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達人秀︱聚焦安徽自然科學一等獎,撩開松果腺素的神秘面紗

2021-01-14 安徽日報

松果腺素不僅可以調節睡眠,而且還有抗炎解毒的功效。最近,在全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安徽醫科大學完成的科研成果——《松果腺素的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機制》,獲得2017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成為全年度僅有的3個自然科學一等獎之一。松果腺素是什麼,有哪些奇特的效應?記者日前深入安醫大採訪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徐德祥,為你撩開松果腺素神秘的面紗。


松果腺被稱為「生命時鐘」。(資料圖片)


松果腺素跟松果有何關係,是從松果中提取的東西嗎?很多人第一次看到這一名詞,心中可能會有這些疑問。作為《松果腺素的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機制》項目的主要負責人,徐德祥教授首先給大家科普了一下:松果腺素又稱褪黑素,是大腦中的松果腺夜間分泌的吲哚雜環類化合物。松果腺位於大腦的中心位置,因外形類似石松球果內的松子而得名。


松果腺是人體「生物鐘」的調控中心,生物鐘的精準是跟人體內松果腺素多少相關。隨著年齡的增長,松果腺萎縮直至鈣化,造成松果腺素分泌節律性減弱或消失,特別是40歲以後,體內自身分泌的松果腺素明顯下降,就會導致人體生物鐘越來越不準確,對外部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越來越弱。「松果腺素一般是夜間分泌,光線一照射,松果腺就會停止分泌。」徐德祥介紹,松果腺素通過調節中樞生物鐘和外周生物鐘,來調節機體的生物節律。比如,人體的光照/黑暗周期、休息/運動周期、飢餓/進食周期等,都受到松果腺素的調控。


去年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麥可·揚因「發現控制生理節律的分子機制」而獲獎。眾所周知,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都有內在的生物鐘,但對生物鐘工作原理長期不清楚。3位美國科學家在研究生物鐘運行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隨地球自轉而來的晝夜變換。「人體大腦內松果腺分泌的松果腺素,可能影響人的晝夜節律,被廣泛用於調節時差和改善睡眠。」麥可·揚因說,對於人體節律的這些發現,正在為個性化醫療提供可能。


「對於松果腺素的研究,過去更多關注其在睡眠和生物節律調節方面的作用。」徐德祥介紹,他們團隊從2003年開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下,就開始關注松果腺素的抗炎和解毒作用。有研究成果顯示,機體免疫炎性反應和藥物、毒物敏感性存在晝夜節律差異,但機制不明。經過15年的努力,他們初步闡明了松果腺素抗細胞應激機制在其抗炎和抗凋亡中的作用。



細胞損傷、細胞凋亡、炎症產生……通常來說,人體患病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過程。松果腺素在抗炎和抗凋亡方面,具體有哪些作用?在安醫大公共衛生學院辦公室,徐德祥娓娓道來。


「我們在生殖細胞、肝細胞、胎盤細胞等實驗中,均發現松果腺素的抗凋亡作用。」徐德祥介紹。當前,由於重金屬中毒,男性不育的現象時有發生。比如,重金屬鎘中毒會引起產生精子的生殖細胞凋亡,精子數少了就會引起不育。徐德祥團隊在實驗中選擇了一種鎘模型,通過外源供給松果腺素,發現可以抑制睪丸生殖細胞凋亡,這種抑制作用通過抗內質網應激機制實現。肝臟細胞凋亡後會產生一些垃圾,機體啟動免疫系統清掃垃圾時,又會釋放很多炎性因子碰壞正常肝細胞。他們建立的另外一種模型發現,松果腺素可以通過抗炎和抗氧化應激機制抑制肝細胞凋亡。


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徐德祥在實驗室指導學生。


在抗炎和改善代謝紊亂等方面,松果腺素也有重要表現。徐德祥介紹,他們先是發現松果腺素可以抑制肝臟的炎症,後來又發現可以抑制胎盤的炎症。研究成果顯示,炎症可以引起胎兒發育遲緩和發育不良。他們團隊通過建立專門的細菌脂多糖模型,發現松果腺素對羊水的炎性因子作用很明顯,也就是說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並且弄清楚了抗炎的機制,對於今後研發沒有副作用的抗炎藥具有指導意義。在代謝方面,他們研究發現肝臟一旦有炎症後,一類重要的P450酶數量會下降,從而引起代謝紊亂,松果腺素則可以逆轉P450酶下降趨勢,從而改善代謝功能。


「松果腺素的抗炎和抗凋亡作用機制,我們關注得較早,出的成果也相對較多。」徐德祥介紹,他們的獲獎成果系統地研究了松果腺素對毒物誘發細胞凋亡和炎性信號的拮抗效應,深入探討了松果腺素抗細胞應急機制在其拮抗細胞凋亡和炎性信號中的作用,部分解釋為何機體免疫炎性反應和藥物、毒物敏感性存在晝夜節律差異。


目前,徐德祥團隊的8篇代表性論文中,7篇發表在松果腺素領域最權威期刊《松果腺研究雜誌》。美國埃默裡大學教授Aitken AE在評論時認為,他們的研究成果闡釋了炎症狀態下機體藥物和毒物代謝功能低下的機制和預防對策。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Hardeland R認同他們提出的松果腺素通過抗氧化應激機制發揮其抗炎作用,並認為該研究闡釋了松果腺素抗炎作用的新機制。


「目前,我們的研究還是初步的、粗糙的,只是揭開了松果腺素的冰山一角,探尋生物節律的秘密,還需要走很長的一段路。」徐德祥說,松果腺素到底有哪些作用,其作用機理是什麼,還有很多地方沒有搞清楚,因此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才能揭示松果腺素更多的秘密。


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徐德祥在實驗室工作。


一般來說,到了夜晚,人一閉上眼睛,大腦中的松果腺分泌松果腺素增多,可以幫助人安然入睡,但在白天松果腺素分泌減少,又讓人以飽滿的精力去工作。而且,松果腺素還能調整時差、紓解壓力、解決情緒失調,並且是一種很強的抗氧化物。過去,眾多的研究成果顯示,松果腺素是通過調節睡眠,來影響生物鐘裡的體溫調節、脂質生成、血糖穩定等生物節律。到底是不是這樣呢?「今後,我們想通過實驗和研究,努力來驗證我們另外的猜想——松果腺素也許可以直接調節一些生物節律,而不用通過調節睡眠來影響生物鐘。」徐德祥表示。


如果人們不按生物時鐘作息、生活和工作時,工作效率會很低,而且還會患病,當今的富貴病之——糖尿病就被發現與生物時鐘有關。生物節律紊亂容易導致生病,這一觀點得到了學界的普通認可。徐德祥團隊還將結合松果腺素,來研究節律紊亂與機體對毒物敏感性的關係,從而為一些生物節律紊亂的人提供治療對策,進一步拓展松果腺素的生理作用範圍和藥理作用價值。


「科學研究需要沉澱,不能太功利、太浮躁,必須沉下心來,坐得住冷板凳才可能取得更多意想不到的突破。」對於如何做科研,徐德祥呼籲做學問要有一種平和、健康的心態,還要注重合作和集體作戰,「單打獨鬥也許能取得一些成果,但未必能持續,集體作戰力量更大,既能實現優勢互補,又能相互交流,碰撞出更多思想的火花。」


記者 桂運安

本期編輯 馬珺

相關焦點

  • 名師風採┃與松果腺素的「不解之緣」
    徐德祥,醫學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安徽醫科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省級教學名師。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發育與生殖毒理學,2014年到2017年連續四年入選「藥理學與毒理學」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徐德祥教授復旦大學研究生畢業後來到安醫大時,著手做的研究就是他讀博時感興趣的松果腺素。
  • 中科院首屆科普講解大賽 43位科學達人同場競技
    中科院首屆科普講解大賽 43位科學達人同場競技 2018-04-18中科院 供圖   中新網北京4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為期兩天的2018年中國科學院科普講解大賽18日落下帷幕,參賽的43位科學達人,帶著43個自然科學領域的科學知識同臺競技,為公眾獻上一場豐富的「科學大餐」。最終,6位科學達人摘得大賽一等獎,另有14人分獲二、三等獎。
  • 安徽醫科大學獲兩項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原標題:安徽醫科大學獲兩項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獲獎總數創新高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記者從安徽醫科大學獲悉,繼2018年度榮獲兩項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安醫大此次再獲2019年度安徽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各1項。
  • 中科院科普講師團南海開講,揭開航天科技神秘面紗
    佛山日報訊見習記者劉浩斌報導:昨日,「2020年大手拉小手——中科院科普講師團科普報告希望行」南海站啟動。即日起至16日,由8位中科院科學家組成的科普講師團,連同3位南海講師團講師,一同走進區內多間中小學,合計將舉辦25場科普課堂活動,課程包括航空航天、AI智能、科技創新等多個領域的科學知識。昨日上午9時半,丹灶中心小學的階梯室座無虛席。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原站長、我國第一顆地球資源衛星地面系統副總指揮兼副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教授潘習哲給孩子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科普課堂。
  • 2項自然科學一等獎
    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另有兩項2019年遺留項目。從今年公布的國家三大獎初評結果看,共有2項自然科學一等獎、3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特等獎、19項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項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通過。
  • 歷屆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獲得者第一獲獎人本科院校統計!
    從2000年至今,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9次空缺,可想而知其獲得門檻及其苛刻。今天小編就帶著大家來看看,一等獎設立64年來第一完成人都是畢業於哪些高校。「TOP大學來了」小編按,截止發稿前為止,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至今,已累計有38人次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自然科學一等獎,其中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的唐敖慶和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趙忠賢各有2次獲得一等獎
  • 科普達人邀你體驗:一種叫天府綠道的生活方式
    昨日,2020年成都市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在成都博物館舉行,本次大賽由成都市科學技術局主辦,成都科學技術服務中心、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聯合會承辦,成都博物館協辦。經過前期初賽和預賽,20名來自不同行業的「科普達人」脫穎而出,進入最終的決賽環節。
  • 中科大包信和與復旦趙東元再次角逐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通過項目名單備受關注,其中兩項自然科學一等獎提名參評項目最受矚目,分別是中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負責的納米限域催化和復旦大學趙東元院士負責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創製和應用項目。
  • 科普達人嚴伯鈞解說人類火星探索
    科普達人嚴伯鈞在日前的直播中為粉絲解答這些熱點問題,帶來一場頗具科幻效果的全民科普。他介紹,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中,包括地球在內,還有兩顆行星,那就是金星和火星。金星在一開始,也被寄予極大的希望,因為從外表來看,金星的情況是非常合適的,它處在宜居帶上,又跟地球的大小、質量、密度等都非常接近。
  • 科普達人嚴伯鈞解說人類火星探索
    科普達人嚴伯鈞在日前的直播中為粉絲解答這些熱點問題,帶來一場頗具科幻效果的全民科普。他介紹,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中,包括地球在內,還有兩顆行星,那就是金星和火星。金星在一開始,也被寄予極大的希望,因為從外表來看,金星的情況是非常合適的,它處在宜居帶上,又跟地球的大小、質量、密度等都非常接近。
  • 南開大學周其林團隊獲自然科學一等獎,憑什麼?
    2020年1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南開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周其林領銜完成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也是本年度唯一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項目。對普通人來說,不就一個反應嘛,憑什麼獲得這個獎。
  • 45歲潘建偉摘得自然科學一等獎 揭秘院士科學之路
    央廣網北京1月8日消息(記者張聞)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今天上午,2015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頒獎,在最高獎空缺的情況下,分量最足的自然科學一等獎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焦點。這一獎項最終花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年僅45歲的潘院士也刷新了該獎項最年輕第一完成人的記錄。
  • 三大獎初評結果公示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很難得嗎
    三大獎初評結果公示 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很難得嗎  8月3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示「三大獎」初評結果,包括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以及2019年度初評通過、因異議處理中止評審,現已調查處理完畢,按規則提交2020年度評審的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項和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
  • 喜訊 | 中國農大獲2019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我校沈建忠院士主持完成的「可轉移多黏菌素耐藥基因mcr的發現及其傳播機制研究」項目獲得2019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北京市科學技術獎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設立的獎項,旨在獎勵科技界的優秀人士與團體,由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6個獎種組成。其中,突出貢獻中關村獎、傑出青年中關村獎、國際合作中關村獎是首次設立的人物獎獎種。
  • 金華70後院士潘建偉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近日,金華東陽籍科學家潘建偉獲得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成為該獎歷史上最年輕的一位獲獎者。1970年出生的潘建偉也是目前金華最年輕的一位兩院院士,2011年當選中科院院士時才41歲。
  • 尋找「科普達人」···
    2020年10月1日,由資興市科協發起的「尋找最幸運的資興科普傳播達人」活動正式上線,參與者最高可獲獎金2000元。
  • 《雪花秘扇》即將撩開面紗 四大看點提前揭秘
    明(24)日,這部講述中國神秘「老同」文化的女性史詩電影將揭開神秘面紗。明(24)日,這部由上影廠、IDG、華誼兄弟等出品,講述中國神秘「老同」文化的女性史詩電影將揭開神秘面紗。這究竟是怎樣一部電影呢?隨著該片在上海舉行的特別放映,影片故事和人物的看點也隨之浮出水面。
  • 2020國家三大獎初評出爐,自然科學一等獎有2個,北大30年無緣
    在第一輪「雙一流」大學評估中,河南大學、寧波大學在2012年都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南京郵電大學在2013年獲得了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結果這三所「雙非」大學全部晉升為「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就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分量就更不用說了。
  • 金滔教授團隊喜獲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8年度浙江省科學技術獎共299項,其中一等獎28項(包括自然科學獎7項、科技進步獎21項,技術發明獎空缺)、二等獎95項、三等獎176項。浙江大學製冷與低溫研究所金滔教授團隊完成的「面向低品位熱源的熱聲熱機機理及系統優化研究」成果榮獲2018年度浙江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能源緊缺與環境惡化是當今最受關注的兩大問題,威脅全人類的生存與可持續發展。
  • 世界達人正在集結 中國達人秀出超強實力
    在8月8日晚播出的《中國達人秀》中,三位評委宣布了一個爆炸性的消息:來自世界各地的各國達人將來到中國與中國達人一較高下!此消息一出,讓許多觀眾為《中國達人秀》捏了把汗,就前三集的情況來看,雖有諸多感人的故事,但中國達人們的戰力似乎略顯薄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