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學研發工藝將「木質素」變廢為寶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天津大學研發工藝將「木質素」變廢為寶

2015-05-11 22:50:4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網天津5月11日電 (記者 張道正)天津大學11日透露,該校化工學院教授李永丹帶領團隊設計了一種工藝,突破性地將鹼木質素完全轉化成為高附加值的有機小分子化合物,能夠做到將「用之困難、棄之汙染」的木質素變廢為寶。

  中國造紙工業年度報告稱,中國製漿造紙工業每年要從植物中分離出約3000萬噸纖維素,同時得到1000萬噸左右的木質素副產品。但是,超過95%的木質素卻以「黑液」形式直接排入江河或濃縮後燒掉:排入江河汙染水源和土壤,濃縮後燃燒熱值低,並產生硫氧化物汙染空氣。

  如今,李永丹團隊研製出將木質素變廢為寶的工藝「一步法高效催化轉化工藝」,相關成果已發表在世界頂級綜合類化學刊物《德國應用化學》(Angew.Chem.Int.Ed)上,同時申請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內專利4項。

  木質素是一種由苯丙烷結構聚合成的三維大分子複合材料,通過醚鍵和碳碳鍵連接而成的長鏈芳香族化合物。它是唯一可以提供芳香環單體的可再生原料。這些芳香烴單體可用於製造從塑料汽水瓶、凱夫拉爾纖維到農藥和藥物等許多產品,現在,芳香烴幾乎完全來自石油。

  而只有木質素的這些長鏈分解為個體單位時,芳香烴等才能成為可持續供應的有用化學製品的基礎成分。可是,木質素的分子結構很穩定,很難以低成本方式分解為有價值的亞單位。現有的木質素催化煉製過程能耗高、效率低,且產生焦油等廢料。

  李永丹團隊則利用「一步法高效催化轉化工藝」變廢為寶,把木質素穩定的長鏈「打斷」,分解成高附加值的有機小分子化合物。並在國際上首次採用納米結構的α碳化鉬基催化劑,該催化劑價格便宜,卻在解聚木質素過程中,除了產生芳香烴,還產生長鏈醇類、脂類這些本身製備困難、價格頗高的小分子化合物,可謂「一舉多得」。

  李永丹將木質素視作未來利用可再生生物質而非石油來作為原料,生產燃料或化學製品同時減少環境影響的「生物煉製」的關鍵。「若能從木質素處創造出價值,就能夠減輕非可再生能源和環境的壓力。」他說。(完)

相關焦點

  • 一種工藝可將「木質素」變廢為寶
    本報訊 (記者姜明)天津大學日前透露,該校化工學院教授李永丹帶領團隊設計了一種工藝,突破性地將木質素完全轉化成為高附加值的有機小分子化合物,能夠做到將「用之困難、棄之汙染」的木質素變廢為寶。
  • 天大新工藝 木質素變廢為寶
    最近,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李永丹帶領團隊設計了「木質素一步法高效催化轉化工藝」,突破性地將鹼木質素完全轉化成為高附加值的有機小分子化合物,能夠做到將「用之困難,棄之汙染」的木質素變廢為寶。    目前,該工藝在實驗室已經全面實現,進入到了中試和成果轉化階段。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頂級綜合類化學刊物《德國應用化學》上,同時申請國際發明專利1項,國內專利4項。
  • 天津工生所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研究綜述文章
    天津工生所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研究綜述文章 2020-11-12 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科學網—讓廢棄生物質變廢為寶
    在北京林業大學有這樣一支團隊,他們致力於將秸稈、廢棄木材等生物質變廢為寶。日前,這支團隊負責人、北京林業大學教授孫潤倉介紹了團隊的最新科研成果:「我們首創了木質纖維生物質多級資源化利用關鍵技術體系,實現了生物質全資源化利用。」
  • 被農民丟棄的玉米芯實現「裂變」三級跳,可生產糖、酒精和木質素
    將「玉米全株」產業做到極致,目前已成為中國低聚木糖產品的標杆企業,形成融功能糖、新能源、新材料為一體的綠色、循環經濟產業鏈條,實現了從「玉米芯」到「金條」的蛻變。  玉米芯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公司對玉米芯進行三次開發,實現了產業的不斷裂變,構築起「一鏈三業」的戰略布局。
  • 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可將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央廣網天津3月26日消息(記者陳慶濱 通訊員焦德芳)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
  • 瑞典成功研發一種新型木質素燃料電池
    近日,瑞典林雪平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樹木中木質素作為原料,成功研發一種新型燃料電池。與以甲醇、乙醇等小分子為燃料的電池不同,此過程不產生二氧化碳,不僅原料綠色環保,而且產物實現了碳的零排放。木質素(lignin)為植物和藻類重要結構材料,在樹皮或是木材中由為常見,為造紙廠副產物之一,而瑞典林雪坪大學(LiU) 有機電子研究室以此材料開發燃料電池,打造低價環保綠色燃料技術。當今燃料電池大多以補充氫氣為主,但地球上 96% 氫都是來自於化石燃料,在生產過程中並沒有達到 100% 無碳能源。
  • 國際碳纖維會議:木質素產碳纖維是趨勢
    來自世界各國院校的教授介紹了碳纖維的新用途、新工藝、新發現, 以及對未來碳纖維市場的展望。  碳纖維發展的未來目標是低成本生產以便更多地應用在汽車上。  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多位專家先後發言強調,用Lignin木質素為原料製造低成本碳纖維是趨勢, 因為木質素是可再生資源, 而原來採用的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是石油系原料, 為不可再生資源。他們預計用木質素做的網狀碳纖維成本可以控制在每公斤4~5美元。
  • 你得問問木質素
    &nbsp&nbsp&nbsp&nbsp臺灣大學林木分子調控技術研究助理教授林盈仲為科技日報記者科普道:「通俗來講,木質素有三個基本功能:首先,木質素的存在是使植物能站起來的主要原因,它為植物提供支撐。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沒有木質素,挺拔的楊樹就會趴在地上變成藤蔓。第二,木質素可以幫助植物抵抗真菌、病菌的侵害。
  • 木質素或成為廉價碳纖維主要材料
    、零排放、高利用率的「綠能生物質有機組分分離工藝技術」。該項新技術將植物分離成為纖維素、新型半纖維素、新型高純度木質素三種成份,其分離步驟先將植物分為綜纖素和木質素,綜纖素即紙漿,根據需要再將綜纖素通過物理法可分為纖維素和半纖維素。
  • 木質素與碳纖維
    來自巴西裡約熱內盧聯邦大學(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的教授卡維杜(Calvado)指出:如果美國每輛汽車採用13 公斤碳纖維,那麼目前全球的碳纖維產量都滿足不了供應。同時他指出,低成本碳纖維需要滿足的條件是每公斤 10 美元,理想目標是每公斤 5 美元,強度至少達到 1.72Gpa,模量至少達到170Gpa。
  • 近日,天津這所高校在頂級期刊上發表研究綜述文章
    近日,天津科技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造紙系司傳領教授及戴林副教授等在化學一區頂級期刊ChemSusChem(最新影響因子7.962)上連續發表木質素及其功能材料研究綜述文章。天津科技大學均為第一作者單位和第一通訊作者單位。
  • 研究人員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研究綜述文章
    木質素是一種存在於植物體中的芳香族高聚物,由於結構較為複雜,其降解和利用較為困難。有毒碳一副產物的產生是限制木質素高效利用的另一重要因素,然而,目前聚焦此問題的研究較少。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鄭平帶領的系統與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在Trends in Biotechnology上發表木質素與碳一原料協同利用的綜述文章,提出整合木質素降解和有毒碳一副產物利用的新思路。
  • 邱學青:造紙企業應重視木質素 是寶物不是廢物
    基於造紙行業背景和木質素研究難點,我們團隊在「傑出青年基金」、「973」、「863」及「十一五」、「十二五」等項目的支持下,進行了20年的研究工作。我們針對以往造紙廢液處理中存在的不足,並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考慮,採用資源回收的方式即對造紙黑液中的木質素進行化學改性以實現資源化利用的方式處理,不僅解決了廢水汙染問題,而且將工業排放物變廢為寶,實現生物資資源的高效利用。
  • 浦木康光教授大讚ESIII系統:他見過的最為清潔高效的木質素與植物...
    溶劑木質素作為六大合成材料之一聚氨酯(PU)的重要原料,能夠廣泛應用於聚氨酯發泡材料、聚氨酯薄膜、聚氨酯彈性體生產,由溶劑木質素生產出來的上述產品相比目前市場上的同類產品,熱力學性能提高一倍以上
  • 木質素改性材料和生物質功能橡膠的研發與應用」項目通過中國化工學會科技成果評價
    10月23日,中國化工學會在北京-青島(視頻)主持召開了青島能源所和青島中科和源新材料有限公司完成的「木質素改性材料和生物質功能橡膠的研發與應用
  • 民企新技術推動木質素產業化進程
    由廣州市楹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楹晟生科)自主研發,用以批量性生產高品質溶劑木質素的第三代植物纖維原料集成生物煉製系統,近日整體通過了國家科技成果鑑定。  利用溶劑法提取木質素是當今世界的科研主流,但由於「工業化程度低、技術門檻高、生產成本高」的原因,迄今為止並無企業可真正意義上實現高反應活性溶劑木質素的量產。
  • ...常溫光照高效制氫 二氧化碳變廢為寶 天津大學研發新型光催化材料
    (焦德芳、記者王敏)日前,天津大學封偉教授團隊成功合成新型帶隙可調的二維層狀鍺矽烷材料。這種新材料可用作性能優異的光催化劑,在常溫光照條件下高效製備氫氣,還能將二氧化碳高效還原成一氧化碳。相關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通訊》。隨著工業社會發展,「溫室效應」成為了人類面臨的重大環境挑戰。
  • Science:木質素生物精煉的發展路線圖
    Science雜誌發表綜述文章討論木質素精煉的發展,作者喬治亞技術學院教授Ragauskas稱:文章是為整合基因工程和分析化學工具修飾木質素結構,使其更已有生產生物基材料、化學品和燃料制定了一個發展路線圖。共同作者還橡樹嶺國家實驗室和美國可再生能源實驗室的科學家。
  • 天津大學:成功研發全球首枝藍玫瑰
    天津大學藥學院張雁教授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陳義華教授團隊合作,利用合成生物學技術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枝藍玫瑰。近日,這篇題為《一種用於藍玫瑰生產的非核糖體肽合成酶的克隆與表達》的文章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合成生物學》上,第一作者為天津大學藥學院國際博士後安卡納哈利·南加瓦。人類有5000年玫瑰培育歷史,卻無法獲得藍色的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