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最後一戰,《量子莊子》:宇宙之氣,以太和光本為一物

2020-12-06 走心書院

宇宙之氣是以太,是光,這如同人體之氣。人體的經絡科學家至今無法發現,更何況是宇宙之氣呢?因為無法理解所以需要建設大型對撞機,然而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已經內證了宇宙的真理。希格斯粒子並非上帝粒子,光子才是真正的上帝粒子。

17.天籟之聲

【原文】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焉似喪其耦。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遊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而獨不聞之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汙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子遊曰:「地簌則眾竅是已,人簌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簌。」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解釋】南郭子綦這位高士依靠著案幾而坐,仰天而吐氣,似乎精神已經脫離了他的軀殼的樣子,有點心不在焉的樣子。

弟子顏成子遊站在前面侍奉自己的師父,這位弟子說道:「這是怎麼了?形體固然可以如同枯槁的木頭一樣,而心難道可以如同死灰一樣嗎?今天我眼前這個坐著的人和昔日坐著的人似乎很不一樣的。」弟子對師父不太理解,不過弟子說話夠直接的,不怕得罪師父的。

子綦說道:「顏偃,我這樣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有這樣的疑問呢?現在我忘卻了我自己,你知道嗎?」弟子不能夠理解他的境界,所以有了誤解的。這位高人說了,他忘記自己了,把自己給搞丟了,已經做到無我了。他問自己弟子能否知曉這樣的境界的。

子綦又說道:「你聽聞過人籟,而沒有聽聞過地籟,你聽聞過地籟而沒有聽聞過天籟!」我們說有天籟之音,什麼是人籟呢?什麼是地籟呢?什麼是天籟呢?我們接著來聽聽這位高人怎麼講。

子遊問:「弟子我冒昧地請教一下它們的真實內涵的。」這位弟子倒是很好學。籟是古代管狀樂器,可以說是簫的。人籟是人為發出的樂聲的。

子綦回答道:「大地吐氣,這個氣就被我們稱之為風。不發作則已,一旦發作起來,這個風就吹到了大地上的萬種孔竅當中,而你難道沒有聽聞過這樣的聲音嗎?」

子綦又說道:「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百圍那樣的大樹,這棵大樹上有各種各樣的竅穴,有的長得像鼻子,有的長得像嘴巴,有的長得像耳朵,有的長得像圓柱上的方孔,有的長得圓圓的,有的長得像舂米的臼窩,有的長得像窪地,有的長得像淺淺的池塘。」這棵大樹的孔竅各種各樣的,這位高人這麼形容夠生動的了。

子綦又說道:「大風吹倒這些孔竅上面,發出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像激流的流水聲,有的像箭鏃飛的聲音,有的像大聲的呵叱聲,有的像細細的呼吸聲,有的像叫喊的聲音,有的像放聲地號啕大哭的聲音,有的聲音很深沉,有的像鳥叫的聲音。」

子綦又說道:「似乎前面的剛唱罷,而隨後又有人隨聲附和。」蘇東坡有一首詩句,講的是手指和琴。如果說琴上有琴聲,為什麼放在匣子裡又不自鳴呢?如果說手指上有琴聲,為什麼不在手指上聽呢?手指類似於我們的心,而琴類似於外事外物的實相的,而琴聲對應於外事外物的。琴聲如夢如幻,外事外物也是如夢如幻的。大樹的孔竅類似於萬事萬物的實相,而大風就類似於我們的心地,發出不同的聲音就類似於萬事萬物的。如此說來,心生萬物並不虛假。萬物雖然有萬種不同,而且不斷生發變化,可是還是可以齊物的,根本的還是齊心。

子綦又說道:「徐徐清風吹來,就會有小的附和的聲響;如果是呼呼的大風,就會有大的附和的聲響;如果是迅猛的暴風停歇了以後,所有的孔竅都安靜了下來。」我們的狂心歇下來了,一切外在都安靜了。

子綦又說道:「而你難道沒有見過大風過處,萬物都隨風搖擺的樣子嗎?」禪宗有個風動幡動的公案,不是風動,也不是萬物在動,而是仁者心動的。

子遊又問道:「地簌你說的這個我就知道了的,只不過是眾竅而已,也就是那些大樹上的這些孔竅;人簌也知曉了的,也就是說比竹,敢問先生什麼是天簌呢?」什麼是比竹呢?把長短不同的不開孔的竹管排成一排,做成樂器,稱為比竹。人為的吹奏比竹樂器,可以稱為人籟了的。如果把高矮不同的人,音調不同的人放在一起進行,就稱之為合唱,那樣的更是真正的人籟之音了。一根竹管如果不開孔,可以作為定音器使用,看似只有一個音,可是裡面卻蘊含著五音,可以稱之為胎藏。如果開孔了,就散發出五音了。如果音聲和諧就會成為雅正的樂音。大樹開萬個孔竅,所以就有了萬種聲音。大樹無孔則無聲,無聲為大音。正所謂大音希聲。前面莊子有講到,大樹有的孔竅像耳朵、鼻子、嘴巴,這是隱喻來的,我們何嘗不是類似於大樹呢?由於我們的身體開了孔竅了,也就會有許多的音響了。如果不開孔竅,就不會有這麼多的音響的。

子綦回答道:「雖然說風吹響的聲音有萬種不同,而使得他們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還是由於它們自己的,都是它們自取的,除了它們自己,還會有誰在那裡發動和主宰呢?」弟子問天籟而老師這麼回答,是不是有點答非所問呢?實則不然的,天籟為上天所主宰的,上天與人相應、與地相應的。大樹上的那些孔竅,各有各的根器。對於世人來講,各人也有個人的根器,修行有無成就還是看自己的。個人的命運,有幾分是天註定,而有幾分是靠個人努力的。在地籟之中有天籟,在人籟之中有天籟的。

相關焦點

  • 楊振寧最後一戰,《量子莊子》:以陽召陽,超弦物理學界互相感召
    莊子曰:「天下非有公是也,而各是其所是,天下皆堯也,可乎?」惠子曰:「可。」莊子曰:「然則儒、墨、楊、秉四,與夫子為五,果孰是邪?或者若魯遽者邪?其弟子曰:『我的夫子之道矣,吾能冬爨鼎而夏造冰矣。』魯遽曰:『是直以陽召陽,以陰召陰,非吾所謂道也。吾示子乎吾道。』於是為之調瑟,廢一於堂,廢一於室,鼓宮宮動,鼓角角動,音律同矣。
  • 大型粒子對撞機——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這是楊振寧的最後一戰,他拯救不了當代物理,而是遏制危機爆發後的瘋狂。11月3日,第7屆騰迅WE大會現場,布賴恩·格林(Brian Greene)在臺上撥動「宇宙的琴弦」。作為世界最負盛名的超弦傳教士,格林是多本科普暢銷書的作者:《宇宙的琴弦》,《宇宙的結構》,《隱藏的現實》……孜孜不倦從事超弦理論的公眾普及。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中國為耗資相當於三峽大壩的超大對撞機買單
    原標題:楊振寧的最後一戰來源: 醋話集(ID:cuhuaji )作者:醋醋劃重點:這是楊振寧的最後一戰,他拯救不了當代物理,而是遏制危機爆發後的瘋狂。111月3日,第7屆騰迅WE大會現場,布賴恩·格林(Brian Greene)在臺上撥動「宇宙的琴弦」。
  • 年度最佳雄文」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這是楊振寧的最後一戰,他拯救不了當代物理,而是遏制危機爆發後的瘋狂。111月3日,第7屆騰迅WE大會現場,布賴恩·格林(Brian Greene)在臺上撥動「宇宙的琴弦」。作為世界最負盛名的超弦傳教士,格林是多本科普暢銷書的作者:《宇宙的琴弦》,《宇宙的結構》,《隱藏的現實》……孜孜不倦從事超弦理論的公眾普及。
  • 以太01-宇宙資料庫阿卡西記錄
    它來自梵語,意指【以太】,不僅是基本的元素之一,也是一種超自然、無法被體驗的存在。雖然它是個難以解說的【非物質存在】,從流傳千年之久的古老文化、傳統、信仰顯示中得知,科學家及哲學家們早已視其為理所當然,與此相關的主題的論述,更是遍布於東方玄學、哲學以及深奧的西方神智學當中。
  • 8期:《資治通鑑》周紀之物我兩忘的莊子;探尋「道」的宇宙奧秘
    《莊子》基本繼承了《老子》中「道」的思想,莊子說:「夫道,有情有信,無為無形;可傳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見;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生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老子的道重客觀的意義,莊子的道從主體上升為一種宇宙的精神。莊子把道和人緊密結合,使道成為人生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沒那麼簡單
    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計劃是中國科學家於2012年提出的,旨在高能物理領域探索和理解希格斯粒子性質、宇宙早期演化、反物質丟失、尋找暗物質、真空穩定性等一系列未解的關鍵科學問題和尋找新的物理規律。最近,一篇名為《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的文章刷屏朋友圈。中國應不應該花費數百億建「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成為了縈繞在大家心頭的「天問」。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背後:超級對撞機CEPC爭議始末
    原創: 姜辛宜 復旦青年2019年12月3日,自媒體寫手醋醋發表的《楊振寧的最後一戰》讓公眾聚焦「超級對撞機」。其實有關超級對撞機項目的爭議由來已久,在科學界一直存在不同意見。
  • 楊振寧97歲高齡最後一戰,堅決否定一計劃,替國家避免200億損失
    愛因斯坦後半生都在美國度過,既沒有影響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沒有影響他熱愛祖國和對祖國貢獻了大量科學人才。 楊振寧可以說是全世界唯一還活著的最有成就的物理學家,他和愛因斯坦牛頓齊名,如果和他同學鄧稼先一同回國,他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成就,因為我們國家當時一窮二白,不可能為他提供高端物理研究的實驗室和平臺。
  • 星雲宇宙 | 第五元素:以太能量
    在傳統的東方思想和實踐中,第五元素被賦予了各種各樣的名稱——比如普拉那、氣和法力——但是可以通過稱之為生命能量或以太能量來更好地理解它。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最簡明的術語是以太能,它意味著一種比電能更微妙的能量。當電能和磁能在互補運動中結合時,它們就會產生物理光以及物理物質的組成部分。你的身體是由電磁能組成的。以太能實際上比電能在宇宙中更普遍。
  • 神秘的「第五元素」——以太
    以太(Aether,或Ether)概念在西方有著悠久的歷史淵源。最早出現於古希臘神話,其原初的意思是「乾淨的空氣」。其後,被古希臘哲學家發展為宇宙中除土、水、氣、火四種基礎元素之外,充實於「上界」(即月上區)的無形、無味、無重,晶瑩剔透的「第五元素」。歐洲中世紀宗教統治時期,以太更是天堂的象徵之一,具有某種神聖的至高無上地位。
  • 97歲楊振寧最後一戰:寧可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愛因斯坦後半生都在美國度過,既沒有影響他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也沒有影響他熱愛祖國和對祖國貢獻了大量科學人才。楊振寧可以說是全世界唯一還活著的最有成就的物理學家,他和愛因斯坦牛頓齊名,如果和他同學鄧稼先一同回國,他也不可能有那麼大的成就,因為我們國家當時一窮二白,不可能為他提供高端物理研究的實驗室和平臺。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其是否代表正面立場?未來將會告訴我們!
    前陣子有篇熱文《楊振寧的最後一戰》說的就是關於建設高能電子對撞機這事,楊振寧在這件事上是不遺餘力的反對,而且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有相當多的朋友不理解楊振寧為什麼反對中國建設對撞機,而且是幾次三番的反對,似乎楊振寧就和中國的科學扛上了?
  • 從萬有引力到廣義相對論再到量子力學,宇宙的終極定律即將揭曉
    這一重要的物理發現,打破了經典電磁理論的局限,打開了量子力學的大門。量子糾纏、量子疊加和量子塌縮這三種量子力學的重要現象,科學家無法藉助現有工具觀測和研究。電子顯微鏡把電子束打向觀測物質,在外部磁場或電場的作用下電子束髮生彎曲,形成類似於可見光通過玻璃時的折射現象,利用這一物理效應藉助計算機的後期運算從而成像。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阻止「對撞機」為我們省千億,美國:別聽他的
    他為中國無償服務了48年,晚年卻被國人怒喝「滾出中國去」。他就是楊振寧,一個本該被世人敬仰的物理學家。97歲的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也許這就是他的最後一戰了。縱觀全世界的對撞機,LHC已是強弩之末,不會有新的發現了,別的對撞機能級太小,更加指望不上,全世界物理學家唯一的希望,都押在中國的CEPC-SppC的身上。這是人類世界中最靠近窗戶的一群人,看窗外,漫漫長夜。
  • 爭議網紅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
    最近,一篇題為「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的文章廣為傳播,人們再次聚焦中國是否應該百億《知識分子》是全世界唯一為爭論雙方都提供過理性辯論的平臺。楊振寧先生和王貽芳教授等代表科學家都在《知識分子》闡述過理由。新出現的網紅文章再度引起科學界甚至科學界之外發生激烈爭議,其爭議程度對超級對撞機的辯論。《知識分子》在此發表收集到的一些評論。2012年至今,中國科學界,特別是物理學界,激烈爭議超級對撞機項目(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CEPC)。
  • 如何評價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對超大對撞機計劃與超弦理論的...
    這幾天,一篇自媒體文章《楊振寧的最後一戰》火了!再一次把我國高能物理學家要極力推進的「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存在的爭議帶到公眾面前。本文精選了知乎答主對該問題的看法,以饗讀者。
  • 楊振寧的最後一戰:寧願背負罵名,也要阻止中國研發千億項目
    由此,科技興國是我國一直以來堅持的基本國策,我國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和科技人才的培養。但是,科技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複雜,它對於普通人來說十分遙遠,但是科技人才會始終在發展的前沿尋求突破。說起國內科技人才的狀況,一直處於人才流失的狀態,所以為此,國家也一直在努力制定吸引人才的政策。但是,國內還是有很多科學家一直在為祖國的發展憂心憂慮,花費精力研究現狀,發表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 就連牛頓都相信存在的物質,宇宙本源——以太
    人們從很早之前就在想著宇宙的組成,到底這繁華的世界萬物是由什麼組成的呢?首先就是光!《聖經》中上帝在第一天就創造了光,可見光有多重要,象徵著希望。中國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學說,號稱宇宙萬物均在五行之中。而十分巧的是,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也提出了類似的學說,他說,組成物質的元素為了水、火、氣、土和以太。
  • 東方思想:莊子·道家哲學
    老子之後,道家思想大體沿兩個方向展開:一是以個人生命為中心,關切的是自我、自由與本真(楊朱、莊周);一是以社會政治為中心,最終落實到為君人南面之術(稷下學派)。 一、經驗事物的相對性、不確定性辯證 莊子之學之所以被認為「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固因為他也如老子一樣,以「道」為最高範疇,同時還因為他亦如老子一樣,大量的接觸到經驗世界,經驗事物存在的矛盾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