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到底是怎麼造出來的?為何與英文26個字母那麼像?漲知識

2021-01-08 騰訊網

說起漢語拼音產生的過程還真是一個複雜的歷史問題,最早給漢字注音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來中國傳教的外國傳教士,他們為了學習漢語、方便傳教就開始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

1605年義大利耶穌會的傳教士利瑪竇,寫了4篇關於他和其他的傳教士用羅馬字母給漢字注音的文章,他把和4篇文章交給制墨專家程君房,程君房把這4篇文章編入《程氏墨苑》,這4篇文章合稱《西字奇蹟》,這是世界上最早的為漢字注音的文獻。

在利瑪竇的影響下,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閣在杭州出版了《西儒耳目資》,這部書採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注音,他改進了利瑪竇的注音方案。雖然很早就有了漢字注音的方案,但是,這些做法只是在西方傳教士中流行,中國人還是使用傳統的直音和反切來為漢字注音。

這種辦法很不方便,直音就是找一個同音字來注音,如果同音字比較生僻,注了也不認識。還有一種辦法是反切,用前一個字的聲母和後一個字的韻母進行拼讀,這也很麻煩,不利於初學者學習漢字。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面臨空前嚴重的民族危機,一大批有識之士都認為中國的貧弱和中國人的文盲率太高有關,決定走教育救國的道路。於是就從普及漢字入手,他們中的很多人都認為漢字是世界上最難學的文字,所以要對漢字進行注音,於是掀起了一場漢字合音運動。

合音就是注音,就是要給漢字注音,改變過去直音和反切的辦法。第一個制定漢字拼音方案的中國人是盧戇章,1892年,他在廈門出版《一目了然初階》,公布了他創製的"中國切音新字",用拉丁字母及其變體來拼廈門音,聲韻雙拼,左右橫寫,聲母在右,韻母在左,另加鼻音符號和聲調符號,增加聲母後還可拼泉州音和潮州音。

此後,各種漢語拼音方案不斷問世,比如吳敬恆的《豆芽快字》、蔡錫勇的《傳音快字》、沈學的《盛世元音》、王炳耀的《拼音字譜》、王照的《官話合聲字母》、勞乃宣的《增訂合聲簡字》等。由於我國幅員遼闊,方言差異巨大,這些漢語拼音大都沒有廣泛推行。

為了解決方言對漢字讀音的影響,而造成的漢字注音地域化傾向嚴重的問題,1913年2月在北京召開了讀音統一會,會議的任務是確定一切漢字的國音發音,並且確定漢字注音採用的字母。

會議歷時三個多月,確定了6500個漢字的讀音和39個字母作為注音字母。會上,黎錦熙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注音字母的職能是「伺候漢字,偎傍漢字」。

5年以後,此次會議確定的注音字母才由北洋政府教育部頒布施行,從此到1958年,注音字母在中國使用了將近40年。在20世紀20到30年代,蘇聯也進行了一些拉丁新文字的研究,主要是為了對中國勞工進行掃盲。

當時蘇聯試圖研製出一種新的拉丁文字在中國勞工中普及,條件成熟之後取代漢字,這和國內當時高喊的廢除漢字口號是相互聯繫的。

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國家高度重視文字改革工作,召集很多專家研製漢語拼音方案。經過多年研究和討論,最終確定了漢語拼音方案,於1958年公布施行。

相關焦點

  • 漢語拼音是怎麼形成的,為什麼和英文字母那麼像?
    漢語拼音是現代中國人學認漢字最重要的輔助工具,但當我們接觸到英語後會發現,漢語拼音和26個英文字母幾乎一樣,為什麼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這麼像,他們有什麼關係?事實上,拼音字母本就是借用拉丁字母(以英文字母為代表)的形式而制定的一種拼注符號。
  • 漢語拼音的26個字母,和英語很像,真是抄襲嗎?作為中國人要知道
    a o e i u ü b p m f……認識漢字之前,首先要認識的是漢語拼音,因為只有認識了漢語拼音,才知道這個字怎麼讀。每個人上小學的時候,都背過漢語拼音字母表:a o e i u ü b p m f……不知道幾十年過去了,大家還能不能背誦了。漢語拼音中有26個字母,他們分別組成了生母和韻母,然後這些聲母和韻母再組成拼音字母,就成了某個漢字的發音,這樣就能認識漢字了。
  • 6歲孩子看到英文單詞張口就來?只需學透26個英文字母即可!
    於是全國各個地方,從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學習英語,有些甚至從幼兒園就開始學了,隨便讓家裡的一個孩子念一個單詞一個句子,認識的單詞都比我們大人認識的多,6歲的孩子,僅僅學透了26個英文字母的發音規律,就能看到一個英文單詞自然拼讀出來,簡直不可思議!
  • 26個英文字母表 26個字母大小寫格式圖片
    26個字母大小寫26個英文字母大寫是: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26個英文字母小寫是: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 拼音字母「o」到底怎麼念?
    昨天10:08,高小姐來電:我的小孩現在讀小學一年級,回家讀拼音的時候,我發現她拼音裡面「o」這個字母讀得不對。學校裡老師教的是讀「ou」(音「歐」),但是我們北方的家長都讀「wo」(音「窩」),我們想請你們確認一下,到底正確的讀音是什麼?
  • 漢語拼音是怎樣誕生的?
    這讓周有光看到了字母順序的科學管理,這種便捷的方法,讓他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可以用一種字母來幫助漢字。 聖約翰大學的教學語言是英語,26個英文字母看起來簡簡單單,但是卻有著無數種排列的可能,這使得周有光對於語言的看法更為理性和科學,這也為他日後研究語言做了很好的鋪墊。 大學期間,周有光不僅收穫了對字母的興趣,也收穫了愛情。
  • 漢語拼音字母共有三種讀法,並非只讀「啊哦鵝……」!
    其實,字母的發音,除了呼讀音和名稱音之外,還有本音。大學中文系的學生應該接觸到這方面的語言學知識。我們這裡把其相關知識講一點,這樣家長在幫孩子學拼音時就會降低困惑了。畢竟,教給孩子一杯水,需要家長或老師要至少有一桶水的。
  • 漢語拼音60年|烏魯木齊、拉薩、呼和浩特的地名拼音
    晚清到民國郵政體系所採用的郵政式拼音,對廣東福建的地名就採取用當地方言拼寫的辦法。佛山為Fatshan,汕頭是Swatow,廈門則寫作Amoy。廣州塔的英文名稱Canton Tower即沿用了傳統拼法隨著漢語拼音的推行,中國內地大部分地區的地名的拉丁轉寫均採用了以漢拼拼地名漢字的做法。這在以普通話為標準語言的漢語地區並未遇上太大的阻力。
  • 漲知識!鐵路部門為何將"機場"英文譯為"jichang"
    漲知識!鐵路部門為何將"機場"英文譯為"jichang" 原標題:   「正定機場」用英文怎麼翻譯?一般情況下會翻譯為「Zhengding Airport」。不過,如果是作為火車站名稱,「正定機場」卻不能這麼翻譯了。
  • 漢語拼音的由來及現代漢語拼音方案發展過程
    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7098(中文羅馬字母拼寫法)。  目前大部分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採用漢語拼音。  漢語拼音方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906年朱文熊的《江蘇新字母》和1908年劉孟揚的《中國音標字書》,還有1926年的國語羅馬字和1931年的拉丁化中國字。所有這些漢字拉丁化方案都為漢語拼音的制定提供了基礎。
  • 教育部介紹《漢語拼音方案》50周年紀念活動等
    從整個漢語拼音制定和推行的過程,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漢語拼音方案》雖然僅僅是由26個字母構成,從剛才大家看的片花可以看到,它的研製過程和推廣的過程並不像我們通常感覺到26個字母那麼簡單。    包括我們的街、鄉、村,到底應該怎麼來拼,比如說「中關村」不是村了,中關村是「中關 village」還是「中關村」這在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裡都是有著非常明確的要求。就是人名、地名的通名也必須使用漢語拼音,不得使用其他的注音方式以及外文。這在國家的法律裡是非常清楚的。
  • 漢語拼音為何跟英語那麼像?是誰學的誰?答案讓人失望
    這個世界上其實有很多東西都是相似的,這些東西東西,有可能只是單純的巧合,有的則有可能是確實存在一定的聯繫的,有聯繫的可能性其實是比較高的,只是這些聯繫可能並沒有那麼明顯,是一些牽連比較長的聯繫。漢語拼音為何跟英語那麼像?是誰學的誰?答案讓人失望。
  • 「中文拼音」英語應該怎麼表達?
    之前就有小夥伴在在罐頭菌的後臺問我,中國漢字究竟應該怎麼翻譯?character一般指漢字,而由漢字組成的詞彙,才叫做word;其實反推回英語也是一樣,character能表示字母的意思,而由字母組成的詞彙,就叫做word/vocabulary.二.中文拼音又怎麼翻譯呢?
  • 關於在初等教育階段滿足漢語拼音教學需要的上中下遊問題與思考
    現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 《漢語拼音方案》是中國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獻羅馬字母拼寫法的統一規範,並用於漢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領域。 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 以前很火的五筆輸入法,為何會輸給拼音?
    輸入法的作用在於提供一種技術,可以讓用戶用於搜索和查詢,只不過不管輸入法怎麼變,大部分人使用的類別基本就兩類。以國內的用戶為例,在使用輸入法時,通常會選擇五筆輸入法和拼音輸入法,而這兩種輸入方式,伴隨著80後和90後的成長至今已經超過20個年頭。
  • 像美國人學英語一樣學英語?還是像中國人學漢語一樣學英語?
    但是生長在中國大地上的人們,身邊的人不說英語,我們沒有耳濡目染,我們沒有使用需求,我們必須說漢語才能跟周邊的世界很好地交流。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如何像美國人一樣學英語呢?所以,就剩下第二個選項,像中國人學漢語一樣學好英語。有人可能會質疑,漢語、英語完全不同,都不是一個語系,怎麼相提並論呢?但我覺得,語言的本質都是相同的,有時還能互相幫助。
  • 英文26個字母缺一個會怎麼樣?缺乏胺基酸的蛋白質也是這樣
    很正常,畢竟真正系統性地學習過營養學知識的人,並不多。但是,跟蛋白質有關的幾個詞,一定有人或多或少的聽到過,比如胺基酸,比如核酸,比如肽,就因為大家都不懂,所以才會有人利用這些貌似新穎高深的詞來做文章,賺一部分人的錢。畢竟中國別的不多,就是人多,只要有一部分人信就足以養活一個商家。
  • 漢語拼音改革始末:陳毅制定核心方案
    ,遠於近代以來,在中國開展了拉丁化新文字運動,中國的拉丁化新文字,是上個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蘇聯創製的。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關部門就馬上著手研製拼音方案。1949年10月成立了民間團體,中國文字改革協會,協會設立拼音方案研究委員會,討論拼音方案採用什麼字母的問題。
  • 怎麼根據漢語名字起英文名字
    英文如同中文一樣是現在的必學語言,而如何起相應的名字,也是現在人們所在意的地方,因為名字會給人留下第一印象,如同名片一樣。所以怎麼根據漢語名字起英文名字,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怎麼根據漢語名字起英文名字隨著我國不斷發展變化,漢語文學也列印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 近代奇人周有光:活了112歲,創造漢語拼音,曾與愛因斯坦聊過天
    ,這也使得周有光能和別人正常的交流,後來周有光意識到為什麼中文不能有印表機,而且也沒有中文拼音,而外國卻有完善的字母。此時的周有光已經50多歲了,對他來說無疑是一個挑戰,雖然自己平時在語言學中還是積累了很多的知識和經驗,但是還遠遠不夠,他把自己的睡覺時間騰出來,不斷的鑽研,為的就是最後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