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一隻斑海豹的屍體,以及一堆堆死去的海膽、海星等其他海洋底棲生物被衝上哈拉科特爾斯基海灘。
攝影:ALEXANDR PIRAGIS / SPUTNIK VIA AP
撰文:ALEC LUHN
9月14日,哈拉科特爾斯基海灘迎來了難得的晴日。風吹向大海,捲起海浪,水溫12度,比氣溫還高。這樣的天氣非常適合衝浪,至少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冰火之地」堪察加半島上是這樣。
Katya Dyba是太平洋海岸當地衝浪學校斯諾韋(Snowave)的管理人員,她從浪峰下來半個小時後,情況不妙:視力開始變得模糊,喉嚨疼痛。她的一位同事甚至睜不開眼睛。
起初,衝浪者以為是陽光太耀眼,或者風過於猛烈。然而,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們開始感到噁心、嘔吐、腹瀉和發燒。他們意識到,海洋裡有有毒的東西。最終,共有16人去了醫院,一些人被診斷為角膜灼傷。
與此同時,一堆堆無生命的海膽和海星被衝上堪察加半島的東岸。海灘遊客捏著觸手,拾起柔軟的紅色章魚。一灘散發著惡臭的黃色泡沫,長几公裡,寬幾百米,沿著海岸順流而下。潛水員估計,在一些地方,95%的海洋底棲生物已經死亡。
「我完全被弄糊塗了,因為在哈拉科特爾斯基海灘,海水總是很清澈,以前從未發生這樣的事情,」Dyba說。一個月過去了,她的眼睛依然乾澀。
問題向西南方向蔓延,圍繞著半島,影響到了食物鏈的上層:上周,在堪察加半島的西海岸,人們發現了幾千條死魚,大部是海底魚類;有幾隻棕熊因為吃了這些魚,出現嚴重食物中毒。這只是大規模海洋生物死亡帶來的漣漪效應之一。
起初,很多人懷疑是汙染的緣故,但現在科學家表示,死亡可能是赤潮造成的。這帶來了更麻煩的問題:氣候變化會對地球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海洋環境之一造成怎樣的影響?這裡生活著硬頭鱒、海獺等瀕危物種。
「我們沒想到赤潮的區域會如此之大,」遠東聯邦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Kirill Vinnikov說:「前所未見。」
「整個海岸帶都被感染了」
堪察加半島位於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像一條垂下的尾巴,這是地球上活火山最集中的地方。河流在熔巖區流淌,冰川水流入廣闊的沼澤,也為6種海洋鮭魚提供了完美的產卵地。這些鮭魚又是棕熊、斑海豹、逆戟鯨,以及數量不斷減少的虎頭海雕和虎頭海獅的食物。鮭魚、灰鯨和極度瀕危的露脊鯨通常以堪察加半島營養豐富的洋流裡的浮遊生物為食。
雖然堪察加半島盛產鮭魚,但這裡也生活著各種底棲魚類、軟體動物、海葵、海星和海膽,它們為海象和水獺等哺乳動物提供了食物。由於無法遊出被汙染的水域,這些底棲生物大量死亡。
黃色泡沫湧上哈拉科特爾斯基海灘。地方當局最初懷疑是工業化學品或石油洩漏,但現在的證據指向有毒藻類大規模增長。
攝影:ALEXANDR PIRAGIS / SPUTNIK VIA AP
「這個生態系統裡的一個重要元素突然消失了,」綠色和平組織俄羅斯分部的氣候項目負責人Vasily Yablokov說,他一直在勘察加半島收集樣本。
面對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科學家很快排除了火山活動的原因。在哈拉科特爾斯基海灘收集的樣本裡,苯酚、鐵、成品油、磷酸鹽離子和汞的含量超出正常水平好幾倍。但這些濃度,以及9月23日的一艘過往船隻傾倒的廢水,似乎都不足以解釋大規模死亡。官員們還排除了附近農藥傾倒和軍事試驗場地洩漏的可能性。
上上周,科學家飛過海岸尋找線索。他們發現黃色、綠色和紅色的水,讓人聯想到赤潮。這些微小的浮遊植物提供了地球上多達一半的氧氣,但當徑流中的營養物質「過多」或者水溫升高時,這些物種就會不受控地瘋長。這時候,它們會釋放出毒素,消耗水中的氧含量;死亡後,它們在海底腐爛分解。Vinnikov說,這或許可以解釋勘察加半島的底棲動物的高死亡率。
「我們向堪察加半島以南飛了100公裡,看到幾乎整個沿海地區都出現了這種變色現象,」他說:「整個海岸帶都被感染了。」
之後,科學家在水和沉積物樣本中發現了幾種裸甲藻的DNA,它們的毒素會刺激人的鼻子和喉嚨。根據加州大學聖克魯斯分校的Raphael Kudela的說法, 9月下旬的衛星圖像顯示,在堪察加半島東南側的阿瓦恰灣,葉綠素(植物和藻類的光合作用色素)的濃度雖然不高,卻是月平均值的兩倍。
赤潮,紅色警報
在勘察加半島,赤潮並不少見。但Vinnikov說,與近幾年相比,這次假定事件的範圍更廣,持續時間更長。
除了無脊椎動物,鮭魚的屍體也被衝上了岸,而鮭魚是當地食物供應鏈和經濟的基礎。每年這個時候,銀鮭魚會從海洋遊回來,逆流而上產卵,可能穿過赤潮。
「赤潮期間遊過這一區域的魚,如果赤潮面積足夠大,魚很有可能受到影響,甚至因為急性接觸強烈的毒素而死亡,」伍茲霍爾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Don Anderson說。但他補充說,海水混合可以很快清除掉水中的汙染。
魚類、浮遊動物和底棲生物處於食物鏈的底層,會把藻類毒素傳遞給海象和鯨魚等捕食者,或者因為缺氧大量死亡,導致捕食者缺乏食物。
到目前為止,海膽的死亡數量遠超魚類,這讓人們開始擔心海獺的生存,因為海膽是海獺的主食。蘇聯解體後,堪察加半島開放密集捕魚;如今,在半島南部,海獺的數量從幾千隻驟降至約200隻。海膽的減少「會給這個物種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Vladimir Burkanov說,因為海獺很少像其他海洋哺乳動物那樣去遠處覓食。Burkanov是位於海參崴的太平洋地理研究所勘察加分所的首席科學家。
根據Anderson的說法,勘察加半島當局應該繼續調查化學汙染的跡象,汙染可能與引起赤潮的營養物質有關。預計全球赤潮現象將會增加,主要原因在於氣候變化;與減緩氣候變化相比,解決汙染問題更容易也更直接。
北極地區面對赤潮越來越脆弱,但我們還沒有足夠的數據說明,位於亞寒帶地區的堪察加半島是否也是這樣。「一般來說,海水變暖會帶來更多這樣的赤潮現象,但這實際上很複雜,」Anderson說:「海水變暖也會迫使一些(藻類)離開這片海域,向北移動。」
Burkanov稱之為「赤潮和紅色警報」,現在科學家在呼籲對勘察加半島的水質做更多的監測。
「如果真的是前所未見的大規模赤潮,那麼這次事件就是一個警告,」他說:「這甚至比化學物質造成的局部汙染還要嚴重。」
(譯者:Sk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