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氣是以太,是光,這如同人體之氣。人體的經絡科學家至今無法發現,更何況是宇宙之氣呢?因為無法理解所以需要建設大型對撞機,然而兩千多年前的莊子已經內證了宇宙的真理。希格斯粒子並非上帝粒子,光子才是真正的上帝粒子。
17.天籟之聲
【原文】南郭子綦隱機而坐,仰天而噓,焉似喪其耦。顏成子遊立侍乎前,曰:「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隱機者,非昔之隱機者也。」子綦曰:「偃,不亦善乎,而問之也?今者吾喪我,汝知之乎?女聞人籟,而未聞地籟,女聞地籟而未聞天籟夫!」子遊曰:「敢問其方。」子綦曰:「夫大塊噫氣,其名為風,是唯無作,作則萬竅怒,而獨不聞之乎?山林之畏佳,大木百圍之竅穴,似鼻,似口,似耳,似枅,似圈,似臼,似窪者,似汙者。激者,謞者,叱者,吸者,叫者,譹者,宎者,咬者,前者唱於而隨者唱喁。泠風則小和,飄風則大和,厲風濟則眾竅為虛。而獨不見之調調之刁刁乎?」子遊曰:「地簌則眾竅是已,人簌則比竹是已,敢問天簌。」子綦曰:「夫吹萬不同,而使其自己也,鹹其自取,怒者其誰邪?」
【解釋】南郭子綦這位高士依靠著案幾而坐,仰天而吐氣,似乎精神已經脫離了他的軀殼的樣子,有點心不在焉的樣子。
弟子顏成子遊站在前面侍奉自己的師父,這位弟子說道:「這是怎麼了?形體固然可以如同枯槁的木頭一樣,而心難道可以如同死灰一樣嗎?今天我眼前這個坐著的人和昔日坐著的人似乎很不一樣的。」弟子對師父不太理解,不過弟子說話夠直接的,不怕得罪師父的。
子綦說道:「顏偃,我這樣不是很好嗎,為什麼有這樣的疑問呢?現在我忘卻了我自己,你知道嗎?」弟子不能夠理解他的境界,所以有了誤解的。這位高人說了,他忘記自己了,把自己給搞丟了,已經做到無我了。他問自己弟子能否知曉這樣的境界的。
子綦又說道:「你聽聞過人籟,而沒有聽聞過地籟,你聽聞過地籟而沒有聽聞過天籟!」我們說有天籟之音,什麼是人籟呢?什麼是地籟呢?什麼是天籟呢?我們接著來聽聽這位高人怎麼講。
子遊問:「弟子我冒昧地請教一下它們的真實內涵的。」這位弟子倒是很好學。籟是古代管狀樂器,可以說是簫的。人籟是人為發出的樂聲的。
子綦回答道:「大地吐氣,這個氣就被我們稱之為風。不發作則已,一旦發作起來,這個風就吹到了大地上的萬種孔竅當中,而你難道沒有聽聞過這樣的聲音嗎?」
子綦又說道:「在崇山峻岭之中,有百圍那樣的大樹,這棵大樹上有各種各樣的竅穴,有的長得像鼻子,有的長得像嘴巴,有的長得像耳朵,有的長得像圓柱上的方孔,有的長得圓圓的,有的長得像舂米的臼窩,有的長得像窪地,有的長得像淺淺的池塘。」這棵大樹的孔竅各種各樣的,這位高人這麼形容夠生動的了。
子綦又說道:「大風吹倒這些孔竅上面,發出了各種各樣的聲音。有的像激流的流水聲,有的像箭鏃飛的聲音,有的像大聲的呵叱聲,有的像細細的呼吸聲,有的像叫喊的聲音,有的像放聲地號啕大哭的聲音,有的聲音很深沉,有的像鳥叫的聲音。」
子綦又說道:「似乎前面的剛唱罷,而隨後又有人隨聲附和。」蘇東坡有一首詩句,講的是手指和琴。如果說琴上有琴聲,為什麼放在匣子裡又不自鳴呢?如果說手指上有琴聲,為什麼不在手指上聽呢?手指類似於我們的心,而琴類似於外事外物的實相的,而琴聲對應於外事外物的。琴聲如夢如幻,外事外物也是如夢如幻的。大樹的孔竅類似於萬事萬物的實相,而大風就類似於我們的心地,發出不同的聲音就類似於萬事萬物的。如此說來,心生萬物並不虛假。萬物雖然有萬種不同,而且不斷生發變化,可是還是可以齊物的,根本的還是齊心。
子綦又說道:「徐徐清風吹來,就會有小的附和的聲響;如果是呼呼的大風,就會有大的附和的聲響;如果是迅猛的暴風停歇了以後,所有的孔竅都安靜了下來。」我們的狂心歇下來了,一切外在都安靜了。
子綦又說道:「而你難道沒有見過大風過處,萬物都隨風搖擺的樣子嗎?」禪宗有個風動幡動的公案,不是風動,也不是萬物在動,而是仁者心動的。
子遊又問道:「地簌你說的這個我就知道了的,只不過是眾竅而已,也就是那些大樹上的這些孔竅;人簌也知曉了的,也就是說比竹,敢問先生什麼是天簌呢?」什麼是比竹呢?把長短不同的不開孔的竹管排成一排,做成樂器,稱為比竹。人為的吹奏比竹樂器,可以稱為人籟了的。如果把高矮不同的人,音調不同的人放在一起進行,就稱之為合唱,那樣的更是真正的人籟之音了。一根竹管如果不開孔,可以作為定音器使用,看似只有一個音,可是裡面卻蘊含著五音,可以稱之為胎藏。如果開孔了,就散發出五音了。如果音聲和諧就會成為雅正的樂音。大樹開萬個孔竅,所以就有了萬種聲音。大樹無孔則無聲,無聲為大音。正所謂大音希聲。前面莊子有講到,大樹有的孔竅像耳朵、鼻子、嘴巴,這是隱喻來的,我們何嘗不是類似於大樹呢?由於我們的身體開了孔竅了,也就會有許多的音響了。如果不開孔竅,就不會有這麼多的音響的。
子綦回答道:「雖然說風吹響的聲音有萬種不同,而使得他們各自發出不同的聲音,還是由於它們自己的,都是它們自取的,除了它們自己,還會有誰在那裡發動和主宰呢?」弟子問天籟而老師這麼回答,是不是有點答非所問呢?實則不然的,天籟為上天所主宰的,上天與人相應、與地相應的。大樹上的那些孔竅,各有各的根器。對於世人來講,各人也有個人的根器,修行有無成就還是看自己的。個人的命運,有幾分是天註定,而有幾分是靠個人努力的。在地籟之中有天籟,在人籟之中有天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