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危害大,患者需提高警惕,小心轉化成艾森曼格症候群

2020-12-03 亞東醫生講

導語:艾森曼格症候群是一種由各種各樣的先天性心臟疾病逐漸發展後導致的臨床症候群,先天性心臟病可導致艾森曼格症候群的出現,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紺、杵狀指、乏力甚至心衰等等,一旦發現,應當立即採取治療措施,以延長患者壽命。

01艾森曼格症候群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其診療方法、研究意義是怎樣的

1、 艾森曼格症候群簡介

艾森曼格症候群是指各種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臟病的肺血管阻力升高, 使肺動脈壓達到或超過體循環壓力, 導致血液通過心內或心外常通路產生雙向或反向分流的一種病理生理症候群。在我國有相當多的左向右分流型心臟病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心臟畸形矯治而發展成艾森曼格症候群。因為肺動脈高壓的發生發展機制尚不十分清楚,所以目前還沒有效阻止或逆轉肺血管病理改變的方法。從根本上了解艾森曼格症候群的特點將有助於尋找手術時機、治療方法和判斷預後等方面的研究。

2、診療方法

目前還沒有非常有效的方法治療艾森曼格症候群。臨床上一氧化氮、前列環素、內皮素受體拮抗劑、鈣離子拮抗劑可用來擴張肺動脈,從而降低肺動脈壓力, 減輕症狀, 但是臨床經驗有限,效果也不甚理想, 而且相當部分的艾森曼格症候群患者徵患者徵患者急性肺血管擴張試驗呈現陰性, 擴張血管治療效果極差。肺替換(單肺移植、雙肺移植、心肺聯合移植)被認為是有希望的,也是能夠有效治癒該症的唯一方法, 但移植技術及長期存活率並不令人滿意, 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 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

3、 研究意義

在我國,由於經濟發展不平衡及廣大農村醫療衛生的落後,有相當多的左向右分流型心臟病患者沒有得到及時的心臟畸形矯治而發展成艾森曼格症候群。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延長他們的存活時間是擺在全體醫務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

02艾森曼格症候群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藥物治療,其目的是防止或糾正血管異常收縮、血栓形成和血管的結構變化,以下是簡要介紹

1、一氧化氮

一氧化碳可選擇性擴張肺血管而對體循環血壓無明顯影響,目前廣泛應用於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在內的肺動脈高壓。吸入一氧化碳作為艾森曼格症候群長期治療,經驗有限。臨床研究表明吸入一氧化碳後,部分艾森曼格病人有血管擴張反應,增加了循環中氧氣濃度。對吸入一氧化碳性血管反應陽性可說明持續血管擴張劑治療有利於艾森曼格綜合症。

2、前列環素

儘管前列環素最初用來作為重度肺高壓病人進行移植前的過度治療,但現在認為其治療作用在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優於移植。靜脈持續注射依前列醇鈉和佛羅蘭三個月後,隨機對照實驗顯示病人的運動耐量生活質量得到了明顯提高,而且對那些肺血管擴張不明顯的病人也有顯著的改善作用,除此之外可能還有阻止肺血管重塑作用。

但其副反應也十分顯著,具體表現為為下顎疼痛、噁心、食慾減退和腹瀉,甚至引起膿毒症,應用於肺靜脈閉塞症的病人可能會危及生命。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已批准依前列醇用於治療肺動脈高壓,但依前列醇在肺循環中的作用時間短,故需通過留置靜脈導管持續給藥,應用不便。口服貝前列素治療艾森曼格症候群可改善患者臨床症狀,降低心功能分級,增強活動能力,行走距離延長,降低收縮期肺動脈壓。

3、內皮素受體拮抗劑

口服非選擇性內皮素受體拮抗劑可有效緩解肺動脈高壓的症狀。給予患者口服波生坦125毫克,每日二次,可改善心功能,提高氧飽和度,副作用輕微,無明顯肝臟損害。近年臨床研究表明,用於治療原發性肺動脈高壓的專用藥物,如前列環素類藥和波生坦用於艾森曼格症候群顯示出令人鼓舞的結果,所有病人臨床症狀減和功能提高,而沒有不良反應。有學者提出,因為單一用藥對血管緊張度和平滑肌細胞增殖有相反作用,所以同時應用內皮素拮抗劑和類似藥物治療肺動脈高壓可能比單一用藥更有效,但目前尚無相關臨床報導。

4、 其他

小規模非隨機研究報導長期家庭氧療可以有效提高伴肺血管疾病的先天性心臟病兒童的生存時間。家庭氧療對嚴重低氧血症、靜息時呼吸困難或活動受限的病人有利,對紅細胞顯著增多的患者應警惕利尿後血液粘滯度升高而增加中風和其他併發症的風險,氧療可以減弱細胞分裂周期的進程,改變人肺循環的血管結構及張力,降低肺動脈壓力,所以可用於肺動脈高壓的治療

03艾森曼格症候群手術治療主要是肺替換,包括單肺或雙肺移植、心肺聯合移植等

1、靜脈切開術

對於因嚴重缺氧導致紅細胞大量增加和紫紺的病人,可考慮實施靜脈切開並液體置換。紅細胞壓積等容減少可增加心輸出量和氧輸送,降低體血管阻力,改善靜息和運動時症狀。但是靜脈切開放血後,如果沒有適當容量補充,就會進一步減少心臟輸出量和氧氣輸送量,加重症狀。靜脈切開術的使用證是紅細胞增多並有高粘血症症狀的病人,但並不適合紅細胞壓積增高,卻無高粘血症症狀的病人。

2、移植

目前認為肺替換是治癒該症的唯一方法,但移植技術的效果及長期存活率並不令人滿意,發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由於手術期死亡率極高、術後一個月生存率極低等原因限制了其在臨床的應用。據統計成人單肺或雙肺移植短期生存率是約為百分之七十到百分之八十,四年生存率不超過百分之五十。心肺移植一年生存率為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八十,十年生存率不超過百分之三十。

因為許多艾森曼格綜合症病人能夠生存25年或更長,移植的合適時機很難確定。因而考慮肺移植時,術者必須熟悉艾森曼格症候群的自然病程,充分考慮手術的風險、效益比。

結語:由於近幾年來肺動脈高壓靶向治療藥物的出現,使得許多重度肺動脈高壓患者和艾森曼格症候群的患者在治療中獲益,可以明顯改善臨床症狀,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今後隨著醫學科學的進一步發展,會有更多的治療肺動脈高壓的新藥出現,會有更多的患者從中受益。

相關焦點

  •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的現狀與未來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患者不同於兒童,肺動脈高壓導致的右心衰竭最終進展為全心衰竭,艾森曼格症候群的出現導致嚴重的紫紺和病情的惡化。目前機械輔助循環支持裝置和心或心肺聯合移植技術的不斷進步,提高了終末期成人先天性心臟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率。妊娠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高發需要綜合多學科的團隊護理,並對分娩進行早期協調規劃包括早期妊娠相關風險諮詢、密切監測患者心臟功能和定期對胎兒掃描評估。
  • 孩子唐氏症候群別大意,唐氏症候群的危害,你了解嗎
    唐氏兒,大家都聽說過,就是患有唐氏症候群的孩子,什麼是唐氏症候群呢?全世界的唐氏症候群的患者都長得幾乎一模一樣,俗稱「先天愚型」,是一種人類最常見的染色體異常引起的疾病。他們的共同特點起源於第21對染色體比正常人多。
  • 《2020 ESC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指南》更新要點(附圖表)|瓣膜|2020...
    本次大會最受關注的4部指南(《2020 ESC心房顫動指南》、《2020 ESC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脈症候群指南》、《2020 ESC運動心臟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體育鍛鍊指南》、《2020 ESC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 指南》)重磅發布。以下內容為《2020 ESC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指南》更新要點(點擊文末「閱讀原文「下載全文)介紹。
  • 先天性心臟病,心電圖上能看出什麼?|臨床解惑
    先天性心臟病曾經是威脅嬰兒和青少年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隨著心臟外科和介入技術的飛速發展,大部分先天性心臟病已經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其實,還有一些先天性心臟病,並不引起明顯的症狀,也不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常常在患者成年後體檢或住院檢查時被意外發現。對於先天性心臟病的診斷,心臟超聲的廣泛應用可謂居功至偉。那麼,作為心臟病最常用的檢查,心電圖能提供哪些蛛絲馬跡呢?
  • 先天性心臟病有哪些症狀
    先天性心臟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簡稱先心病,是指心臟及大血管在胎兒時期發育異常引起出生時即存在的一類心血管畸形 。先天性心臟病是兒童最常見的一類心臟病,發病率在 活產新生兒 中有0.6%~1%,如未經及時治療,約1/3患兒會在出生後1年內因嚴重併發症死亡。
  • 21三體症候群(又稱Down症候群)
    50%(1/2)的患兒平均壽命可達到16歲,壽命取決於有無嚴重的合併症,如先天性心臟病(患兒預後的一個重要指標是:先天性心臟病,約25%(1/4)合併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在第1年內有嚴重後果)、白血病、消化道畸形及抗感染能力。隨著醫學水平的提高,患者的壽命得到明顯延長,可達40歲或更長。
  • 家族6人同患「馬凡氏症候群」,以下症狀要警惕
    媒體報導,霍萱患有「馬凡氏症候群」。近日,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胸心外科傳出消息,該院連續收治3例馬凡氏症候群患者,其中一例患者的家族中有6人同患上「馬凡氏症候群」。中大醫院大外科主任、胸心外科劉志勇教授指出,雖然馬凡氏症候群被稱為「巨人殺手」,可若檢查、治療及時,目前該病手術成功率超過90%。
  • 貓叫症候群,一種先天性染色體疾病,和孕婦接觸電離輻射有關
    >根據相應的臨床發現可以得知實際上貓叫症候群的患者,並不常見大部分患者都是女性患者。同時貓叫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遺傳疾病,所以進行相應的產前診斷就能有效的避免貓叫綜合症的產生。這也就導致了實際上現在貓叫症候群發病率,並不算非常的高,約為5萬分之一。
  • 艾森門格症候群需要及時檢查,到達醫院後,醫生會進行這幾種診斷
    導語:艾森門格症候群是由於患者具有先天性心臟病,卻沒有進行及時的治療,從而引發肺動脈高壓的現象,導致患者出現了一系列相關症狀的一種疾病,如果普通患者的先天性心臟病越嚴重,那麼患艾森門格症候群的概率就越大,發病時間就越早。
  • 鏡面人患先天性心臟病極其罕見
    中國人民解放軍303醫院為廣西一名極其罕見的鏡面人患先天性心臟病的男孩實施手術,取得成功,這是廣西首例鏡面人心臟病治療手術。   「鏡面人」又患有先天性心臟病黃康和,是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人。
  • 先天性心臟病外科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七):右心室雙出口
    張本青,馬凱,李守軍代表國家心血管病專家委員會先天性心臟病專業委員會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 小兒外科中心(北京  100037)通信作者:李守軍,Email:drlishoujun@yahoo.com關鍵詞:外科手術;先天性心臟病;右心室雙出口;治療;專家共識引用本文:張本青,馬凱,
  • 什麼是唐氏症候群,主要表現有哪些?
    先天愚型患者可執行簡單的運動,如穿衣、吃飯等,但動作笨拙、不協調、步態不穩。(5)生長發育障礙:先天愚型患者母體妊娠期較短,平均為262~272天。出生時身高較正常新生兒短l~75px,枕部平坦。蹠紋中,拇趾球區脛側弓狀紋,拇趾與第二趾指間距大,關節韌帶鬆弛或見肌張力低。 患者的這些特殊面容,我們普通人也能一眼辨別出來。
  • 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的麻醉
    本文由「小麻哥的日常」授權轉載最近,網上一位奇女子🔥了,如下圖,她是一位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患者。昨天有一位年輕的患者,擬在全麻下全口義齒種植。一開始還在想,為什麼二十歲就需要全口種牙。通過詢問病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等才發現原來是一例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患者,牙齒先天缺如。由於該類患者常有多系統的異常,對麻醉有啥影響呢,查閱相關資料,整理如下。先天性外胚層發育不良症候群又稱先天性外胚層缺陷,Siemencs症候群,是一組外胚層發育缺損的先天性疾患,累及皮膚及其附屬結構如牙和眼間或波及中樞神經系統,有時可伴有其他異常。
  • 先天性上瞼下垂需注意!菏澤市二院專家:手術為最佳治療方式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文文 通訊員 桑慧敏 菏澤報導8月28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從菏澤市第二人民醫院採訪獲悉,患兒先天性上瞼下垂是由於提上瞼肌發育薄弱、殘缺或其支配神經及神經核先天發育不全導致上眼瞼部分或完全性下垂遮擋瞳,常表現為一側或兩側眼睛不能完全睜大,患者視物時,需要抬頭後仰或斜頸偏頭
  • 心電圖挑戰:艾森曼格症候群
    近日,來自美國 LSU 健康科學中心的 David 教授等在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關於艾森曼格症候群患者心電圖的病例,讓我們來看一下。
  • 先天性心臟病如何治療?費用高嗎?協和專家為您解答
    什麼是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在胚胎發育時期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發育異常而引起的先天性疾病,簡稱「先心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臟病。先天性心臟病分為哪些種類?常見的類型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房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法洛氏四聯徵等。先心病寶寶的故事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是個很大的群體。
  • 口乾舌燥,眼乾無淚,需警惕身體的「旱災」
    小心,這時候你的身體可能鬧起了「旱災」,患上了乾燥症候群! 下面由四平市中心人民醫院風溼免疫科谷麗梅主任為您詳細講解這個中老年女性朋友容易患的乾燥症候群! , 都應該警惕乾燥症候群。
  • 薈萃分析:研究發現吸菸父親會增加未出生嬰兒患先天性心臟病機率
    最新的薈萃分析(Meta-analysis)研究發現,有吸菸行為的父親可能會增加未出生嬰兒患上先天性心臟病的風險,而這是導致死嬰的重要原因之一。雖然當代外科手術的創新更迭足以改善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但要知道這種疾病會伴隨著孩子一生。
  • 馬凡氏症候群來自先天遺傳
    對於此病,心血管外科專家提醒,這種患者多在年輕時出現發病症狀,如不及早檢查並進行手術,多數在30~40歲就會發病導致猝死。  常規檢查很難查出此病  「馬凡氏症候群是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的結締組織疾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在人體的許多部位都有表現,尤其是在骨骼、韌帶、眼睛、心血管、肺和神經系統。」
  • 名稱故事丨艾森曼格症候群
    名稱故事丨艾森曼格症候群 2020-06-05 19: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