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映大型古代戰爭場面的影視片中,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鏡頭:一枚枚圓球狀物點燃後被投石機高高拋起,圓球兜著一團團火,拖曳著烈焰濃煙,流星趕月般飛向敵方陣地,戰火熊熊,兵戈交擊……那場面簡直太震撼,太炫目了!
有些小夥伴們也許會發問了:古代戰場不都是使用戈、矛、刀、戟等冷兵器嗎,怎麼火球都飛上天了,是不是為了渲染戰爭場面誇張虛構的?當然不是。這種火球武器在宋代就有了,它叫火蒺藜(jí lí)。
壹
火藥當然不僅僅用做煙花爆竹
它早就用在軍事上啦
這麼炫的武器究竟長啥樣?在天上飛的時候當然是看不到的,也不敢看,看就要看點燃之前還未爆炸的。宋元時,甘肅是宋與西夏交戰地帶,而火蒺藜最早是西夏人發明的,折戟沉沙,古戰場總有遺蹟留存,果不其然,甘肅省考古工作者先後在鎮原縣、武威、西和縣等地發現了留存下來的火蒺藜。
以鎮原縣的火蒺藜(圖1)為例,來看看火球的真面目:火蒺藜為圓球狀,外殼為瓷胎,通體施綠釉,樣子就像一枚海膽,球表面密密麻麻地布有逆刺,逆刺長約2釐米,整個瓷蒺藜直徑13釐米,上部頂端有0.8釐米的小孔,它的用途是裝置火藥及置引火線,瓷蒺藜的中間為定心藥室,內裝有小鐵塊,整個器形胎質厚重,重達0.78公斤。
很多人談起中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火藥,就說中國人發明火藥就用在製造煙花爆竹這類娛樂遊戲上,火藥傳到西方才被製成洋槍洋炮反過來轟開了中國的國門。這話聽似有理,事實哪裡會是這樣。早在唐朝末年,火藥就已經用在軍事上了,到宋代,火蒺藜這類成熟的火器就已經廣泛用於戰爭了,它是中國少數民族政權——西夏王朝發明的。火蒺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早的炸彈或手榴彈,稱作什麼要看使用的方式,被拋石機激發出去的,該叫炸彈,用手拋出去的,就算手榴彈吧。火蒺藜被點燃引爆後,以火及鐵塊碎刃來攻擊敵方的人員裝備,有較強的殺傷力。爆炸後散落到地面上的乳突刺狀物還可以阻擋敵人騎兵的通過。果然,熱兵器的威力及作用還是要比冷兵器大得多!火蒺藜的發明和出現,在古今中外軍事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也為國內外研究古今軍事武器裝備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見證資料。
要說,火蒺藜的發明並不僅僅是火藥在軍事上的應用。仔細研究,還有仿生學在裡面。火蒺藜,何為蒺藜?蒺藜是一種長在田間地頭上隨處可見的野草,這種野草的果實是一枚枚帶刺的圓球,人若從蒺藜叢中穿過,可要小心被蒺藜刺扎傷。我們的祖先是很智慧的,早就把仿生學用於軍事。如蜀漢諸葛亮的木牛流馬用於軍隊後勤糧草供給,先人們在火蒺藜發明前,就仿照蒺藜果的樣子製造了鐵蒺藜用於軍隊設障防衛。火蒺藜最早的雛形是裝填火藥的陶罐,這種「陶彈」拋出後一著地面或落在建築物上即摔得粉碎,有利於火種撒布與燃燒,但又薄又碎的陶片很難重創敵方軍士,工匠們絞盡腦汁,便在陶罐表面加上蒺刺,並且使其逐漸變大變粗,這樣起爆後的「陶彈」就不再是一堆小碎片,大大提高了「陶彈」的殺傷力。
明代陶製火蒺藜
貳
西夏:存也火器亡也火器
我們說過,火蒺藜是西夏人發明的。提到西夏,大家對於這個偏處於西北一隅的國家印象不是太深。事實上,這個由党項族建立的政權存了190年,先後與遼、金、北宋、南宋對峙。這個貌似不起眼的小國不僅沒被其他大國軍隊打敗,還曾在宋夏戰爭與遼夏戰爭中獲勝,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翻開有關西夏的史籍,可以看到,這個馬背上的民族非常勇悍善戰。開國皇帝元昊作戰時往往一馬當先,身先士卒,他的臣民無論男女,都長於騎射,千裡奔襲,倏忽往來。
党項人不僅尚武善戰,也是一個智慧的民族。他們不僅創造發明了屬於自己的文字,還在天文曆法、冶金鑄造、雕版印刷、土木建築、陶瓷製造、水利建設方面有著獨特的發明並做出了巨大貢獻。總之,党項族曾經創造過燦爛的西夏文化。
西夏火蒺藜
西夏人在戰場上所向無敵,主要得益於不少自製的軍事火器。火蒺藜就是西夏火器中的代表,作戰時成千上萬隻火蒺藜如蜂擁一般投向敵方陣營,輕則讓對方人仰馬翻,重則使敵人死傷無數。在當時的戰場上,人人對瓷蒺藜聞風喪膽。正是火蒺藜這個大殺器讓西夏這個西北小國立於不敗之地,在近200年的時光裡穩穩地與兩宋、遼金鼎足而立。
最後,連橫掃亞歐的蒙古人也在西夏人這裡碰了一鼻子灰,成吉思汗多次徵討西夏無功而返,據說也與火蒺藜有關,甭管蒙古人刀利馬快所向披靡,但面對呼嘯飛來的大火球卻也人仰馬翻,陣營大亂。火蒺藜最輝煌的戰績也在這裡,成吉思汗最後一次徵討西夏時被火蒺藜掀下馬來,由此身罹重病,在撤軍途中於六盤山中病逝。臨終前,他恨意難消,下了三道詔令:滅絕西夏王、西夏族人、西夏文化。蒙古人遵從太祖遺詔,攜雷霆之勢給西夏王朝以毀滅性的打擊,於公元1227年終滅西夏王朝。
- 知識點 -
中國古代火藥兵器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火藥,最早起源於春秋時期的煉丹術,後在隋朝被真正發明,到了唐末(公元904~906年)在戰爭中出現了火藥箭,還出現「發機飛火」的記載,即用拋石機投擲火藥包,作燃燒性兵器。到了宋代,北宋都城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設廣備攻城作,其中有生產火藥的部門。宋神宗趙頊時,邊防軍中已大量配備火藥弓箭、火藥火炮箭等兵器。同時期的遼國也有了火炮。南宋時,水軍中也配備了霹靂炮、火炮、火箭等兵器,南宋都城建康府(今江蘇南京)、江陵府(今湖北江陵)等城市都設有火藥兵器製造業。
早期火藥兵器威力有限,不可能取代冷兵器。但自南宋中期以後,火藥兵器在兵器中的比重顯著增大。金朝火藥製造技術來源於遼,金軍攻宋之初,已使用火炮。此後,在宋、金、元之間的戰爭中,火藥的使用越來越頻繁。金末抗擊蒙古軍時,曾使用震天雷、飛火槍等火器。宋代還出現了類似近代炮彈的鐵火炮,卻仍用拋石機投射;又發明了突火槍,以巨竹為筒,發射「子窠」,類似於後世槍炮,只尚未使用金屬發射管。這是遼、宋 金代火藥兵器進步的極限,卻已決定了後世火藥兵器的發展方向。總之,遼、宋、金代可算是人類使用火藥的奠基時期。
文/陳芊
圖片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