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桿菌是一種革蘭氏陰性菌,在自然條件下就可以對植物進行侵染,這主導得益於其含有的Ti質粒,這種方法又稱為農桿菌介導法。本文通過對農桿菌介導法對植物細胞的侵染作用的機制,農桿菌侵染的分子機理以及此方法的應用進行介紹,並對此方法進行相關展望。
1.1 農桿菌介導法介紹
農桿菌是普遍存在於土壤中的一種革蘭氏陰性細菌,它能在自然條件下趨化性地感染大多數雙子葉植物的受傷部位 [1],並誘導產生冠癭瘤或髮狀根。根癌農桿菌和髮根農桿菌中細胞中分別含有Ti質粒和Ri質粒,其上有一段T-DNA,農桿菌通過侵染植物傷口進入細胞後,可將T-DNA插入到植物基因組中。因此,農桿菌是一種天然的植物遺傳轉化體系。人們將目的基因插入到經過改造的T-DNA區,藉助農桿菌的感染實現外源基因向植物細胞的轉移與整合,然後通過細胞和組織培養技術,再生出轉基因植株1.2 Ti質粒介紹
而致瘤質粒 (tumor-inducing plasmid, 簡稱為Ti質粒) 是根癌農桿菌細胞擬核區外分離到的一種能自主複製的雙鏈環狀DNA分子, 長度約為200~250 Kb。Ti質粒可以誘導植物細胞產生不同種類的冠癭鹼, 根據產生冠癭鹼的類型, Ti質粒可以分為4類:章魚鹼型、胭脂鹼型、農杆鹼型和琥珀鹼型。[3]從結構上看, Ti質粒包括T-DNA區、毒性區、接合轉移區和複製起始區4部分。其中, T-DNA區和毒性區參與了外源基因的轉移整合,其結構特點如下: (1) T-DNA區。該區是根癌農桿菌侵染植物細胞時, Ti質粒在相關蛋白的作用下被切割下來整合至植物基因組的一段DNA分子。該區段分布一些與激素合成相關的基因,其表達產物能引|起植物細胞激素紊亂,進而導致腫瘤的形成。因為Ti質粒類型不同,T-DNA長度也有所不同,總體介於12~24 Kb之間。其最重要的區域是分別位於左右兩端邊界處25bp的重複序列,兩者在T-DNA轉移外源基因整合至植物基因組中發揮功能,其中右邊界序列的作用更為重要。(2) 毒性區(Vir區)。該區是位於T-DNA以外的一段DNA分子,長度介於30~40 Kb之間。不同類型的Ti質粒Vir區結構也有所不同,以胭脂鹼型Ti質粒為例,其Vir區有7個操縱子。這些基因編碼的蛋白質在T-DNA轉移整合中起輔助作用,其本身不會與植物基因組整合[4]。[2]王臣臣、王麗華、劉言龍等.提高作物轉基因效率方法研究進展[J]. 分子植物育種,2019,17(11),3585-3592
[3]李淑萍,康潔.農桿菌Ti質粒的改造及其衍生的質粒載體[J].生物學通報, 2006,41 (5) :19~20
[4]張潔, 周巖.根癌農桿菌轉化單子葉植物的研究進展與對策[J].生物技術通報, 2013,1 (5) :7~14
[5]TZFIRA T, CITOVSKY V..Partners-in-infection:host proteins involv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plant cells by Agrobacterium[J].Trends in Cell Biology,2002, 12 (3) :121~129
[6]宋建,劉仲齊.農桿菌介導的基因瞬時表達技術及其應用[J]. 天津農業科學,2008,01,
[7]Li Y, Geng Y, Song H, Zheng G, et al. Expression of a humanlactoferrin N-lobe in Nicotiana benthmiana with potato virus X-basedagroinfection [J ] . Biotechnology Letters, 2004, 26 ( 12): 953-957.
[8] Ramírez N, Ayala M, Lorenzo D, et al. Expression of a single -chainFv antibody fragment specific for th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in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J] . Transgenic Research, 2002,11 (1);61-64.
[9]Kapila J, Rycke R D, Van Montagu M, et al.An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ient gene expression system for intact leaves[J].PlantScience, 1997, 122:101-108.
[10]Joh L D, Wroblewski T, Ewing N N, et al.High-level transientexpression of recombinant protein in lettuce[J].Biotechnol Bioeng, 2005, 91 (7) :861-871.
[11]Fischer R, Vaquero-Martin C, Sack M, et al.Towards molecularfarming in the future:transient protein expression in plants[J]. BiotechAppl Biochem, 1999, 30:113-116.
[12]Baulcombe D C.Fast forward genetics based on virus-inducedgene silencing[J].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1999 (2) :109.
[13]Palanichelvam K, Cole A B.Agroinfiltration of cauliflower mosaicvirus gene VI elicits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in Nicotiana species[J].MoI Plant Microbe Interact, 2000,13 (11) :1275-1279.
來源:張宏|圖文
老師:陳德富
編輯:李錦珊 李玉
本公眾號長期徵收稿件
投稿郵箱:nkxibaogongcheng@163.com
指導教師:陳德富
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首屆「談家楨遺傳教育獎」獲得者(2013)
南開大學遺傳學和細胞生物學系主任
南開大學分子遺傳學實驗室PI
南開大學本科生《遺傳學》和《普通生物學》課程負責人
南開大學研究生《現代細胞工程技術》和《分子生物學實驗》課程負責人
天津市科學技術協會委員
天津市生命科學學會聯合體主席團成員、學術諮詢顧問委員會委員
中國遺傳學會常務理事、教學與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科普專業委員會委員
天津市遺傳學會理事長、支部書記
《遺傳》雜誌優秀編委(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