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哄睡難睡眠差作息亂?想輕鬆又科學?EASY育兒法實踐詳解

2020-12-03 JOJO育兒說

關注我:專注於嬰幼兒睡眠問題及高需求寶寶的養育

每個人都想知道,如何擁有一個天使寶寶。

平時乖巧不哭不鬧,放下就能睡著,從小就能一覺到天亮——讓媽媽覺得有孩子和沒孩子的生活幾乎沒有區別,依然自由又多彩!

當然,也不是沒可能

你有兩個辦法:

1、找一個超級奶爸,然後全權「託付」給爸爸,自己來個「母愛如山」

2、從新生兒階段就開始使用「E.A.S.Y程序」育兒法,培養出一個作息規律、情緒溫和、能自主入睡的天使寶寶。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經詳細介紹了如何操作E.A.S.Y程序,包括具體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前文戳:巧用EASY程序育兒,養出天使寶寶,新生兒低月齡吃玩睡作息安排

嬰兒EASY養育法詳解,輕鬆養出好睡眠、好習慣的天使寶寶

但看起來完美的E.A.S.Y程序,也經常被人吐槽「過於理想化」,不過,很多時候我們只要稍加調整,就能解決問題。

因此,本文作為「E.A.S.Y程序系列」的完結篇,主要來講講實操過程中的問題。

一、為什麼要採取E.A.S.Y程序來養育寶寶?

前文我們提到過,E.A.S.Y程序的創造者是被稱為「嬰語者」的育兒專家特蕾西.霍格,她主張將嬰兒白天的時間按照3或4小時一個循環來進行安排。

而這個循環每次都按順序,由「吃(Eat)」、「玩(Activity)」、「睡(Sleeping)」、「你的時間(You)」來構成。

這樣的循環程序可以從嬰兒一出生就開始,直至嬰兒1周歲以上。

為什麼我們要採用E.A.S.Y程序呢?

嬰兒不知道白天黑夜的區別,更不懂什麼叫作息安排。通過E.A.S.Y程序,可以幫助寶寶儘快建立起良好的作息規範。良好的作息可以有效地幫助寶寶成長,使他們心情愉悅、胃口好,最重要的是睡眠好良好的作息也可以減輕爸爸媽媽的負擔,讓父母在照顧嬰兒是更加從容、有章法,同時還能在「Y」這個環節,獲得屬於自己的時間,無論是用來休息、家務、工作或者放空,這個獨處的時間都能極大地緩解父母的壓力和焦慮。最重要的是,可以幫助父母讀懂嬰兒的需求,更了解自己的寶寶,增強父母的信心。

二、做不到E.A.S.Y程序中的時間安排怎麼辦?E.A.S.Y的核心是讀懂寶寶的需求

關於E.A.S.Y程序,最受質疑、被提問最多的就是時間表做不到怎麼辦了。太多人會問:

我的寶寶睡太久/睡不夠長怎麼辦?我的寶寶玩不了那麼久/玩太久也不困怎麼辦?我的寶寶沒有辦法做到每天早上7點起床,這一天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安排了怎麼辦?!雖然E.A.S.Y程序強調以3或4小時為周期循環,並遵從每一步的安排。但特蕾西自己也不斷強調——「不要和時間表死磕」,一味地盯著時間表,只會增加自己的焦慮和挫敗感。

特蕾西在她的書中寫到:

如果父母老想著「時間表」,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看鐘表上,而不放在「讀懂」孩子傳遞的信號上,實施E.A.S.Y程序就肯定會出現問題。有規律的常規程序和時間表不是一回事。這句話需要一再重複:你不能讓嬰兒遵守時間。如果你這麼做了,那麼母親和嬰兒都會受挫。

做不到時間表上的要求該怎麼辦?

我們再重複一遍特蕾西的話——「有規律的常規程序和時間表不是一回事」。

E.A.S.Y程序旨在建立一種有規律可循的餵養方式。

就像我們習慣了早上起床先刷牙洗臉,再去吃早餐,然後上班,到了中午吃午餐一樣。如果有一天早上起床,沒有刷牙洗臉,就被拖去吃了一頓豪華正餐,或者第二天被取消了早餐——我們就會感到不舒服、不習慣,甚至全天的生活都亂了套。

嬰兒也一樣,我們通過E.A.S.Y程序,建立起嬰兒「吃-玩-睡-吃-玩-睡」的安排,那麼當寶寶哭鬧時,我們便能更容易讀懂是因為「餓了」還是因為「困了」。

或者即便寶寶沒有哭,我們也可以預料到他「即將餓了」或「即將困了」,從而提前做好準備,避免手足無措導致寶寶從不適進入到崩潰大哭。

綜上,再總結一次,不要過度糾結於時間表,重要的是建立作息規律,讀懂寶寶的需求。

三、為什麼用E.A.S.Y程序育兒法,可以改善嬰兒哄睡難、睡眠差?

綜合第一和第二大點,我們可以發現,通過使用E.A.S.Y程序育兒法,我們能:

養成寶寶規律作息的習慣讀懂寶寶為什麼而哭而這兩點,是促進寶寶好睡眠的關鍵所在。

我們可以提前準備應對寶寶即將到來的睡眠,布置睡眠環境、開始睡眠儀式,讓寶寶從有點疲倦,舒服地過渡到昏昏欲睡,然後順利入睡。(雖然好睡眠需要各種哄睡方法甚至睡眠訓練,但規律作息、及時哄睡是所有方法中的必要前提)

反之,總是等寶寶困到崩潰大哭才開始哄睡、已經開始哄睡了才發現沒做睡眠儀式……媽媽煩躁而忙亂的情緒,會非常直接地傳遞給寶寶,使寶寶又困又煩,自然就更難哄睡、也難以睡踏實了。

四、E.A.S.Y程序常見問題解讀

1、新生兒按需餵養怎麼實施E.A.S.Y程序?

新生兒在滿月前後我們都推薦「按需餵養」,即寶寶需要就給吃,而不用根據時間來衡量是否需要吃。那麼,這種情況下如何實施E.A.S.Y程序的循環表呢?

我的建議是:

(1)建立E.A.S.Y規律。就像上文所說,比起時間表更重要的是常規程序。即便做不到2或3小時一循環,每次玩耍和睡覺的時間也不符合「標準」,但寶寶慢慢會養成「吃-玩-睡-吃-玩-睡」這樣的生活方式,這樣就能有利於接下來的作息建立。

(2)按時與按需餵養適度結合。如果寶寶每次吃奶都踏踏實實吃到飽,並且吃完後能安安穩穩睡上一覺,那麼按需是沒問題的。但如果寶寶出現「吃幾口就不想吃了」、「餵奶間隔時間短於1小時」、「睡覺總是很短、容易哭鬧、放不下」等情況,在排查寶寶沒吃飽以外,我們還要注意:別讓寶寶養成了吃吃玩玩的習慣。

因此,適當地延長餵養時間,比如間隔2小時,可以促進寶寶養成一口氣吃飽的好習慣。

2、低月齡寶寶容易吃睡著怎麼辦?

這也是很多媽媽會有的困惑,好不容易睡著了,難道還要弄醒了再重新哄睡嗎?這不自己折騰自己嗎?

這個問題分兩個角度講:

(1)從特蕾西的角度來說,一方面她覺得如果讓寶寶養成吃奶吃睡著習慣,吃奶會變成睡覺的固定睡眠聯想,有可能形成奶睡的習慣。

——這一點上,是與所有育兒專家的意見相同的,我們在關於睡眠聯想的文章裡也詳細剖析過(嬰兒睡眠淺易清醒的誤區排查,落地醒是對的?寶寶困了不能哄睡?

其次,隨著成長,嬰兒吃奶吃到睡著的現象也會逐步減少,吃完後都會玩上一會兒,那麼不如從一開始就建立「吃-玩-睡」的程序,避免過陣子又改變規則。

(2)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說,我個人並不太建議大家將已經吃飽睡著的寶寶刻意喚醒,畢竟能用奶睡省力的日子並不多(嬰兒奶睡的好處這麼多,你卻著急戒奶睡?其實是你誤會了奶睡

我建議大家根據實際情況來判定,如果寶寶是吃飽了睡著了,那就不妨「吃-睡-玩」,如果寶寶還比較迷糊或者吃到一半就睡著了,那就借著拍嗝弄醒,再活動活動或繼續吃,實行「吃-玩-睡」的模式。

3、早上早醒或醒太晚怎麼辦?

E.A.S.Y程序建議從早上7點開始全天的程序,這也是一個非常健康和常見的嬰兒起床時間。

但實際操作過程中,經常會有媽媽問我,寶寶5點就起床了,或者寶寶9點才起床該怎麼辦?

(1)針對早醒

早醒一般是寶寶誤把起床時間提前,而媽媽們順應他們的需求就起了床,幾次三番,就固定下來了生物鐘。

關於早醒,詳細可以看我這篇文章:春夏寶寶越醒越早?嬰兒早醒怎麼辦?這7個辦法總有一個適合你

(2)針對晚起

晚起往往都伴隨著晚睡,這是需要調整的。低月齡的寶寶建議在晚上7點半左右入睡,最晚不超過8點。這個時間段入睡的寶寶,是比較難做到第二天還睡懶覺的。

如果真的還能睡懶覺,那就不建議任由他們睡下去,而是要到點喚醒了。

4、白天小睡短、入睡難怎麼辦?

確實,E.A.S.Y程序表中對寶寶白天的小睡情況是很樂觀也很理想化的,很少有寶寶能做到每一次小覺都準時睡下、並且踏踏實實睡上那麼長。

實踐中我建議:

(1)上午的小睡可以短一點,讓中午的小睡延長,這樣也和我們以後的作息更相符。

(2)如果小睡入睡難,打亂了時間表,可以適當縮短此次小睡,避免全天作息都發生後延,從而影響到夜間入睡。

(3)關於改善白天小睡,可以參見:7個原因造成嬰兒白天入睡難、小睡短、易清醒,6個方法改善問題

雖然E.A.S.Y程序育兒法在實踐中經常受到媽媽們質疑「太理想化」,但這種育兒法中所傳達出的有規律、有程序的作息安排方式,卻是非常可貴而有效的。

特別是其中特別強調的「Y-媽媽的時間」,每隔3-4小時就要給媽媽一個「一個人的時間」,用來休息、工作、家務甚至放空,對於緩解媽媽的疲勞、緩衝媽媽的焦慮情緒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媽媽們也能從中體會到特蕾西的一片苦心——不要把自己淹沒在照顧嬰兒吃喝拉撒的瑣碎事情中應接不暇,而是儘量去規範嬰兒的作息,保持自己良好的狀態。

育兒路漫漫,我們共勉

加油哦!

你在嬰兒作息規範上有什麼心得可以跟大家分享?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我是一個睡渣寶寶的媽媽,在心力交瘁中開始學習嬰幼兒睡眠知識,因為懂睡渣媽媽的苦,於是決定與大家分享我的所學心得。業餘時間碼字不易,請多贊多轉發,謝謝啦^_^

相關焦點

  • 7個原因造成嬰兒白天入睡難、小睡短、易清醒,6個方法改善問題
    2、入睡時間及長短不規律,過於隨性,沒有小睡的概念又要說到「佛系養娃」的爸爸媽媽們了,對於寶寶白天小睡的安排過於隨性,覺得嬰兒困了自然會睡,任由寶寶在任意時間睡覺、睡覺長短也無所謂。事實上,除了個別「天使寶寶」不受影響外。大部分的嬰兒都會在這種「佛系作息」中養成白天小睡難的毛病。作息規律對於嬰兒來說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戳:嬰兒多大能作息規律?
  • 抱睡是最快哄睡方式?寶寶睡眠倒退期,巧用方法不再「落地醒」
    「我覺得哄睡太難了,每天一到哄睡時間,我都覺得頭皮發麻。」「哄睡」的槽點一出來,馬上得到了很多寶媽的認同,大家索性開始聊各家哄睡的艱難之旅。在眾多的哄睡方式中,被頻繁提及的是「抱著哄」,因為大家都覺得抱著哄睡是最快的入睡方式。但是有寶媽卻說:「一開始抱著哄睡是挺快的,但情況不穩定,有時好睡有時不好睡。」這是為什麼呢?
  • 想要嬰兒睡得好,試試世界睡眠協會推薦的「6大金質睡眠法」
    我們之前講過很多睡眠技巧和睡眠訓練法,更多是針對睡眠出現一些問題的寶寶,今天,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些可以防患於未然的方法,就像咱們覺得純棉的睡衣比化纖的更舒服,安靜的環境比吵鬧的環境更放鬆一樣,寶寶睡覺,最喜歡的是什麼樣的環境呢?兒科專家張思萊奶奶推薦過一個「6大金質睡眠法」,是世界睡眠協會公布的,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這個睡眠法。
  • 這些哄睡方法,可能危害寶寶的健康,很多家長還在做
    一提到哄寶寶睡覺,很多家長都頭疼。家裡有「睡渣」的寶寶,想了無數辦法,用盡全身解數,父母已經打上眼瞼了,寶寶依然睜大眼睛。鄰座的阿爽經常跟樂樂媽媽抱怨,她用三個鍾哄兒子睡覺,兒子卻只睡了半個鐘。常見樂樂媽橫抱著兒子,邊走邊輕拍或左右搖晃,哄半個或一個鐘頭,好不容易哄睡著,結果一放下就挨著床,她的兒子立刻醒來,開始大哭,阿爽又一次抱起來哄。儘管阿爽很盡心的哄孩子、照顧孩子,但方法其實並不正確,所做的努力不僅沒有結果,反而還損害了寶寶的健康,而且阿爽比其他媽媽更辛苦。今天樂樂媽就給大家分析一下我們常見的兩種哄睡方式的錯誤之處,當然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正確的哄睡方式。
  • 寶寶睡不好易影響健康,哄睡不用絞盡腦汁,學會這3點就行!
    剛出生不久的寶寶,每天睡眠時間都很長,而且這些睡眠時間都是分開的,並不連續,這就導致有時候寶寶睡到半夜醒了,就會哭鬧,要人陪著玩耍。爸爸媽媽們為了哄寶寶睡覺也是絞盡腦汁,什麼「哄睡神器」,「哄睡寶典」全部都用上了,卻發現效果甚微,寶寶該鬧還得鬧。
  • 把「哄睡」變成「我說你做」遊戲,讓家有「睡渣娃」的父母不犯愁
    說起「哄睡」,家裡有「入睡困難戶」的父母都是一臉淚,就連有錢有閒的明星們也逃不過哄娃入睡娃不睡的崩潰。前段時間,黃磊深夜發博,詳細傾訴哄兒子入睡失敗的過程,作為有同樣遭遇的「哄睡人」,紛紛留言傾訴自己的遭遇。黃磊說,白天「放電」不充分,孩子在晚上就沒法及時「斷電」並進行「充電」,然後他就會上床進行一系列的騷操作,要哄他睡覺難如登天。
  • 這3種哄睡方式,不僅影響寶寶睡眠質量,還可能對大腦發育不利
    等到寶寶月齡滿了4個月以後,骨頭逐漸變硬,頭部也更加靈活,家長可以選擇一些嬰兒枕,但是要注意枕頭質量要好,最重要的是枕頭的透氣性要好,並且不要讓寶寶總是偏向一邊睡,這樣會導致頭型變扁。等到年齡再大一些,等到1-3歲的時候,寶寶的脊椎骨發育得比較完善,家長就可以考慮給寶寶換更高一點的枕頭。
  • 為啥4個大人還搞不定個小嬰兒?0-1歲,盤點如何讓育兒變輕鬆
    但是,一定還是有可以讓我們育兒變得更輕鬆、更愉快的神器的,今天就來盤點一下,能讓新手爸媽更輕鬆的,適合0-1歲寶寶的神器。小助手1:襁褓/睡袋熟悉我的朋友一定知道,我最強推的神器就是睡袋了,這真的是誰用誰知道。
  • 「哄娃兩小時,睡眠5分鐘」,不靠譜的哄睡方式,小心害了孩子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在媽媽哄寶寶睡的時候,總是哼著小調兒,用手拍著搖著寶寶睡覺,或者放在搖籃裡哄寶寶。相信每個人對媽媽哄睡傳統的印象,都是抱在懷裡搖啊搖,直到孩子睡著。然而,這種方式對於大腦嬌嫩且脆弱的新生兒適用嗎?
  • 成功被這部劇「哄睡」,寬容還是忍受,當紅「小花、小生」難救場
    言歸正傳,先不說這部劇到底怎樣,有一點可以讓大家產生共鳴的是,前幾集連續播放時,大多觀眾都成功被這部劇「哄睡」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為什麼不會被《琅琊榜》《三生三世》等作品「哄睡」呢?因為這部劇的劇情太過平淡,躺著看很容易就被「哄睡」了!那我們對待這部劇到底應該寬容一點,還是大喊無法忍受,轉頭走掉?看看我對這部劇的看法,再與自己的看法比對一下就可以知道是否要追了!
  • 人類可借鑑「袋鼠育兒法」養育早產兒
    據路透社報導,科學家發現人們可以借鑑袋鼠的育兒方式,用肌膚相親的方法,養育早產嬰兒。這個方法比任何傳統的暖箱都更適合那些尚未發育完全的嬰兒。  哥倫比亞波哥大哈維利亞納大學的胡安·加維裡爾·路茲佩雷斯醫生說,這項袋鼠育兒法,是發展中國家的母親們發現並發展起來的,能有效保證早產嬰兒成活和健康成長,不僅費用低廉,而且安全可靠。
  • 30%的嬰兒睡眠問題是由這個原因造成的,寶寶也不想成「睡渣」的
    30%的嬰兒睡眠問題是由不當的睡眠環境造成的,國內的媽媽卻一點也不重視。案例一:剛出生17天的毛毛,每天傍晚到夜晚11點左右都會出現嚴重的睡眠問題,睡不踏實,睡著後20多分鐘就會醒來,醒後愛揉眼睛、較煩躁。
  • 白噪音是孩子的哄睡神器還是聽力殺手?
    家有睡渣寶寶,是讓很多媽媽頭疼的事,為了讓孩子快點入睡,家長們可謂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什麼「奇葩」的方法都嘗試過。各個助睡軟體上的白噪音也曾經風靡寶媽圈,但是,請等一等,白噪音哄睡的方法真的安全嗎?又該如何科學的利用呢?今天丁香媽媽請到了公共衛生博士陳小舒老師,來給大家具體講一講。
  • 這些常見的育兒方法很多媽媽在用沒有科學依據,看看你家中招幾個
    科學育兒的概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很多年輕的父母不管有沒有系統的學習過科學育兒,都會選擇堅定的相信科學育兒,但是因為獲取信息的渠道既多又雜,很多父母對於科學育兒的認識並非那麼準確,所以在魚龍混雜的育兒市場,很多偽科學打著科學育兒的概念來欺騙著新手父母。
  • 活用「6大金質睡眠法」,把握黃金睡眠期,輕鬆訓練寶寶自主入睡
    莉莉(化名)的寶寶已經8個月了,仍然是個妥妥的小「睡渣」,每次入睡不是靠奶睡就得靠抱睡。奶睡相對抱睡輕鬆些,一般十分鐘便能讓寶寶入睡;可每次抱睡不花上半小時真的是難以入睡,時不時還會出現「落地醒」。每次莉莉想訓練寶寶自主入睡,可基本都以寶寶哭鬧、莉莉的不忍心中斷。
  • 白噪音究竟是哄睡神器還是聽力殺手,用它哄睡前,你要注意的事
    文|媛媽育兒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小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不會走動,可要照顧好還真不是件易事。吃和睡在大人看來是兩件最享受的事,可變成小寶寶的餵養和睡眠,這就是門學問了。抱著滿屋子走,甚至奶睡,這兩種常常被詬病不科學的方式,有時真是筋疲力盡的寶媽唯一能做的選擇。當然啦,為了寶寶好,能科學哄睡還是要科學哄睡的。對這方面有過了解的寶媽,應該都聽過「白噪音」吧。
  • 晚上睡不著,白天醒不了……想睡個好覺就那麼難嗎?
    圖片來源:丁香醫生微信後臺留言截圖這些睡眠問題,往往還會形成惡性循環:夜裡睡不著的時候免不了思考人生、對自己發起靈魂拷問,從詩詞歌賦想到人生哲學,從國際局勢想到年底 KPI......越琢磨越睡不著。偏偏越是睡不著,越想「努力」睡,結果用力過猛,越躺越精神。
  •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家長不及時調整會出大問題,調整作息很重要!
    家長夜晚要哄孩子,白天要工作,精神力不足就很容易生病。寶寶睡覺黑白顛倒。作為媽媽很是受苦:小陳家的孩子兩個月大了。每次都是晚上不睡,白天不醒。一到了晚上就哇哇大哭,怎麼哄也哄不好,讓小陳很是頭疼。每每哄到半夜兩三點,孩子才安然入睡。以至於作為家長,孩子睡眠質量不好,家長更是勞神。
  • 什麼是RIE育兒法?利弊都分析給你看
    關於RIE育兒法,大家都了解多少呢?這是一種倡導一切回歸自然的育兒理論,可以幫助大家培養一個自信、獨立、能幹的孩子。下面讓我們來具體了解一下~RIE代表嬰兒教養者的資源,發音為「rye」,是早教專家瑪格達·格伯(Magda Gerber)於1978年提出的一種育兒哲學,她敦促父母作為獨特的人與嬰兒互動。近年來,RIE育兒法越來越受歡迎,RIE的基本前提是父母需要相信寶寶能夠在沒有父母大量幹預的情況下參與活動和玩耍。
  • 不滿半歲的寶寶,出現這三種睡姿時一定要糾正,比睡扁頭還坑娃
    新手寶媽一個常用哄睡姿勢,比睡扁頭還坑娃小鈺生娃以後一直親力親為地帶孩子,真正當媽以後才知道,撫養小孩是多麼不容易,不僅要和思想陳舊的婆婆鬥智鬥勇,還有好多自己以前接觸不到的知識需要學習。在寶寶還沒出生之前,婆婆就張羅著給娃睡扁頭,還特意帶來了一個用糧食填充的小枕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