拉塔拉海灘又發現已死亡儒艮,現在泰國的儒艮也越來越少,保護儒艮行動刻不容緩。
  • 林草科普|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瀕危植物調查-湖北篇
    ,對湖北省生物多樣性重點區域神農架和三峽庫區物種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多樣性,以及人與生物多樣性和諧典型案例進行了深入調研。神農架於 2016 年 7 月在第 40 屆世界遺產大會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首個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世界遺產三大保護機制共同錄入的名錄遺產地。
  • 泰國儒艮寶寶離世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泰國儒艮寶寶離世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時間:2019-08-19 11:2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泰國儒艮寶寶離世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2019年8月17日,泰國董裡府,一隻可愛的儒艮寶寶因被塑料碎片堵塞消化系統而死亡。
  • 生物多樣性
    海洋及海岸帶物種及其棲息地不斷喪失,海洋漁業資源減少。    物種瀕危程度加劇 據估計,我國野生高等植物瀕危比例達15%—20%,其中,裸子植物、蘭科植物等高達40%以上。野生動物瀕危程度不斷加劇,有233種脊椎動物面臨滅絕,約44%的野生動物呈數量下降趨勢,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下降趨勢明顯。
  • 泰國獸醫用牛奶和海草餵養走失的儒艮幼崽
    海洋專家正在培育一種大型海洋哺乳動物——儒艮幼崽,希望有一天它能重回大海,自由生存。據悉,這隻5個月大的雌性儒艮名叫Marium,在社交媒體上傳播了海洋生物學家擁抱它並用牛奶和海草餵養它的照片,這張照片在泰國網際網路上引起了轟動。
  •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 滅絕的海洋巨獸——大海牛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聯合國大會於2000年12月20日,通過第55/201號決議,宣布每年5月22日為「生物多樣性國際日」,以增加對生物多樣性問題的理解和認識。指定這一天為國際日是以此慶祝1992年5月22日奈洛比會議最後通過的決議《生物多樣性公約》協議文本。
  • 大凌河口國家海洋公園-珍稀鳥類的「樂園」
    大凌河口國家海洋公園 漠漠/攝本刊訊(記者蘇樹芳 通訊員宗立聲)近日,隨著大凌河口生態修復項目竣工在即,遼寧省凌海市大凌河口濱海溼地周邊的生態環境正在悄然發生改變,引來眾多久未謀面的「老朋友」-珍稀瀕危鳥類的回歸。大凌河口國家海洋公園儼然成了珍稀鳥類的「樂園」。
  • 保護生物多樣性 建設美麗彩雲南
    5月22日是聯合國確定的「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以自然之道,養萬物之生」。  當天,雲南省發布《雲南的生物多樣性》白皮書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倡議。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動物研究所、雲南大學、雲南生物多樣性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