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60年:開啟「語同音」時代,從掃盲工具到文化橋梁

2021-01-14 百家號

正在學習漢語拼音的孩子們。東方IC 資料圖光明日報5月11日報導,拼音打字、查閱字典、學普通話……今天,漢語拼音已經融入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至於常忽視它並非古已有之,而是中國語文現代化的產物,是幾代人智慧的結晶。

5月10日,《漢語拼音方案》頒布60周年紀念座談會在京舉行,來自教育、科研、文化等各界代表100餘人,共同研討漢語拼音研製、推廣和應用的歷史經驗與時代價值。

1.從口耳相傳到科學方案

為什麼要研製並頒布《漢語拼音方案》?據時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吳玉章之孫吳本淵回憶:「其實當初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用一個好方法來掃除文盲。」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文盲率達80%,黨中央為了能迅速改變落後面貌,特別重視掃盲和文化普及,開展了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和制定推行漢語拼音方案三大任務。

當時,我國傳統採用的直音法和反切法,在給漢字注音時表現出很明顯的弊端。「直音要用同音字,而有的音節沒有同音字,如『耍、釀、餒』;有的音節雖有同音字可是很生僻,注了音等於沒注,如『衄』的同音字有『恧、朒』。反切是用兩個漢字拼出一個音節來注音,如『一,於悉切』,很難掌握。」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蘇培成告訴記者,「學習普通話不能用漢字注音,因為那樣學習的人按方言語音來讀,就無法學會普通話。」

古代的不行,外國人設計的又如何呢?明末清初以來,外國人為傳教和學漢語而設計的注音方式有利瑪竇的拉丁字母式、英國人的威妥瑪式拼音、美國人甘迺迪設計的耶魯拼音等。「這些拼音方案都是為外國人服務的,既沒有統一的語音標準,也不追求與漢語漢字讀音對應的準確性。」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常務理事袁鍾瑞表示,我們需要創製中國人自己的、更加科學準確的方案。

事實上,中國人自創拼音方案可追溯到1892年盧戇章出版的《一目了然初階》,此後又陸續誕生了許多方案,其中以王照的官話字母、吳稚輝的注音字母、黎錦熙趙元任等人的國語羅馬字(國羅)和瞿秋白吳玉章等人的北方拉丁化新文字(北拉)影響最大。但這些方案也因不便於國際交流或不夠精密、簡便、準確等原因而不能滿足需求。

1955年,中央責成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著手研究、制定新的漢語拼音工具。經過3年研製,全國人大於1958年2月11日通過並公布了《漢語拼音方案》,此後迅速在全國推廣開來。

繼「書同文」之後,中國文化結束了數千年口耳相傳的歷史,開啟了「語同音」的時代。

2.從掃盲工具到文化橋梁

「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用途是給漢字注音和拼寫普通話,以幫助識字、統一讀音和教學普通話,目的在於便利廣大人民學習和使用漢字,以促進漢語的進一步統一,並非用來代替漢字。」1958年2月3日,吳玉章在《關於當前文字改革工作和漢語拼音方案的報告》中,清楚說明了漢語拼音的兩大職能——注音和拼寫。

60年來,我國的文盲率從新中國成立之初的80%下降到4.08%,普通話普及率提高到70%以上,識字人口使用規範漢字的比例超過95%,這都得益於漢語拼音。

除此之外,設計手語、盲文等特殊語文,改進和創製少數民族文字,編排各種辭書、圖書、檔案、病歷、文件等資料,形成術語和代號……漢語拼音經過60年的發展,其功能已經遠遠超出最初的設想,而成為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中國盲文出版社黨委書記、社長張偉表示:「漢語拼音是編制手語和盲文的重要基礎,為殘疾人平等充分參與社會生活、共享社會文明的發展成果提供了便利。」

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伴隨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漢語拼音因其口語化、音素化、拉丁化的特點,而成為漢字使用國際通用計算機鍵盤進行信息輸入的重要工具,讓古老漢字搭乘信息快車走向了世界。

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漢語拼音更加廣泛地應用於對外漢語教學。「由於漢字表意文字的特殊性,外國人無法從漢字字形上獲得讀音,所以初級階段一般都採取拼音先行的方法來幫助漢語初學者快速入門。」國家漢辦副主任趙國成告訴記者,漢語拼音已成為對外漢語教師對學生進行聲、韻、調訓練的重要依據。

這正如著名語言學家、《漢語拼音方案》主要創製人之一周有光在漢語拼音推行50年時所指出的:「五十年來,漢語拼音的應用擴大,快速驚人。原來主要應用於教育領域,現在顯著地應用於工商業領域。原來主要是小學的識字工具,現在廣泛地發展為信息傳輸的媒介。原來是國內的文化鑰匙,現在延伸為國際的文化橋梁。」

3.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

「The city of Beijing!」2001年7月13日,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宣布北京成為2008年奧運會舉辦城市。由漢語拼音拼寫的「Beijing」取代了以往國際社會常用的威妥瑪式拼音「Peking」,這一細微的改變,見證了漢語拼音從外國方案到本國方案、從民族形式到國際形式、從內外不同到內外一致、從國家標準到國際標準的歷程。

早在1977年,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就決定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中國漢語地名的國際標準,這成為漢語拼音走向世界的第一步。

兩年後,中國代表周有光向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了把《漢語拼音方案》作為國際標準的建議。1982年,《ISO 7098文獻工作——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正式成為漢語羅馬字母拼寫法的國際標準。這標誌著,漢語拼音從中國的國家規範成為國際標準。

然而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國際上漢語羅馬字母拼寫的實際狀況仍是多方案流行,同時有《漢語拼音方案》、威妥瑪式、耶魯拼音等共存,許多國家、領域仍各依習慣行事。考慮到這一實際情況,加之資訊時代國內外對漢語拼音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必要對此前的方案進行修訂。

2011年起,我國正式啟動了ISO 7098的修訂工作,並於2015年6月獲得國際標準化組織——信息與文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票通過。此次修訂工作組組長、教育部語言文字應用研究所研究員馮志偉告訴記者:「這個新國際標準的出版有助於在數位化、智能化環境下提高文獻自動化工作水平,使漢語拼音在國際文獻工作中發揮更大的作用,進一步推動漢語拼音走向世界。」我國知名語言學者李宇明評價這一更新後的國際標準,「是漢語拼音邁向世界的新步伐,也是中華文化邁出的國際新步伐」。

(原題為《漢語拼音60年:走近了你我,走向了世界》)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的文盲數在80%以上,為了加速掃盲,中央考慮要加強漢字的教學,要推廣普通話。1949年10月10日,吳玉章、黎錦熙等人倡導成立「中國文字改革協會」。當時,制定漢語拼音方案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生活在內地的群眾日常生活中很少會意識到,中國是個語言多樣性非常高的國家。在廣闊的邊疆地區,大片地名並不是漢語來源。這在新疆、西藏、內蒙古三個自治區尤為突出。雖然這些少數民族語言來源的地名一般情況下有對應的漢語轉寫,但是在用拉丁字母轉寫時,如果以漢語為中介,很多時候既不方便又顯得累贅。
  • 漢語拼音推廣50年 逾10億中國人基本掌握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吳晶)今年是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發布《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自1958年中國在全國小學普遍推廣漢語拼音教學以來,目前已有逾10億中國人基本掌握這項重要知識技能。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 教育部介紹《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紀念活動等
    而在這110多部法律法規裡,就有一部是《漢語拼音方案》,截止到目前,《漢語拼音方案》已經通過50年了,我還了解到,有時候人們生活當中很常見的一些現象,其實是與漢語拼音方案要求相悖的。  比如說我們常常走在馬路上,常常看到這種標識,比如「王府井Street」都是漢語拼音和英語拼讀,還有到衛生間的時候,常常有一個「MAN」的標識,這是一個英文的標識等等。
  • 漢語拼音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為何與英文26個字母那麼像?漲知識
    這種辦法很不方便,直音就是找一個同音字來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較生僻,注了也不認識。還有一種辦法是反切,用前一個字的聲母和後一個字的韻母進行拼讀,這也很麻煩,不利於初學者學習漢字。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據史料記載,中國的漢字拼音運動,是從清末民國時候才開始的。鴉片戰爭以後,由梁啓超等學者,掀起了一場「切音字」運動,可以說是漢字拼音的雛形。
  • 出生才61年的漢語拼音,為什麼能爬到千年漢字「頭上」?
    屈指一算,漢語拼音的誕生,距今只有61年。61年?!是不是很震驚?我們習以為常的漢語拼音和漢字相比,年紀差了好幾千年。但現在在漢字學習中,漢語拼音佔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於我們過於習以為常了,反而感覺不到它的可貴之處。至今仍有一些人認為,漢語拼音方案弊端極大,甚至一無是處。這時候小編就忍不住懟人了:你行你上啊,不行少BB。
  • 漢語拼音改革始末:陳毅制定核心方案
    1933年拉丁化新文字介紹到國內,在北方和南方的一些大城市,都先後成立了拉丁化新文字團體,毛澤東對於當時新文字運動給予極大的讚賞。他在1940年1月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中說,文字必須在一定條件下加以改革,言語必須接近民眾。
  • 2022年北京語言大學828漢語語言學考研真題和答案——才聰考研
    【名師點撥】現代漢語與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區別、普通話的三個標準都是各校考研真題中的常考知識點,也是本章的核心概念,對此考生務必要準確記憶2.屬性語言是社會的產物,漢語作為一種語言,具有一切語言共同的屬性,具體包括:(1)語言是音義結合的符號結構系統;(2)語言是人們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交際功能);(3)語言是人們認知世界的工具
  • 關於在初等教育階段滿足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上中下遊問題與思考
    現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 小學一年級「先漢字後拼音」更需「去英語」-漢語,母語,英語,拼音...
    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8月20日《法制晚報》)  不可否認,將於今年9月啟用的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實行「先漢字後拼音」,是一次重大改革,對於強化母語教學,傳承和發揚漢字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 老外吐槽中文難 上海漢語學校一語道破其中緣由
    ,老外也逐漸開始接觸中華文化,各國人民紛紛學起了漢語,而面對紛繁複雜的漢字體現,老外學習的難處也有很多。漢語文字意思太多,老外認為缺乏準確性;在漢語學校有很多初學中文的外國人,他們總會在漢字的同義詞、同音詞、近義詞、一語雙關上難倒一片人,且中國漢字表示一個意思的字、詞語數量很多,全部集中起來又沒有什麼特別緊密的關聯,光是中國影響較為深遠的詩歌的音律就分七音五音,而七音五音亦是還可細分。
  • 姑娘(gū niáng)拼音哪錯了?家長先別豪橫,輕音規則掃盲下
    因為竟被二年級的一道「拼音」題給絆倒了——姑娘(gū niáng)這個拼音有什麼問題嗎?李女士自從孩子上小學就全職帶孩子,自認為小學階段的題不在話下,對於孩子作業從來都是檢查完再交給老師。年齡範圍一般從剛出生到結婚前,可統稱女性為姑娘。姑娘也可特指女兒。姑娘[gū niáng]:有姑母的意思,指丈夫的姐妹。再比如《大海睡了》是一首小詩,其中一句開頭是「深夜裡」。「裡」字上的注音「li」。課後的生字表中,這個字也讀輕聲。
  • 文化基因——吐火羅
    因此,敦煌一詞應該很可能是樓蘭吐火羅人說的吐火羅語的譯音。「敦」現代漢語拼音讀作dun和dui,《說文解字》中是都昆切和丁回切;「煌」現代漢語拼音讀作huang,《說文解字》中是胡光切。大約四千年前或者更早,一支生活在新疆地區的吐火羅人沿著祁連山也來到大夏河畔。不同種族經過衝突交流融合,發展成為新的人種,史學界把這支人稱為「先羌人」或「古羌人」。他們很多人說著吐火羅語,把生活的河稱作「吐火羅河」。
  • 如何幫助一年級學生學好漢語拼音
    看來今天有必要搜集一些如何幫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漢語拼音的方法啦。小孩進入小學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便是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學習漢語的奠基工程,學好拼音對以後學習語文有很大影響。但漢語拼音又是那樣的抽象和枯燥,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說,要掌握這一工具的確比較困難。
  • 突出拼音學習的工具價值
    其背後的深意在於把漢字、漢語擺在第一位,強調拼音只是學習漢字的輔助工具,而非目的,並進一步引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興趣。這種拼音與識字教學順序的調整,其實就是在強調拼音的工具屬性——漢語拼音教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作用就是通過給漢字注音幫助學生學習漢字,即幫助解決字音問題;通過拼寫語音學習普通話。所以,統編語文教材緊緊抓住了這一點,做到了拼音教學與識字教學的有機結合。
  • 中國教師兩赴塞爾維亞教漢語 以和為貴傳播文化
    2009年2月至2011年9月,朱琳受國家公派,赴塞爾維亞貝爾格勒大學語言學院擔任漢語教師。去年2月,她再次以國家公派的形式來到塞爾維亞,繼續擔任為期兩年的漢語教師。兩度奔赴一個遙遠的國度,朱琳如何向世界傳播中華五千年的悠久文化?獨在異國他鄉,得到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親切接見和合影,朱琳又有何感悟?
  • 原因竟是漢語拼音?
    就是那個坐落在香港高鐵站旁邊,斥資27億港幣,耗時8年打造的戲曲中心!(圖源:西九文化區官網)前天,特首林鄭月娥和西九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出席了開幕典禮,為已故國學大師饒宗頤親筆題字的「戲曲中心」墨寶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