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0日訊,正午,斯裡蘭卡南部加勒海灘,幾位老人一邊整理數百米長的漁網和網繩,一邊將其放在五米多長的雙體小漁船上,隨後駕駛小船迎浪駛向大海。在離岸邊約幾百米時,岸上的兩隊人馬分別開始拉網的兩頭,直至將漁網收回岸邊。不管拉網的收成如何,哪怕只有寒酸的數十條小魚,大家滄桑的臉上依舊掛著笑容。對於他們來說,捕魚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收成好與壞,生活總是要繼續。
雖然中型柴油機漁船已是中堅力量,但有些漁民還是偏愛傳統的小型雙體漁船。
美瑞莎碼頭,改作觀鯨行業的桑吉瓦兄弟迎來送往世界各地的遊客。如今在這個南部海港捕魚船與觀鯨船各佔一半。
新興養海龜繁育中心,為海龜保護提供幫助,也為一些當地漁民提供就業機會。
尼甘布是斯裡蘭卡著名的漁業小鎮,漁民們用傳統方法捕來的魚大多被運往三十公裡外的首都科倫坡。
正午強烈的陽光下,幾位老者整理漁網準備出海。現如今,年輕漁民大多不再拉網打魚,用這種傳統捕魚的多是上年紀的漁民。
海灘旁的簡易魚市,剛剛拉網打撈上來的魚根據品種、大小分堆碼放。由於天氣炎熱無法保存,必須儘快銷售。
2004年底,斯裡蘭卡遭到印度洋海嘯襲擊,全國3萬艘漁船有75%被海嘯全部摧毀,14個漁港中的12個也在海嘯中全部損毀。由於大部分漁船和漁業設施遭到毀損,12000多漁民死亡或失蹤,大批漁民流離失所。中國政府在第一時間向斯裡蘭卡提供緊急救災物資和現匯援助,並派出醫療隊赴災區,漁業碼頭修復項目是根據斯方要求確定重建的項目之一。三年後,中國援助的斯裡蘭卡三個漁業碼頭修復項目正式完工。
除了印度洋海嘯,斯裡蘭卡政府軍與反政府武裝泰米爾伊拉姆猛虎解放組織長達26年的武裝衝突,也給這個印度洋島國的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影響。漁業作為斯裡蘭卡主要經濟產業之一,也深受衝擊。
戰爭結束後,斯裡蘭卡的漁業逐步發展,但漁民的生產方式沒有太大改變,除了依靠柴油發動機啟動的中型漁船,更多的漁民還是依靠傳統方式捕魚。此外,有的漁民開始轉行,依託逐步發展的旅遊業開展觀鯨等新興旅遊項目。不管是傳統方式拉網捕魚,還是已經成為一種「秀」的高蹺釣魚,抑或投身觀鯨的轉型產業,時代在改變,方式在改變,生活依舊在艱辛中享受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