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沒體驗過「共享經濟」的人,恐怕寥寥無幾吧?!街頭巷尾,滿滿是小黃車、小橙車,只需手機掃一掃,就可輕鬆騎走,方便快捷還環保。
各路商家也紛紛瞄準了這種新興經濟,順勢推出了共享汽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共享wifi……就連共享母乳都來湊了個熱鬧!
一句話:共享是個「筐」,啥都能往裡裝。
在這個共享時代,似乎啥都可以共享!
但不得不提醒,以下這些日用品,共享有風險,使用需謹慎!否則,可能有礙健康,傳染疾病哦~
1、牙刷
這個就不用多說了吧!人體的口腔有很多細菌,共用牙刷可能會使刷毛沾染的細菌經由口腔傳染,導致牙周病等口腔疾病。
假如雙方的口腔衛生都很糟糕,刷牙時牙齦出血,則共用牙刷還可傳播血液傳染病,譬如B肝、C肝…還有愛滋。
另外,很多家庭還會共用牙刷放置杯。但如果將全家人的牙刷放在一起,牙刷頭難免相互碰撞,導致交叉感染。
因此,牙刷不僅要單人單用,還要單人單杯放置。
2、毛巾
一家人合用一個毛巾洗臉、洗腳的情況,其實並不少見。但這樣做卻有著不小的健康隱患。
有媒體報導,一名5歲的小女孩屁股破皮,大便會痛,家人遂帶其去醫院檢查,結果孩子竟然感染了性病!
最後查明原因,原來是奶奶有性病卻不自知,在照顧孫女時,曾用自己的毛巾幫孫女擦拭屁股,最終將病菌傳出去了。
毛巾也能傳播疾病?這不是玩笑。
毛巾用久了,會沾染上人體分泌物,其中不乏有許多致病性微生物,且容易產生黏膩感。掛在潮溼浴室中的毛巾更容易滋生細菌。
若是共用毛巾,或者洗臉、洗澡等用同一條毛巾,很容易傳染皮膚疾病或性疾病。
用毛巾要做到一人一條不共用,不同部位分開用,勤換勤洗勤消毒。
3、拖鞋
日用品中,最髒的是誰?——拖鞋!
別不信!
此前,有研究人員分別對10個家庭的5種家庭用品進行了細菌檢測,包括棉被、手機、電腦鍵盤、電視遙控器和拖鞋。結果顯示,拖鞋最能藏菌,有4個家庭拖鞋上的細菌菌落數超過200個。
拖鞋穿久了,腳會出汗。如果不常清洗,溫暖、黑暗、潮溼的鞋內就成了細菌滋生、繁殖的大本營,可能導致腳臭、腳氣等疾病。
為防止被有腳病的家庭成員傳染,儘量不要共用拖鞋。家中有客人時,可以準備一次性拖鞋或者鞋套,既方便又衛生~
4、牙膏
確實,共用牙膏的現象實在太普遍了。數據顯示,有超過80%的中國家庭共用一管牙膏。但這個習慣其實非常不好。
每個人的口腔中都埋藏很多細菌,在刷牙的過程中,口腔細菌很容易殘留在牙刷毛縫中。若是共用一管牙膏,擠牙膏時,避免不了管口會與牙刷產生接觸,家人一前一後使用牙膏,就有可能會被傳染口腔疾病。
所以,家庭成員最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牙膏,以減少病菌傳播的概率。個人可根據自己的口腔狀況,有針對性地選牙膏。
比如,患有牙周炎或牙齦炎的人,可以適當選用含抗炎成分的牙膏;如果有齲齒,可選購一些含氟牙膏;牙過敏可用下脫敏牙膏。
5、梳子、帽子
這兩樣東西不能共用,其實很好理解。
因為帽子和梳子都會直接接觸頭部。若是家人或朋友的頭皮很健康,共用一下也許不會有事,但若有人患有頭癬,或是脂溢性皮炎,在共用帽子和梳子時,就容易將頭癬傳染給健康的人,造成真菌感染。
不僅如此,頭部還會在接觸床單、枕頭及沙發等物品後,沾染到上面的蟎蟲,如果共用帽梳,很可能造成交叉感染。
所以,帽子和梳子,能不共用就不要共用了~
6、指甲鉗
很多人想,指甲嘛,又不是天天剪,偶爾剪一下用用別人的也沒所謂啦!真的如此嗎?
當然不是!共用指甲鉗其實也可能發生真菌感染,比如灰指甲、手癬等。
另外,如果修剪指甲時不小心弄破了皮膚,指甲鉗還可能會讓共用者感染通過血液傳染的病菌,比如B肝病毒、C肝病毒等。因此不建議大家共用指甲鉗。
非要借?那最好在每次使用後,用棉籤蘸取酒精擦拭,對指甲鉗進行徹底消毒。在外面做美甲的時候,也應該詢問對方公共用品是否消毒。
7、剃刀、刮鬍刀
剃刀和刮鬍刀都很鋒利,一個不小心,就容易劃破皮膚,產生肉眼看不到的小創口,沾染上血液,共用很容易傳播B肝病毒、C肝病毒、愛滋病病毒。另外,一些皮膚疾病也可能以剃刀、刮鬍刀為途徑進行傳播。
記住,凡是容易見血的物品都不宜共用,使用後要注意消毒。
8、老花鏡
步入中年以後,隨著眼睛調節功能逐漸下降,出現老花眼是遲早的事兒。有的家庭,夫妻雙方都老花了,就買一副眼鏡混著用,但這樣很不好。
因為不同的人,老花度數不一定一樣。
例如,年輕時有遠視的人,老花會出現得較早,度數也會較正常人大,而近視的人,老花度數比正常人小。
共用一副老花鏡,很可能不符合自己眼睛的具體情況,戴後很容易增加視疲勞,甚至會促發某些眼病。
老花鏡片還是應該依照各人的不同視力分別配備。
9、眼藥水
滴眼藥水的時候,瓶口很容易碰到眼瞼或者睫毛,眼瞼和睫毛上有大量的細菌,眼藥水很容易被感染,共用就會造成交叉感染。
那不接觸眼睛是否就能共用呢?
答案是:不能!
因為如果對方患有紅眼病等傳染病,哪怕滴時眼藥瓶沒接觸到眼睛,細菌也會通過手部、空氣傳播,同樣會帶來不小的風險。
總而言之,眼藥水應該專人專用。
10、保溫杯
水杯其實一般不共用,不過外出旅行時,保溫杯共用的情況則較為多見。
其實「病從口入」少不了保溫杯,喝水的時候,口腔和唾液直接接觸杯口,大家用一個保溫杯喝水,很容易通過唾液接觸,感染咽炎、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手口足病,甚至腦膜炎。
保溫杯還是專人專用為妥,或者把水倒到水杯裡分享。
11、耳環、耳釘
閨蜜間經常互換耳環、耳釘等飾品戴,如果在耳洞乾燥的情況下戴一般沒事。但耳洞有傷,或者戴摘時掛到劃傷,都可能沾染血液,再借給他人的話,就易通過血液傳播各種病毒。
因此,耳環、耳釘取下後要進行清洗消毒。
12、潤唇膏、口紅
雖然唇膏、口紅一類的化妝品大多含有防腐劑,本身具有殺菌作用,共享較為安全,但也不排除使用者有肝炎、流感等傳染病,共用很可能造成傳染。
特別是唇皰疹,它是由單純性皰疹病毒導致的疾病,能通過飛沫、唾液和皰液等直接接觸傳播。
所以,嘴上長泡了,最好就不要共用唇膏、口紅之類的物品,否則遭殃的不只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