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在初等教育階段滿足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上中下遊問題與思考

2021-01-07 朗哥語文

現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本文結合漢語拼音在初等教育階段的教學現象,從處在上遊的教師培養,中遊的一線教學,以及下遊學習者的學習結果,以問題為導向,進行了如下思考。

01師資培養問題

滿足初等教育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上遊問題,主要是指師資培養教育的問題。師資培養涉及到中高等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範與非師範類課程建設與應用,專業教材編寫;教學模式設計、專業知識教學考核評價等系列問題。

現行的漢語拼音理論,嚴格意義上,不算是科學的理論。主要受到來自西方語言文字科學的影響,被西方語言文字科學的範式、觀點所局限,比如:漢字被認為是表意文字、表性文字、表音文字等,又如將漢語拼音字母始終混同英文字母,或用西方字母文字理論來建構漢語拼音知識等。

目前的在中高等相關院校的相關專業,對漢語拼音知識體系建構,就帶有濃厚的上述影響。基於此的漢語拼音知識,對於中等院校學生,如果僅僅從學會的角度,難度並不是很大。但若是要學到一定的程度,則難度就是很大的。

這裡所說的一定的程度,是指最起碼這些院校學生畢業後,應該具有較為專業的漢語拼音知識素養,拼音識字能力和水平,能夠適應在初等教育階段的小學漢語拼音教學需要。

02一線教學問題

滿足初等教育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中遊問題:主要是是指一線師資教學問題與社會促進教學的問題。

師資教學問題涉及到一線的學前教育語言教師、小學語文教師在相關漢語拼音知識與技能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創新問題。

社會促進教學問題,主要集中在社會上編纂出版的中小學語文工具書對促進和支持漢語拼音知識和技能教學的問題。

目前這是兩大非常較難以改善的問題。

一線教師在初等教育中展開漢語拼音教學時,就發現,原先在接受相關專業教育所學習的漢語拼音專業知識、理論,很多都不適合於在小學階段的拼音教學需要,或者說支持程度、融合度不高。大多數一線小學語文教師因此在教學漢語拼音知識與技能上基本上是一籌莫展,不但缺乏足夠的教學內容,也缺乏足夠的教學參考資料,尤其是在工具書方面,能夠獲得與教學漢語拼音和指導拼音識字訓練的專業性參考內容,是少之又少。

儘管現行統編本語文教科書對漢語拼音教學內容有了很大的改進和完善,不好教師在教學方法、課堂教學模式上都有較大創新和改進,但在拼音教學設計創新上,教師依然無法有效深入最基本的漢語拼音知識教學。

由於現行教育政策的限制,學前教育不得提前教學小學內容,而漢語拼音教學內容全部安排在小學階段,學前教育是否可教漢語拼音?如何教學漢語拼音,教學哪些漢語拼音知識?達到什麼樣的教學結果等等,還有待在學前教育階段教學漢語拼音的理論與教學知識體系的研究與應用,以及相關教育政策的明確化。

也因此,在初等教育階段教學漢語拼音,出現了第一個「斷層」,即在學前教育階段缺失了漢語拼音教學。

第二個斷層,整個初等教育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其全部內容僅僅集中在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而在後續的學段中,既沒有專門的漢語拼音知識和技能教學實施,也沒有專業系統的拼音識字訓練等教學活動,換句話說,在小學教育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也是「斷層」的。

漢語拼音教學在初等教育階段的非連貫性的「斷層」教學,是導致小學生的拼音知識及拼音識字能力無法得到可持續地鞏固和提升,並直接影響到小學生在整個小學較短難以打好語文基礎的主要原因之一。

03從學習結果看到的問題

以zhi、za、yin、wo等4個漢字音節為例,不少人極容易把zh、z、y、w認作是聲母,把i、a、in、o認作是韻母。

對於這樣的認知結果,不僅存在與大多數的中小學生中,在社會成人中也不乏是這樣的認識。甚至對於一些長期在一線教學的小學語文教師,也較難以從專業的角度對這一個認知結果做出合理的評價。

很顯然,從漢語拼音專業的角度看,這樣的認知結果是錯誤的。之所以出現這樣的誤解,是因為當前的漢語拼音識字還只是處在一個習慣於用聲母和韻母拼音識字的基礎水平。人們把所有拼音都幾乎認為是用聲母和韻母相拼,對包括整體認讀音節、隔音拼讀音節、聲韻拼讀音節在內的所有音節,都認為是由聲母和韻母組成,而對於沒有聲母的音節才當作是只有韻母和沒有聲母。

導致類似這樣的拼音教學結果,是與小學拼音知識與技能的「斷層」教學分不開的;而小學拼音知識與技能的「斷層」教學,也是與相關專業教育的漢語拼音專業知識理論的陳舊分不開的。

從這樣的學習結果,也讓我們看到,正是上、中遊的師資培養與一線教學的問題導致在初等教育階段漢語拼音出現「斷層」教學的現象,才並進一步使得處於下遊的學習者們,其拼音識字習慣總體停留在一個較為基礎的水平,難以達到一個拼音知識專業細分的拼音識字水平。

04思考這個問題的價值和意義

如果要使人們的拼音識字習慣上升到一個拼音知識專業細分的拼音識字水平,很顯然,目前在上遊的師資培育系列問題,在中遊識字教學與社會促進教學等系列問題,應該引起國家、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

因為,當人們達到一個專業程度的拼音識字水平,那麼也就意味著我國人民的文化程度和水平,必然將整體再次上升到一個新高度,會進一步影響到社會文明和諧發展水平。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1949年,吳玉章給毛澤東寫信,提出為了有效的掃除文盲,需要迅速進行文字改革。
  • 教育部介紹《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紀念活動等
    所有這些標識實際上都應該使用漢語拼音方案等等。有關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和大家作一個討論和交流。    在討論和交流之前,我們首先給大家播放一段電視專題片《漢語拼音50年》,請大家先有一個感官的認識。    看了這樣一個短片,我相信與會的各位記者朋友可能有許多問題,有很多思考。
  • 小學一年級「先漢字後拼音」更需「去英語」-漢語,母語,英語,拼音...
    記者注意到,在部編版一年級教材中,一改此前上學就先學拼音的「傳統」,第一篇識字課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此外,增加了古詩文篇幅,較此前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8月20日《法制晚報》)  不可否認,將於今年9月啟用的部編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材,實行「先漢字後拼音」,是一次重大改革,對於強化母語教學,傳承和發揚漢字文化,具有積極意義。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1958年全國人大通過了一個採用國際性拉丁字母的《漢語拼音方案》,就是他主要負責制訂的。 當今天用漢語拼音拼寫人名和地名,已經在全世界推廣使用時,當讀書、識字、上電腦、打手機都離不開漢語拼音時,我們也愈發懷念周老為《漢語拼音方案》的制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
  • 漢語拼音60年:開啟「語同音」時代,從掃盲工具到文化橋梁
    明末清初以來,外國人為傳教和學漢語而設計的注音方式有利瑪竇的拉丁字母式、英國人的威妥瑪式拼音、美國人甘迺迪設計的耶魯拼音等。「這些拼音方案都是為外國人服務的,既沒有統一的語音標準,也不追求與漢語漢字讀音對應的準確性。」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常務理事袁鍾瑞表示,我們需要創製中國人自己的、更加科學準確的方案。
  • 緬甸大學漢語教學的現狀、問題及建議
    最後是兩個開放式問題,要求被調查者回答「教學中遇到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和「緬甸華文教育最需要的幫助」。  三、 調查結果與分析  下面首先介紹被調查師範生的基本特點以及所接受的師資培訓的特點,然後對現存問題展開分析。
  • 漢語拼音改革始末:陳毅制定核心方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部門就馬上著手研製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協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採用什麼字母的問題。1955年10月國務院成立漢語拼音方案審定委員會。經過一年的工作,於1957年10月,提出修正草案,11月1日由國務院全體會議,第60次會議,作為新的漢語拼音方案草案通過,提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真正用到這套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的地名,仍然主要集中於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內部文化認同感強,地域廣闊的三個邊疆自治區內。和之前郵政式拼音主要由跟地名打交道的郵政部分負責一樣,中國這套漢拼式的少數民族地區地名拼音系統也主要是由原國家測繪總局負責。漢語拼音本是為了拼寫普通話而創製,用其拼寫其他的漢語方言尚會遇到較為嚴重的障礙。
  • 漢語拼音推廣50年 逾10億中國人基本掌握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記者吳晶)今年是一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批准發布《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自1958年中國在全國小學普遍推廣漢語拼音教學以來,目前已有逾10億中國人基本掌握這項重要知識技能。
  • 小學一年級不教拼音是謠言 拼音教改緣何屢被「誤讀」
    還有的家長擔心,如果幼兒園不搶學拼音,到了一年級又要學英語又要學拼音,不是要「打架」了嗎?對此,上海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丁煒說,這樣的焦慮大可不必,雖然拼音也是採用的英語26個字母,但畢竟是母語,是按漢語的讀音去學的,有可能開頭時會偶爾混淆,但學下去幾乎都沒有問題,也從沒聽說有哪個孩子搞混了拼音與英語。所以,家長的目光要放遠一點,不要太糾結於眼前短時間內的「對與錯」。
  • 《關於當前語文教學的一點思考》文/木若水(遼寧)
    《關於當前語文教學的一點思考》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可謂處於彷徨階段。至於如何彷徨,我們先不來探究,還是先來看看下面這樣一種現象:我們都知道,目前的教學陷入一種比較尷尬的局面。這種局面之一,就是補課現象,可以說從小學到高中,無論哪裡都在補課。
  • 拼音|幼升小前,那些可以利用的漢語拼音學習資源
    『這裡有每個家庭需要的內容,點藍字關注↑』文|大道 圖|網絡最近,總結了這段時間帶孩子學習漢語拼音的資源,包含了相關書籍、音頻和視頻,大家各取所需。2、書籍:《魔法拼音國》這是一套關於拼音的故事繪本,在書裡一個個枯燥的拼音都變成了性格鮮明,富有生命力的人物,每天講故事般給孩子讀讀,慢慢就加深了孩子對拼音的熟悉程度。
  • 如何幫助一年級學生學好漢語拼音
    看來今天有必要搜集一些如何幫一年級小學生學好漢語拼音的方法啦。小孩進入小學學習語文,首先接觸的便是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識字、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學習漢語的奠基工程,學好拼音對以後學習語文有很大影響。但漢語拼音又是那樣的抽象和枯燥,對於剛入學的兒童來說,要掌握這一工具的確比較困難。
  • 孩子學拼音,對幼升小和小學真那麼重要嗎?你對拼音可能存在誤解
    99%的家長會說拼音,拼音似乎是幼升小孩子必備的技能。不少私立幼兒園把拼音教學當成教學,還有公立幼兒園的學生家長,讓孩子直接從大班退學,去校外上專門的幼小銜接學拼音,拼音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拼音對4-6歲的孩子來說,實在是有點雞肋,學拼音比學英語都費勁。雖說都是字母的排列組合,但英語單詞學會了可以直接用。
  • 渝水六小舉行一年級漢語拼音測試
    大江網/新餘頭條客戶端訊 黎文娟報導:為了解拼音教學的效果,優化學生的學習和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12月1日,渝水六小舉行了一年級漢語拼音口語測試。每班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逐一測試,拼音檢測活動圓滿完成,且檢測結果令人滿意。  從驗收活動中可以看出,面對「零起點」的學生實際,一年級語文教師展示出了優秀的專業水平,所有辛勤的付出也看到了成果。同學們基本上已經嫻熟掌握了漢語拼音,能準確、熟練地進行拼讀,這將為同學們今後的識字、閱讀打下紮實的基礎。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
  • 漢語拼音字母共有三種讀法,並非只讀「啊哦鵝……」!
    幼兒園或小學的拼音教學中,孩子學得最多的拼音讀法就是常用的「啊玻雌得鵝佛哥,喝衣基科勒摸訥……」孩子學了這種讀法,遇到不認識的漢字時,很容易通過拼音拼出來,所以這種教法在幼兒園最流行。我們這裡把其相關知識講一點,這樣家長在幫孩子學拼音時就會降低困惑了。畢竟,教給孩子一杯水,需要家長或老師要至少有一桶水的。名稱音是字母名字的發音,是在稱呼字母身份時用的,它是按「ABCD……」的順序教的,小學生學了它有助於按音序查字典(當然按英文字母發音代替,也能收到這樣的效果)。
  • 對於幼兒園不教拼音,小學捎帶而過,家長蜂擁補習,你怎麼看?
    首先題主的問題從一種外部的角度看待這種現象,不帶任何焦慮感的去詢問大家對這個現象的看法,我揣測題主也經過了一番縝密的思考。分享一些個人觀點看法:一、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情況:1、我是漢語老師,教外國人說漢語,拼音也屬於零起點留學生漢語教學的一個教學內容,我對拼音的熟悉程度較好;2、我的孩子今年幼兒園畢業,9月即將面臨小學入學,一直就讀公立幼兒園,疫情開始一直在家,6月份幼兒園復學,7月的第一周就放假了。3、孩子對標小學對拼音的考核和要求並不高,但是教學時間確實比較短,總體只有兩到三周的時間。
  • 小升初漢語拼音總複習講與練
    一、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是幫助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在小學階段要求熟練掌握聲母、韻母、拼音、聲調、整體認讀音節和一些拼寫規則,能正確地拼讀、拼寫音節;能按順序背誦、默寫字母表,認識大寫字母,會用音序查字典;能運用拼音識字,正音和學習普通話。  1、聲母、韻母、聲調一般說來,一個漢字就是一個音節。
  • 您一直熟練使用的漢語拼音知道是什麼時候開始有的嗎?
    這個問題,肯定有人知道;但也一定有人和我一樣,不知道。從一上小學,我們最先接觸的,就是拼音,甚至有的小孩子學前班就已經開始學了。那時候小,老師教什麼學什麼。沒思考過這樣的問題,等到足夠大了甚至老了,偶然間閃現一點靈感可能想過這個問題,可對於一個不太常見的問題,沒地去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