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協和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 董念國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胸心血管外科學分會心衰和輔助循環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副會長,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外科分會先心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美國胸心外科學會委員、美國微創心臟外科學會委員。
什麼是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是指在胚胎發育時期由於心臟及大血管發育異常而引起的先天性疾病,簡稱「先心病」,是兒童最常見的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分為哪些種類?
常見的類型有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房室間隔缺損、肺動脈狹窄、法洛氏四聯徵等。
先心病寶寶的故事
先天性心臟病的寶寶是個很大的群體。下面,一起來看一位剛剛在協和醫院進行治療的寶寶的故事。
真實案例
去年年底,在外打工的吳女士欣喜的發現自己懷上了二胎。孕期情況平穩,但在她6個月進行常規產檢時,意外出現了。吳女士之前孕酮比較低,打了保胎針。6個月做了四維彩超,發現胎兒心臟大動脈轉位。這個檢查結果讓滿心期待的準媽媽一時難以接受。
隨後,吳女士和丈夫一起來到武漢協和醫院心外科求醫。
董主任看了之後,說這個情況他們治療過很多,可以一次性治癒。董念國教授的診斷讓夫妻倆安心了不少,他們決定生下這個孩子。可令人意想不到的波折再次襲來,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發了。
一波三折之後,今年4月,吳女士終於在武漢協和醫院,順利誕下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
在他一個月零兩天的時候,給他做了大動脈調轉手術。術後,孩子身體各項指標平穩。手術至今,一直在ICU進行護理、觀察。
不同類型先心病有哪些建議?
針對不同先天性心臟病的疾病特點、手術技術、圍術期治療及遠期預後,心臟專科醫生會給出以下四種推薦意見:
武漢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戰疫經歷
疫情期間,心外科共有101名醫務人員奔赴抗疫一線,同時,科室仍然確保了急危重心臟病患者的救治力度。完成多臺重大心臟手術,患兒年紀最大3個月,最小14天。
為了更好地指導新冠肺炎背景下的臨床實踐,協和醫院心外科還出臺了四部針對性專家共識,分別涉及心臟外科手術、急診手術、先心病、主動脈瘤等四大領域。
3月19日,心外科董念國教授團隊完成了封城以來的第一例心臟移植手術,吹響了協和醫院復工復產的號角。4月24日,董念國教授團隊成功為一名新冠肺炎核酸轉陰、不可逆肺纖維化呼吸衰竭的患者實施雙肺移植手術,該患者為全球使用人工肺膜(ECMO)術前輔助時間最長的病例,達到73天。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國家衛健委監察專員焦雅輝在談到本次肺移植手術時說:「這次肺移植手術,充分體現我們努力挽救每一位患者生命的使命。」
因為在先天性心臟病的手術治療上的創新,董教授和他的團隊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在此,我們獻上最誠摯的敬意和祝賀。
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費用高嗎?
董主任:隨著我們國家社會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努力踐行「人民至上、健康至上」的指導方針,現在先天性心臟病通過醫保、合作醫療、慈善機構的幫助,已經能夠解決60%~70%的費用,很多甚至可以做到0花費。
每年六一兒童節協和心外科都會組織各種各樣的活動。
【來源:健康湖北】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