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納什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機器學習加快癲癇診斷速度

2020-09-26 UNILINK

編譯自zdnet,首發於UNILINK官微

莫納什大學與Alfred Health和墨爾本皇家醫院共同進行的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機器學習技術如何用於自動化癲癇診斷。

作為研究的一部分,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將來自阿爾弗雷德健康公司和墨爾本皇家醫院的400多份患有和不患有癲癇病的患者的腦電圖(EEG)記錄應用於一個機器學習模型。用各種數據集訓練該模型,使其能夠自動檢測癲癇的跡象--或腦電圖記錄中被稱為 &34;的異常活動。

&34;莫納什大學IT學院數據科學與人工智慧系高級講師Levin Kuhlmann解釋說。

另請閱讀。AI和機器學習促進了帕金森病的先鋒研究(TechRepublic)。

該院的項目研究員和博士生Doug Nhu表示,將機器學習應用到這個過程中,有可能解放醫療專業人員的時間,因為目前診斷癲癇的過程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34;他說。

該大學表示,除了診斷癲癇患者外,機器學習技術還有可能被用作神經病學研究生的培訓工具,他們可以將該技術作為基線,與癲癇患者的記錄進行比較。

&34;莫納什大學醫學院神經科學系的Patrick Kwan說。

&34;

據Kuhlmann介紹,項目的下一階段,機器學習模型將專注於檢測新型癲癇發作和預測方法。

來源: https://www.zdnet.com/article/monash-university-researchers-speed-up-epilepsy-diagnosis-with-machine-learning/

更多關於澳洲留學和生活的信息,請點擊「了解更多」

相關焦點

  • 莫納什大學研製人工智慧診斷系統
    智東西(公眾號:zhidxcom)編譯 | 林卓瑋編輯 | 江心白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據外媒ZDNet報導,莫納什大學和澳洲阿爾弗萊德醫學院(The Alfred)在共同開發一個基於人工智慧的診斷系統,以改善超級病菌的診斷、治療和防範手段。
  • 新技術可大幅提高對嚴重失血病人的診斷速度
    新華社雪梨11月8日電(記者陳宇)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化學協會·傳感器 》雜誌上發表論文說,該校與合作團隊共同開發的一種新技術可以在急救場合大幅提高救護人員對嚴重失血者的診斷速度,有助於搶救因大出血而有生命危險的患者。
  • Facebook和紐約大學利用人工智慧使MRI掃描速度加快4倍
    據外媒The Verge報導,近日一項新研究表明,利用人工智慧可使磁共振成像(MRI)掃描速度加快4倍。這項工作是Facebook的AI研究團隊(FAIR)和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放射科醫生之間的合作項目,名為fastMRI。
  • 通過光線加快機器學習的速度
    一個由明斯特大學、牛津大學、埃克塞特大學、匹茲堡大學、法國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蘇黎世IBM研究中心組成的國際研究團隊,開發出了一種下一代計算機加速器晶片,該晶片使用光而不是電子技術來處理數據。研究成果1月6日發表在權威科學雜誌《Nature》上。
  • 關於癲癇的最新研究進展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尋求低溫電鏡技術(cryo-EM)的幫助。他們利用cryo-EM技術首次成功地解析出GABAA受體結合到GABA和藥物氟馬西尼(flumazenil)上的三維結構。
  • 機器學習加快了量子化學計算的速度
    量子化學是對量子性質的化學性質和過程的研究,它為現代化學的研究和發現開闢了許多途徑。化學家無需操縱燒杯或試管,就可以通過研究給定原子或分子的電子結構,電子如何在軌道上排列以及它們如何與電子相互作用,來預測給定原子或分子的性質以及它將如何發生化學反應。其他化合物或原子的那些。
  • 通過血液中微生物組可診斷早期癌症
    科技日報訊(記者劉海英)美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的檢測方法,可通過分析血液中微生物組的特徵來確認測試對象是否得了癌症,以及是哪種癌症。他們在近日的《自然》雜誌上發表研究報告稱,這種潛在的基於微生物組的腫瘤學診斷工具值得進一步探索,可能會改變癌症診斷的方式。
  • Amber團隊使用AI解釋腦電波以診斷抑鬱症
    然而,抑鬱症有 1000 種可能的症狀組合,在不同的人群中表現不同,診斷也比較困難。目前抑鬱症的診斷主要依賴臨床醫生與患者的交談或抑鬱量表的測量,如 PHQ-9(抑鬱症自我評估量表)或 GAD-7(廣泛性焦慮量表)。Amber 小組嘗試把機器學習與腦電圖技術相結合,以測量腦電活動。
  • 研究發現跨物種機器學習可提升精神疾病磁共振影像診斷準確性
    研究發現跨物種機器學習可提升精神疾病磁共振影像診斷準確性 2020-06-17 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 【字體:大 中 小】
  • 北京軍海醫院癲癇專家告訴你女性癲癇應怎麼進行診斷
    核心提示:癲癇對女性所帶來的危害是很大的,女性要是一旦患上癲癇,就有些患者可能就不能要孩子,因為癲癇這種疾病有一定的遺傳性,所以女性早期進行確診,早期治療癲癇,減少危害   女性癲癇應該怎麼進行診斷呢?
  • RMIT、莫納什大學和墨爾本大學,哪家畢業生的「錢途」更好?
    如果你想知道墨爾本CBD哪所大學教育最有可能讓你找到一份全職工作並給你帶來不錯的收入,那麼,獨家數據分析來了。 莫納什大學、墨爾本大學和墨爾本皇家理工學院(RMIT)之間的學生競爭由來已久,而墨爾本大學被認為是學術成果最好的砂巖學府。
  • 未來的精神疾病可能通過腦部掃描和計算機算法進行診斷「研究速遞」
    東京大學(University of Tokyo)的專家們正在將機器學習與腦成像工具結合起來,重新定義精神疾病的診斷標準。 「精神科醫生,包括我在內,經常與患者及其老師、朋友和父母談論症狀和行為。我們只在醫院或診所與患者會面,而基本不參與他們的日常生活。
  • 光學卷積神經網絡加速器:通過光學實現更強大的人工智慧
    電子硬體的光學替代品可以通過非迭代的方式簡化信息處理,幫助加快機器學習進程。然而,基於光子的機器學習通常受制於光子集成電路上可放置的元件數量,限制了互連性,而自由空間的空間光調製器則受制於較慢的編程速度。
  • 研究人員找到可通過唾液評估腦震蕩的無創測試方法
    據外媒報導,檢測腦震蕩可能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醫生需要依賴主觀測試和症狀評估來做出診斷。科學家們正在研究能提供更明確答案的技術,日前,來自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就在這一領域取得了令人興奮的進展,他們稱可以通過唾液揭示大腦損傷的跡象。
  • 除了診斷癲癇,腦電圖還有哪些用途?
    導讀:眾所周知,腦電圖(EEG)在癲癇臨床診斷、療效監測及預後評價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EEG無創、廉價、可重複和應用廣泛的特點,在臨床中顯示優勢。近年來,在癲癇以外領域,如腦血管病、認知功能障礙、一氧化碳中毒腦病、麻醉監測、腦炎等方面的應用研究,也逐漸有新的突破和發展。本文將對EEG癲癇以外的臨床應用進展進行綜述。
  • 研究人員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生物標誌物來發現和診斷人體內的癌症
    由於在早期發現癌症更容易成功地進行治療,因此癌症研究的主要目標是開發新的方法,以便在腫瘤開始擴散之前及早發現它們。一種正在研究的方法是液體活檢。這些測試旨在通過​​檢測血液樣本中的生物標誌物(腫瘤滲入血液的物質)來發現和診斷人體內的癌症。
  • 問答|研究癲癇可以成為探秘腦科學的關鍵?
    問答|研究癲癇可以成為探秘腦科學的關鍵?此次講壇特別邀請到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系研究員俞凱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內科教授王藝,分別從「大腦的奧秘」、「物聯網時代的人工智慧」和如何「打好神經發育的前哨戰」三個角度為感興趣的受眾揭示了腦科學與人工智慧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繫,並現場答疑解惑。
  • 莫納什大學和RMIT開發讀取情感的AI和AR設備
    莫納什大學和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RMIT)聯合設計了一款人工智慧(AI)和增強現實(AR)設備,他們表示,這款設備可以閱讀和識別情緒線索,可能用於治療心理健康障礙,比如那些經歷社交孤立的人。這個原型被稱為neo noumena,是一個神經響應系統,它使用電物理監測方法「讀取」一個人的情緒,並通過使用人工智慧技術的視覺呈現將其呈現給他人。視覺表現然後通過兩個混合現實頭戴顯示器數字呈現。作為開發新本體的一部分,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野外」研究,在三天的時間裡將原型部署到來自5個家庭的10名參與者身上。
  • 卡內基梅隆大學利用人工智慧方法開發電解液 加快電池創新步伐
    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導,為了滿足獨特的設計要求,研究人員越來越多地利用機器學習來開發新材料和化合物。這種新穎的方法有助於減少開發和測試材料的時間,更快獲得新發現。
  • 癲癇的基因檢測和蛋白質組學研究
    近年來多種離子通道基因突變的發現,不僅從分子遺傳水平揭示了癲癇的發生發展機制,也為作用於離子通道的抗癲癇藥物提供了分子水平的理論依據。本文主要闡述目前癲癇診斷中常見的基因檢測項目,臨床實用性及危害,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