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OLED螢光材料在外部刺激時改變發光顏色

2020-12-08 電子發燒友

智能OLED螢光材料在外部刺激時改變發光顏色

胡薇 發表於 2018-08-31 14:53:31

控制發光系統中,激發電子態仍然是螢光和磷光染料開發中的巨大挑戰。現在,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開發出一種獨特的有機螢光團,它可以在外部刺激時改變其發光顏色而不會降低效率。該研究通過固態物質的簡單相變來解釋這種行為,並且認為這種機理可能與智能OLED等光電應用中的機理相關。

雖然發光是一種被廣泛研究的物理現象,並且其理論基礎已被充分理解,但具有突出功能的新顏料和染料的開發卻並不簡單。固態材料的相變可以淬滅螢光,並且OLED應用中的發光材料也很容易老化。現在,日本福岡九州大學的Takuma Yasuda研究小組合成了一種綠色發光顏料,它在受到外部刺激時,會顯現顯著的顏色變化,最終發出橙色的螢光,另外,這一過程中研究者並沒有觀察到發光效率的損失。這類一種顏料的雙色發光行為可能對智能光電子系統和傳感器系統的開發非常有用。

為了獲得有效的發光系統,科學家們越來越關注激發態和電子躍遷:當物質被其他波長或電能的光激發時,電子躍遷越清晰和明確,光的發射效率也會越高。另一方面,分子結構的擾動可以觸發非輻射弛豫,結果就是丟失掉大多數的螢光。在這裡,Yasuda和他的研究小組發現,他們結合眾所周知的發光色團所合成的螢光團具有細長且相對簡單的對稱結構,在改變固態形態時可以將其發光顏色在橙色和綠色之間切換。

作者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和理論計算證實了他們的發現。他們發現,與結晶相相比,非晶相保持略微鬆弛的激發態。這可以通過分子中的扭曲來解釋,當晶體結構被破壞時,該扭曲發生在不同的角度。因此,從該非晶相激發態發射的光的波長比從晶相激發態發射的光的波長更長。

來自不同固相的這種雙色發射可用於複雜的光電子和傳感器應用。這位日本作者發現,當沉積為薄膜時,該物質會發出橙色螢光,但當該薄膜退火後,即保持高溫並再次冷卻,這種顏色又會變成綠色。然後他們劃傷退火的薄膜,發現橙色螢光正好在刮痕處,通過這種方式,他們甚至可以用橙色螢光寫字。

要求更為苛刻的應用是有機發光器件OLED。夾在OLED結構中,該化合物顯示出明亮的電致發光,當處於結晶相時呈綠色,而處於非晶相時有呈橙色。一種色素的這種雙色電致發光可能在刺激響應智能材料的持續研究中具有非常大的潛力。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OLED發光材料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導讀】:OLED發光材料的分類有多種,根據發光方式來分,可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
  • 【OLED材料技術】磷光發光材料vs.螢光發光材料
    OLED發光材料的分類有多種,根據發光方式來分,可分為螢光發光材料和磷光發光材料。從材料的發光機制來看,根據所有原子旋轉可能性組合,可以產生四種類型的激子旋轉分布狀態:一種非對稱性的單線態激子旋轉方式和三種對稱性的三線態激子旋轉方式。前者為螢光發光材料的發光機制,後者為磷光發光材料的發光機制。
  • OLED與LED的發光原理區別
    在這種背景之下,OLED應時而生,為廣大商家開闢新的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那麼OLED和LED的區別到底在哪,它們的發光原理又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LED用的是金屬材料,而oled用的是有機物材料,兩者的發光原理是一樣的,區別在於oled不需要背光源,自己本身會發光,是採用發光二極體陣列組成.
  • OLED發光材料未來開發方向是高效率、改善螢光材料、引入磷光材料
    OLED發光材料主要有小分子發光材料和高分子發光材料,小分子發光材料可以分為螢光材料、磷光材料。目前美國柯達、UDC和日本的出光興產等公司在小分子材料方面有出色的表現。CDT、日本住友化學、NHK、DOW、COVION等公司在高分子發光材料方面比較出色。
  • oled和lcd哪個傷眼睛 oled和量子點電視的區別有哪些
    >oled屏幕更傷眼睛,因為oled屏幕是由有機材料組成的自發光屏幕,它不需要傳統lcd屏的背光板,所以可以做得更薄,當有電流通過有機材料時,屏幕就會發光,從而顯示影像。 二、oled和量子點電視的區別有哪些 1、技術方面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oled和量子點的技術差異。oled,直譯為有機發光二極體,具有自發光特性,使用磷光色層構造產生不同顏色的光,而不是像液晶屏幕那樣需要背光源。
  • OLED的結構原理及其發光過程解析
    oled的原理   OLED是指在電場驅動下,通過載流子注入和複合導致發光的現象。其原理是用ITO玻璃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分別作為器件的陽極和陰極,在一定電壓驅動下,電子和空穴分別從陰極和陽極注入到電子和空穴傳輸層,然後分別遷移到發光層,相遇形成激子使發光分子激發,後者經過輻射後發出可見光。
  • 如何看懂OLED與LED發光原理的區別
    在這種背景之下,OLED應時而生,為廣大商家開闢新的市場提供了廣闊的前景,那麼OLED和LED的區別到底在哪,它們的發光原理又是什麼,下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LED用的是金屬材料,而oled用的是有機物材料,兩者的發光原理是一樣的,區別在於oled不需要背光源,自己本身會發光,是採用發光二極體陣列組成.亮度要比LED液晶高,厚度更薄,是今後LED液晶屏的替代品.LED液晶屏需要背光源
  • LED材料分析:磷光發光材料能否取代螢光發光材料
    如果讓你用一種顏色來形容微觀的分子世界,你會選什麼顏色?對於這個問題,台州學院張杰博士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五彩斑斕。近年來,張杰始終致力於光電轉化領域磷光發光材料的研究,相比於傳統的螢光發光材料,這項技術能夠讓顯示的色彩更加絢爛,同時光電轉化效率更高。
  • 「這是終極有機EL技術」——螢光材料實現與磷光同等的發光效率
    這是將OPERA以前開發的「熱活性型延遲螢光(TADF)」材料摻雜在傳統螢光發光有機EL器件的發光層實現的。與原來的TADF相比,可以用更通用、更簡便的方法製作出有機EL材料和器件,同時還具有器件耐久性高的優點。OPERA負責人安達千波矢對這次新開發的技術充滿信心,甚至「被(外部技術人員等)稱做有機EL的終極技術」。
  • oled透明屏寬視角技術更具創意節能環保
    oled透明屏更具創意,更具科技元素,全高清、寬視角,色彩更飽滿,節能環保。現在越來越多的oled屏被廣泛應用,教育oled屏,會議室oled屏,商場oled屏,指揮中心oled屏很多場合都適合,越是高端就越能彰顯它的優勢與特色。
  • 有機發光材料,可產生不同的顏色的光,已被成功地用於OLED器件
    有機材料的吸收和發光特性,可分別用紫外光/可見光光譜儀(UV/Visspectrophotometer)和螢光光譜儀(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meter or fluorimeter)來測量。
  • 寧波材料所在智能螢光高分子水凝膠的材料構建及其功能協同方面獲...
    智能螢光高分子水凝膠是一類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高分子軟材料,由於其三維聚合物交聯網絡中包含大量的水分子,在合適的外界刺激作用下,易與周圍的水溶液發生物質交換,誘導水凝膠的溶脹或去溶脹,同時伴隨著發光顏色或強度的顯著變化,因而在仿生驅動、傳感檢測、信息存儲加密等方面有著很大的應用潛力。
  • 臺清大研發低成本OLED新材料,發光效率全球第一
    ,目前,臺灣清大化學系教授鄭建鴻與劉瑞雄、材料系教授林皓武共同研發的「新型雙硼發光材料組件」,效能打破目前世界紀錄,給臺灣的面板界帶來新一波高峰。鄭建鴻說,市售OLED發光層由第一代螢光材料或第二代磷光材料組成,其中螢光組件發光效率約5%,而磷光組件為20%,目前OLED材料以銥、鉑等稀少貴重金屬,導致面板價格較為昂貴,清大團隊在科技部支助下,開發出利用硼這種較便宜材料的新型雙硼材料極致效能OLED,突破傳統螢光與磷光OLED的外部量子效率限制。
  • 寧波材料所陳濤研究員/唐本忠院士「綜述」螢光高分子水凝膠
    作為發光材料領域冉冉升起的新星,多色螢光高分子水凝膠是一類具有可調發光性能的高分子軟材料,往往含有兩個或多個發光中心。不同於其他主要以固態或液態形式存在的經典螢光材料,由於多色螢光高分子水凝膠的三維交聯網絡中包含大量水分,使其以高度含水的準固態形式存在,因此兼具許多優異的固體和液體的性能,包括與生物組織相近的模量,固有的軟、溼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
  • 有機發光二極體研究取得新進展:提高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
    據報導稱,吉林大學化學學院、超分子結構與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峰教授團隊利用有機發光自由基材料製備有機發光二極體,實現了接近100%的量子效率,解決了傳統螢光發光材料發光效率低的問題。該成果以吉林大學為第一完成單位在《自然》刊發。
  • OLED屏,電壓只要2.9伏,就達到現代屏幕亮度的100倍!
    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不再由含有半導體材料鎵的化合物組成,而是由以碳為主要成分的有機化合物組成。然而,與傳統的發光二極體相比,OLED屏幕的亮度和壽命目前較低,這就是為什麼它們代表了一個當前的研究領域。由Gert-Jan Wetzelaer博士(Paul Blom教授所在系)領導的MPI-P的科學家們現在已經開發出一種新的OLED屏幕概念。如今,有OLED屏管由各種薄如晶片的層組成。
  • 光致發光材料–黃維院士、Chihaya Adachi、楊朝龍,潘梅課題組成果...
    因此,西北工業大學黃維院士課題組製備出幾種提供顏色可調,超長有機磷光(UOP)的有機磷光體材料。這些材料可以通過改變激發波長來實現從紫色到綠色所有可見光譜中發射顏色的變化。結果表明:這些有機磷光體具有2.45µs的超長壽命和31.2%的最大磷光效率。這些材料在在多色顯示器和300至360 nm範圍內的紫外線可視檢測中顯示出良好的應用效果,為開發具有動態控制磷光的智能發光材料和傳感器提供了機會。
  • 材料|北大團隊引入納秒級激發態壽命螢光材料,研發出高效藍色OLED
    圖1.  最近,北京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通過引入具有納秒級激發態壽命的d-f躍遷稀土Ce(三價)配合物Ce-2,開發出一種更為高效的天藍色OLED發光材料。據作者論證,在這種Ce(三價)配合物基的OLED發光結構中,激子利用效率同樣達到了100%。更重要的是,與具有類似發光顏色的傳統銥(III)配合物相比,基於Ce-2配合物的發光器件,其穩定性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 你了解OLED發光過程嗎?應從哪些方面對OLED的發光機理開展研究?
    ③電子-空穴的複合及發光。OLED器件的關鍵就是電子-空穴的複合,可用Langevin理論模擬這一電荷的複合過程。有機發光的機理尚未完善,人們還在不斷的研究中。有機發光的顏色取決於發射層有機物分子的類型,生產商會在同一片OLED上放置幾種有機薄膜,這樣就能構成彩色顯示器。
  • 國際OLED藍光材料形成壟斷格局,TADF技術開發如火如荼
    由此可見,發光材料是OLED顯示技術自發光的基礎,直接決定了OLED的發光特性。OLED的三種顏色的發光材料中,藍光摻雜材料的發射波長最短,因此能壘最高;並且與之匹配的金屬材料種類較少。此外,由於藍光材料癿能隙較寬,對載流子注入發光層的效率有影響,進而影響器件的整體性能,導致藍光材料效率和壽命都不如紅綠光材料。